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寒冬已然到來,沉默已久的黃太吉卻突然正式對外宣布,黃太吉完成了總金額1.8億人民幣的B輪融資,估值2.5億美元(約15億人民幣)。被諸多吐槽的黃太吉卻被老東家再次追加投資,它究竟存在著哪些魔力?小編這就為您揭秘。
作者丨孫姍姍
1110月8日,餐飲O2O平臺黃太吉宣布1.8億元B輪投資,由盛景網聯、香港家族基金投資人陳坤亮、吳焯民領投、分享投資等A輪投資人跟投,投中資本為此次融資的獨家財務顧問投行。
創立至今,黃太吉在三年間歷經三次轉型,由「中式麥當勞」轉型為「品類品牌快餐產品垂直外賣平臺」,目前主打產品為煎餅果子,此外旗下還有來得吉(餐飲成品及半成品外賣配送)、大黃蜂(時尚風格火鍋店)、牛燉先生(燉菜快餐)等。
作為A輪就投資黃太吉的盛景網聯,本次再次參與投資,其合伙人劉昊飛說:「本次融資黃太吉的產業思路更加清晰,商業模式務實可行,尤其是赫暢團隊作為一線O2O從業者的務實態度,是我們再次加注的主要原因。」
和諸多創業公司有所不同的是,黃太吉的核心團隊有7個人,CEO赫暢和6位不同團隊負責人。餐飲專業公眾號「餐飲老闆內參」評論說,「赫暢是『招牌』,是『總管』,其餘6人各自負責自己相應的一攤業務。這7個人做到了『一呼百應』,赫暢一呼,6人齊上,7人一呼,整個團隊立馬前奔,不容易看到掣肘、跟不上的狀況,即使有,很快就能做到補位。」
對於此輪融資的用途,赫暢說:「資金方面補充後,黃太吉希望在產能中心和運力兩塊基礎設施加大投入,同時,黃太吉正式向各大傳統餐飲品牌、創新型餐飲品牌發出邀請,黃太吉願意共享其基礎設施,共同做大精品外賣這塊萬億大蛋糕。」
而對於未來,黃太吉還想打造所謂的餐飲外賣的金融創業生態平臺,並在食材供應和供應鏈管理上提供幫助。
「黃太吉式」網際網路思維「黃太吉式」營銷曾備受爭議,甚至壓倒主業,讓人忘了黃太吉原來是賣煎餅果子的。
去年,黃太吉不花錢就拍出了《我要你開花》這部創業喜劇大電影,於12月12日登陸各大院線。近期,黃太吉又先後在兩部國產喜劇電影《煎餅俠》和《港囧》中露面,嘗盡甜頭。
這與創始人不無關係,時常拋頭露面的赫暢多次在演講中提到英國維珍集團的創始人理察•布蘭森是他的偶像,後者被認為是媲美賈伯斯的營銷界神話級人物。
依託營銷上位,「黃太吉式」網際網路思維還體現在企業內部管理的網際網路化。
黃太吉採用類似「滴滴出行」的搶單軟體,由煎餅師傅實行搶單,而不是人為攤派,每完成一單計件一次;由一個店長,通過後臺管理系統和現場視頻監控,同時管理多家店,運用網際網路工具和手段擴大店長管理能力,緩解擴張時店長人手不足的壓力;基於微信端的信息通報系統每小時通報每一家店的訂單、投訴等,並進行PK;以月、以周為單位的迭代速度進行優化。
三次轉型之後,黃太吉怎麼做?創始人赫暢認為,對於商業模式的多次轉型最終獲得了資本的認可:「我們三年探索了三種快餐消費模式,黃太吉最初只是一個中式快餐單品的網際網路品牌,但現在我們已經成為對餐飲供應鏈具有重構價值的平臺,一個完全基於移動網際網路的精品外賣共享平臺。」
從單品連鎖,到多品牌連鎖模式,再到目前的精品外賣共享平臺。正式進入外賣O2O陣營的黃太吉,面對的將是「新美大」、百度糯米、口碑、餓了麼等一眾對手。
