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邊中醫醫院延吉中醫醫院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住院患者及家屬告知書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住院患者及家屬告知書尊敬的患者及家屬:您好!為了進一步夯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保障住院患者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避免院內感染的發生,按照國家衛健委和吉林省委省政府關於疫情防控的相關部署和要求,現向您告知一下內容,請務必仔細閱讀:1.非急診患者採取預約住院,入院前患者本人必須行核酸檢測,經篩查後排除新冠肺炎後方可住院治療。持外院檢查結果的患者,需提供7日內同級醫療機構的檢查結果。
-
哈醫大一院:門診需預約,住院患者及陪護家屬需核酸檢測
進入住院部前,患者及家屬必須測清體溫、問清流行病學史、查清肺部CT、檢清新冠病毒抗體和檢查核酸。,座位等待時要與他人保持至少一個座位距離;診室實行「一醫一患一室」制度, 60歲以下生活能自理的患者不允許家屬陪診,急危重症患者需到急診科就診,急診科不支持非急危重症患者就診;實施入院前「四清一查」措施。
-
寶雞一患者家屬硬塞紅包 醫生轉為住院費
原來,寶雞的一位外科醫生,將患者家屬硬塞給他的5000元紅包轉給護士,並讓護士交到了患者住院費中。11月15日下午,81歲的張大爺掛急診住進了寶雞市中心醫院普外科。因張大爺的病情嚴重,所以科室決定在入院後第二天下午就為其手術。
-
患者背痛10小時後身亡,家屬:接診醫生過度診斷,拖延時間
家屬焦急萬分,醫生讓等心肌酶、血尿澱粉酶檢查結果。當天上午10時多,吳欣醫生給患者安排了住院,住院單上診斷為:急性胰腺炎?患者住院後,病房醫生接診後考慮急性胰腺炎可能性不大,又請心內科會診,依然考慮主動脈夾層,又讓患者返回急診。
-
如何在電話中向家屬告知患者的死訊?
從住院醫到主治,不記得有多少次,我不得不在半夜給病人家屬打電話,告知他們病人離世的消息(Death Notification)。理論上來說對於這樣重大的消息,最好的辦法一定是當面告知,但是和國內24小時家人輪流在床邊的情況不同,美國的大部分醫院在夜間都會限制甚至是禁止家屬陪員,有很多時候患者在夜間並沒有家屬在身邊。
-
這家醫院有一面特殊的牆,得到了患者和家屬的頻頻點讚!
這幾天,龍泉市人民醫院的一面牆,得到了患者和家屬的頻頻點讚,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原來,是龍泉市人民醫院六病區在上牆的護理人員一覽表下方,專門為患者和家屬設計了一個個「健康宣教二維碼」,患者和家屬只需掃碼,便可隨時隨地了解健康知識,這一貼心的便民舉措在該科室推出後,全院其他病區也都紛紛學習借鑑。
-
面對癌症患者,醫生應該告知真相還是幫家屬隱瞞?
您覺得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陳功教授:在被隱瞞病情的成年人中,老人肯定是佔比最大的,尤其是文化程度低或者農村的老人。如果是年輕人生病,隱瞞的情況會少一點,特別是有文化、有工作的人。主要原因首先是,一般人對癌症非常恐懼,談「癌」色變,家人會下意識認為老人家承受不了疾病的打擊,加上有的人確診癌症之後就有了輕生的念頭,所以很多時候,作為家屬第一個主觀的反應就是對患者隱瞞病情。我時常在跟患者家屬交流的時候說,你是和病人長期生活在一起的,你應該知道病人的心理狀態,能判斷他對疾病的承受能力。
-
日媒:中日兩國住院迥異,「在日本,為何家屬都不來探望」
日本資訊網站Fuelle1月10日文章,原題:孤獨住院的日本人 超出中國人的理解範疇 中國醫院裡到處都充滿讓人感嘆的小故事。筆者在日中兩國都有過住院經歷,結合自身體驗說說一些不同和文化差異。在中國住院,大部分時間家屬都陪在身邊。我被外派到中國時,曾因高血壓住院檢查一周。那是家綜合性醫院,帶衛生間的4人病房。
-
患者家屬發微信紅包 醫院收下感謝信紅包退回
微信紅包最近很火,大大小小的節日都成為發「紅包」的理由,但是有些紅包一定不能收。在嘉興海寧市中心醫院(省人民醫院海寧醫院)「葛明玉護士站」最近就發生了一個有關紅包的故事,滿滿都是正能量。退回了188元微信紅包瀋吉是海寧市中心醫院(省人民醫院海寧醫院)內一病區「葛明玉護士站」的一名護士,「三八節」那天,一位微信好友給她發來了「祝你三八節快樂」的微信紅包,習慣性點開紅包後,定睛一看,原來是前幾天加她微信的患者家屬發的。
-
郴州市精神病醫院冬春疫情防控告患者及家屬書
郴州市精神病醫院冬春疫情防控告患者及家屬書尊敬的病友及家屬、陪護人員:目前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傳播風險仍然存在,為做好冬春季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貫徹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2、如有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症狀患者,由醫務人員引導至發熱門診就診,須進行核酸檢測和相關檢查進行排查,並按要求配合留觀。
-
對我們說聲「謝謝」就足夠了,順德醫生機智「婉拒」患者家屬紅包成熱點
暖心:患者塞給醫生的「紅包」,變成了一張住院繳費收據1月17日上午10時13分,順德和平外科醫院手一區醫生陳演志隨手發了一條微信朋友圈。微信圖片是一張粉紅色的醫院收據,顯示該院收費處收到了1000元,上面註明了患者的住院號和名字。
-
郭濤:我是血透患者家屬 也是一名志願者 我呼籲!
