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溫度降到-102.7攝氏度時,水怪異液態出現了,密度非常低

2020-11-18 騰訊網

眾所周知,水是一切生命之源,我們每天都有接觸到,對生命來說,是如此普遍而又至關重要,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洗漱需要大量生活水外,我們人體也要攝入大量水,因為人體水含量達到70%至80%。

然而水存在方式的確令科學家感到困惑,為什麼水溫度在零攝氏度以下變成固體冰呢?為何固體冰反而沒有水稠密,反而漂浮在水面上?不是越冷密度越高嗎?事實上,當溫度降到-102.7攝氏度時,水出現怪異液態。

一項新研究發現,水即使在非常冷的溫度下,水能以兩種不同怪異液態形式存在,非並只有固態冰一種形態,其中一種形態密度較小,而另一種形態則顯得更為緊湊。這項新研究或許為結束水這個富有爭議性的形態提供證據支持。

來自普林斯頓大學和羅馬薩皮恩扎大學研究人員對水分子進行了計算機模擬,在極冷狀態下,發現了水從一種液態形態轉變為另一種液形態的臨界點。其實早在1950年,普林斯頓大學研究學院院長Pablo Debenedetti就用臨界點這個名詞解釋了水在低溫之下的奇怪特性。

水的奇怪之處在於零攝氏度以下時,其分子結構至少可以排列出17種方式,但是形態卻只有兩種,而臨界點是水溫和壓力變化節點,當臨界點被突破時,水的形態就會發生變化。研究小組使用兩種高度逼真的水模型,約在2000倍大氣壓情況下,液態與液態臨界點在-82.7攝氏度到-102.7攝氏度之間。

壓力足夠大的情況下,當水溫低於冰點,並還在繼續下降時,兩種液體形態在進行一場拔河比賽,直到一方勝利,整個液體變成低密度。對於科學家來說,確定了水的臨界點,相當於確定了對水異常特性的根本物理解釋。

在地球上,一切生命的流體是水,但是我們仍然不知道為什麼水不能被另一種液體所代替,科學家古爾·澤爾茲(GülZerze)認為,這或許跟水的異常特性有關,因為其他任何液態都沒有表現出這種特性。

之所以水錶現出兩種形態,是因為水分子形狀導致兩種不同的堆積方式,一,由四個分子組成四面體幾何形狀結構,其中心圍繞著第五個分子聚集。二,在密度較高的液體中,第六個分子被擠壓,這增加局部密度作用,這項研究已經發表在「 科學 」雜誌上。有趣的科學探索內容請關注唯一微信公眾號:有趣探索

