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輪才過沒多久,C輪又融了15億。看來是時候搞搞直播了。
昨天,鬥魚直播宣布完成由鳳凰資本、騰訊領投的C輪15億人民幣融資。值得關注的是,鬥魚的B輪融資同樣由騰訊領投。
這是什麼套路?一般來說,騰訊如果想做一個領域,要麼收購,要麼打壓。像這樣連續領投兩輪的還真少見。
不過,騰訊此舉或許就是為了增加話語權,從而再提合併意圖。
那麼鬥魚到底憑什麼如此香餑餑呢?當然,絕不是憑「鬥奶」。
鬥魚的前身是A站的「生放送」板塊。我想經常混AB站的人應該都知道生肉和熟肉分別代表什麼。「生放送」最初以LOL、DOTA等熱門遊戲加彈幕的方式吸引了不少受眾和關注。
也許是看到了這種模式帶來的熱度和前景,2014年1月,「生放送」板塊正式從AcFun獨立出來,更名鬥魚TV,仍然主打遊戲直播。
當時正是LOL最為火熱的時期,國內外各種賽事的關注度居高不下。各大品牌和廠商看準機會,紛紛跳入電競狂潮。而作為國內最早的直播平臺之一,鬥魚TV也借著這把火,成功的燒旺了人氣。
不過人紅是非多,鬥魚在一段時間內接連被曝欠薪、涉黃、侵權等醜聞。主播集體出走加上國家網監部門的一陣嚴打讓鬥魚一度被指虛火將燼,融資進展也並不樂觀。
相信大家都知道被王校長點名的鬥魚代打醜聞。主播阿怡作為鬥魚當之無愧的一姐,觀眾數量最高時能達到200萬。這意味著她一年能為自己和鬥魚同時賺1000萬左右。那麼窺斑見豹,我們也能大概了解鬥魚處於一個怎樣的盈利水平。
今年以來,隨著移動直播概念的深入,鬥魚也發現了這個直播領域的新格局。我們最早看到的「全民遊戲直播平臺」也變成了「全民直播平臺」。
可以說,鬥魚的嗅覺一直都沒有問題。從最早炒熱主播身價到現在緊跟行業浪潮,穩坐行業三甲的同時也給自己帶來了資本的青睞。
作為網際網路界大佬的騰訊盯著直播市場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在投資鬥魚的同時,騰訊也投了另一家直播平臺——龍珠。
今年5月,騰訊曾試圖通過收購鬥魚來促使其與龍珠進行合併。雖然兩家一度達成合併協議,但是最終還是因為價格的問題告吹。
時至今日,騰訊再次加投鬥魚,打定了聯姻的主意。這樣不遺餘力的背後,我們也可以看到資本對直播領域新變革的肯定。
說完鬥魚的發展史,我們再來結合一下直播的發展史。
我最早接觸的直播平臺是YY。在現在看來,當時的直播形式實在有點low。唱歌跳舞搭配著鄉村非主流的音樂,震耳欲聾中充斥著噪點和破音。不過即使如此低級的show,依然人氣火爆。
之後隨著LOL等網遊的崛起,遊戲直播成了大熱。大流量的湧入使得主播的價值在被不斷放大,而之前無人問津的直播領域也逐漸被資本所正視。
王思聰一直強調自己是個商人,而他對投資也確實有獨到的眼光。2015年7月,王校長正式成立Panda TV,加入各平臺之間的流量爭奪大戰。
其實在這短短的2年時間裡,直播領域不管是內在還是外在都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首先,直播的途徑從PC端慢慢過渡到了移動端。而這也直接改變了直播領域的生態格局。
其次,直播也慢慢走向了娛樂化。網紅加移動的泛娛樂模式讓直播擁有了更多的可能。
移動直播大大的豐富了直播的場景,大家不用整天都盯著別人打遊戲。同時,直播的受眾也更加廣泛。
這兩天悲慘的寶寶之前就曾經在鬥魚直播了導演處女作《大鬧天竺》的片場幕後,幾分鐘之內人氣便破了500萬。
而王校長的Panda也推出了《Hello!女神》這種主打零距離的24小時互動直播。
對於這種移動直播模式,我們完全可以把它看做是一場移動真人秀。相比電視節目,更低的成本並且存在更多的未知。在中產階級崛起之後,人們對泛娛樂的需求漸漸超過了遊戲這種純娛樂。
而對於資本來說,直播領域本身就是一個燒錢大戶。
有消息指出,2015年虎牙直播虧損達3.87億,鬥魚等直播平臺也被爆虧損。比O2O更加白熱化的戰場讓日漸趨於理性的資本方不得不深思熟慮。
但是,如同網絡出行行業一樣,戰場總是瞬息萬變,不會為資本留下充足的思考時間。那麼如何調動資本的積極性?
沒錯,直播平臺的泛娛樂轉型給了自己要錢的充分理由。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誰能更快的拿下「千播大戰」,誰就能像滴滴一樣掌控市場。
在泛娛樂逐漸成型的風向下,資本的再次角逐即將到來。之後也將有更多的平臺依靠泛娛樂融資參戰。而直播領域的又一次重大變革也即將到來。
不到最後一刻,你能猜到誰將成為直播領域的滴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