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的重心轉移了,賺錢的邏輯也徹底變了!

2020-12-25 水木然

作者:水木然

一:商業的重心轉移了!

首先,我們必須看懂一個商業大勢:

商業的重心發生變化了,之前的重心是「產品」,未來的重心是「人群」。

經營「產品」是向所有人提供所有的商品;而經營「人群」是向固定的人群提供最合適的產品。

未來社會「人以群分」的特徵將越來越明顯,如果去滿足所有人的要求,成本必定會居高不下。只有去滿足一個某一個特定人群的需求,才是最符合時代需求的生意。

這就是Costco和沃爾瑪的區別,為什麼Costco越來越火,而沃爾瑪/家樂福/樂購這種傳統大型超市都在先後退出中國市場?因為它們就是在試圖向所有人提供所有的商品,而Costco就是在努力為中產階層提供他們最合適的產品。

因此,未來最值錢的不是產品,不是資源,而是「消費者數據」,什麼是「消費者數據」?比如用戶信息,會員庫,粉絲等等。誰掌握了大量消費數據,誰掌握了主動權。

做產品的朋友要注意了,無論你是做什麼產品的,產品有多好,接下來都會遇到一個核心問題,你們都會被一種人剝削,就是那些掌握大量用戶(粉絲/會員)的人,比如網紅/主播/大V等等。

究其本質,商業的權力發生了轉移,從「生產方」轉移到「消費方」。之前是誰有「產品」誰是老大,現在是誰有「用戶」是誰是老大,誰才能掌握商業主動權,這個社會早就不缺物質產品了,產能過剩都提了很多年了,社會上的好東西太多了,賣不出去爛在家裡的也有很多。

因此,未來只有一個出路,就是做自己的影響力,打造自己的IP,因為未來人是跟著人走,而不是跟著產品走,商業的重心已經由「產品」轉移到了「人」,未來誰能聚人,誰才能掌握商業主動權。

那麼未來我們如何打造自己的IP呢?

二:如何真正的打造IP?

做網紅,搞直播,確實是一個出路,但是不是為了搞直播而直播。

網際網路上那麼多各種搞怪,譁眾取寵的人太大,最終能真正能打造成影響力(IP)的卻寥寥無幾,大部分即便靠運氣獲得了關注,也只是一陣風,很快就過去了。

大家要記住一句話:只有那些能影響別人大腦的人,才可以長盛不衰,才能打造真正的IP。否則都是此一時彼一時,就像李家琦薇亞取代張大奕雪梨一樣,當然,很多也會有人取代李家琦和薇亞。

風水輪流轉,各領風騷一兩年,這就是網際網路的特徵。

如果你只靠單純的娛樂,搞怪,惡搞,模仿等等套路走紅,最終都只能被當成笑話看看,別人即使來關注,也只是來圍觀你一下,這並不能代表你走進大家心裡,真正的被大家銘記。圍觀和被銘記是兩個概念。

真正能被大家銘記並且引領大眾思潮的,是那些能觸及別人靈魂的人。有句話說的好,觸及靈魂比觸及利益還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這需要你有強大的思想武器。

世界最難的事就兩個:

第一個是把自己思想灌入別人的大腦裡;

第二個是把別人的錢拿到自己的口袋裡;

而這兩件事是相輔相成的,先有第一點再有第二點,這也是未來商業的不二法門。

三:直播只是表象和工具

疫情之後,我還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

原本那些娛樂行業的人,比如演員/模特/導演都接不到活了,開始深度學習,變相的提升自己,比如耐心打磨劇本,埋頭看書,不願意只靠露臉了。

反而那些自媒體/傳統企業老闆等等,這些人卻開始去露臉搞直播,搞短視頻去了。疫情真是神奇,讓那些長的好看的開始沉默,長的難看的卻紛紛摩拳擦掌,這就叫跟風。羅永浩一場直播收入上億,那只是個例,是平臺的一次「造神」。目的是讓普通人都以為自己也可以成為羅永浩,然後扎進來,給平臺貢獻內容。

因此大眾犯的最普遍的錯誤就是:總是把偶然當必然,幻想自己也可以成為羅永浩,然後一頭扎進去,卻忽視了自己的立足之本。直播也好,短視頻也好,這些都是只是一個工具,只要解決不了自己究竟提供為大家提供什麼價值的問題,再先進的工具都沒有用。

當你無數次暗暗立志的時候,究竟有沒有想過:自己究竟能給大家帶來什麼價值?

如果你能像諧星一樣,噁心自己娛樂別人,那也是一種娛樂價值,讓別人放鬆/大笑,關鍵問題你有這個能力嗎?

