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歌是一個國家象徵性歌曲
不同國家的國歌各有特點
也反映出歷史背景和民族精神
在國慶假期的末尾,小編突然有個疑惑,大家是否都知道其他國家的國歌?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下各國的國歌吧。因為篇幅不宜太長,所以小編挑選了幾個比較有特點的來做介紹,一起來看看叭~
中國
《義勇軍進行曲》
(March of the Volunteers)
我們的《義勇軍進行曲》,創作自1935年,聶耳作曲、田漢作詞,鼓勵中華兒女在面對外辱時團結一心、共赴國難。所以,我們的國歌充滿鬥志十分激昂,聽完令人激情澎湃。
美國
《星條旗》
(The Star-Spangled Banner)
美國國歌是由英國作曲家約翰·斯塔福德·史密斯(John Stafford Smith)作曲,美國律師弗朗西斯·斯科特·基(Francis Scott Key)作詞。描繪了第二次北美獨立戰爭中星條旗在戰火硝煙中迎風飄揚的情境。
英國
《天佑女王》
(God Save the Queen)
英國國歌名為《天佑女王》,它是世界上誕生最早的國歌。這首歌的出處至今也沒有考證,但是它現在的曲調是由亨利·凱裡所改編而成,產生於18世紀40年代,原名《天佑國王》,是稱頌英國國王的歌曲。當英國處在殖民帝國的高峰期時,《天佑女王》不僅是英國本土的國歌,也是它所有殖民地和附屬國的國歌。2013年為止,世界上至少還有十幾個國家的國歌採用的是《天佑女王》的曲調。
法國國歌是魯熱·德·利爾(Rouget de Lisle)於1792年4月,法國大革命期間所創作。原名為《萊茵軍進行曲》(Chant de guerre de l'Armée du Rhin)。它與我國國歌創作背景類似,都是誕生於革命之中。歌曲面世當月便舉辦了首次公演,不久後就傳遍全國。因為被法國第二大城市馬賽的工人革命隊伍廣為傳唱,同時馬賽的俱樂部每次召開會議時候,都會演奏這首歌曲,因此將曲名改為《馬賽曲》。
德國
《德意志之歌》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德國的國歌是由「交響樂之父」海頓所譜曲創作的,根據德國的國情也經歷了許多次歌詞的改編。最早1797年,海頓為神聖羅馬帝國帝國皇帝創作了《皇帝四重奏》,因其優美的旋律而廣為傳頌,之後便一直被用做不同時期的德國國歌旋律。1841年,德國自由主義詩人霍夫曼創作了一首《德意志之歌》的詩,1922年其被魏瑪共和國首次定為德國國歌。到了納粹時期,繼續沿用了其中第一段的歌詞。到了二戰之後,西德政府繼續用此曲作為國歌,不過只採用第三段歌詞。1991年開始,該曲正式被確立為德聯邦統一後的國歌。
義大利國歌《馬梅利之歌》歌詞由義大利愛國詩人戈弗雷多·馬梅利創作、米凱萊·諾瓦洛譜曲。1847年熱那亞群眾舉行了一次愛國示威遊行,第一次高歌出這激昂的旋律,這首歌便很快流傳起來。
俄國
《俄羅斯,我們神聖的祖國》
(Россия - священная наша держава)
俄羅斯國歌《俄羅斯,我們神聖的祖國》,沿用的是前蘇聯國歌《牢不可破的聯盟》的旋律。這首歌被網友評為十大最好聽國歌之首,它旋律優美、歌詞激昂,氣勢磅礴,恢弘大氣。
1869年明治時代初期,日本逐漸向現代化國家邁進,但是當時他們還沒有國歌。因此,在了解到了國歌的必要性之後,日本人便由通曉中國歷史和文學修養都很好的步兵隊隊長大山巖從公元10世紀的《古今和歌集》中選擇了一首歌頌君主的古詩作為歌詞,由英國軍樂團教師約翰·威廉·芬頓為其配曲。這就是最初的日本國歌《君之代》,但是日本人對英國人的譜曲不滿意,所以十年之後,由日本宮廷雅樂指揮林廣守對其重新編曲,形成了今天的日本國歌曲調,1999年,日本正式立法將其定為國歌。
文字來源:網絡
圖片來源:網絡
圖文編輯:吳婧欣
封面來源:吳婧欣
審編:張秉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