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有人在微博曝出《爸爸去哪兒》新一季的嘉賓名單,劉燁和胡軍的名字赫然在列。消息一出,《藍宇》cp粉就立刻炸裂了。沒想到14年後還真的會有這麼一天,兩人會共同出現在綜藝節目裡。有豆瓣用戶Zoey在[八卦來了]小組上搬出02年一篇叫做「胡軍劉燁藍宇後遺症」的老帖子,講述了兩人戲裡戲外的曖昧情愫。各位不妨就當個八卦貼來看看,順便緩解一下無比期待的心情吧!
胡軍劉燁「藍宇」後遺症
文/綠光 (轉自《追求》2002年4月號)
那天晚上的北京,《藍宇》劇組關機。
大夥起鬨讓胡軍劉燁起來唱歌。胡軍仍是陳捍東般吊兒郎當,看劉燁,「哎,你給我唱首歌吧!劉燁第一反應「我不會唱歌啊」---臺詞,本能而出。 「就是那首你經常唱的,《最愛你的人是我》啊!」劉燁一下哭了,關錦鵬,張永寧,所有人哭得一塌糊塗。從來沒有一個劇組像這樣,散時,猶如生死離別。
當藍宇還是劉燁,當捍東還是胡軍
看報導,劉燁沉默,內向,寡言。「我不太愛說話,但特敏感。任何小的事情在我這兒反應都特大,跟我小時一樣。我平時不太願接觸更多的人,但攝影機一開燈光一亮,我就興奮了。」
他從停車場走過來,瘦高個,長手長腳,眼睛半睜半閉,夢遊般。閉上眼睛任化妝師擺布,半晌,終忍不住說::「你們怎麼不誇我眼睫毛長呢?」深深的大眼睛作出一個深情的眼神,任我們大笑,自己無辜一如嬰兒。
他的頑皮也屬於靜態,只管一個眼神接一個眼神地拋,眼睛裡是赤裸裸的天真而單純。看眾人皆笑方才心滿意足地閉上眼睛。而回答採訪,他卻認真嚴謹的讓人不敢輕視;等到了片場,他又是另一幅狀態---這真是個天生的演員,如同學袁泉說:「他是個天然的演員,很多東西不會故意去做,想出很多手段來演,他是骨子裡感覺是怎樣就怎樣演的那類。」
藍宇是個敏感而深情的角色,一開始,劉燁感覺象讓自己演女人。笑起來的樣子,看愛人的眼神,他猜度藍宇的細膩,直到關錦鵬說,你相信你真的愛這個人就夠了,演你自己。劉燁一激靈,心似明鏡,一下子,找對了感覺。
相對來說更粗線條的胡軍,入戲要更難。開拍一周,阿關還在說胡軍你狀態不對,你完全還是一個男人對哥們兒的感覺而不是愛人.---如果對方是個漂亮的女孩那也好說,這麼個大男孩(劉燁身高1.85米)站在你面前,你怎麼想像種種微妙細膩的情感。
整整一個月,關錦鵬將兩人關在一起,每天對一遍劇本,培養兩人捕捉默契反射。給他們講自己與男朋友十幾年的分分合合,將男朋友結婚是自己弄傷自己邊流血邊喝酒,那純真之外蘊含暴烈,而其中的傷害痛苦幸福又與眾人無異。
如果你把同性戀看得多麼神秘,那種心態就註定你無法演好。
胡軍不再想像劉燁是個女孩,他只相信自己愛那個人,不管他是誰。於是有一天,阿關說,胡軍,你入戲了。
藍宇如一次刻骨銘心的愛情
一個演員的成功很難用偶然或巧合來形容,正如很難想像看來粗獷的胡軍,他喜歡的讀物竟然是楊絳《洗澡》那樣的精緻小品。這個中國最好的話劇演員之一在拍《藍宇的》3個月,陷入深深的「角色危機」。
幾乎每一場戲都有胡軍的鏡頭,戲份多當然更讓觀眾注意,但任何一處沒演好也都意味著前功盡棄。而電影是跳拍,每次場景變換胡軍的狀態都發生著改變:初相識的春風得意,結婚,離婚,事業得志,失意,捍東一隻在找,卻不知道深愛的人就在身邊,每次的得到與失去,他都在角色裡增添著人生的蒼涼與命運的起承轉合。3個月,胡軍在每個鏡頭之後經歷10年況味蒼茫,他說,這個角色「累心」。
而劉燁是個直覺型的演員,他從來不事先分析角色,全憑現場對手給刺激,胡軍給什麼刺激,他就作出什麼反應。
最困難的一場戲是捍東結婚,藍宇收拾東西離開。那是個長鏡頭,藍宇在背景裡走來走去,講話,收拾東西,到最後,哭。劉燁要記得攝影機的位置,要記得蹲下來的點,記得動作記得臺詞最後要記得哭。那麼多事情已經來不及讓他到最後在醞釀感情哭,他只能靠當時自然流露。
當時前拍了幾條,然後所有人停下來等他,,幾十個人在兩間屋裡一點兒聲兒也沒有,劉燁坐在角落,過20分鐘,他說導演可以了。