相關焦點

  • 重心轉移很重要
    球友正手實戰視頻球友截擊、高壓實戰視頻球友提問:
  • 網球中的「運功蓄力」——重心轉移與練習方法詳解!
    雙反引拍與揮拍精講》當中,我們已經提到過重心轉移的問題。很多人認為它很玄、很難理解。那麼今天就專門來為大家答疑解惑,細講如何完成轉移重心。如果把身體的動力鏈比作一臺機器,那麼重心轉移就是這臺龐大機器中的轉動軸。完整的動力鏈很複雜,簡單來說,力的傳遞順序應該是:腿➫軀幹➫手臂。其中,重心的轉移直接影響轉體蓄力,這就讓人不得不重視它的存在。
  • 美國Costco超市賺錢秘密曝光!
    這一些列表象背後,又揭示了未來什麼樣的商業規律?本文為您揭曉!首先來看一下傳統超市是如何讓掙錢的?傳統的超市謀利的核心就是三個字:賺差價。它的利潤來源於所售商品的零售價與進貨價之差,因此他們會儘儘全盡美的呈現更多的定西,讓大家去挑選。
  • 陳衛軍賺錢思維出版 再次顛覆商業傳統思維
    陳衛軍著作品《賺錢思維》2020年由國家一級出版社中國市場出版社發行,陳衛軍把賺錢思維和人性結合,商業根本洞察,徹底解刨賺錢背後的大腦運作思維,在營銷商業界又一次顛覆傳統觀念。賺錢思維被譽為現代較厲害的商業思維書籍,為年輕人奮鬥打拼路上提供知識幫助,據了解作家陳衛軍花費了3年時間才完成的一部巨作,總結了超過十年以上的營銷從商經驗,商業案例,成功背後賺錢思維邏輯,被不少忠誠粉絲追捧,幫助了不少人取得了高利潤佳績。
  • 美國Costco賺錢秘密曝光!背後真相不可思議!
    Costco表面上看也是在售賣產品,實際上在偷偷運行另一套邏輯!我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商業重心發生了轉移,從之前以經營商品為重心,轉移到了經營人群為重心。Costco的一位工作人員說過一句話:「公司所採取的一切行動都是為了給會員提供更好的服務,為了擴大會員數量。」這句簡單的話道出了Costco的商業邏輯!
  • 答案是商業邏輯變了!
    最近,編劇汪海林的一段演講被發布,揭露了影視流量背後的殘酷的商業邏輯。十年,二十年以前,影視圈也有明星,但都不是流量明星,而是大眾明星,比如趙本山、陳道明、成龍、李連杰、周杰倫等等。實打實的銷量也帶來實打實的商業利益,據說《大宅門》的單集廣告費高達274萬。成為大眾明星,要難得多,因為要經受所有的考量,他要儘可能地爭取多數人的認可,因此絕大多數都不是靠臉出道。就連範爺,都是熬了多少部劇才熬出來的,而且她真正登頂,也是在流量興起之後。可以說,她是第一個吃到流量紅利的明星。
  • 國際經濟重心加速向亞洲轉移
    RCEP的籤署不僅表明了全球經濟一體化、貿易自由化的趨勢不可阻擋,完全不以個別國家或地區的意志為轉移,而且,世界最大自貿區的誕生還將源源不斷吸引後來者,令全球化的浪潮更加波瀾壯闊,加速向前。RCEP的籤署也表明,美國試圖以一己之力破壞國際經濟秩序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 霸權邏輯vs全球商業邏輯:美國制裁無法動搖香港競爭優勢
    導讀:美國政府針對香港的所謂「制裁」措施,既不符合其在香港和內地運營的企業及金融機構的商業利益
  • 「天文數字」背後的商業邏輯
    這些「天文數字」背後的商業邏輯在於兩個「相信」:商家相信頭部主播能創造「爆款」奇蹟,而消費者相信在直播間能獲得「全網最低價」。這些頭部主播雖然都有大量的「粉絲」,但天量的成交,主要依靠的還是衝著「全網最低價」進入直播間下單的消費者。直播帶貨的「全網最低價」是如何煉成的?這確實需要一整套的運作。首先是主播自己「說」。
  • 做生意的邏輯,變了
    比如滴滴打車,你的車子沒有變,但當私家車連接到了滴滴APP的時候,車子就變得實時在線了,而今天這個時代有十億人都是實時在線,所以當你把你的業務也變成實時在線的時候,肯定就能活躍起來了。大家都在線上的時候,生意模式就變了,所以原來空間經營的生意都得要做時間經營。第二個變化,做生意的邏輯從增量市場轉變為存量市場。近十年,西貝、海底撈這些餐飲品牌能夠快速擴張,主要得益於萬達、萬象城這些商業綜合體的快速擴張普及,商業綜合體開到哪裡,他們的分店就鋪到哪裡,這是增量市場的打法。
  • 蘋果放棄iBooks Author 將重心轉移到Pages
