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薯6號
中文學名:隴薯6號(原代號L9408-10)
選育單位:甘肅省農業科學院馬鈴薯研究所
品種來源:甘肅省農業科學院馬鈴薯研究所2003年育成
審定編號:國審薯2005002,寧審薯2005001
審定情況:2005年通過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親本來源:以武薯85-6-14作母本,隴薯4號做父本雜交選育而成
2010年獲植物新品種權保護。
特徵特性
晚熟,生育期(出苗至成熟)115天左右。株型半直立,株高70~80釐米,莖綠色,葉深綠色,花冠乳白色,雄蕊黃色,無天然結實。塊莖扁圓形,淡黃皮白肉,芽眼較淺,單株結薯5~8個,商品薯率73.1%。幼苗生長勢強,成株繁茂,主莖分枝較多,塊莖休眠期中長,較耐貯藏。田間表現抗退化能力強,高抗晚疫病,對病毒病有很好的田間抗性。室內接種鑑定:中抗輕花葉病毒病,感重花葉病毒病,中感晚疫病。
品質分析
乾物質含量平均27.74%,澱粉含量平均20.05%,粗蛋白含量平均2.04%,維生素C含量平均15.53mg/100g,還原糖含量平均0.22%;還原糖含量不僅較低,而且耐低溫糖化,回暖處理降糖效果顯著,適合全粉加工。
產量表現
省區試畝產1864kg,居第1,增產36.2%-76.3%;國家區試西北片第1,華北片第2;生產試驗省內平均畝產3282.6kg,西北片2304.4kg,華北片1617.5kg 。不僅適宜甘肅省高寒陰溼、二陰及半乾旱地區推廣種植,還適宜寧夏、青海、河北、內蒙古等北方一季作區推廣種植。被天祝正陽公司確定為全粉加工主推品種。
栽培要點
1、高寒陰溼、二陰地區4月中旬播種,半乾旱地區4月上、中旬播種,不宜遲播。
2、每畝種植密度,一般地塊4000株,旱薄地2500~3000株。
3、管理上注意早促快發、先促後控,重施底肥,氮、磷肥配合;早施追肥,切忌氮肥過量;早鋤草、早中耕培土,培土壟要高而陡。高寒陰溼及二陰地區,水肥條件好的地塊,7月上旬初花期株高超過60釐米、有徒長趨勢時,及時噴施多效唑或馬鈴薯膨大素控制徒長,促進塊莖形成和膨大。
4、收穫前一周割掉薯秧,運出田間,以便曬地和促使薯皮老化;收穫時輕拿輕放塊莖,儘量避免碰撞,減少病菌侵染,提高貯藏效果。
適宜區域
適宜在甘肅高寒陰溼及二陰地區,寧夏南部、青海東南部、河北北部、內蒙古中部、山西北部北方一季作區種植。
薯種推薦—神豐薯業
【薯典】怎麼樣儲存,才能使馬鈴薯不容易發芽
【薯品】馬鈴薯「隴薯8號」簡薦
【薯典】常吃「三薯」保健康
【薯典】吃土豆到底有啥好處?
【薯味】迷你風琴土豆
【薯典】山東省馬鈴薯種植和市場狀況介紹
【薯味】芝士焗土豆泥
【薯典】土豆泥,讓減肥變成一件簡單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