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步崩拳與剪步、虎撲的秘密

2021-02-13 功夫搏擊防身術

    

    半步崩拳的半步是什麼?虎撲一躥一丈五?說一說形意之步,特別是最為聞名的半步崩拳之半步,別再人云亦云,說外行話充內行了。如果真是開半腳發力是什麼值得炫耀的事情,還不如選擇定步發力呢。說步法基礎,前竄一丈,後跳八尺,這是武術界的話,當是好手的基礎。

好手就是說,有兩下子的,基礎則是說,是練武的,應該有這麼兩下子。

形意拳,步法有專長,原傳拳譜不展示了,僅從網上搜羅幾個版本,大略對照,以此為本。

說一說形意步法的基本能力。【後附】

有版本種種,大同小異,唯獨墊步、顛步、掂步、踮步與箭步、踐步、濺步、剪步等有字眼區別。然而字面之差對於字意影響深遠,這就需要有口傳身授的功法、拳譜傳承,以及有點展示能力才好談論這些。

不管怎麼說吧,有大概寸、墊、過、快、踐五步法,李洛能先生論形意中列舉為四,差在「過步」章節上,歷代有傳聞一步三丈五者,顯然為組合步法,只是組合狀態不明。對照拳譜,大概說的是二三尺(即一米內)用寸步即可,四五尺(一米半)則加墊步,六七尺(兩米出頭)是剪(或箭)步,八尺遠(也就是兩米半了)以及一丈八尺遠(六米遠了)則用快步。

所謂過步,各版本大意:如三尺遠則用墊步,仍上前步;為遇身大力勇者則進前腳,急過後腳。還好,魯山、周口心意拳傳承中,還留有疾步箭躥、過步踐躥拳把傳下,如此可以分清步法種種。因為步為一身之根基,形意拳最講究腿功,整勁,整勁說白了就是把兩腿之力運返於臂,如虎踐馬奔,觸者必傷。步法弱則處處弱,步法不強,五行拳形徒有其表。

咱們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給解答:

什麼是步,直言,以上步法五種,說的都是後足向前為一步論。並非拳擊散打式的滑步為一步。但是,它的最基準確也是「滑步」,即「墊步」之墊,這一墊非常厲害,咱們放在後邊說。

寸步,就是前足不動,過後足,上步劈拳一般。

墊步,就是先墊一步,再上後足,如譜中言,遇到身大力勇者,需要先順步發力,撼動其根基,而後過步縱力。形意拳勢大多都是這個步,只是大家越來越取巧偷懶了,喪失了功力訓練。這裡得說明一下,步法之遠,並非用在拉近距離上,而是用在追趕與縱力上。好比兩米之步,即為兩米之力,即是不一定隔著兩米就上步打,而是貼上身去,打出這一縱兩米的力。

面對身大力勇者這一墊,也可能只是一個調整,甚至變向,甚至側退。

過步也就是過在這,所以譜上的墊步跟過步其實是一回事,因為五步法包括寸步都是過步的,唯獨這一墊步之過有所特指。所以李洛能形意拳拳譜是全面的,而且也是經過核實的。

其中快步最難,記載八尺(兩米半)至一丈開外(五米左右)而後有「踐」與「剪」之區別,字面意思其實就能理解,踐與剪記的也是一回事,其實是快步的變化,或者後續,即是落步騰空,步法變成了腿法。

所以說,基本步法,則為單墊步、寸步(單過步)、快步(組合踐步),即為河南派步法疾步、過步、踐步。最重要的,其實是這個「墊步」,單練叫做「踮步」,但凡玩過實戰,涉獵或者與現代搏擊對抗過的,都知道滑步的重要性。這個單墊,就是可遠可近的重要一步,也是最基礎的步法,是之後一切步法能力的根基與含蓄,有一位前輩運用的神乎其技,也就是名聲最響的河北派「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的半步,即前腳直接墊步開步,一次舉踵落步,而不是循環一整步,平常人沒有這麼走路的,這就是武術特有的半步之法,不算一步。

所以整個改進版半步崩拳練的都是這個,即是始終一足在前,有遠有近。遠可及丈,近只寸許,所謂「遠打一丈不為奇,近打只在一寸間」,而河南派這一把則是踮步之法,踮主要說當時後腿的狀態,為了踐躥快步而用,也是跟為「半腳」的步形,兩者是統一的。

