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下「致富薯」 收穫新希望——寫在全國馬鈴薯產業現場推進會和...

2021-02-07 每日甘肅

種下「致富薯」 收穫新希望

——寫在全國馬鈴薯產業現場推進會和2020年中國馬鈴薯大會之際

楊唯偉

百味馬鈴薯。 張子恆

以馬鈴薯為主的地方特色美食體驗。 張子恆

馬鈴薯已成為定西「名片」。 張子恆

9月24日至28日,全國馬鈴薯產業現場推進會和2020年中國馬鈴薯大會將在定西市安定區召開。屆時將帶來一場數位化、產業化、學術化、市場化的「薯」鄉盛宴。

近年來,我省立足資源優勢,把馬鈴薯產業作為全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來扶持,促進了馬鈴薯產業的快速發展,其已成為帶動我省農民致富的支柱性產業。

從「寶貝蛋」「救命薯」「溫飽薯」,到如今的「脫貧薯」「致富薯」「小康薯」。馬鈴薯,這個如今被農民視作「金蛋蛋」的作物廣泛種植,展現出省委省政府及廣大幹部群眾推動馬鈴薯產業發展的決心和力度。

2018年以來,省委省政府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確定了「牛羊菜果薯藥」六大扶貧特色產業,甘肅馬鈴薯產業發展迎來新機遇——產量持續穩定增加,品質不斷提升,產業鏈不斷完善延伸,產業面快速升級。2020年,全省馬鈴薯種植面積達1030萬畝,總產量預計超過1500萬噸,馬鈴薯產業總產值將達到265億元。

碩果纍纍,盡展產業蓬勃朝氣。行至隴原大地,馬鈴薯產業蓬勃發展的號角已經吹響。育種、種植、加工、銷售……每個環節,都全面發力,各顯優勢。

育出新希望

種子是發展農業的靈魂。對於馬鈴薯來說更是如此。

可以煮著吃、炸薯條吃、炒菜吃、製作澱粉……馬鈴薯的多種食用及加工方法,體現了馬鈴薯品種的多樣性。

特別是隨著消費市場變化,人們對中早熟菜用型、加工型專用型,富鋅、彩色等功能性品種需求增多。為適應生產區域及營養需求,甘肅積極致力於馬鈴薯品種選育工作。

對此,我省通過加快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加強新品種選育、引進、示範力度。立足自身優勢,瞄準優質脫毒馬鈴薯種薯繁育和優質澱粉型加工薯兩個方向,統籌做好品種發展規劃,努力打造優勢馬鈴薯生產片帶。基本形成了以省農科院、甘農大等科研院所為主的馬鈴薯新品種育種科研隊伍。按照市場需求、加工需求,先後培育出在國內處於領先或先進水平的隴薯、甘農薯等新品種,登記馬鈴薯新品種十多個,推動馬鈴薯品種更新換代速度。建立健全了脫毒苗、原原種、原種、一級種擴繁體系,提高我省馬鈴薯種薯生產水平。

據了解,僅甘肅省農科院馬鈴薯研究所先後選育出42個隴薯系列馬鈴薯品種,種植面積超600萬畝,約佔甘肅馬鈴薯種植總面積的「半壁江山」。

選育出的種子,要被農民接受,必須進行大力推廣。定西市安定區稱鉤驛鎮周家河村的村民劉凡對此深有感觸。

「以前種馬鈴薯不講究。這幾年藍天公司和合作社進行合作,帶動我們種植「莊薯3號」。這個品種很適合加工澱粉。藍天公司這幾年大面積帶動推廣,進行訂單收購,比之前我們種雜七雜八的品種收入好太多。」劉凡說。

據了解,甘肅藍天馬鈴薯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以股份合作的形式在安定區各鄉鎮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聯合社再組織各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籤訂訂單合同,統一馬鈴薯種植品種、統一收購馬鈴薯。2019年,藍天公司的聯合社與307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籤訂訂單,建成澱粉加工專用馬鈴薯種植基地10萬畝以上。

