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HH 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
影響青年缺血性腦卒中發生、預後的危險因素分析
青年缺血性卒中由於發病年齡低,病因、危險因素的構成與中老年缺血性卒中存在差異,一直備受臨床關注。
在中華醫學會第二十三次全國神經病學學術會議暨第十三次全國中青年神經病學學術會議上,來自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吳小珂醫學碩士,進行了 「影響青年缺血性腦卒中發生、預後的危險因素分析」的線上報告,分享了其所在團隊的研究發現。
01 研究背景
該研究對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444例青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進行回顧性研究,探討其發病危險因素、臨床病因分型和預後,探尋影響其預後的主要因素,為青年缺血性腦卒中的個體化防治提供參考依據。
02 研究方法
▎該研究對如青年卒中患者進行了如下臨床資料收集:
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患者性別、年齡、吸菸、飲酒史等;
既往基礎疾病:包括高血壓,糖尿病等;既往服藥史;
實驗室檢查(包括常規和青年卒中相關的檢查);
影像學:頭顱CT或頭顱MRI、頸腦CTA檢查或頭顱MRA、心臟彩超、頸部血管彩超;
所有患者入院後完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估卒中嚴重性。
該研究對患者進行病因學分類,包括TOAST分型和國際兒童卒中研究(IPSS)。
▎TOAST分型:
大動脈粥樣硬化型(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
小動脈閉塞型(small artery occlusion,SA0)
心源性腦栓塞型(cardio embolism,CE)
其他明確病因型(other determined etiologies,OD)
不明原因型(undetermined etiology,UD)
▎國際兒童卒中研究(IPSS):
動脈病,心臟疾病,慢性全身性疾病,血栓形成狀態,急性全身性疾病,慢性頭和頸部疾病,急性頭頸疾病,感染和成年後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
此外,該研究還增加了與懷孕相關、吸毒史及既往腦血管疾病。
該研究從2019年11月開始對上述444例青年卒中患者進行電話訪視。隨訪內容包括採用mRS評分評估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是否有卒中再發及復發時間,是否死亡及死亡時間。預後不良定義為mRS評分≥3分。統計學方面主要採用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進行預後影響的多因素分析。
03 研究結果
▎TOAST分型與IPSS不同病因患者分布情況
444例青年卒中患者,大動脈粥樣硬化型佔據第一位(226例,50.90%),其次為少見原因型(97例,21.84%)和不明原因型(59例,13.28%),見圖1。
圖1 444例青年卒中患者TOAST分型情況
IPSS根據性別不同危險因素的分布情況,男性患者佔據第一位的是早期動脈粥樣硬化,佔據第二位的是動脈病,佔據第三位的是慢性全身性疾病;女性患者佔據第一位的是早期動脈粥樣硬化,佔據第二位的是慢性全身性疾病。
圖2 IPSS根據性別不同危險因素的分布情況
IPSS根據年齡不同危險因素的分布情況,<25歲組,佔據第一位的是心臟疾病;25歲-35歲組,佔據第一位的是早期動脈粥樣硬化,佔據第二位的是動脈病,佔據第三位的是慢性全身性疾病;36-45歲組,早期動脈粥樣硬化是遙遙領先的。
圖3 IPSS根據年齡不同危險因素的分布情況
對於既往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及既往腦梗死病史和高脂血症的患者,統計了二級預防藥物使用情況。這些疾病的預防頻率在50%左右,可以看出對疾病的預防重視程度有待提高。
對青年卒中患者的預後情況進行統計,青年卒中的預後整體較好。該研究最長的隨訪年限為8.5年,最短為0.1年,平均隨訪時間為4.763±0.96年。其中再發患者28例(7.39%),死亡患者17例(4.49%)。
危險因素與預後進行單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結果表明,合併靜脈竇血栓、貧血、孤立性的大血管閉塞及NIHSS分組高分組的患者提示預後不良。
04 分析與討論
從該研究納入的444例青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發病機制來看,大動脈粥樣硬化型仍是其主要的病理基礎(佔比50.90%)。
該研究中,心源性腦栓塞佔青年卒中的(佔比4%),比例偏小,考慮與匯報者所在中心開展經食管超聲檢查、TCD發泡試驗等檢查偏少有關。
青年缺血性腦卒中的危險因素更加多元化,尤其是在35歲以下的患者中。使用根據IPSS進行的危險因素分類,我們能夠在94%的年輕中風患者中確定至少一種危險因素。能夠在一部分根據TOAST分類歸類為「不明原因型」的患者中發現其他危險因素,從而更好地對因治療。
既往研究提示,影響青年缺血性卒中預後的危險因素包括:低收入者及文化程度較低、入院時青年患者收縮壓較高、睡眠質量差、患者的心理因素:如中風後焦慮抑鬱。匯報者所在團隊的研究顯示導致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預後不良的危險因素為靜脈竇血栓、貧血、孤立性大血管閉塞及基線NIHSS評分。
05 結論及建議
▎該研究得出的結論包括:
青年腦卒中的病因更加多元化;
青年缺血性腦卒中的預後情況較好,但若合併靜脈竇血栓、大動脈閉塞、貧血及入院NIHSS評分高者提示預後不良。
06 給臨床帶來的建議包括:
傳統血管危險因素在青年卒中患者中也是主要的致病因素。表明定期體檢,及時發現問題,並進行幹預,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菸限酒,多運動,控制血壓、血脂、血糖,補充維生素B12等預防腦卒中的方式對青年人同樣重要。
青年卒中常規開展心源性腦卒中的篩查,以指導個體化治療。
針對青年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學分型,建議結合TOAST分型及IPSS分類,關注青年卒中患者亞診斷。
積極治療導致青年缺血性卒中預後不良的危險病因。
本文首發: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
匯報專家: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吳小珂
本文作者:NCN報導組——HH
原標題:《青年卒中常見的5種病因,最大兇手竟是......》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