看很多演變:前腳一邁,後腳一跺,那一跺有啥用?嚇唬誰呢?當然躥不出去了。這個練法,是後退八尺的練法。

現在明白了基礎的步法,活用而論,所謂「過步」,其實是「後足點步前足飛」的步法,三種步法有個微妙調整,就是所謂「快步」了。這個調整一在換力,一在「剪」法。

所謂剪法並非起二踢腳之類那般簡單,而是變向躥縱,讓對手退無可退,防不勝防。所以說,如果有了雞腿之功,可以打出快步了,但沒有龍身之能,也玩不了踐步。所以又有單練的功法。而所謂的「寸步」,實際很少用,它是作為「過步踐躥」的根基存在的。所以這個「寸步」,用時確實最短,作為調整用的,也就是二三尺吧,當然,是可以更遠,但不需要。因為拳譜的《步法論》是論的「用法」,而不是能力。

具體就不用五行拳去對應了,免得養出一些沒有真本事卻招搖撞騙的假大師。然後說一說這個步法的標準:

首先是狀態-起前足則後平飛,如馬之奔,虎之踐,絕非跳躍,非藝成者不可輕用。

說白了就是穩重,如鷹捉物,如石沉水。鷹捉物是什麼狀態?是墜落撲襲而下,關鍵是個「墜」字,就好比石頭沉水,水面比作地面,勁力得直墜下去。咚一下落地揳橛。為什麼?以便輾轉——實戰是很迅猛的,哪容你喘氣調整?所以硬功必須強,不強震斷腿。而如果沒有根基,浮漂了,撞人家身上自己出去了,不贅論。

然後說距離標準:八尺遠則用快步。朋友們,形意拳是貼身縱力之拳,這一步不是讓你貼上去扎個馬出拳,而是這一步就是拋石撲去,好拳都是過程打人,你落地發拳勁就浪費了,時機也晚了。說八尺,得超越八尺才行,八尺不過是拉近的那部分距離。

古人的標準是什麼?我找一段口述,說的是孫祿堂的公子孫存周,也是形意拳大高手。記錄如下:又見孫存周來過一次,孫存周穿著件長衫,再我師力邀下,示範了一個虎形,孫存周連長衫也沒脫,雙腳向前一躍,疾如靈猿,確實躍出很遠.吳師讓我用腳量量,這一躍足足有十大步。至於凌空走八步,我沒見過。這可能是對身體輕靈,縱高蹦遠的一種形容吧?

這位口述者說的這個「步」是量步用的步,類似「一拃」,咱別混淆。一步按兩尺計,十步是二十尺(兩丈),約合六米半。後來又有文字,說成了十米,當做是誇張也好,是真實標準也罷,咱麼折合一個一丈五好吧?

「雙足」一躍,顯然不是「單墊步」了,這個就是「虎撲把」的騰挪法,含著剪法,即調向,所謂虎有三絕,一撲、一掀、一剪。

好了,咱麼就這麼定了吧?半步崩拳五尺(一米半)開外,一步虎踐一丈五(五米)。

這個神奇麼?距離不神奇,唯獨沉穩、迅速與變向神奇。因為實戰不是田徑,不是籃球,而是對抗。本文作者鐵萼奇蘭,因為寫相關心意形意拳的武術小說成名,有《六合拳宗》《帝國鏢路》《真武百年》等等,後來也指點讀者,被傳出去一步「四五米」,讓有所聽聞的高手震驚,數位已然帶徒弟的朋友懇請登門求學,磕頭拜師,鐵萼奇蘭繁忙謙虛,統一推諉為誤傳。然而被無知小兒利用,傳為不實,繼而譏諷鐵萼讀者腦殘。鐵萼為人謙和低調,有書為證為貢獻,誠心誠意,今日公開步法要訣,又以身作則,願意以自身努力為讀者撐腰,以證書中實學,以證鐵萼奇蘭有真傳,有真心,出品小說均有實質的武術指導作用。

