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月亮,人類還從哪些地外星球上帶回了樣本?來看看地外星球採樣...

2020-12-23 騰訊網

▲「隼鳥2號」採樣示意圖

近年來,除了上月球採樣,全球還開展了多項地外星球採樣返回活動。例如,日本「隼鳥2號」小行星採樣返回探測器在完成對龍宮小行星採樣任務後,將於今年底返回地球;而美國首個小行星採樣返回探測器「奧西裡斯-雷克斯」也在今年10月對貝努小行星進行了採樣。地外星球採樣返回,正成為空間探測的一大熱門。

帶天體樣品回地球做精細研究

採樣返回,就是用具有採樣返回功能的空間探測器在地外星球採集樣品,然後把樣品帶回地球。目前採樣的方式五花八門,這是因為各個地外星球差異很大,所以需要不同的採樣返回方式。採樣並帶回地球的樣品也是多種多樣,可以是塵埃、顆粒、土壤和巖石等。

探測地外星球有三種常用方法:一是環繞探測,二是著陸和巡視探測,三是採樣返回探測。第三種主要用於對地外星球進行區域性精查,即把採集到的地外星球樣品運回地球後,供科學家在實驗室裡進行精細研究。

迄今為止,國外已對月球、彗星和小行星,甚至太陽等進行了多次無人採樣返回探測。比如,蘇聯通過發射月球16號、20號和24號,對月球進行了採樣返回探測;美國用「起源號」「星塵號」和「奧西裡斯—雷克斯」探測器分別對太陽、彗星和小行星進行了無人採樣返回探測;日本的 「隼鳥」 「隼鳥2號」在小行星採樣返回方面也頗具成就。

小行星、彗星、太陽一個都不能少

美國現已對彗星、太陽和小行星等地外星球進行了無人採樣返回探測。

「星塵號」採集彗星塵埃微粒。1999年2月7日,美國發射了「星塵號」彗星探測器。2004年1月2日, 「星塵號」與「懷爾德2號」交會,遭到數百萬彗星微粒的撞擊。在此期間,「星塵號」伸出類似網球拍的「氣凝膠塵埃收集器」來收集彗星的塵埃微粒,然後摺疊收入返回艙,貯存於容器中。2006年1月15日,裝有彗星物質的羽毛球狀返回艙通過降落傘著陸於美國猶他州鹽湖城東南160千米的沙漠上。

▲星塵號探測器示意圖

「起源號」採集太陽風粒子。2001年8月8日發射升空的「起源號」太陽採樣返回探測器,在日地拉格朗日1點累計採樣850天,採集了約10至20微克太陽風粒子。2004年9月8日,探測器返回艙在下降過程中因撞地而遭到損壞,所以只收回了部分太陽風粒子。

「奧西裡斯—雷克斯」探測器採樣貝努小行星。這是美國首個小行星採樣返回探測器,於2016年9月9日升空。它於2018年8月抵達貝努,並在環繞貝努的軌道上展開了為期兩年的科學研究。今年10月20日,該探測器使用採樣機械臂末端的採樣器採集了60克至2千克的貝努表面風化層樣品。

這個探測器採用「接觸即離」的方式進行採樣,這種方式省去了採樣前的著陸和固定,以及採樣後離開表面前的解鎖過程。它將於2021年3月開始返回地球的旅程,計劃在2023年9月將採樣返回艙送回地球。

日本首試月球外小行星採樣返回

2003年5月9日,日本發射了世界第一個小行星採樣返回探測器 「隼鳥」。它於2005年9月中旬飛抵離糸川小行星20千米高的軌道,觀測了糸川小行星表面情況,收集了其成分和地形數據。11月26日,「隼鳥」再次在糸川上著陸並完成採樣。

「隼鳥」是通過著陸產生的撞擊,吸入飛濺起來的碎石。由於出現了一系列故障,「隼鳥」於2010年6月13日才返回地球。不過,它使日本成為世界上首個在月球之外的原始小天體上著陸、取樣,並攜帶其樣品返回地面的國家。目前已確認探測器在糸川小行星表面採集了1500粒樣品。

2014年12月4日,日本又發射了更先進的「隼鳥2號」小行星採樣返回探測器。它於2018年6月進入龍宮小行星軌道。2019年2月,「隼鳥2號」首次在龍宮小行星表面採用 「接觸即離」的撞擊式探測,採樣裝置採集到了不少於3克從龍宮表面彈射起的飛濺碎片和粒子,從中發現了水合礦物質。此後,它多次以撞擊小行星坑或「接觸即離」方式採集小行星表面和內部樣品。

完成任務後, 「隼鳥2號」於2019年11月飛離龍宮小行星,並將於今年底返回地球。

作者:龐之浩 楊馥溪(圖片均為作者提供)