相關焦點

  • 最怪異系外行星:哥斯拉地球和「火山地獄」
    火山地獄:CoRoT-7b是首顆被證實的系外巖石行星,但是它並不適宜生命存活,白天其表面溫度高達2200攝氏度,夜晚溫度會降至零下210攝氏度。最大的系外行星:TrES-4是迄今發現最大的系外行星,也是最怪異的系外行星之一,從理論上講,它不應當存在。這顆行星的體積是木星的1.7倍,它的密度非常低,距離地球1400光年,環繞主恆星運行一周僅3.5天。
  • 科學家做過實驗,水在105攝氏度時能夠結冰,到底是什麼原因?
    不過,在2018年的時候,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科研團隊做了這樣的實驗,將直徑僅為1.8納米的碳納米管放到裝有水的容器內,當對進入納米管的水分子進行加熱後發現,當溫度達到105攝氏度時,納米管中的水出現了凝固並將管體堵塞,而堵塞住管體的水分子所形成的結果,已經不再是液態或者氣態形式,而是類似冰的固體形態。
  • 水真的只有固態,液態和氣態嗎?科學家在深海底發現了第四種水
    對於水相信大家不會陌生,它是生命之源,地球早期的生命就是誕生於海洋,不管是簡單生命還是高級生命,其身體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水,比如人體組織中70%的成分是水,可見水對於生命生存的重要性。地球是一顆水資源非常豐富的星球,表面的水佔到了全球總面積的71%,地底下的水可能更多。
  • 1.4億億億億攝氏度是什麼概念?直接改變我們對溫度和熱的理解
    而從物理學的角度上面來說,整個宇宙其實是沒有溫度這個概念的,但是為了將熱能進行具體的量化,於是人類就提出了這樣一個溫度的概念,在我們日常的生活的當中,比較常見的溫度有液態水和固態水的臨界點0攝氏度,人體的體溫37攝氏度等等。
  • 馬裡亞納海溝1萬米深,1萬米深處的水還是液態嗎?溫度多少?
    那麼深海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水的物態、溫度會發生改變嗎?關於海水的溫度,《鐵達尼號》這部經典電影的就曾向我們展示過,最後傑克的死讓多少人為這悽美的愛情故事而扼腕。不過傑克泡在冰冷的海水裡直哆嗦,眉毛都結了冰,最後被活活凍死也讓人震驚,海水的溫度真有這麼低嗎?答案是:有的。
  • 一顆星球要想存在液態水,需要什麼條件?這些條件太苛刻了
    在內部環境因素中,我們可以看到液態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一種地球生物的生存都需要液態水。因此早期科學家們在探索地外星球的過程中,就以探索液態水為主要目標,只要找到液態水,那麼說明這顆星球具有孕育生命的潛能。如今已經過去了五十多年,科學家們在探索過程中仍然以尋找液態水為主要目標,以至於有人懷疑探索方向是不是出現了錯誤,因為外星生命的生存不一定需要液態水。
  • 類地行星+溫度適中+存在液態水,「翻版太陽系」上有生命嗎?
    這些迷人的景象便出現在Trappist-1恆星系統上。Trappist-1是一個與太陽系類似的恆星系統,目前已發現7顆類地行星。遺憾的是,科學家發現這些行星不僅是一個「水世界」,還是一個「超級水世界」。
  • 宇宙溫度低到零下270度,為什麼到達地球的太陽光反而變熱了?
    雖然我們經常說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就不會有生命的誕生,但是往更深層來看,沒有太陽提供的光和熱,液態水不會形成,各種生命所需要的物質不會形成,自然也不會有人類的誕生。所以,從某種意義來講,太陽才是地球生命的母親,由於地球處在宜居帶一個非常完美的位置,所以我們有了良好的光和熱,它們是生命誕生的基礎。正是由於太陽在人類心中的地位,所以古時候的很多部落都將太陽當成圖騰來崇拜。
  • 燃料電池擴散層內的液態水行為觀察和現象分析
    此外,擴散層還具有許多功能,例如,擴散來自流路的氣體、傳導電子、排出生成的水、以及作為結構部件進行緩衝並使表面壓力分布均勻化等。在提高燃料電池的電流密度時(圖6),如式(1)和式(2)所示,所需的氧氣量與電流成比例地增加,同時反應生成的水含量也增加。由於氧氣的供給量與流路的氣體流速成正比,因此在高電流下,流路不會被生成的水阻塞。
  • 水有重力且無孔不入,為什麼沒有滲入地球內部,僅在地表循環?
    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按理來說水是具有重力的,能夠往下滲透,但是為什麼水並麼有一直滲入到地心呢?如果我們換一個思路想想,我們每個人在地球上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但是我們同樣不會被吸引到地心而是留在地表上,這是為什麼呢?
