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7日,三一重工(600031)市值輕鬆跨過3400億元 。而僅僅在一年前的2020年1月2日,三一重工總市值才剛剛達到1500億。一年時間,翻了一番還轉個彎。
1500億,對三一來說是個大坎,也曾經記錄了三一重工和它的掌門人梁穩根的巔峰時刻,早在2011年,三一重工的市值就曾達到過1500億,梁穩根也因此在當年坐上中國首富的寶座。但恐怕梁穩根沒有想到,巔峰之後是漫長的下坡路,而且一走就走了9年。更讓人想不到的是,他們用9年時間才實現的夢想,僅僅用一年時間就又讓它翻了一番。
從歷史數據看,工程機械行業具有非常明顯的周期性特徵。在三一重工市值跨越3400億之際,這一輪從2016年開始的行業景氣周期,還能持續多久?歷史又會否重演呢?
01朱拉格周期下的挖掘機產業
三一重工市值創新高的背後,是工程機械行業景氣度的持續回升,同樣也得益於其亮眼的業績。2020年三季報顯示,三一重工總資產達到約1199.3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0.85%;前三季度總營收約728.9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漲24.2%;歸母淨利潤約124.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4.69%。
但三一所處的工程機械行業有著非常明顯的周期性行業特徵,從美國卡特彼勒和日本小松這兩家全球位居一二的工程機械廠家的歷史數據可以看出,分別對應1998 年亞洲金融危機、2001年網際網路經濟泡沫破滅、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等外部衝擊,同期全行業的銷售增速都分別下降了15%-40%不等。從波動時間周期看,下降周期基本為 1-2 年時間,景氣周期一般能持續 4-5 年。
這個規律似乎同樣也適用於三一重工。
在2011年至2016年的六年間,三一重工為代表的工程機械行業經歷了漫長的調整。2012年,三一重工的淨利潤縮減至56.86億元,2013年繼續萎縮,為29.04億元,較上一年減少48.96%。2014年,淨利潤僅為7億……
2016 年起,在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開發的推動下,挖機銷量開始迅速回升。2019 年, 中國挖掘機銷量 23.6 萬臺,同比增長 15.87%,銷量創歷史新高,2015-2019 年複合增長率 43.01%。2020年雖然受疫情影響,一季度工程工程機械銷售同比有所下降,銷售旺季向後延遲,但是全面復工復產後,工程機械市場迅速回暖,據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預計,2020全年挖機銷量將超31萬臺,同比增長超30%;龍頭公司市佔率將持續提升。
行業景氣度決定了公司的估值,而公司的營收、利潤、市佔率、人均創利指標又節節攀升,兩個效果疊加,三一重工的股價自然翻番。
02周期在弱化
通常我們認為,工程機械行業的景氣度取決於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也就是需求決定。但是近年來宏觀經濟學家們發現周期部分失靈了。例如,2015年至2020年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大約下降了4個百分點,GDP增速下降0.6個百分點,說明經濟仍處在下臺階的過程中,但挖掘機的銷量還是繼續保持兩位數的超高增速。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對此的解釋是:「中國經濟周期性特徵在弱化,結構性特徵在強化。未來,更少的城市會創造更多的GDP,更少的企業將獲得更多的業內利潤份額,更少的A股在總市值中的佔比會更大,更少的人口或擁有更多的收入。」
具體在挖掘機行業,有幾個逆周期因素幫助平滑了周期波動。
第一,機器對人力的替代。
