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塑造一個人,往往就是一生所為的那點什麼。
於趙四小姐,趙一荻而言,她為的就是愛。
作為名門之後,少帥張學良的愛人,她曾經堅信著:
愛是補給、是陽光、是水和氧氣,也是她一生的壯麗夢想。
也因為這愛,她曾墜入深淵,低到塵埃;與他生死相隨,成就了一生傳奇。
1912年5月28日,趙四小姐出生在港島。
父親給她取名字的時候,無意抬頭發現了天空漂浮著一道綺麗的霞光,分外迷人,於是他給寶貝女兒取名「綺霞」。
她還有一個英文名字,伊蒂斯,諧音「一荻」,因為她喜歡「趙一荻」這個洋氣的名字,所以一直延用。
又因為她在家裡排行老四,家人索性暱稱趙四,外面的人則稱她為趙四小姐。
她的父親趙慶華在北洋時代,歷任津浦、滬寧、廣九等鐵路局局長,後來官至交通次長。
在港島度過童年後,趙四隨父親來到天津,先後在天津浙江小學和中西女子中學讀書。
因為天生麗質,又品味出眾,所以十五歲時,便做過《北洋畫報》的封面女郎,她是那個年代標準的白富美。
1927年,十六歲的年紀,正是情竇初開,驕傲的趙四小姐,卻從來沒有為誰心動。直到一次蔡公館舞會,她第一次感受到什麼是心動。
那天,出入蔡公館舞會的人都是社會名流,所以那裡的貴婦和千金們,都珠光寶氣,濃妝豔抹。而第一次去舞會的趙四,裝扮清素淡雅,似春日梔子,悄然綻放在世人面前。
舞會上的的公子達貴,都被那份獨特的清純氣質吸引,陸續不斷邀她共舞,卻都被她婉拒了。
第一次來到正式的社交場合,她還真是不大習慣,只是靜靜地坐在一處,正喝著茶水,忽然場內一陣騷動,有人喊到:「少帥來了!」,舞池裡的人們都停止了舞步,翹首以待。
只見一位英俊瀟灑的軍官,被一群副官和侍衛的簇擁下,進入舞池,名媛太太們,蜂擁而至,邀他共舞。
這位少帥就是東北張作霖大帥的兒子張學良,對他早有耳聞的趙四,發現這位少帥比她想像的更出眾。
張學良也一眼就發現了趙四,對視的剎那,張學良沒有絲毫猶豫,便闊步走到她面前邀她共舞,這一次,她伸出了手,沒有拒絕。
一見鍾情,你信嗎?
那一晚,趙四和張學良都相信了。
迷人的音樂,迷人的舞姿,迷人的眼神,英雄美人,連枝盛開。
那一舞,他和她都不能自拔。
以後,但凡上流社會的舞會,只要有張學良出席,就可以看見趙四的身影。
儘管兩人越愛越濃,趙四的處境卻越來越難堪,因為張學良早已經有了夫人于鳳至。
當趙四的父母聽到了女兒的一些風言風語,看著每天都因為跳舞,回家很晚的女兒,他們不得不限制了女兒的行動,不許她再去舞會,更不許她與張學良見面。
趙家在天津也是名門世家,她的父親為人正直,為官清廉,在社會上的口碑極好。
所以,他們家裡,是不允許發生這樣的事情。
而此時,張學良的父親在蘇家屯突然遇害,張學良離開了天津,返回奉天去處理家事、國事。
後來待局勢穩定後,張學良接替了父親的職位,他才得知趙四已經被父親禁足在家中。
後來在趙四哥哥的幫助之下,她去奉天見張學良,被安置在幽雅的北陵別墅。
幾個月的別離和相思,讓兩個人的感情明顯更近了一步。那些日子,張學良只要有時間就去看她,兩個人每天都如膠似漆,如影隨形。
可是來到奉天不久,趙四就在報紙上看到了一條關於父親的聲明:稱四女不孝,與人私奔關外,有辱門庭,從即日起與趙四脫離父女關係,斷絕一切往來,並宣告自身慚愧,從此不再為官。
看到這條聲明,對於一個十六歲的小姑娘來說,不亞于晴天霹靂,這是真正毀滅性的打擊,父親從小就視她為掌上明珠,她卻親手毀了父親的前程。
不僅如此,她當時的朋友、同學都像躲著瘟神一樣,避她而行。張學良的夫人于鳳至根本就不接受她,做妾都不可以,更別說進大帥府,只能以侍女和秘書的身份在他身邊。
趙四怕了嗎?她不怕。
面對父母的不解,趙四痛苦,但不糾結。
面對外人的流言蜚語,趙四心冷,但不悲傷。
面對張學良家庭的抗拒,趙四亦是絲毫不慌不懼。
因為她一旦愛住,管它春夏秋冬,時歲枯榮。
《小王子》中說:「果想與人產生羈絆,就要承受流淚的風險。」
想必,她早已做好了準備。
她的性格裡,有一種從容不迫的氣魄,是溫柔,也是力量。
有一種交情,生死過命
他們生活在民國時期,那是一個極好的時代,文韜武略,百業待興。
然而,也是一個極壞的時代,戰亂紛飛,禍事綿綿。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了「西安事變」,逼迫蔣介石抗日。
後來,張學良護送蔣介石夫婦飛離西安,不料蔣介石背信棄義,軟禁了張學良。
那時,張學良已經將趙四和他們的兒子,安排去了港島。
軟禁張學良期間,于鳳至被允許與之同住。幾年後于鳳至患了重病,被安排去美國醫治。
張學良提出一個要求,希望允許趙四陪同。
當時工作人員都覺得這個要求太荒唐,趙四在香港衣食無憂,兒子還不足十歲,應該不能願意陪同軟禁,過清苦沒有自由的日子。
可出乎意料的是,得到這個消息的趙四,沒有絲毫猶豫,她把兒子寄往在美國一個朋友家裡,忍著和兒子分開的痛苦,很快來到了張學良的身邊。
自此,她寸步不離地伴隨他,度過了那五十多年的幽禁歲月。
無疑,這就是過命的感情了。
擇一城終老,攜一人白首,許是愛情最美好的歸宿。
他們以一種特別的方式實現。
有一種成全,終成眷屬
後來,于鳳至與張學良離婚。
至於離婚原因,說法不一,有人說是因為他信了基督教,不能有兩個老婆,只能選擇一個,他選擇趙四。
也有人說,是蔣介石強迫離婚,因為于鳳至在美國,要斷了他美國的後路。
我更傾向於前者,女人這一生,有誰不看重自己的婚姻呢,委屈了她這麼久,是時候給她一個光明正大的,名正言順的,張學良夫人。
那年7月4日,在宋美齡和十三位友人的見證之下,張學良與趙四在軟禁之地,舉行了隆重的婚禮,有情人終成眷屬。
雖然原配于鳳至去世的時候,在墓碑旁邊給張學良留了位置,希望他百年之後,可以合葬在一起。
但是他再一次選擇了趙四。
趙四在2000年6月去世,終年88歲。
次年張學良也隨著她而去,在去世後,兩個人進行了合葬。
永遠,相依。
我們回看趙四的一生,她只做一件事情,就是愛。
雖然過程充滿痛苦、絕望和禁忌,她卻始終以一種倔強的姿勢,來守護她的愛情。
她這一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愛一個人愛了一生。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能在茫茫人海遇到彼此,已經很不容易。他們還能衝破世俗禁錮,在最好的年紀相愛,最壞的境遇相持,讓這份感情如命。
她這一生縱然坎坷,依舊活得囂豔剛烈、濃淡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