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有重力且無孔不入,為什麼沒有滲入地球內部,僅在地表循環?

2020-12-24 麥克斯韋妖妖靈

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按理來說水是具有重力的,能夠往下滲透,但是為什麼水並麼有一直滲入到地心呢?如果我們換一個思路想想,我們每個人在地球上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但是我們同樣不會被吸引到地心而是留在地表上,這是為什麼呢?

馬裡亞納海溝的海水

科學家發現馬裡亞納海溝每年都有上千噸的海水被吞噬到更深的地底下,很可能從地殼滲透到了地幔,但是我們卻也沒有見到地球上的水被吞噬完,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實際上,確實可能有很多的水順著馬裡亞納海溝的裂縫滲透到了地底下,但是水可能以其他的方式被補充了。比如火山噴發會將大量的水蒸氣帶到陸地上來參加水循環。

所以,地球上確實存在著水向下滲透的現象,但是滲透的程度也是有限的,而且被損失的水很可能以其他的方式補償回來,比如火山噴發。

那麼為什麼水更多地只是在地球的表面進行循環,而沒有深入到更深的地球結構中呢?

地球的溫度

地球上表面的溫度整體上是受太陽光照的影響,赤道地區的陽光充足所以溫度也比較高。這是表面,但是從地球的結構上來看,則是越往地球的核心去,溫度越高。根據科學家的推測,地核的溫度高達5500攝氏度,與太陽表面的溫度差不多。

我們知道一個原理,就是海拔每上升100米,溫度會下降0.6攝氏度。其實對應的另一個原理是,在淺層的地下溫度梯隊裡,每增加30米,溫度會升高1攝氏度。也就是說,若是向下的深度增加1000米,溫度升高近30度。在地下100千米的深度的時候,溫度大約是1100-1200攝氏度,已經達到了巖石的熔點。

而我們知道,水的沸點是100攝氏度,所以在溫度很高的情況下,水會以水蒸氣的形態出現,所以在地下較深的地方液態水不可能滲透下去並且存在的。

巖石的密度和水的密度

我們看水能夠無孔不入,其實就是因為水的密度比較小,水的密度大約是1噸/立方米,而地球的平均密度是5.515噸/立方米,越往地底下,密度往往也越高。

因為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油會浮在地球的表面上。而水的密度比地球的巖石密度更小,所以水會漂浮在巖石的上方。這是根據物體密度的特性出發的。

而且地表以下是有一個隔水層的,滲透係數極小,通常是由緻密的粘土層和花崗巖組成的。所以水是無法滲透過隔水層的。

溫泉的形成

溫泉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來說明為什麼水不會不斷地往下滲透。有的溫泉是在地表水的滲透循環作用下形成的。也就是說下雨的時候雨水會向地下滲透,深入到地殼的含水層,並受到下方的地熱被加熱成了熱水,這些熱水中往往含有豐富的二氧化碳,巖石的阻擋會導致壓力的增強,所以熱水和氣體處於高壓狀態,一找到裂縫就會往上竄。

而且到地幔的是時候開始有巖漿,巖漿的濃度遠比水大,水壓根無法往下滲透,甚至只能往上冒。

水循環

正是因為如此,地球上的水並不會不斷地往下滲透,基本上只能滲透到地球的表層土壤上,是無法深入巖石內部的。所以地球的水量整體上是一個平衡的狀態。

所以水在地球的表面上以不同的形態進行轉化,以氣態、液態和固態在陸地上、海洋上和大氣間進行不斷的循環,通過蒸發、降水、滲透和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等方式實現水的流動和轉移。

小結:

為什麼地球上那麼多的水,重力如此之大,卻不會往地心滲透,只會在地表上進行水循環呢?這主要是由地球的構造和水的特性所決定的。

距離地心越近的地方溫度越高,從某些淺層地表往地下30米,溫度就能提高1攝氏度,也就是說地下的溫度很高,很快就達到的水的沸點。而且地球的內部是非常緻密的,水是無法滲透過去的。溫泉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壓力和高溫的作用下,水無法向下滲透,只能往上冒。