在定西市安定區,通過培育壯大愛蘭薯業、凱凱農科、農夫薯園、定西馬鈴薯研究所等種薯企業15家,形成了5億粒的優質脫毒種薯繁育能力,分別佔全市的62%、全省的50%和全國的29%。每年整合專項扶貧資金2000萬元以上,按照「戶均1000斤、扶持5畝薯」的標準,對需求貧困戶進行「全覆蓋」調種扶持,帶動貧困戶戶均種植馬鈴薯10畝以上。大力實施「微型薯補貼入戶」工程和「戶均一畝種子田」工程,構建「溫室生產原原種、基地擴繁原種、田間應用一級種」的梯級種薯繁育推廣體系,確保種植環節脫毒種薯「全覆蓋」。

此外,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技術指導,我省馬鈴薯種薯繁育基地建設逐步標準化,培育了具有種薯生產經營資質的單位71家,年生產原原種12億粒以上、原種10萬畝以上、一級種薯20萬畝以上。2017年,定西市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第一批馬鈴薯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2019年,山丹縣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第二批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渭源縣被認定為國家馬鈴薯脫毒種薯制種大縣。

依託良種繁育體系的建設,甘肅形成了中部高澱粉及菜用型,河西及沿黃灌區全粉、薯條(片)加工型,隴南、天水早熟菜用型和高海拔區脫毒種薯繁育等馬鈴薯生產四大優勢區域。

長勢旺盛的馬鈴薯。

甘肅馬鈴薯產業近幾年得到長足發展,種植技術進入國際前列,產品受到國外專家青睞。 張子恆

種好「致富薯」

說起馬鈴薯的收穫,安定區香泉鎮陳家屲村村民陳錄元臉上就難掩笑意,「原來種著吃,現在能賣錢;原來全靠人力,現在全程機械化,輕輕鬆鬆就能種出『金蛋蛋』!」

多年來,陳錄元家中靠種植6畝馬鈴薯維持生活,基本無其他收入來源,還要供兩個孩子生活,家庭生活比較困難,2013年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針對實際情況,鎮村幹部積極鼓勵陳錄元發展馬鈴薯產業,為其投放了馬鈴薯良種。

有了良種還遠遠不夠。為了能夠掌握馬鈴薯種植技術,鎮政府組織陳錄元及其他村民參加了種植技術培訓,他很快掌握了平田整地、配方施肥、種薯處理、覆膜種植、田間管理等關鍵技術。2015年,藉助國家農業機械購置補貼的8.56萬元,他又自籌資金8萬元,購置了一套農業機械,為馬鈴薯發展奠定了基礎。

現在陳錄元一家種植馬鈴薯達到15畝,全部實行機械化耕作,馬鈴薯畝產達到1500公斤以上,畝收入達到1200元左右。通過發展馬鈴薯產業,陳錄元家年收入達到2.5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6250元,真正實現了脫貧致富。

要種出「致富薯」,種植環節尤為關鍵。對此,我省依託標準化種植基地建設,提升馬鈴薯種植水平。據了解,我省已集成應用脫毒種薯、深松耕、起壟覆膜、綠色防控、機械收穫等技術,實行「統一品種、統一施肥標準、統一病蟲害綠色防控、統一機械作業、統一田間管理」,建設綠色化、標準化、規模化連片種植基地。

綠色化標準化種植的馬鈴薯,已與藍天公司籤下訂單,1畝地純收入約1400元,萬畝基地就可以創造1400萬元的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省已建成千畝以上的種植基地399個,萬畝以上的種植基地14個,綠色標準化種植面積達到284萬畝,打造了一批集中連片、技術集成的萬畝以上綠色標準化產業基地。現有安定區國家級馬鈴薯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和渭源縣省級馬鈴薯現代農業產業園。

通過集中打造一批種植地塊連片、配套設施完善、高產優質、全程機械化的馬鈴薯綠色標準化種植基地,全面推廣「黑膜覆蓋+脫毒種薯+配方施肥+統防統治+機械化耕作」等綜合實用技術,馬鈴薯種植過程實現了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