開拍,第一次哭過了,受不住,一上來就狂哭,腦子裡記著臺次卻一句也說不出來,只是心裡難受得要命。又來一次,過了。
那場戲,劉燁哭的時候胡軍就站在他背後,心疼得也只想哭,他拼命告訴自己,不能哭,他哭我也哭那乘什麼了---那一會兒,胡軍也分不清自己是捍東還是胡軍,他只知道,心痛的感覺,原來是如此真實。
這也是他們兩個最喜歡的一場戲。最苦的一場戲是藍宇死,捍東趕到太平間,在屍體前痛哭。那天北京特別冷,他們在北京一家公園的公共廁所裡,外面鵝毛大雪,劉燁脫了所有衣服,只蓋一條薄薄白被單——其實,他也可以和其他工作人員一樣,穿上軍大衣捧上熱咖啡站到一邊,可是他要給胡軍製造刺激。
果然,胡軍一看就「信」了,受不了地哭。劉燁躺了兩個多小時,胡軍哭了兩個多小時,劉燁的女朋友,在廁所外面扒著窗戶也哭了兩個小時,晚上回去就發了高燒。
終於還是完了。鏡頭關上,劇本收起。阿關不說回香港,所有人逗留北京,整天吃喝玩樂,地上亂七八糟還是排戲時的衣服,沒有人願意收,仿佛一收,就真的要收場。
最後阿關不得不回香港。機場,他挨個跟大家告了別,,「好好的,好好的啊!」然後背著包,像個軍人一樣打不走開,那條路真長,所有人都希望他能回頭看看,他沒有,頭也不回,走了。回去的車上,大家沒說一句話,《藍宇》,終於,結束了。
2001年12月8日,臺灣,金馬獎頒獎典禮。吳振宇宣布最佳男主角得主前,所有的聚光燈都投向胡軍,觀眾在底下呼喊他的名字。
「最佳男主角----劉燁!」
剎那,劉燁嘈了,本能的,他拉著胡軍一起上臺領獎,「沒有師哥就沒有我的獎,這是兩人的電影,也應該是兩個人的獎!」
兩個人的電影,一個人的回憶
雖然《藍宇》讓劉燁捧回個金馬獎,雖然對劉燁來說《藍宇》更像一個時空隧道,景區他又籍籍無名出來一是轟轟烈烈,然而他最喜歡的角色是《巴爾扎克與小裁縫》中的自己,而不是藍宇。被問到怎麼看《藍宇》的成功,他淡淡地笑了,「這個成功大麼?」
《藍宇》在臺灣被金馬獎提名事項入圍獎項後,劉燁還跑到一個電視劇組去跑龍套,戴上頭套,穿上古裝,站在那裡,等副導演罵:「跑啊,跑啊。」而主演在旁邊談笑風生地補裝,聊天---「我從沒演過古裝片啊,我也沒跑過龍套,就是想看看什麼滋味。」對於他,《藍宇》結束了,他又回到自己的世界,喜歡在沒有採訪的時候抽上根煙,蹲到牆角,什麼也不想,發呆。
而關機一年後的現在,閉上眼,胡軍還是會想起《藍宇》的風風雨雨,儘管《藍宇》一完,他馬上就接了一部電視劇,到廈門,下意識,想離開北京,離《藍宇》一點點長大長好的地方遠點兒。可他從沒有自一個角色離獲得如此極端的欣喜如狂與極度失落,從來沒有這樣經歷過一個角色,這樣傾注感情,這樣苦。---對一件事情付出的越多越苦,人就越加眷戀及為其所苦,有或者,是失敗比成功更令人刻骨銘心,總之,種種感覺如一次驚心動魄的愛情,雖然,拍戲時胡軍一直告訴自己,不要,陷太深,不要,太在乎。
《藍宇》拍完一年,仍有人問胡軍你是不是同性戀,因為,1996年他出演張元的《東宮西宮》也是一個同性戀題材,因為陳捍東的表現令許多「同志」動容。
他們在重視你,關注你。我總不能見人就表白我不是吧?無所謂。
而劉燁則在頻繁的採訪中不斷提自己的女朋友PIPI,帶著她,出雙入對----著更像一種聲明。無論如何,《藍宇》還是在不同程度上改變了他們的生活,即使這種改變是一種麻煩,或者,記憶上的後遺症。
「拍完戲後我們很少聯繫,想儘快從這個戲裡出來。我會刻意不給他打電話,他也明白,也不打過來。」胡軍說,可是訪問時聽到筆者打劉燁的電話,仍然會接過來,問他什麼時候回北京,問什麼時候,再一起喝酒。
噓寒問暖,一如兄弟。
在非常時期他們演了一對非常的男人,經歷過非常的感情和非常的遭遇,而現在,是該醒來的時候了。
「我知道最終你還是要走的,我一直這麼提醒自己。讓自己在明天醒來的時候喜歡你少一點,在離開的時候可以輕鬆一點。」
《藍宇》,又名《有人喜歡藍》。
點擊閱讀原文前往小組原帖查看更多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