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篇文章寫電影《風聲》裡有個情節,藏了編劇對人性的深刻分析。
日本軍官武田君特別變態,在審訊李寧玉的時候,命令她脫光衣服,用冷冰冰的尺子測量她的身體。後來,有著高智商、強大心理素質的李寧玉,感到精神上受到侮辱,崩潰了。
懷著好奇的心 ,利用一個下午的時間把麥家的原著小說《風聲》看完了,我在想什麼是信仰?
英國劇作家羅伯特·博爾頓說過:「信仰不只是一種受頭腦支配的思想,它也是一種可以支配頭腦的思想。」
如果不是這樣,就無法解釋革命先烈們種種在今天看來匪夷所思的壯舉。
作者麥家說:「風聲」生出三個聲音:東風、西風、靜風。「東風」代共產黨說一套,「西風」代國民黨,反過來說一套,「靜風」是「我」靜觀其變,查漏補缺,翻老帳,理蛛絲馬跡。
其實故事劇情很簡單,類似密室逃生,「老鬼」至死隱瞞了自己的身份,並將重要情報在困難重重的情況下,傳遞了出去。
但這個故事中涉及了三方勢力,共產黨、國民黨、日本人,互相隱瞞、相互欺騙、彼此試探,人物、情節以及各種細節描寫,仿佛扭打在一起,奮力的掙扎著,有一條清晰的脈絡,又有很多分支,好像思路清晰,但是又很混亂。
小說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設懸念,這本書不用打開,我們都知道最後肯定是中國人勝利。
但是,
最後是共產黨贏了還是國民黨贏了呢?
他們如何在日本人嚴防死守的情況下將情報送出呢?
到底誰是「老鬼」呢?
何時出現轉機呢?
為什麼作者的切入點是裘莊呢?
他們的機智勇敢與果斷的背後是經歷了什麼呢?
會不會有人叛變?
會不會互相陷害呢?
「老鬼」身份被識破了嗎?
最後大家都怎麼樣了呢?
惡人得到惡報了嗎?
......
以「老鬼」為追蹤的代號,多方合夥設計中最終圈定了5個可疑分子,這就不僅僅是傳統的「密室」,連人物的身份也隨之而圈定,一棟小樓,是彼此的活動範圍。
5個被懷疑以及可以能被捨棄的人,在這裡被武田長和王處長反覆在心理上考量,談話、挑撥離間、字跡測驗,甚至真正動用線人來測練……
故事在危機四伏中展開的,是一個民族的生死存亡。
這本書的寫作一開始就不一樣,一開始就給人們一個巨大的懸疑。
美麗的裘莊其實是人間地獄,恰似硝煙不斷的亂世中國,顧李吳金,代表的,是不同種類、不同信仰的中國人。
裘莊裡人人在找鬼,人人在搞鬼,惡對惡,狗咬狗,栽贓,暗算,廝殺,人性泯滅,獸性大發。
而真正的「老鬼」,身負重任,卻身陷囹圄,內無幫手,外無接應,似乎只能忍辱負重,坐以待斃。
然而在大限將至之時,所有人都認為毫無勝算的她以命相搏,絕地反擊,總算不辱使命,令人肅然起敬。
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很幸運地不用面對魔鬼和鍘刀。
可是人生多艱,我們也會有自己的至暗時刻,人生註定孤獨,我們也有自己的裘莊要突圍。
有時候人生走著走著,就會走進看起來很絕望的處境,比如長期失業、比如負債破產,比如被霸凌,我們會和他人發生衝突,會被惡人傾軋,會被朋友背叛,會被風險扼住喉嚨,要承受不可挽回的失去,要面對泰山壓頂一樣的失敗,生活好像頭也不回地背叛了我們,我們看不到一絲希望。這是屬於每個人的裘莊。
但是只要你不屈服,永遠會有轉機。經歷過大孤獨、大絕望的人,突破了低谷和絕境的人,往往更堅韌,更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