編輯:許琦敏

責任編輯:任荃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人類還從哪些地外星球上帶回了樣本?來看看地外星球採樣返回...
    ▲「隼鳥2號」採樣示意圖 近年來,除了上月球採樣,全球還開展了多項地外星球採樣返回活動。例如,日本「隼鳥2號」小行星採樣返回探測器在完成對龍宮小行星採樣任務後,將於今年底返回地球;而美國首個小行星採樣返回探測器「奧西裡斯-雷克斯」也在今年10月對貝努小行星進行了採樣。
  • 「嫦娥5號」要上月球採樣了!說說地外星球採樣返回那些事
    我們特邀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和大家聊聊有關地外星球採樣返回的那些事。2017年5月20日,北京民族文化宮「2017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主場活動」現場展出的「嫦娥五號」。問:地外星球採樣返回一般採用哪些方式?
  • 上太空挖「寶」盤點地外星球採樣返回大戲
    日本「隼鳥2號」小行星採樣返回探測器在龍宮小行星採樣  2020年,中國嫦娥五號探月器將從月球帶回約2公斤月壤,此外全球發射了3個火星探測器,掀起了火星探測的熱潮,還開展了多項地外星球採樣返回活動。
  • 盤點人類還在哪些星球採過樣?
    地外星球採樣返回活動可謂大戲紛呈!目前全球究竟開展了哪些地外星球採樣返回活動?接下來讓我們一一盤點。一、精彩紛呈的地外星球採樣返回活動地外星球採樣返回活動就是用具有採樣返回功能的空間探測器在地外星球著陸並採集樣品,然後把採集到的樣品帶回地球,在實驗室由科學家用多種設備進行深入研究。
  • 盤點人類還在哪些星球採過樣
    目前全球究竟開展了哪些地外星球採樣返回活動?接下來讓我們一一盤點。一、精彩紛呈的地外星球採樣返回活動地外星球採樣返回活動就是用具有採樣返回功能的空間探測器在地外星球著陸並採集樣品,然後把採集到的樣品帶回地球,在實驗室由科學家用多種設備進行深入研究。目前已經有形形色色的地外星球採樣返回方式。
  • 「嫦娥」從月亮上起飛:首次掌握地外天體起飛技術 載人不是夢
    專家介紹,由於不具備成熟的發射塔架系統,上升器在月面起飛時,只能依靠在月球上「協同作戰」的著陸器作為「臨時塔架」;起飛過程中,由於月面環境複雜,上升器的起飛初始基準與起飛平臺姿態不確定,還面臨著發動機羽流導流空間受限、地月環境存在差異等問題;上升器起飛後,由於月球上沒有導航星座,需在地面測控輔助下,藉助自身攜帶的特殊敏感器實現自主定位、定姿。
  • 還真有人嘗過!月球「土特產」價值幾許?味道如何?
    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和前蘇聯曾分別通過載人飛船和月球探測器,為人類帶回了月球上土壤和巖石樣本。其中,美國採樣的月球土壤均是30-40億年前的形成的。與此前不同的是,此次嫦娥五號的採樣點位於月球正面風暴洋的呂姆克山脈以北地區(月球正面西經51.837度、北緯43.099度),這對於人類來說是一個全新的區域。
  • 日本公布「隼鳥2號」帶回的稀有樣本,是在向中國炫耀?
    圖為日本隼鳥二號小行星探測器最近中國嫦娥5號成功從月球取回了土壤樣本,引發了全世界的關注,而在這個關鍵時刻,菅義偉終於憋不住了,亮出了最後法寶,日本宣布公開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帶回的稀有樣本對此中國卻一笑而過,因為無論是從技術難度還是從意義上來說,嫦娥5號任務都比隼鳥二號要複雜的多,日本就算想炫耀也炫耀不出什麼來。
  • 月球只是開始,人類探測器登陸過的地外天體還有哪些?
    月球是人類探索地外天體的第一站,也是人類探索最多的地外天體,但人類探索太空的腳步並不只停留在月球,人類探測器實際登陸過的地外天體,還有哪些呢?火星火星是月球之外人類探索最多的星球,1960年前蘇聯發射火星1A號,是人類第一次向火星發射探測器,一直到1971年前蘇聯火星2號3號著陸器在火星著陸,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飛船在火星著陸,遺憾的是這兩個著陸器遇到了同一場巨大的沙暴,火星2號在著落時就墜毀了,火星3號雖然成功著陸,但是在傳回21
  • 人類探月史之三,美國的阿波羅載人登月共挖回了382kg樣本
    上文說到第一次進行月球無人採樣的是蘇聯1970年發射的「月球16號」,它在全自動操作下帶回了101克月壤。同年,蘇聯再次發射了「月球17號」,首次使用了月球車,在月面進行了長達322天的漫遊活動,震驚了世界,在美蘇爭霸上挽回些了顏面。
  • 【電影】未來人類殖民外星球,還製造出變成怪物的病毒
    人類對於宇宙和外星球的探索,一直從未停止,月球都準備有基地了,第二個地球的出現還會遠嗎?今天給大家推介的電影是《星際叛將:歐西裡斯之子》,講述的是科技發達的未來世界,人類殖民外星球的故事在一個名叫「歐西裡斯」的星球上,有一座星際監獄