希望的種子得到精心耕種,必定能結出致富的果實。秋收時節,一顆顆沾著泥土芬芳的馬鈴薯碩大滾圓,洋溢著豐收的喜氣,讓流著汗水、辛勞一年的農民滿心歡喜。

生機勃勃的馬鈴薯脫毒瓶苗。 何春喜

渭源縣馬鈴薯喜迎豐收。

安定三豐馬鈴薯農民合作社正在機收馬鈴薯。 張 壽

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業專家參觀定西馬鈴薯產業園。

延伸產業鏈

走進渭源縣甘肅田地白家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的生產車間,工人們在生產線上有序加工。2018年,公司「來點土豆」系列自主品牌產品被全國馬鈴薯產業聯盟授予「十大特色食品」榮譽稱號。

「目前,半成品車間生產粉麵餅200萬多個,成品車間已生產各類產品8萬多件。」甘肅田地實業集團總裁辦主任張博介紹說,復工復產以來,公司半成品車間、成品車間已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產能逐漸提升。

產業做大做強,離不開產業鏈的不斷延伸。目前,渭源縣已發展馬鈴薯加工企業2家,其中澱粉生產企業1家、主食加工企業1家,年澱粉生產能力達到2萬噸。「馬鈴薯產業年吸納勞動力3.25萬餘人次,其中貧困勞動力1.88萬餘人次,貧困勞動力人均勞務收入達5500元。」渭源縣馬鈴薯產業發展中心負責人介紹道。

每到馬鈴薯上市季節,在安定區巉口鎮的定西馬鈴薯產業園精深加工區都會看到來交售馬鈴薯的各類車輛排起長隊,園區內的企業開足馬力生產,人頭攢動,一派忙碌。

近年來,安定區不斷發展壯大馬鈴薯加工企業,加強自我消化能力,穩定馬鈴薯價格,提高附加值。經過多年發展,現有馬鈴薯加工企業11家,馬鈴薯及其製品生產線49條,生產能力達62.06萬噸,形成了以精澱粉、全粉、變性澱粉、休閒食品為主的加工體系,有力地推動了馬鈴薯產業向全產業鏈、循環化發展。

在安定區,馬鈴薯加工產品由精澱粉、全粉、變性澱粉延伸到主食粉、馬鈴薯麵粉、蛋白粉、粉皮、粉絲、粉條、水晶粉、餅乾、薯泥、糕點等主食化產品及休閒食品,加工產品不斷豐富。同時,實施了澱粉全降解環保餐盒及包裝材料項目、馬鈴薯休閒食品生產項目等精深加工項目20多個,以澱粉加工等低耗能低汙染產業為主的產業集群初具規模。

目前,安定區馬鈴薯產品轉化率達30%以上,有效延長了產業鏈條,實現了馬鈴薯產業就地加工增值,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

全省已建成規模以上馬鈴薯加工企業100餘家。其中,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3家,省級龍頭企業36家,年馬鈴薯製品加工能力80餘萬噸,實際加工精澱粉30萬噸,全粉3萬噸,休閒食品及主食化產品3萬噸,粉條、粉皮30多萬噸,累計加工鮮薯500萬噸左右,加工轉化率達到30%以上。

全省貧困地區依靠馬鈴薯產業脫貧2.39萬戶9.75萬人,為全省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作出重要貢獻。

促進馬鈴薯產業精深加工,加快形成高端產品與低端產品、終端產品與半成品相結合的產品結構,打造全國馬鈴薯精深加工集群中心……已成為我省發展馬鈴薯產業前進方向。

售出好價錢

「以前種洋芋根本賣不了幾個錢。如今合作社帶動我們種植,1公斤1元保底價收購,去年我就收入1萬多元。」渭源縣五竹鎮村民雷迎龍說。不僅如此,通過在鎮裡的馬鈴薯種薯產業園打工,雷迎龍的工資漲到4000元。一家人穩定脫貧,全靠合作社帶動發展。

「去年,合作社收購了當地農戶的種薯6500萬噸,盈利約100萬元。」據產業園負責人劉永紅介紹,今年,合作社將組建自己的組培室,生產脫毒瓶苗,進一步降低生產原原種的成本,帶動833戶貧困戶建設馬鈴薯原種繁育基地1500畝、一級種繁育基地2000畝。

