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代,一個人的年齡除了「周歲」,還有「虛歲」,全世界大概只有中國人有兩個年齡。
那麼,「虛歲」又是怎麼回事呢?
或許,古人天性有一種對生命尊重的態度。所謂「虛歲」就是包含了出生以前在娘胎裡的十個月。
十月懷胎,才有了一個新生命的誕生。這樣一個生命的旅程,並非從出生時刻開始,在精子和卵子碰撞相會的時候,新的生命就開始了。
很多時候,所謂「虛歲」這個概念只適用於男人,此即「男進女滿」。意思是男人按虛歲計算年齡,女人按實歲計算年齡。而且對虛歲的計算也存在很多誤解。
虛歲的具體計算方法是這樣:一個人一出生就算一歲;如果恰好這人出生在農曆年年末,那麼不但一出生就算一歲,並且一到大年初一又要加一歲。
因此,在計算虛歲時,春節是個特別重要的時間點,每過一個春節,虛歲就應該加上一歲。
如果一個人的生日是陰曆的臘月中下旬,那麼這個人還沒有滿月他的虛歲就到了兩歲了。所以如果單純地認為虛歲就是周歲加一歲顯然是不完全正確的。
《易經》如何解釋人的生育
古人認為小孩胎孕時期為先天狀態,即陰性時期,在出生以後稱為後天狀態,即陽性時期,陰陽相合才會達到生命的完整。
人在母親肚子裡的時候為先天陰性,主要通過臍帶給胎兒提供養分,是胎息狀態的。
而隨著臍帶的剪斷,第一聲的啼哭則實現了從胎息到呼吸的陰陽轉換,開始了陽性的人生旅程。
這樣先天的生命結束,後天的生命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