赫暢坦言經歷了三次認知轉化——高價值的認知、高效率的銷售和高頻次的連接——這也決定了黃太吉的三次轉型。除了線上信息的重組,O2O的本質是對供應鏈的重構,而銷售本身是成為與用戶建立連接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黃太吉未來將怎麼做?客戶與平臺定位。黃太吉主要針對在商務區辦公的年輕白領和小資群體,滿足他們日常就近用餐、安全健康用餐的剛性需求。「只做CBD三公裡配送、不做全程覆蓋、只做30—50客單價、只做中午一頓飯、只和品類內最好的產品品牌展開產品合作。」
隱性資產最大化。赫暢善於設計與傳播,品牌的包裝能力與社交媒體的營銷能力是其獨特的隱性資產。
回歸產品。「不好吃」曾是大眾對黃太吉產品的最大詬病。黃太吉則認為餐飲產品遠不止「口味」,口味、安全、健康、環境、氛圍、調性等綜合性體驗才構成餐飲「完整產品」。為此,黃太吉與小南國、外婆家、新辣道、淨雅集團等共同成立眾橫快建集團,建立餐飲行業供應鏈體系和連鎖管理機構,優化和完善口味的同時,提升餐飲產業鏈上遊和深度根基上的整合能力。
以外賣為核心。赫暢曾在接受獵雲網的採訪中表示,未來總收入的70%將來自外賣。此前的外賣品牌競爭對手也將轉眼變成平臺進駐合作夥伴,而黃太吉亦有意孵化新的網際網路餐飲品牌。黃太吉的數據顯示,2015年7月,月度外賣單數達到25萬份,外賣營業額增長至534萬元,佔比已超過一半。
同一商圈、多品牌集群開店模式。黃太吉旗下品類品牌門店既是獨立、又呈捆綁之勢。集中在一個商圈,一方面滿足消費者飲食剛需,另一方面相互引流,降低客戶開發、維護成本和內部運營管理成立。
前臺個性化和後臺共享化。赫暢將黃太吉的各個品牌小店比作門戶網站的各個頻道,在前端可以是頻道化、個性化,又能在各個門店看出其背後共同的特徵和元素,後端則可以實現人力、設施等資源充分共享。
黃太吉能做好外賣O2O嗎?巨額融資之後,黃太吉是會走外賣O2O一貫的燒錢補貼模式,還是另闢蹊徑?
赫暢向媒體解釋了已有優勢:「黃太吉目前擁有白領聚集地區優勢產能和配送能力,結合我們自身對餐飲供應鏈的深度理解和資源,既幫助傳統餐飲企業釋放和提升他的上遊工廠端效益,助力他們擴展外賣業務,又幫助創新網際網路餐飲品牌快速釋放他的銷售,同時對這些創業品牌共享我們對供應鏈的理解和資源。黃太吉對整個快餐供應鏈起到了優化和提效的作用,同時我們又是一個共享平臺,扶持創新型餐飲品牌。」
據赫暢透露的數據,目前,黃太吉月收入接近1200萬元,年底會衝擊5000萬元月收入的目標。自今年7月開始,單月現金流就已經為正。「2016年,即使業務規模零增長,也肯定會實現盈利,盈利對黃太吉不是問題,而是優勢。」
此前行業排名第一的美團網和排名第二的大眾點評尚且抱團取暖,依託單品與營銷起家的網際網路品牌轉型為外賣共享平臺,要想克服供應鏈資源整合、多品牌管理和市場推廣並突出重圍,任重道遠。
正如北京商業經濟學會秘書長賴陽的觀點,黃太吉雖然從一開始模式就做得很熱鬧,但實際上它的市場競爭力並沒有展現出來,「即便有投資進來,黃太吉想在外賣領域這塊做好,我覺得成功的難度是極其巨大的,我暫持觀望態度」。
來源丨天下網商
本文責任編輯丨劉東芹
署名文章及插圖版權所有。未取得聯繫的作者,請與本刊聯繫,即付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