  • 假如太陽是一個不發熱的天體,地球的溫度會達到多少?絕對零度?
    曾經有朋友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假如太陽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一個不發熱的天體,那麼現在的地球溫度會達到多少?會低到絕對零度嗎?這是一個比較有趣的話題,假如太陽也是一顆像木星這樣的氣態行星,一直都不會向外界發出熱量。那麼地球的環境必然跟現在是完全不同的,地球在誕生的早期對於太陽熱量的需求是非常少的,那個時候即使太陽不會發光發熱,地球的溫度仍然也非常高。
  • 世間物質分三態:固態、液態和氣態,火屬於什麼態?
    初中課本就講過,這個世界的常見物質分為三種狀態,分別是固態、液態和氣態。但我們一直所稱的世界也不過是地球之內,在這一前提下,我們肉眼可見的事物大多數也確實是固液氣三態。不過有些事物的邊界也不太好界定,比如火,火又是什麼態呢?
  • 為什麼溫度最高能達到1.4億億億億攝氏度,最低只有-273攝氏度?
    可是隨著我們學習的不斷進步,後來我們知道了,溫度也是有理論上限的,它是普朗克溫度,約為1.4億億億億攝氏度。可能很多人被如此巨大的一個數字嚇到了,溫度的最高上限能有如此之高?於是有人產生這樣一個疑問:為什麼溫度最高能達到1.4億億億億攝氏度,而最低只有零下273.15攝氏度?
  • 實際上水有四種形態,固態、液態、氣態,99%都不知道最後一種!
    只要水的溫度達到100°C,它就會沸騰成水蒸氣。但是水的沸點不是一個固定值,它只是在標準大氣壓下,其沸點是100℃。 如果大氣壓改變,水的沸點將改變。例如,生活在高原上的人們在燒開水時只需要將溫度加熱到85°C,水就會沸騰而不是等到100°C。因為高原地區的大氣壓低於標準壓力氣壓。
  • 氫明明是非金屬,可科學家為什麼說木星內部存在液態金屬氫?
    在地球上氫通常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比如水,水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歷史上最早研究氫的科學家是卡文迪許。氫元素總共有三種同位素,分別為氕、氘、氚,。氘的原子核中包含一個質子和一個中子,即原子量為2。氚的原子量為3,原子核中有兩個中子。通常所說的氫就是指的氕,因為它佔自然界中氫的總量的99.98%。
  • 5.5萬億攝氏度的溫度是什麼樣的概念?人類能實現這樣的溫度嗎?
    每年等到時節到了六月之後,人類就要迎來一年之中最難熬的一段時間,因為這個時候地球的溫度達到了全年最高,是一個非常熱的季節。根據近年來全球氣溫的不斷提升,到了高溫季的時候,普通的溫度都在40攝氏度以上,少數地區達到了50多攝氏度。
  • 水加熱到105度時,發生了神奇的變化,令科學家大跌眼鏡!
    水加熱到105度時,發生了神奇的變化,令科學家大跌眼鏡!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任何一種生物都離不開水。它是必不可少的資源,地球由70%的海洋和30%的陸地組合而成,其中海洋佔據絕大部分,可見水源對人類而言是多麼的重要。
  • 水無孔不入,為什麼地表水沒有全部滲入地球內部?
    這是由於地球構造決定的,雖然液態水看似無孔不入,但也要考慮進入的環境如何,能否繼續保持液態。因此地表的水,即便能夠進入地球內部,那也不會越過地殼下方,地幔上層的軟流層,最後會通過火山噴發等地質活動,被再次釋放出來。
  • 在2000℃高溫下,水可以結成冰?或與這2顆星球有關係!
    在2000℃高溫下,水可以結成冰?或與這2顆星球有關係!對於地球上的生物來說,水資源是非常重要的,任何生物離開水都無法生存下去,水資源也是構成人體必需的元素。通過日常生活我們知道,水是由三種形態的,我們平時所看到的水這種物質是液態的,在溫度到達零攝氏度的時候,水的形態可以變成冰,也就是固體的,在溫度高達100攝氏度之後,水會變成液態,也就是我們所看到的水蒸氣。水的形態是怎樣的,這和水所處的環境有著非常大的關係。
  • 液態金屬到底是什麼,它有哪些特異功能來幫助我們的生活
    液態金屬全稱為室溫液態金屬,它的特點是在常溫下是液態的,不是固體形態的,當對它進行升溫或者降溫,也可以實現固態金屬樣式。室溫液態金屬是一種稼元素,它是一種熔點很低,沸點很高的金屬。在29.78攝氏度和2403攝氏度之間,它都能以液體的新式存在。目前我國研究的液態金屬最低的熔點是9攝氏度。稼的獨有特殊性使它成為研發液態金屬的首選材料,科學家用稼與其它金屬材料相結合的方式,研製出常溫液態金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