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記者 朱蒙雪 實習生 顏曉敏 報導
很多人小時候曾對花花綠綠的紙幣和外圓內方的「孔方兄」愛不釋手、偷偷收藏。然而,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的人逐漸忽略錢幣的藝術價值,而更關注它們的面額。 23歲的梅騰卻因對錢幣收藏的愛好,與三名大學同窗一起開了一家專營外國錢幣的網上商城,將興趣變為事業,讓錢幣的藝術價值為自己創造「面額」。
年輕人創業走興趣路線
出生於1989年的梅騰大學畢業才兩個多月,當老闆卻已大半年。讀小學時,梅騰就開始收藏錢幣,清代、民國時期的錢幣一度是他的收藏「大頭」,他還收藏了第三套人民幣。如今,梅騰熱衷於收藏外國錢幣,從「世界十大最美紙幣」、油畫風格套幣到各國發行的紀念鈔,無不一一納入收藏冊。
2011年9月,還在上海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專業讀大四的梅騰,在網上開了一家專營外國錢幣的店鋪。梅騰坦言,當時班上同學有的在找工作、有的在實習、有的正計劃創業,而他一直以來就希望擁有自己的事業、自己的生意,苦於一時找不到創業夥伴,便乾脆先自己「搗騰」起來,希望待生意漸漸走上正軌後慢慢吸引創業夥伴。
三個月後,梅騰的生意開始有起色。 「錢幣收藏是一種長期的習慣,以此為愛好的人往往不會買了一單就停下,他們會關注市場動態、不斷收入新品。 」從小對錢幣收藏的愛好令梅騰很了解自己的客戶。就在這三個月裡,梅騰順利地說服了三名同窗好友和他一塊兒創業。四個大男生每人拿出幾千元錢,湊出了公司第一筆啟動資金。
失敗項目積累出成功經驗
創業之初,每天能接到兩三筆訂單就能令梅騰笑逐顏開;如今,他和夥伴們一天可接到三四十筆訂單,並且訂單量還在不斷上升。
由於大學讀的就是工商管理專業的「創業班」,為把理論知識運用於實踐,來自貴州的梅騰從大二上半學期就開始找項目進行創業嘗試。梅騰做的第一個項目是成立一個小小的團隊,在校園裡為同學們代理充話費。然而由於缺乏經驗,他的首次創業嘗試很快就失敗了。此後,他又陸續做了其他一些小成本的項目,如替校外培訓機構在校園桶裝水上粘貼小廣告等,創意都不錯,但由於管理不善、團隊分歧,項目最終不了了之。
此次創業,梅騰牢牢地吸取了以前的教訓。他現在的夥伴們不僅能力出眾,在性格方面也彼此合得來。他們約定,在對公司的經營管理上,杜絕固執己見、互不相讓,遇到業務問題,每次由其中一個人提出方案,然後大家共同討論、加以完善。
創業10個月來,梅騰和夥伴們的生意蒸蒸日上,如今他們提供187個國家和地區的1900多種紙幣。他們還非常注重勞逸結合,四個人每天從上午9點上班到晚上7點半。「這段時間前來諮詢、購買的顧客最多,很多都是在上班時間『開小差』的白領。 」梅騰解釋為何如此安排營業時間。經過觀察,晚上10點左右還會出現一個「諮詢小高峰」,因此四個「小老闆」輪流「上中班」到晚上11點半下班,既不耽誤做生意,也避免過於勞累而把身體搞垮。
把「山寨者」變作分銷商
由於梅騰和夥伴們的店鋪品種齊全,尤其各類商品圖片、介紹做得相當完善,竟因此引來一名「山寨者」。今年7月開始,一名在國企工作的上班族每天一早就來諮詢。他直言不諱,想要開分銷店。一開始,梅騰和三名創業夥伴並不同意這個要求。經不住對方軟磨硬泡,梅騰最終同意了一部分圖片分享等事宜。然而時隔不久,這個上班族的錢幣網店開張後,竟取了一個和梅騰他們網店名字接近的店名,其圖片、廣告宣傳也照搬。梅騰立即找對方談判,最終這家網店以獨立的名義開店。
這個小插曲也給了梅騰和夥伴們一些啟發。他們一邊做生意,一邊觀察市場,隨著業務量擴大、利潤提高,他們計劃投入更多資金,將自身的角色由單純的銷售商轉變為其他店鋪的供應商。 「作為初入商場的新人,我們也會借鑑其他公司的經驗,大膽應用、敢於創新,在實踐中成長。 」梅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