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北美一部還沒上映的電影陷入了輿論漩渦。由於影片中的角色形象爭議比較大,會引發部分社會擔憂甚至一度引起美國軍方的關注,BBC發文稱,美國Jun方向現役軍人大規模發布備忘,警告稱可能引起部分觀眾在《小丑》影院上映期間採取暴力行為。
小丑,一個活在面具下的角色,他們的職責就是給人們帶來歡樂,但面具下的那個人誰又會關心呢?他們背後的故事,他們面具下的「黑暗一面」,沒有人能夠看到。我們嘲笑著一個和我們毫無差別的人,現實生活中我們又被別人嘲笑著。就像卓別林曾說的:人生就是一個喜劇。
今天給大家你分享一部電影《小丑》,這部電影的小丑和大家熟悉的小丑不一樣,它讓我們看到了小丑背後的「暗影」一面,整個故事壓抑緊張、普通平凡。電影中的小丑代表的是生活中那些被累垮的普通人。仿佛他們是在告訴我們,「小丑」也是個普通人,也會有負能量。
電影中小丑代表生活在社會底層、掙扎在溫飽線邊緣的普通市民。美國金融危機對這些底層的人民沉重一擊。影片最值得我們反思的,不是故事多麼的華麗,而是主人公的心理變化,隨意這個變化一步一步將故事推向高潮。
起初,主人公還是一個真正的小丑,每天為了生活和照顧臥病在床的母親,每天堅持出演小丑給觀眾帶來歡樂。雖然他對生活有所不滿,但是母親告誡他:要對這個世界保持微笑。他確實做到了,哪怕他的生活滿目瘡痍。他依舊對努力相信這個世界,對世界抱有耐心。但是,好像上帝在故意惡搞他一樣,他在生活中經常被欺負,遭受陌生人的無情嘲笑,漸漸地,他對這個世界失去了耐心。
一個生活滿目瘡痍的人,還會對這個世界微笑嗎?
不會,小丑也不會。小丑也是普通人,他們也會心痛、會受傷。每天在外遭受欺凌和嘲諷,回到家卻只能和母親相依為命,靠母親的信念支撐對這個世界僅存的一點耐心?這份耐心又能持續多久呢?
終於,他開始爆發了。他覺得與其無聲怒吼,不如就此面對現實、發洩自己的不滿。陌生人也好,熟人也罷,對他來說已經不重要了。當他在地鐵裡深夜連殺三個年輕上班族之後,他也開始意識到,殺人好像也沒有那麼可怕。他覺得自己得到了解放,跳起了自己僵硬卻又渴望得到自由的靈魂舞蹈。
在經歷了「地獄」重生後,他便不再壓抑自己的情緒了。所有的情感,包括友情、愛情,對於他來說已經不算什麼。另外,小丑從來都不是一個人,他代表的形象,是這部電影真正想要表達的東西。當小丑看到那麼多人支持他的時候,他變得強大了,他明白一個默默無聞的普通人在突然得到來自社會的目光關注,是種怎樣的存在感。
對,他要的就是這種存在感,希望可以被這個社會關注。
影片的最後,小丑被警察帶走,但在半路還是被無數帶著面具的醜救下。小丑,已經成了社會底層人群心中的「神」,一個小丑倒下,還會有千千萬萬個小丑站起來,為社會底層的人群發出吶喊和無助的掙扎。
電影之所以精彩,是因為它在反應現實。在告訴我們,社會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甘願為別人做事,只求得到應有的回報,只想平凡生活,一日三餐,粗茶淡飯。而那些富人卻是通過榨取這些人群的價值來維護自己的利益。人生是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和平等的權利義務。
我們也應該明白小丑的行為,影片中,我們看到的小丑不再是一個人在深夜狂歡,而是代表一個社會群體在深夜無助的吶喊、痛苦的掙扎。但是我們能說他們就是邪惡的嗎?
站在不同的角度,也會有不同的看法。我們也會遇到很多矛盾的事,孰是孰非,已經不得而知。確實,小丑是有邪惡的一面,但小編覺得,他更應該是一種「見不得光」的正義,為社會底層人群吶喊的正義。
生活中,每個人都像一個小丑,在嘲笑別人的同時,也被別人嘲笑著。「小丑」也恰恰代表了我們最真實的一面,渴望被關注、被認可。在受到過多的不公平和得不到滿足時,心中小丑的一面就會展現出來。影片一經上映就受到了很大的反響,應該是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雖然我們看到的內容有點「暗影」,但是這個小丑難道不是現實中的普通人嗎?小丑的勇敢反抗,是應該被稱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