關注麥克斯韋妖妖靈,帶你了解最新最有趣的科學動態。

相關焦點

  • 水似乎無孔不入,為什麼沒有全部滲入地球內部?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水是一種無色透明的液體,在重力的作用下總是趨於流向海拔最低的地方。水作為一種流體,就是哪裡地勢低,哪裡有縫哪裡填。滲入是指水分子以擴散的方式進入多孔疏鬆的物體。地球表層主要是土壤和巖石,水似乎總能夠以滲透的方式進入地下,形成地下水資源。凡是有孔隙的地方,似乎都能被水滲透。那麼為什麼這些水沒有滲入地球內部呢?這些水之所以沒有全部滲入地球內部,是因為地球內部溫度高、物質密度大。水在常溫常壓下的密度通常為1克每立方釐米。巖石的密度通常比水大,在重力的作用下,巖石一般都會沉入水底。
  • 水無孔不入,為什麼地表水沒有全部滲入地球內部?
    這是由於地球構造決定的,雖然液態水看似無孔不入,但也要考慮進入的環境如何,能否繼續保持液態。因此地表的水,即便能夠進入地球內部,那也不會越過地殼下方,地幔上層的軟流層,最後會通過火山噴發等地質活動,被再次釋放出來。
  • 地球為什麼會有重力?
    你會以為當車開始啟動,光速會相應隨著汽車速度而增加,你會以為移動中的車會帶給光線額外的推力,但其實竟然不是這樣,雷達測速顯示牌,又或其他測量光速的裝置測量到的都會是時速30萬公裡,不管車有沒有在動都一樣。 但為什麼會這樣呢?怎麼可能無論在什麼狀態下測量光速,結果都是一樣的呢?
  • 地球正在瘋狂地「喝水」,會不會有一天,把地表上的水給喝乾了?
    水是生命之源,如果沒有食物人類尚可生存一周,但沒有水會怎麼樣呢,就只能生存3到4天,這是孩子們都知道的知識,但是也許我們從來沒有注意到,隨著時間的推移,地球上的水含量也在發生微妙的變化。如今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已經存在了46億年,在這46億年中地球的生態逐漸改善,它已經逐漸成為個適合生命生存和發展的星球。
  • 更像地球的金星為何不被人類看好?科學家:那裡是人間煉獄
    重力牛頓告訴我們兩個有質量的物體之間存在引力,而物體在地球上會往下落,取決於引力的一個分力重力。圖:電解水實驗氫氣太輕會飄到高層大氣層中,然後太陽風在吹一下就能給吹跑了。沒有氫氣,只有氧氣,就算你敢點火,也變不成水了。水只會越來越少,直到沒有。氧氣重跑不了,最起碼呼吸不是問題吧?
  • 科學家發現地球內部有超1000萬億噸鑽石,為什麼沒人敢開採?
    麻省理工大學、哈佛大學等大學和知名研究所,在使用地震設備來測量穿過地殼的聲波速度時,發現地球內部可能含有超過1000萬億噸的鑽石,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都是站在鑽石之上,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其實,地球內部含有大量的鑽石這個新聞已經不是最近的消息了,很多人認為之所以不發掘這些鑽石,是因為商家為了多賺錢故意不開採,但其實你誤會了,之所以沒人敢開採這裡的鑽石,是因為真的無法開採啊。
  • 地球內部可能是空心的?山海經中早有記載,可能存在地心文明世界
    地球的內部究竟是什麼樣的?這個問題令不少人感到好奇,而據科學家介紹,地球的半徑大概為6371千米,也就是說,地表到地心的深度就超過了六千多千米。在上個世紀美蘇爭霸時期,為了探明地球的深處究竟是什麼,蘇聯就開展了一項名為「科拉半島超深鑽井」的計劃。
  • 地球存在引力,火焰為什麼是上升的,而不是往下沉?
    為什麼地球對大氣層都有束縛的能力,使得大氣層的絕大多數質量都集中在離地面10公裡以內,而火焰卻似乎能克服地心引力,有往上飄的本事?火苗發生與組成對我們最熟悉的火焰來說,大家可能都知道,由可燃物和氧氣的快速反應所引起的快速發熱現象,伴隨著氣體、無機物灰的產生而產生。這一過程是如何發生的,可燃物是與氧氣直接反應,還是另有玄機?
  • 金星的演化史:金星上有海洋嗎?為何它與地球為「雙胞胎」?
    地球上70%是海洋,那麼金星上也有海洋嗎?美國艾姆斯研究中心的科學家波拉克·詹姆斯認為,在很久以前金星上確實有過海洋,可現在,這個海洋已經消失了。消失的原因可能有多種:一是太陽光把水蒸氣離解為氫和氧,氫氣由於重量輕而大量脫離金星。
  • 科學家對地球的內部的結構到底有多少了解
    地球是我們最為熟知的一個天體,但是我們對它任然知之甚少。地球的內部結構為一同心狀圈層構造,由地心至地表依次分化為地核(core)、地幔(mantle)、地殼(crust)。地球地核、地幔和地殼的分界面,主要依據地震波傳播速度的急劇變化推測確定。