為了讓農民辛苦勞作獲得一個好價錢,我省堅持政府市場兩手並用,構建產業均衡利益鏈。在推進馬鈴薯全產業鏈發展中,始終堅持政府市場兩手並用,做到推動產業發展政府有力、市場有效。特別是充分發揮馬鈴薯資源的比較優勢,結合市場需求及其變動趨勢預估、資源承載能力與最優生產規模確定、產業延伸與配套產業發展能力等關鍵要素,科學規劃產業可持續發展,依託基層黨政部門對農民的有效組織和管理,從區域層面統籌與調控鮮薯及加工產品的有效供給,穩定和保障了馬鈴薯種植、流通、加工等各個主體的利潤均衡,確保價格不大漲大跌,產業不大起大落,為馬鈴薯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安定區積極推進「訂單託底」發展模式,有效解決了農民的產後銷售問題。當地通過引導區內企業和合作社按照「價格託底、訂單收購」的原則,由經營主體與種植農戶以最低0.9元每公斤的保護價格籤訂收購訂單,建立了馬鈴薯銷售環節「價高時隨行就市、價低時保價收購」的市場風險防控體系。2019年,安定區30萬畝標準化基地全部實現訂單化種植,穩定了4萬多農戶的收入預期。

近年來,藍天公司與安定區80多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籤訂了馬鈴薯種植訂單,由合作社與農戶籤訂馬鈴薯種植合同,最終由公司以高於市場均價的價格收購。藍天公司通過訂單種植,每年發展馬鈴薯標準化種植基地12萬畝,帶動包括2.6萬戶貧困戶在內的10萬多戶農戶發展馬鈴薯產業,戶均年增收8300元。

訂單託底幫助農民群眾特別是貧困戶實現穩定增收的效果固然好,要闖過市場這道關,必須打通馬鈴薯產後通市場的「最後一公裡」。

在安定區,以藍天、薯香園等為代表的定西馬鈴薯加工企業與康師傅、徐福記、海底撈等知名企業都建立了穩定供銷關係,這讓企業可以放心放手建立品種優良、穩定優質的原料薯訂單種植基地。

為增強「訂單託底」的「後勁」,安定區突出品牌培育,充分發揮「定西馬鈴薯」作為中國馳名商標的品牌優勢,創建了「全國馬鈴薯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註冊了「新大坪」「愛蘭」「幸澤」等10多個知名商標,有效提升了品牌影響力和市場認可度。同時,安定區積極完善倉儲體系,健全市場網絡,創新營銷模式,堅持「佔領低端市場、鞏固高端市場、開拓超級市場,挺進國際市場」的營銷戰略,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和經銷協會的作用,與北京新發地、上海江橋等大型終端市場建立穩定營銷關係;依託國家級定西馬鈴薯批發市場平臺,構建以國家級市場為龍頭、集中產區鄉鎮市場為主體、專業村和種植大戶收購網點為補充的三級市場購銷網絡,實時收集、整理、發布終端市場供求和價格信息,有效提高了馬鈴薯銷售的組織化程度,拓寬了銷售渠道。

不止安定區,近年來,甘肅馬鈴薯品牌影響力逐年放大。全省已入選「甘味」品牌目錄的馬鈴薯產品11個,已建成馬鈴薯專業批發市場10個、購銷網點1500多個、運銷大戶3500多戶、營銷從業人員10萬多人。每年銷往北京、上海、廣東、福建、河南等20多個省(市)的鮮薯達500萬噸,佔年鮮薯總產量的30%以上,鮮薯儲藏能力達到200萬噸,種薯儲藏能力46萬噸。

更令人欣喜的是,「定西馬鈴薯」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先後獲得農業農村部全國地理標誌認證和原國家質檢總局「定西馬鈴薯脫毒種薯」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全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乾旱貧瘠的甘肅,做大「小土豆」,繪就「小康圖」,探索出了一條產業為基、龍頭引領、主體帶動、農戶參與、聯合經營的馬鈴薯全產業鏈產業扶貧路子,譜寫了馬鈴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相關焦點