    蘋果放棄iBooks Author 將重心轉移到Pages蘋果在電子郵件中表示,在 Pages 中包含書籍創建工具之後,該公司的新重點將是為 Pages 應用程式開發功能:「感謝您成為 iBooks Author 社區的成員。
  • 經濟學家伊恩·戈爾丁:疫情會加速全球化重心轉移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伊恩·戈爾丁:疫情會加速全球化重心轉移疫見世界觀海外大咖訪談錄之三經濟學家伊恩·戈爾丁(Ian Goldin)是為數不多的預言家。改變的不是全球化,而是全球化重心新京報:我們一直把目光聚焦在歐洲、北美這樣相對的發達地區,非洲、亞洲等地區中相對貧困的國家在這次疫情中卻少為人關注。根據你的判斷,這次疫情對全球欠發達地區的發展會造成多大的衝擊?
  • 《贅婿》寧毅搞垮烏家,三點是關鍵,背後商業邏輯清晰
    《贅婿》寧毅搞垮烏家,三點是關鍵,背後商業邏輯清晰電視劇《贅婿》現代商業鬼才穿越成贅婿,幫助娘子登上人生高峰。
  • 婚前婚後變化最大的星座:巨蟹為家庭失去自我,摩羯轉移生活重心
    但是這兩個星座,和他們結婚就如撿到了寶,他們婚後也會改變,只不過他們是越變越好!巨蟹座結婚之前,巨蟹座就是天之驕子/女,恨不得對方時時刻刻都把自己捧在手心裡,以自我為中心,雖然巨蟹座很體貼,但是巨蟹座也很玻璃心,稍不小心就把巨蟹座的心傷得稀碎,然後要用漫長的時間來修補。
  • 報告:數位音樂平臺戰略重心逐漸向上遊創作生態轉移
    數位音樂平臺戰略重心向上遊創作生態轉移 數據統計顯示,2019年我國數位音樂產業規模達到664億元,同比增長8.4%;數位音樂用戶規模超過6.07億人,同比增長9.2%,網絡音樂用戶滲透率達到71.1%。
  • 靈隱塔羅:2020年8月天蠍座感情佔卜,感情現三者關係,重心轉移
    當然,老師的佔卜集合了所有人的能量,不一定符合每一個人好了,我們來看一下牌:吊人、世界最近你可能會出現一個把重心轉移到自己身上的一個情況。因為可能之前的你一直處在一個非常卑微的情況中。因為你已經發現你現在的感情是一段極度不平等的感情,你的愛人或許並沒有把你當做另一半,而是把你當做一個奴隸,一個可以隨意吩咐的奴隸,所以你受夠了,你決定要把重心放在自己的身上,開始好好愛自己。好了,我們來看一下牌:戰車、星辰當你和你的愛人分開之後,你會有一種突然重生的感覺。
  • 成語變味,商業邏輯下的一場消費
    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除卻幽默與調侃的因素,背後的商業利益恐怕才是這些廣告或者電影考慮的首要因素。&nbsp&nbsp&nbsp&nbsp雖然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出《通知》,要求各類廣播電視節目和廣告不得使用或介紹根據網絡語言、仿照成語形式生造的詞語,但是禁而不止,禁而愈烈也是事實。
  • 人均GDP一萬美元時代,賺錢的邏輯正發生顛覆性變化
    當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後,人賺錢的邏輯和錢賺錢的邏輯將發生哪些變化?可以確定的是,之前那個輕易賺錢的時代將一去不返。就像一棵蘋果樹,低垂的果實已被摘完,更多的蘋果在更高處……當然就需要費些周折。好評如潮,有口皆碑飲譽粵港澳堪輿界三十多載
  • 黃磊退出與孟非合夥餐飲公司,未交待原因,他的重心轉移了?
    不過小編覺得以黃磊在娛樂圈中的人緣和情商,想必他是將工作重心轉移回熒幕上了吧。像他作為藝術總監參與製作的新劇《小捨得》就在前不久宣布殺青了,這部劇對黃磊的意義可謂是重大。所以現在黃磊老師的工作安排這麼忙,可能是他沒有多餘精力,想要把重心集中在娛樂圈的工作上,所以才撤股公司吧。
  • 打工人的賺錢邏輯 - 創業篇
    (圖片來源:攝圖網)作者|徐霄鵬  來源|產品遇上運營(ID:alden_xu)前文《打工人的賺錢邏輯 - 打工篇》談了打工賺錢,本文再聊聊創業。然而2010年寒冬逝去,萬物復甦,市場卻完全變了!人民幣瘋狂升值、網際網路強勢崛起、企業軟體與服務市場夕陽西下、外企紛紛敗退,無論是業務、人才,都是一派黃昏景象,產業之「勢」已漸漸遠離。公司面臨巨大的轉型壓力,開始從服務向產品化過渡,並嘗試滲透移動網際網路,開始了一個漫長而艱難的調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