  • 水與火之歌——間歇泉
    而地底深處的巖漿翻湧,地表噴出簇淨的清泉,這是在這個神奇的藍色星球中,神秘而壯闊的水與火的共舞——間歇泉。當水沸騰時,產生的壓力迫使過熱的蒸汽和水柱通過間歇泉的內部管道到達地表。間歇泉的形成需要火山地帶常見的三種地質條件結合:接近地球表面巖漿提供的熱量;由裂縫、縫隙、氣孔空間以及孔穴組成的通道以及水被加熱時的儲庫。間歇泉常常沿著斷裂發育。
  • 變速箱重力換油和循環換油有什麼區別?10年汽修師傅:區別大了
    變速箱重力換油和循環換油有什麼區別?10年汽修師傅:區別大了眾所周知變速箱對於汽車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件,它的重要性不比發動機低。如果把發動機比喻成為汽車的心臟,那麼變速箱就相當於汽車的大腦。換句話來說發動機和變速箱工作配合度越高,整車給人的動力體驗就越好。
  • 《流浪地球》也許這是地球最好的結局,來看看這是為什麼!
    地球在航行2400年後到達比鄰星,再過100年時間,它將泊入這顆恆星的軌道,成為它的一顆衛星。這是中國科幻第一人劉慈欣的大作《流浪地球》書籍的簡介,第一句話就是「50億年的壯麗生涯已成為飄逝的夢幻,太陽死了」!那麼太陽又為什麼會死亡呢?他死亡後會變成什麼呢?要理解這幾個問題,我們就要先了解太陽或者恆星的壽命及其演化過程。
  • 地球內部是否隱藏著另一個世界?假如打穿地球,會發生什麼?
    ——霍金從古至今對於地球的探索,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從過去對地表的探索,發現了地球是圓的,了解到大自然的風光,隨後開始探索天空與海底,了解到讓人驚嘆的海底世界與深空的風光,而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在地球表面的探索已經無法滿足人類對地球的好奇心,地球內部是否隱藏著另一個世界?假如打穿地球,會發生什麼?
  • 《Outer Wilds》在無盡的時間循環中尋找真相和出路
    灰燼雙星有被沙所掩埋,而餘燼雙星有較大的質量,餘燼雙星會從灰燼雙星不停的靠重力吸取沙粒,這就導致了隨著時間的推移,灰燼雙星的沙會越來越少,原本被沙粒掩埋的建築便會顯露出來,而餘燼雙星會逐漸被沙粒掩埋,內部洞穴會被填滿。
  • 地球上早的水是從哪裡來的?科學家從瑪麗安娜的底部找到了答案海
    雖然地球被稱為「地球」,但他是名副其實的「水球」,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公裡,陸地面積僅佔29%(1.5億平方公裡),而海洋面積佔71%(3.6億平方公裡),是陸地面積左右的2.4倍,既然地球的海洋面積佔這麼多,為什麼地球叫「地球」而不是「水球」?
  • 旋轉產生的人工重力,你想體驗嗎?
    當鏡頭放大時,你會注意到,對於太空人來說,赫爾墨斯號內部的「上」總是朝向旋輪的中心,而「下」(即「地面」),則是旋輪的邊緣。《2001太空漫遊》中的五號空間站是一個旋轉的空間站,它能產生相當於月球重力的人工重力。除了舒適之外,我們也有充分的理由在遠距離太空任務中用到人工重力。
  • 為什麼在太陽系中只有地球才有花崗巖?
    為什麼在太陽系中只有地球才有花崗巖Why do Granites Only Form on the Earth in Our Solar System?(圖片來源於網絡)那麼,為什麼只有大陸上才有花崗巖呢?要回答這一問題,我們還需要了解花崗巖的形成過程。我們說,地球是由內部的地核、外部的地幔和表層的地殼所組成,其中大陸地區地殼的平均厚度大約在40km左右[2]。
  • 時間膨脹:為什麼重力能夠使時間變慢?
    根據廣義相對論,物質可以拉伸或者壓縮時空,因此物體並不是被某種神秘的力量拉向地球,而是因為彎曲的空間。這裡可以參照一下斜坡,時空的曲度使物體加速下落,即便是各個點的速率不同。越趨於地表,重力就越大,時空的曲度也要比側面邊緣大。
  • 一顆星球要想存在液態水,需要什麼條件?這些條件太苛刻了
    到目前為止,地球還是太陽系內、銀河系內甚至整個宇宙中唯一的生命,當然這種觀點是鑑於人類暫時找不到外星生命而做出的結論,一旦發現了外星生命,這種觀點又要改變了。地球能夠孕育生命,與外部環境、內部環境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