  • 地球生命或來源於地外星球,人類或許不是地球土著!
    無所不能的神創造了萬物,包括生命和高等智慧生命人類,因為神無所不能,所以人類無法解釋的事情最後都可以推給神,所有問題都得到了解釋。不過,萬能的神卻解釋不了自己是怎麼來的,因為神過於能,就沒有什麼能創造他自己了。於是,神創論者只好說,信則有,你用心去感應就能感應到神的存在。
  • 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完成
    #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完成#【習近平致電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祝賀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從科幻到現實——火星樣本中的生物威脅
    考慮到火星上很大可能有微生物,那麼現在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能否給我們處理火星樣品帶來一些借鑑意義? 嚴格防控Michael Crichton1969年的小說《天外來菌》在1971年被改編為電影,講述了與被帶回地球的地外微生物鬥爭的故事。
  • 新知| 我們為什麼要去月亮上「挖土」?什麼時候可載人登月?
    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代表人類首次登月並採集回了月壤樣本。時隔半個世紀,中國終於也要採集月壤了。按照計劃,我國將於11月24日凌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使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擇機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通過鏟取、鑽取兩種方式,採集月球樣品並帶回地球。  我們為什麼要萬裡迢迢去月亮上「挖土」?這些樣品能發揮什麼作用?《科技周刊》記者採訪到天文專家,一起去探尋「挖土」背後的故事。
  • 美國曾只給中國1克月壤,堪比羞辱——今天我們要自己去月亮上採集了!
    在國外,也有月神南納(蘇美爾神話中的月亮老人),塞勒涅 (希臘神話中的滿月女神),黛安娜(黛安娜)(羅馬神話中的月神)等與月球有關的神話形象。 可是受限於技術,人類對月球的探索,始終停留在坐地觀月的階段。
  • 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4斤「土」,裡面有什麼寶?
    這是1976年蘇聯月球24號帶回100多克月球樣本以來,人類再一次得到來自月球的「土」。根據嫦娥五號設定的科學目標,科學家後續將對月球樣品進行系統、長期的實驗室研究,分析月壤的結構、物理特性、物質組成,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的研究。嫦娥五號採回的相對年輕的地體樣本,有望幫助科學家推進對月球演化歷史的認識,揭開月球的身世之謎。
  • 13馬赫徵戰地外星球!長徵五號今年再接大單,發射時間已定
    激進方案背後是中國航天近二十年來的厚積薄發,尤其是嫦娥探月工程積累的地外星球探測實力。火星一號巡視器機動能力也是首屈一指,最大速度200m/h,爬坡角度30°,除了可以直線行駛、原地轉向、行進間轉向基本行駛功能外,還獨具特色地開發了蟹行與蠕動功能,言外之意就是火星一號巡視器可以「橫著走」。多項性能指標可以比肩美國最先進的好奇號火星車,火星一號巡視器行進在火星表面的那一刻也標誌著中國航天用一次發射走完了外國近半個世紀的探火歷程。
  • 今晨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4斤「土」,裡面有什麼寶?
    嫦娥五號採回的相對年輕的地體樣本,有望幫助科學家推進對月球演化歷史的認識,揭開月球的身世之謎。「大撞擊」:有關月亮形成的傳說月球,是距離人類生存的地球最近的一顆行星。月球如何形成、和地球又有什麼關係——人們對月球的身世一直充滿強烈的好奇心。
  • 除了地球,人類還能移居到哪些星球?
    懂球帝首頁>足球視頻> 懂球號> 除了地球,人類還能移居到哪些星球? 除了地球,人類還能移居到哪些星球?【除了地球,人類還能移居到哪些星球?】隨著科學的進步發展,生態環境的惡化,科學家們開始把眼光放在了探索下一個「宜居」的星球上。那麼到底要滿足什麼樣的條件,才適合人類重新打造新家園?為什麼有的星球明明和地球很相似,卻沒辦法供養生命?是不是所有生物都需要液態水?我們真的是唯一高等生物嗎?太多謎題還有待解答,宇宙真的太神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