透析患者,因為疫情,他們不能像以往那樣自行到醫院來透析,400人全被安排住進了醫院。於是有了這樣特殊的一群人,他們既是陪護,也是病區志願者。他們主動幫助醫院進行清掃、消殺,搬運、整理社會捐贈物資,為同病區的患者及家屬提供貼心服務,傳遞溫暖、傳遞愛心。
-
患者病危,家屬拒絕120轉院,死亡後醫院卻賠償21萬
林醫生醫師向家屬表示需轉院治療。當日上午家屬將患兒抱離醫院,乘坐班車去縣醫院,到縣醫院時,醫生檢查發現患兒已死亡。患者家屬認為患者死亡系甲醫院、社康中心及乙婦幼保健院過錯行為所造成,遂起訴至法院要求賠償。
-
患者在醫院跳樓身亡 6名家屬用花圈堵大門
華商報商洛訊(記者 曾春)7月11日,商洛城區一家醫院門口,6名患者家屬擺花圈堵大門,這樣的非法過激行為,嚴重擾亂醫院辦公秩序,被公安機關行政拘留。 7月11日14時許,商洛城區一家醫院門口,有多名男女擺花圈堵門。商洛市公安局商州分局城關派出所民警趕到後,先對堵門的家屬做思想工作,但家屬情緒激動並不配合。 「他們長時間擺花圈堵門,已引起就診患者以及過往群眾聚集圍觀,嚴重影響到醫院辦公秩序。」
-
安寧療護門診:患者家屬哭著說出的那些愛與痛
曹子豪攝安寧療護,讓患者更安然的離開20多天前,王然的父親出現了憋氣及胸痛的症狀,檢查後發現是墜積性肺炎,住院後就開始反覆發高燒,沒幾天便住進了CCU,現在吃飯只能通過鼻飼,也插上了導尿管及呼吸機。張麗說,由於母親有房顫等心臟性疾病,所以不能吃一些化療藥物,大大限制了她的治療。「我沒路可走了。」張麗說,是腦外科醫生推薦她來找寧主任了解安寧療護的。「母親的病是好不了了,該做的治療都做了,我也沒有遺憾了,我也不想讓她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時間再承受化療帶來的痛苦,我想讓她舒舒服服的走。」
-
九旬重病老人ICU死亡,家屬索賠70餘萬元
最終,患者救治無效死亡,共住院九天,病歷記載死亡原因為多系統功能衰竭。 患方指出,患者因發燒懷疑肺部感染轉入ICU治療。入院第二天,醫方告知家屬已經退燒,除心衰外,其他問題不大,開始用新活素調治心衰。醫方先後將七種藥物與新活素入同一條靜脈通道,對此,家屬提出質疑。入院第四天,患者出現少尿,醫方提出要血濾治療。
-
曹縣人民醫院兩名患者家屬因不聽勸阻強行進入病房探視被處罰
為遵守疫情防控和醫院禁止探視患者的有關管理規定,確保患者安全,近日,曹縣人民醫院兩名患者家屬因不聽勸阻強行進入病房探視被處罰。12月9日14時30分左右,黃某到縣人民醫院綜合樓12樓東骨一科探視親屬。為進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保障住院患者及探視人員的身體健康,根據國內部分地區出現多例新冠肺炎本土病例的嚴峻形勢,縣委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運行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發布《關於繼續全面禁止探視住院患者的公告》。全縣各醫療機構繼續實行全面禁止探視醫院住院患者規定,所有住院病區實行24小時封閉管理。
-
家屬不聽勸阻執意轉院,患者途中病情惡化,為何醫院反賠15萬?
作者:醫法匯案情簡介患者王先生,61歲,因「嘔吐腹瀉伴腰背痛1天」到甲醫院住院治療,甲醫院初步診斷為:1、急性胃腸炎?,2、2型糖尿病。法律簡析轉診是醫療活動中常見的現象,是為了更好的為患者治療疾病、延續生命。通常情況下,醫療機構限於設備或技術條件不能診治病人時,會依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第三十一條之規定,建議患方轉院治療,並由患方自主決定是否轉院。
-
寶雞一患者家屬「非要」給醫生送紅包 醫生無奈給他存成住院費
手術後,患者卻收到了一張住院繳費單,得知是醫生將紅包的錢用於醫藥費了,他感動不已。 為表達謝意,患者家屬送紅包 7月1日,寶雞市中醫醫院肛腸科謝軍醫生接診到一名55歲因「肛瘻合併有腸道克隆氏病」的患者。患者任先生四處求醫治療卻一直沒得到根治,因長久未治癒導致病情變得更為複雜。
-
現金不收微信轉帳 患者家屬給醫生三番五次送紅包均被拒收
王標 封面新聞記者 羅軒6月20日上午,達州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醫生苟潤澤的微信上突然傳來一條消息,剛剛忙完查房的苟潤澤打開微信一看,原來是一名患者家屬發來的2000元紅包。對於這名患者家屬,苟潤澤並不陌生,她的母親是苟潤澤收治的病人,他們又都住同一個小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