請無能者,比如自身步法不足,甚至懷疑祖宗拳譜者自省。

鐵萼2014年因為腳筋受傷,留有頑疾,2015年教學僅僅略有展示,生成傳聞,現基本痊癒,2015年底教學,學生是涉獵廣泛的散打運動員,擅長退步突襲,為教學服人,運用剪步虎撲。多虧一足有傷,一足強勁,還可以應用半步、剪步發揮形意拳形,留有教學視頻兩段:半步展示為並步單開,即崩拳步,在賓館房間,一步過了床的長度,祖師爺照應,輕鬆完成七尺之數。有剪步法,藏形開步過了奧迪A4L的長度外加一段空隙,遇樹而止,剪步變向,完成了一丈五之數。

往後鐵萼寫作用功,武藝頹廢,也有視頻存證形意武學,心中甚慰,分享步法秘訣,誠意結交,望武界同道特別是心意拳、形意拳傳承人鼓勵支持,團結互助。鐵萼奇蘭寫書,是真心為心意門形意門武術界存知識做貢獻的,又身體力行,以身作則,不讓讀者失望。因為努力了,也出了好作品,受到讀者尊重很正常吧,不應該因為小說題材侮辱他們。而且讀者中不乏武林同道,嫡系傳人。

武術的高低,能打不能打的,我在乎,也不是很在乎。能打是自然長進的,如果暫時不行,你也可以再練,再打,再長進。但武術文化不僅僅是打,還有很多內容在,所以就打,鐵萼沒有什麼遺憾。但讓人抱憾的是,很多老人不在了,那些沒講完的事,可能再也聽不到了。這是文化的斷代,是悲哀的。能打不能打,都難有直接改變。何況,又有多少打這一關都沒能過的。

鐵萼奇蘭的書,是下心血寫就的;拳,是下功夫練就的。都不丟人,也都拿得出來。且就《真武百年》發行前各平臺公布:是高手,白拿白給。再次分享步法,也邀請那些似乎沒有誠意的武術圈同門朋友:好腿,走兩步。

其實拳譜記載的並非高手標準,而是徒弟標準,普通標準。過了這個標準,可能有資格傳拳論著吧。

鐵萼奇蘭作為一個作家,搞文化的,體重二百斤上,捎帶練練尚能如此,前輩高人自然更強,其他專門練武教拳的,是不是也該再加把勁了?而不是指著別人。難不成,藏起拳譜,說成不實,改了老祖宗的標準?連帶拳譜都當做是武俠小說看?

如果有些朋友做的還不夠好,甚至不信,自己的老師做的也不夠好,甚至也不信?是不是再請教鐵萼奇蘭時,該稱呼一聲老師?不然,還怎麼談及請教?因為對鐵萼來說,你愛信不信。

不管怎麼說吧,鐵萼奇蘭的武術小說,跟老祖宗的拳譜是一個標準。別人不知道了,如果做不到,不要說小說不實,說練法有別吧,萬一不光鐵萼一個能的呢。說視頻,肯定輕易不給看,這是拳中秘技,學生都是磕著頭看的,咱都是練拳的人,該知道尊重二字的分量吧?也是好意,拳術之道,循序漸進,別步還不會站就幻想著躥。想多了容易走偏。

五行拳架是練功用的,沒必要這麼奮勇,但是無論遠近,這個縱勁的勢頭與穩當不能丟。有些人練形意拳,上步還不如不上,上步不上步都是捂一下,杵一下,還不如老老實實扎個樁晃悠著勁杵。真能上步就能上踹,抬手腿勁催著,防禦也有衝擊力,兩下衝撞,那種蠕動機械的同門,什麼形都不好使了。

實話說,根本的東西沒弄懂,再練還是這樣。本文沒有任何針對性,大環境論,為讀者非讀者的武術愛好者著急。鐵萼勤勉廣學,不論師承,文學武技,精誠求進,憑真材實料說話。不是吹牛,鐵萼奇蘭的小說,哪章也比本文乾貨足,咱都不吹,好腿走兩步兒。