  • 小土豆蝶變展新姿——定西市安定區發展馬鈴薯產業見聞
    苗床上面是青翠薯苗,工人輕輕揭開苗床下的幕布,露出纖毫分明的根須,結著一串串馬鈴薯原原種,溼漉漉地沉浸水霧中……    「我們採用先進的霧培法技術,通過高架苗床、精準施肥供水、智能控制薯苗等,生產脫毒馬鈴薯原原種。」研究所負責人李進福一邊介紹,一邊提醒大家,「只能看、不能摸,否則會讓微型種薯感染細菌。
  • 【薯典】馬鈴薯「隴薯6號」簡薦
    點擊菜單「社群中心」可獲得更多薯界朋友的通訊地址及電話號碼,還有薯企名片名錄。
  • 分享豐收味道|「中國薯都」迎豐收
    昔日「窮根」 今日「富礦」在烏蘭察布40%的耕地上,收割機來來回回,數不清的馬鈴薯翻滾著。立足馬鈴薯主糧化戰略,「小土豆」成了「大產業」,一條從研發、種植、加工到物流營銷的馬鈴薯全產業鏈,將土豆從這裡送向國人餐桌,遞進全國兩會現場話題,更送往世界。
  • 【薯品】馬鈴薯「隴薯8號」簡薦
    隴薯8號            中文學名:隴薯8號(原代號L0206-6)選育單位:甘肅省農業科學院馬鈴薯研究所品種來源:甘肅省農業科學院馬鈴薯研究所2009年育成審定編號:甘審薯2010001審定情況:2010年通過甘肅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 分享豐收味道 | 「中國薯都」迎豐收
    穩糧安農,端牢自己的飯碗,應對國際上的風險和疫情帶來的挑戰,就有了堅實底氣,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就更有毅力。猗猗嘉禾,今盈我倉。糧豐農穩,盛世和安。又一年豐收節。烏蘭察布大地上,從400萬畝馬鈴薯到200萬畝燕麥,從紅胡蘿蔔、西芹到小麥、大白菜,自西向東,由南往北,紅綠金黃雪白,田野上一派收穫的希望。豐收已成定局。
  • 「馬鈴薯燕麥之鄉」武川慶豐收
    被評為金牌農戶的燕麥種植戶向企業出售新燕麥。新華網 郝芳芳攝  22日上午,在燕谷坊產業園,前來交新燕麥的車輛排起長隊。在合作社的萬畝馬鈴薯基地,農民們在大型機械幫助下忙著收土豆。  當日,武川縣第三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在燕谷坊產業園「草原之門」舉行,並在北京市門頭溝區和馬鈴薯基地設置分會場。系列活動的舉辦展示了武川縣獨特的農耕文化、民俗特色和農牧業高質量發展成果,宣傳推介了「源味武川」區域公用品牌和優質農產品,表彰了優秀龍頭企業、合作社、金牌農戶、致富帶頭人等。
  • 黑美人|一粒土豆種,沃野展芳華
    昔日馬鈴薯,早成金蛋蛋。從普通薯到脫毒,從種植到加工,從內銷到出口……隨著產業的調整升級,榆中馬鈴薯產業發展初具雛形。民諺說「洋芋開花賽牡丹」,根植於原生態的馬鈴薯在榆中呈現一派盛況。從解決溫飽到成為致富產業,人們對馬鈴薯有著別樣的感情。
  • 中華財險:目標價格保險助力馬鈴薯產業發展
    中國發展網訊 馬鈴薯目標價格保險是山東省在全國率先推出的惠農服務新模式,是鄉村振興的新動能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創舉,同時也是價格調控的新手段,成為幫助農民化解市場風險的新途徑、服務農村建設發展的新平臺。
  • 薯圈2020‖馬鈴薯品質優勢更加突出,如何種好是關鍵
    從茫茫東海之畔到巍巍崑崙山下,從北國草原到天涯海角都有馬鈴薯種植,可以說在中國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馬鈴薯生產,也已經達到全年已經實現全年可持續供應。 在近期各種馬鈴薯銷售情況報導中,我們發現山東滕州產區庫內馬鈴薯貨源剩餘不多,但因質量佳,多受客商喜歡,需求相對較多,導致貨源顯得緊俏,價格出現上漲。
  • 隆隆薯踐行助殘新模式