中國早在 2000 年已進入老齡化社會,從2011年起,勞動年齡人口開始出現負增長,至2035年,中國15-60歲勞動年齡人口將降為8億,相比2018年減少1億人口。因此,隨著勞動力年齡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及勞動力成本不斷提升,「機器換人、智能化減人」已經成為業界共識。小型挖掘機適用範圍廣、性價比高,不像大挖或中挖受經濟周期的影響比較大,在市政建設和農村勞動力替代這一剛需領域很具有優勢,所以,2010年以來,小型挖掘機的銷量佔比不斷上升,小挖銷量的火爆,也進一步證明挖掘機的周期性屬性在下降。
第二,設備更新所需。
從數據上來看,我國存量工程機械的保有量都還在高位,這些工程機械產品都有一定的更新周期,到了時間一定是需要更新換代的,一般來說8-10年不等,所以從2019開始應該就進入到了保有量高位的時間段,未來兩年可能是更新換代數量較大的時間點。加上近年來環保要求的提高,對挖掘機的廢氣排放相應要求也水漲船高,使得挖掘機的更新周期被拉長了。
第三,全球化和多元化撫平周期。
以海外工程機械龍頭為例,雖然每個地方的基建周期不同,但通過全球化布局,貨賣全世界,就可以逐漸擺脫強周期的制約。另一方面,如果一個公司在工程周期內賣完挖掘機,再賣汽車起重機,汽車起重機賣完,再賣混凝土機械,所以公司在工程機械領域產品多元化,對公司未來平穩發展,抗行業周期,平緩業績波動都會有一定好處。這一點在三一重工的收入結構上也可以看出。
03對標卡特彼勒
1905年3月的一天,霍爾特邀請攝影師克萊門去給他發明的新機器拍照。當機器開動的時候,第一次見到這個古怪傢伙的克萊門嚇的叫了起來,「那難道不像一個巨大的毛毛蟲(Caterpillar)嗎!」,「Caterpillar」這個名字就流傳了下來。1910年,霍爾特公司正式註冊了「Caterpillar」商標,「Caterpillar」(卡特彼勒)從此也成為 「履帶式車輛」的代名詞。
100多年過去,「毛毛蟲」已經變成世界工程機械領域的王者,進入2021年,卡特彼勒的股價也創下歷史新高,市值已經突破1000億美金。
據2020年度全球工程機械製造商排行榜顯示,卡特彼勒排名第一,2019年營業額為328.82億美元,佔市場份額達16.2%。排名第二的為小松,2019年營業額為232.98億美元,佔市場份額的11.5%。上述兩家企業合計佔市場份額達27.7%,穩居一、二位。
但是如果從財務健康角度對比卡特彼勒和三一重工可以看到,卡特彼勒近年來單季營收平均同比下滑20%左右、利潤同比平均下滑50%左右,至今仍未恢復,它目前市盈率還有32倍,而三一重工2019年單季營收同比增長50%,利潤同比都是倍速增長。去年,三一重工僅第一季度受疫情影響,營收和利潤同比負增長,但隨後的兩個季度又恢復到高增長節奏。而三一重工目前的市盈率才剛超過20。
按照產業發展規律,製造業的崛起規律一般要經過本土崛起期、海外探索期、全球整合期與振興發展期等四個階段。從目前看來,三一重工已經成為本土第一品牌,正向第二階段海外探索期發展。
2002年以前,國內挖掘機市場幾乎被外資壟斷,國產挖掘機市場份額不足 10%。國產品牌挖掘機幾乎從零開始逐步實現了對外資品牌的替代,到 2019 年,國產品牌市佔率已經超過 60%。其中三一重工的挖掘機產品市佔率超過 25%,處於遙遙領先的位置。
目前,三一挖掘機械在國內市場上已連續九年蟬聯銷量冠軍,今年有望成為全球銷量冠軍。混凝土機械穩居世界第一品牌,履帶起重機械、樁工機械、煤炭機械、港口機械穩居中國第一。
在技術和產品布局上,三一與卡特、小松已基本持平,公司的起重機和挖掘機品牌在全球30個國家和地區已具備一定份額和較高品牌認知度。三一重工海外收入從 2006 年的 4.77億元增長到 2019 年的 141.67億元,CAGR 33%。公司未來有望著力打造全球銷售體系和售後保障體系。2019 年三一重工海外收入佔比 18.72%。對比海外收入佔比超過 50%國際工程機械龍頭卡特彼勒,公司海外業務成長潛力巨大。
在2019 年,三一重工人均創收達 422 萬元,人均創利指標首次超過卡特彼勒。
種種方面說明,三一已經具備了挑戰巨頭的實力,三一的下一個看點,正是在海外。
(大眾財報網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