勿使前輩之遺珍失於我手,勿使國術之精神止於我身

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

相關焦點

  • 《薦》半步崩拳與剪步虎撲的秘密,關於步
    濰坊形意拳之家:(您最忠實的朋友) 半步崩拳的半步是什麼?虎撲一躥一丈五?
  • 揭秘:形意拳半步崩拳中半步的奧秘,細說半步崩拳!
    很多人又把這與「一招鮮,吃遍天」理解成一回事了,如此,正因為郭雲深崩拳名氣太盛,反而「坑」了門人後學,認定只練個半步一杵,就可以打遍天下了。半輩子沒練成,就說是老祖宗郭雲深練得比自己更苦……豈知形意拳的前身心意拳,原本就有把把不離鷹捉,勢勢不離虎撲,步步不離雞腿之說。半步崩拳是結果,是外相,不是成因,不是所有。
  • 從《真武百年》看:半步崩拳,究竟是怎麼個半步?
    很多人又把這與「一招鮮,吃遍天」理解成一回事了,如此,正因為郭雲深崩拳名氣太盛,反而「坑」了門人後學,認定只練個半步一杵,就可以打遍天下了。半輩子沒練成,就說是老祖宗郭雲深練得比自己更苦……豈知形意拳的前身心意拳,原本就有把把不離鷹捉,勢勢不離虎撲,步步不離雞腿之說。半步崩拳是結果,是外相,不是成因,不是所有。
  • 郭雲深與半步崩拳
    形意拳巨擘郭雲深功力深厚,所向無敵,有「半步崩拳打天下」之美譽。
  • 半步崩拳(上)
    前言:形意拳巨擘郭雲深功力深厚,所向無敵,有「半步崩拳打天下」之美譽。
  • 半步崩拳的練法
    本篇重點向讀者介紹半步崩拳的練法,即操練時左足總是在前,右足總是在後;出左手崩拳時為順步崩,出右手崩拳時為拗步崩。半步崩拳是形意崩拳中最基本的練法。它對強健肝功能有一定好處,這是因為肝臟在身體的右側,所以我們在打右手崩拳時,身體向左擰轉45度,能使肝臟得到緊湊的鍛鍊,而在出左手崩拳時,隨著身體的微向右轉,肝部又能得到舒松之感。
  • 半步崩拳走遍天下,看郭雲深三力,果然身手不凡
    在每個男兒心中總有一個武俠夢,小時候看金庸的每一部武俠小說,都幻想擁有主人公的各般神功,直到長大,才知這些武功是虛構的,但中國傳統武術博大精深,厲害的武術家自有人在,今天我們就說到以半步崩拳走遍天下的郭雲深。郭雲深的絕技半部崩拳,便是前腳向前踩一步待後腳蹬地,前手高舉到頭以破壞對方的武術之架,隨即後手迅速向前擊打對方。
  • 郭雲深「半步崩拳打天下」與尚雲祥「半步崩拳打遍黃河兩岸」
    半步崩拳成了郭老的絕技,乃武林著名品牌,武林中人心嚮往之,卻不知半步崩拳之原始風味,一般皆假冒偽劣,以至以訛傳訛。 半步崩拳之半步,即前足前行一步,後足緊跟一步,後足不得超過前足,相對於常人走路後足超過前足之一步來說是半步;崩拳乃形意五拳之一,崩拳從中盤胸腹處發出(沒有炮拳那麼高,炮拳從上盤發出),其形短,其力猛,如崩箭穿心,如山崩地裂,故曰「崩拳」。
  • 尚派形意拳三大絕技之一-----半步崩拳
    那麼,形意拳的半步崩拳威力是如何產生的呢?下面就自己的理解,請形意拳同好們多指弊端,以精形意拳這一傳統技藝。「拳打一陰反一陽」是尚雲祥老前輩半步崩拳的特點之一   尚雲祥老先生的半步崩拳是一手在前一手在後,在向前趟步的同時,上下同步打出一拳,就只這一拳,不知道有多少人為其苦練一生,卻終未得其精妙。
  • 形意拳半步崩拳探秘
    談起尚派形意,人們都知道尚雲祥隔輩繼承了郭雲深的衣缽,復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冠絕當世。
  • 崩拳技法詳解
    歷代形意拳名家高手多喜用之,如郭雲深、李存義、尚雲祥等,尤以郭雲深先生最負盛名,號稱「半步崩拳打天下」。後來拳界提起形意拳,無不肅然起敬,可見崩拳在形意拳中所佔有的重要地位。    崩拳的厲害,幾乎習武者都知道。但對其奧妙何在?為何如此簡單的架式、步法、手法卻有如此的威力?習武者知者卻甚少。
