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抄襲的新聞震驚了娛樂圈和火鍋圈。
「我們做火鍋餐飲的也是有圈的。」
在大成都,有一家火鍋店叫吼堂老火鍋,屬於自主創業。
在寧波,近日鄭愷帶著懷孕的妻子苗苗,參加了自己新店「火鳳祥鮮貨火鍋店」的開業儀式,還有眾多好友如王祖藍等人壯勢。
一時間風頭無數,很快衝上了熱搜。
但眼尖的吼堂老闆突然發現,鄭愷的新店,從裝修風格,創意細節都是抄襲的,就連宣傳手冊,都和自己的火鍋店一樣。
這哪裡是抄襲,這分明就是複製粘貼。
再看看宣傳圖,鄭愷團隊不屑於抄襲了,直接用別人的圖。
說到火鍋創業,這是娛樂圈和火鍋圈一個非常重要的跨界點。
明星掙錢來的太容易,但架不住他們的高消費。
找到守住家業的辦法,讓一眾明星很是頭疼。
投資影視公司,做娛樂工作室,一要實力,二要人脈。
國家近年對陰陽合同的打擊,很多影視娛樂公司都受到了衝擊。
水太深了,明星們不敢碰了,於是紛紛把目光投入了其他行業。
做網際網路,做實體產業,往往投入大但回報周期長,他們那點資產還是不夠看。
況且高新公司需要技術,明星的人氣光環可不管用。
於是餐飲行業成為了他們的首選。
餐飲行業也有門檻,廚師的手藝,做的菜好吃不好吃,是一家餐飲店的立足之本。
火鍋就幾乎變成了唯一選擇。
火鍋在當今社會,已經有高度完善的標準化餐飲生產流程了。
食材由專門的供應鏈廠商提供。
味道也有專門的火鍋底料生產商來製作。
剩下的就靠營銷宣傳,服務質量,以及成本控制。
營銷宣傳明星自帶優勢,往往是明星投錢,以及利用自己的粉絲和人氣宣傳,最後分成利潤就行了。
對此,昊爽醬心裡也滿是羨慕。
鄭愷帶著老婆露個面,發發通稿,就成了熱點話題,新店的人氣非常高。
而原創的吼堂,在成都深巷裡「默默無聞」。
最重要的一點:
服務質量和成本控制,是承包商負責的,一有問題,明星直接甩鍋「不關我的事,都是合作方的錯。」
你瞧,熱點有了,明星還不用承擔責任。
宣傳的時候,是鄭愷自己參與設計。
出事了就變成:
「是設計團隊抄襲的,關我什麼事?等我開除他們!」。
昊爽醬看到這聲明,心裡可是拔涼拔涼的。
而且聲明全文不提吼堂老火鍋,怪不得維權之前,吼堂聯繫鄭愷的消息,全都石沉大海。
就是靠著有明星人氣撐腰,覺得自己有底氣吧。
後疫情時代,餐飲行業在逐漸回暖,所有人都在為復工復產努力。
可一次明星親自下場的抄襲事件,毀掉可能不僅僅是某個店,而是對整個產業造成傷害。
如果所有人都去抄襲,誰來創造呢,價值從何產生呢?
您的關注支持,對我的幫助非常巨大,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