    隆隆薯踐行助殘新模式) 「上天為你關上一扇門,就會為你打開一扇窗。」7月3日,「隆隆薯」品牌創始人辛寶同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CCTV-1)黃金時段播出的《時代楷模發布廳》節目中,分享了自己「獨特的」創業致富經歷。
  • 「薯玉豆帶狀複合高效種植模式」在恩施州獲成功
    恩施日報訊(通訊員李求文、李必欽)近日,由中國農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華中農業大學等單位組織的專家團隊來到恩施市三岔鎮,對採用「薯玉豆帶狀複合高效種植模式」種植的10餘畝大豆進行現場測產驗收。據了解,由恩施州農科院稻油所和州農技推廣中心試驗推廣的「薯玉豆帶狀複合高效種植模式」,驗收產量為151.5公斤/畝,加上前茬驗收馬鈴薯畝產1630公斤,套種玉米畝產510公斤,實現一年三熟平衡增產增效,超額完成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和湖北省糧油作物高效模式集成推廣項目的預期指標。湖北省農技推廣總站和恩施州農技推廣中心計劃將此項技術作為湖北省山區旱地農業發展主推技術加速推廣利用。
  • 能帶動經濟的馬鈴薯,一年可種植兩季,是魯南農民致富的不二之選
    植物形態土豆這種綠色產品,秧子主要呈綠色樹狀,不同的品種會有著不同的葉片,在秧子的根部,會生長著黃色的馬鈴薯,並且從秧子中也可看出馬鈴薯的健康狀態。不同的地區種植出來的馬鈴薯,大小會有差距,土地肥沃的地方種出來,一般都能達到一斤半左右。
  • 甘薯和馬鈴薯為什麼有那麼多名字
    以「甘薯」為例,全國至少有薯、薯子、薯仔、薯薯、苕芋頭、山藥、山藥兒、茴、番薯、番苕、番芋、番蘿、番葛、山薯、山芋、山蘿蔔、地瓜、紅薯、赤薯、朱薯、紅苕、紅芋、白薯、白苕、白芋、白山藥、黃薯、黃苕、黃山藥、甘薯、甜薯、糖薯、甘蘿蔔、花薯、花芋、飯薯、飯芋、沙芋、粉葛、紅山芋、白山芋、回子山藥等稱呼,總共不下四十種。
  • 大石橋:調整種植項目 採摘園裡種下新希望
    大石橋:調整種植項目 採摘園裡種下新希望 中新網·遼寧
  • 巫溪縣薯光公司:三寶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中心採收300萬粒微型薯(原...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5月31日6時訊(特約通訊員 賴紅宇 通訊員 王蕾)近日,重慶市巫溪縣薯光公司三寶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中心對種植的14000平方米春季微型薯(原原種)進行採收,此次採收量達到300萬粒,其中採收品種有費烏瑞他、中5、米拉、麗薯6號、薯光3號等。
  • 威寧:首條馬鈴薯鮮切薯片生產線正式投產 年產薯片2000餘噸
    一包包薯片在自動包裝機上完成包裝,標誌著威寧首條馬鈴薯鮮切薯片生產線正式投入生產,實現了馬鈴薯生產過程自動化和智能化操作,每小時加工薯片300多公斤,消耗馬鈴薯1200多公斤。「我們『薯美佳』馬鈴薯鮮切薯片生產過程全部實現自動化。」公司負責人馬海說。
  • -【馬鈴薯】(下)
    畫完一種薯塊,我就把它放進牛糞火裡烤烤,然後吃掉。全國像我一樣吃過那麼多種馬鈴薯的人,大概不多! (圖片來自網絡) 圖片來自網絡) 馬鈴薯的薯塊之間的區別比花、葉要明顯。最大的要數「男爵」,一個可以當一頓飯。有一種味極甜脆,可以當水果生吃。最好的是「紫土豆」,外皮烏紫,薯肉黃如蒸慄,味道也像蒸慄,入口更為細膩。我曾經扛回一袋,帶到北京。春節前後,一家大小,吃了好幾天。我很奇怪:「紫土豆」為什麼不在全國推廣呢?
  • 全球薯製品「巨頭」落戶楊凌!
    麥肯食品(McCain Foods)創立於1957年,是全球領先的冷凍薯條和馬鈴薯產品生產商,在全球六大洲擁有60多個生產基地,全球1/4的薯製品出自麥肯食品,遠銷160多個國家,年銷售額459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