•••影片「最後一搏」LEO影筆記307
致敬「老兵」的美國大情懷
「越戰」,對於美國最慘烈的境外戰爭之一;東南亞的熱帶雨林的深綠色與軍裝和槍械是最好的配合;
這部戲的角度很像「集結號」,給戰爭中真正的英雄一個本該的交代,那不是物質的問題,那是榮譽,一生的榮譽,對逝去的人的緬懷;
情懷與正義在特定條件下會打破行為與選擇,這就是造就歷史的時機;
這種由在現實中深入資料後與回到真實歷史時刻時的穿插是很有力量和感知力的,當時的人物是多麼的偉大,乃至那個時刻能夠做出的選擇放到現時現刻中根本是無法想像的;
皮森就是「血戰鋼鋸嶺」的生死救援者;
被遺忘的老人們,他們成了校車司機、農民、難民……這確實是一種無奈;
早已被忘記的老傢伙們,我覺得中國欠缺這類的影片,全是無聊的抗日神劇,沒有人會去用現代的時間刺入到歷史的洪流,感知那個時代的瘋狂,比起他們現在的孩子甚至於我們個個都是懦夫;
「我在我的國家是一個難民,那種感覺比子彈穿過身體痛苦一百倍」,多麼可憐及可悲的感悟,來自一個為國家不畏生死的士兵;
我絕對相信任何沒有親歷戰場的人是永遠不會體會他們的感受的,像他們自己說的,誰也不知道我經歷了什麼,我只能以狩獵殺死兔子解決壓力,誰經歷過32年沒有在晚上入睡,因為黑暗讓我根本無法入眠;
關心他們的人越來越少,但他們才是真正的老炮兒們,老炮兒不是打過架的人,老炮兒是打過仗的人,也不是光當過兵的人;
為皮森爭取「榮譽勳章」只是一個點,撬動這個點的時候,會引發一眾被時間埋葬的勇士們;
真是受不了一個老父親回憶自己死去的孩子,那時的味道,那時的狀態,那時的點點滴滴……
但是越戰確實不是值得美國人驕傲的衛國戰爭,所以情懷立得就沒那麼悲壯,而且越戰一直是國內極力希望停戰的,美國基本上也沒有撈到什麼;
一個倖存老兵的懺悔,懺悔曾經的計算失誤,導致殺死了自己人,導致了皮茲的死亡源頭,但我明白這是真實的殘酷,什麼都有可能發生,在子彈橫飛於腦邊的時刻你能不縮在樹洞裡亦是英雄了;
沒錯,作為戰士而言,不是他們帶來了戰爭,而是戰爭把他們帶到了這裡;
其實每一個人都犯過錯誤,但是又都過不了心靈被譴責的一關,戰爭給人們留下的地獄般的陰影;
還原真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也不是所有人都願去執行,因為路途很艱難,背後有一個深明大義的妻子很重要;
片名來自林肯總統的名言「最後一搏」,最後階段才是真正的老炮兒回歸,而不是在那塊可憐的「冰面上」,你懂的;
大情懷的美國精神正能量影片,或許美國的人權與中國的不同,但是對於正能量的視角,值得為他們股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