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吧難民」一詞,最早來源於NNN電視臺(日本電視臺)2007年的一部叫做「網吧難民,漂流的貧苦人」的報導。
當時,採訪完長期居住在網吧裡的人之後,記者水島聯想到了自己以前採訪過的難民營:生活在網吧裡的這些人,他們和難民同樣沒有未來,生活看不到希望。因此記者水島給他們起名「網吧難民」。
「網吧難民」一詞,同樣還入選了當年的「十佳流行語」。同為歷年的十佳流行語的還有:食草男子,壁咚,聖地巡禮等等~
根據2017年NHK電視臺對於東京市內502家(其中222家配合了調查)24小時營業的網吧的調查顯示:
當晚包夜的上網者的946人裡,有37%的人是因為正在旅行或者出差。有25%的人是因為確實沒有住處,有18%的的人是因為玩兒的太晚,錯過了末班車而回不了家。
圖上這位淪落為網吧難民的老人,是因為經營不善而導致破產所致的。
在因為沒有住處而長期生活在網吧裡的人裡,30歲和50歲的人佔了60%。70%的人靠打工和打派遣工為生。
通過調查還發現:長期生活在網吧裡的人,其中有43%都承認,自己因為實在沒錢住宿,而曾經睡過大街。47%的人說自己的月收入在11~15萬日元左右。
然後我們來一起看一個真實事例:
女主名叫彩香(化名),19歲(2014年報導時年齡),和媽媽妹妹三人一同生活在同一家網吧裡。
房間只有一張榻榻米大小。一進門,只見左右及前面的牆壁上掛滿了衣服。大部分都跟她身穿的一樣,屬於寬鬆類。她將生活用品都帶進來了。此外還有箱包、冬天的大衣。
這兩年半,媽媽,姐姐,妹妹,每人都生活在一個包間裡,而14歲的妹妹據說已經半年沒去上學了。
據姐姐彩香說,妹妹來到網吧之後,就討厭外出,一直把自己關在屋子裡。整天坐在房間內的電腦前與陌生人聊天。有時也會生病發燒,但因為沒有醫保卡,無法去醫院,只能在房間裡一直躺著。
母親10年前離婚後,獨自一人帶著兩個女兒。母親不想接受記者的採訪。所以記者只是問了她來這裡的經過。孩子的母親說,自己在做派遣的工作。這種工作範圍很大,她沒有告訴記者具體做什麼工作。只是說有時因為工作會離開這裡一兩個月。
她十年前與丈夫離婚,一個人撫養孩子。當時她是醫院的護士助理,最終因為生活不下去而來到了這裡。
每個單間的費用是2400日元一天,如果長期住的話則每天1900日元。
19歲的姐姐靠在便利店打工為生。在便利店打工大約能掙到十萬日元,再加上母親給的幾萬日元就是姐妹倆的生活費。
彩香說,打工回來很累,比起填飽肚子,她更想倒下去直接睡覺。所以不怎麼覺得餓。餓了就去買一個飯糰吃,或者買用微波爐可以做熟的飯,在白米飯上撒上紫菜鹽等,一般吃這種東西居多。
在網吧昏暗的房間內,十九歲的姐姐和十四歲的妹妹倆緊挨在一起,分吃著麵包和飯糰。這樣還不能填飽肚子時,就去喝店裡的免費飲料。她們倆咕咚咕咚地喝著除了糖分以外,既沒有果汁也沒有維生素的桔子水。
看完這個揪心的故事,童鞋們是不是也很同情彩香她們母女三人的處境呢。
小編也特意在網上試圖找到她們三人現在的下落,可惜完全沒有這方面的信息。但是事情已經過去5年,相信日本政府已經解決了此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