  • 形意崩拳實用技法揭秘
    歷代形意拳名家高手多喜用之,如郭雲深、李存義、尚雲祥等,尤以郭雲深先生最負盛名,號稱「半步崩拳打天下」。後來拳界提起形意拳,無不肅然起敬,可見崩拳在形意拳中所佔有的重要地位。崩拳的厲害,幾乎習武者都知道。但對其奧妙何在?為何如此簡單的架式、步法、手法卻有如此的威力?習武者知者卻甚少。
  • 你只知道「半步崩拳打天下」?殊不知形意劈拳也威力十足!
    劈拳的拳術動作的外形像是力斧,在五行之中對應金;崩拳的拳術形態像是出弦的利箭,固因屬木;炮拳似炮,固因屬火;橫拳之行像彈,此屬土!五行相生相剋,五拳也是相生相剋。我們最常聽的是半步崩拳打天下,但是五拳中的任何一拳都不弱於崩拳,只不過前人將崩拳練到了極致,後人卻沒有將其他的幾拳發揚光大。形意拳中有許多門派,不同的門派間,其中的練法也是不同的。
  • 半步崩拳郭雲深:一轉腰將五人打出一丈外
    十年苦練終成宗師,獄中獨創半步崩拳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位武師同樣將中華武學發揚到極致,自身的武學修為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他自幼學習拳術,晝夜練習數十年,深得形意拳的要義,還曾在特殊的環境下自創半步崩拳,威力無比,他就是清末十大武士之一的郭雲深。
  • 【大成拳】郭雲深先生的崩拳
    二、苦練崩拳:我恩師跟我講過郭雲深先師的崩拳,是苦練而成。我多次去深州了解情況,當地形意拳界的朋友也說,郭先師的家馬莊離深州有一公裡,他打著崩拳來趕集。試想這個半步崩拳打對了,初學者無論多棒的小夥子也打不了二十下準坐在地上,而郭先師打著崩拳由馬莊到深州去趕集市,說明郭先師的腿部勁力之足, 耐力之久,是一般人不能相比的。
  • 形意拳大師郭雲深,只出半步就無人能擋
    但是,在清朝末年間,有一位形意拳武術大師郭雲深,確實身負「絕招」, 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而著稱。那麼,這位郭雲深是何來歷?他的「半步崩拳」又是什麼樣的絕招呢?他的武功真是高深莫測、打遍天下嗎?1820年,郭雲深出生在直隸深縣馬莊,家境清貧,常年靠著替人當腳夫,四處討生活。
  • 崩拳新解
    形意拳先輩在崩拳上造詣最深的是郭雲深老先生,號稱「半步崩拳打遍天下」,其崩拳練的出神入化,無人能敵。後來郭雲深老前輩將其絕技傳給尚雲祥先生,經過尚雲祥先生的深研苦練,又將崩拳絕技推進一步。崩拳往事真令人羨慕不已,今人亦有不少刻苦磨礪,但是始終未達到前輩的水平,原因何在?這個問題我考慮很久,試著寫出幾條原因,願與讀者共同探討研究。原因有:1、沒有得到明師的指點。2、練拳不得要領。
  • 郭雲深:戴著腳鐐手銬練武,走出監獄後,他的形意崩拳讓人瞠目結舌
    點擊上方「汾陽人家」,關注我們電視劇片段:郭雲深憑藉半步崩拳,力戰會八卦掌的師兄
  • 三本主角以暴力解決一切的小說,忍一時越想越氣,退一步半步崩拳!
    三本主角以暴力解決一切的小說,忍一時越想越氣,退一步半步崩拳! 1.《極道天魔》滾開 386萬字
  • 崩拳的驚人威力(圖文)
    1938年日寇侵佔祁縣城,近代著名武術家戴魁進城不鞠躬,鬼子就要開槍打死他,戴魁步不動,拳不停,左右兩崩拳,鬼子雙雙跌進城壕裡。可見崩拳之威力。 丁字型軌跡          心意拳防中有攻,攻中有防,攻防融一,「彼不動,我不動,彼先動,我先到」是崩拳的一大特點,從崩拳的行拳走勢中表現得尤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