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只小雞從生產線上傳送過去,分揀員把公母雞分揀出來,然後對雛雞進行紅外線斷喙和免疫注射……12月18日,在行唐縣的峪口禽業蛋種雞養殖基地,工作人員緊張而忙碌地工作著。
據了解,峪口禽業蛋種雞養殖基地是行唐縣與北京華都峪口禽業合作,打造的行唐縣蛋種雞產業扶貧示範園區項目。採用「五位一體」的精準扶貧模式,即:農民土地、政府扶貧資金和貸款貼息、銀行貸款、首農政策、峪口禽業技術,建立了「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扶貧資金入股利益聯結機制,實現了扶貧「資金」到「資本」或「資產」的轉變,實現了貧困戶多途徑增收。
「我來這裡工作之前就是在外面打零工,收入不穩定,有時候都沒有收入。通過鄉裡介紹,去年10月份來到這兒工作。上崗前還給我們培訓了專業知識,每個月能掙2000餘元,收入很穩定,現在我已經脫貧啦!」玉亭鄉西玉亭村的習麗霞開心地說,現在孩子上學的學雜費,老人的藥費都不犯難了,身上擔子小了很多。
據悉,貧困戶通過流轉土地、入社分紅、廠區務工等多種方式,實現了租金、股金、利金、薪金「四金」入帳。「四金」入帳,打通了群眾收益新渠道。該項目流轉土地728畝,按照每戶每畝每年1000斤玉米、1000斤小麥價格予以支付租金,並與農民籤訂了30年的土地承包合同。在十年合作期內,入社的3329戶6397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每年獲得10%的股金回報。從第四年開始至合作期滿,入社貧困戶在原有10%收益的基礎上,還可獲得峪口禽業公司當年純利潤的10%收益。並且用工優先錄用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入職員工享受「四險一金」,平均工資每月4000元,帶動1000餘人實現就業。
「今年5月份,峪口禽業給我們村捐贈了2萬隻扶貧雞苗,我家領到了40隻。這幾年,通過發展蘋果產業,俺每年收入1萬多元。縣裡又幫助俺們貧困戶發展小雞扶貧項目,每年俺家入股還有分紅。」東安太莊村村民劉煥辰高興地說,這40隻雞苗的產蛋,不僅能夠供給自己家食用,還售賣出一部分,有效地改善了家裡的生活條件。
「全縣蛋雞存欄685萬隻,引進華都峪口禽業後,將建成世界單體規模最大的蛋種雞養殖基地,年可向社會提供優質商品代健母雛8000萬隻,佔中國市場的8%,帶動332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每年獲得分紅,吸納1000餘個勞動力穩定就業,築牢了返貧『防火牆』。」行唐縣扶貧辦負責人說。
行唐縣因地制宜抓好產業扶貧,不斷擴大扶貧產業覆蓋面。2016年以來,全縣累計投入6.76億元,實施產業項目229個,實現貧困村和貧困群眾扶貧產業全覆蓋,其中,5772戶貧困戶享受1項產業扶持,12841戶享受2項產業扶持,1649戶享受3項以上產業扶持。 (記者 賈姝媛 通訊員 劉梅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