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華《梅蘭竹菊》
梅蘭竹菊人稱「花中四君子」,品質分別是傲、幽、堅、淡。
梅: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為高潔志士;
蘭:空谷幽放,孤芳自賞,香雅怡情,是為世上賢達;
竹:篩風弄月,瀟灑一生,清雅澹泊,是為謙謙君子;
菊:凌霜飄逸,特立獨行,不趨炎勢,是為世外隱士。
蘭花是一種植物。可是對於文人畫家來說,蘭卻是一個文化的符號,是他們表情達意的一個載體。在中國古代的大部分文人畫家的眼裡,蘭即香草,象徵著一種理想,它可以作為一種操守和德行追求的表示物,也可以作為一種美感的對象化。
畫家畫蘭,始於宋末趙孟堅、鄭思肖(號所南)。也許是蘭花這種植物的生態很適合國畫的工具筆和墨的發揮,很適合中國歷代文人畫家普遍具有的清高、飄逸、雅興的、動態的表露,所以自宋後,畫蘭名家迭起輩出,相繼以蘭花為載體,把他們的理想、情趣、美感、個性發揮得淋漓盡致。往往是五葉三花即形態畢現,情趣盎然。加上藝術書法的題文題詩題句(中國古代的畫家往往也是書法家、詩家、園林花卉的行家),或寄情或寓意,筆簡意賅,意境邃深,輒成珍品。
蘭
五代 黃居寀(933~993年後)《花卉寫生圖冊》
南宋 趙孟堅(1199~1264)《墨蘭圖》絹本墨筆 34.5×90.2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宋 佚名《秋蘭綻蕊圖》頁
宋末元初 鄭思肖(1241~1318)《墨蘭圖》紙本水墨 33.9×479.0釐米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
宋末元初 鄭思肖《墨蘭圖》卷 紙本 25.7×42.4釐米 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元 趙孟(1254~1322)《蘭蕙圖》
元 王冕(1287~1359)《墨梅圖》紙本水墨 50.9×31.9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元 趙雍(1289~1369)《著色蘭竹圖》絹本設色 74.6×46.4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明 文徵明(1470~1559)《蘭竹石圖》紙本墨筆 25.7×357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 文徵明《漪蘭竹石圖》卷 遼寧省博物館
明 文徵明(1470~1559)《蘭竹圖》
明 文徵明《蘭竹圖》長捲紙本 墨筆 26.8×636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明 陳淳(1483~1544)《葵石圖》紙本墨筆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 仇英(約1498~1552年)《雙鉤蘭花圖》紙本設色 34.7×39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明 王穀祥(1501~1568)《四季花卉圖》卷
明 周天球(1514~1595)《蘭花圖》紙本墨筆 50.3×24.2釐米 南京博物館藏
明 徐渭(1521~1593)《雙清圖》水墨綾本
明 徐渭《蘭香圖》水墨綾本
明 孫克弘(1533~1611)《玉堂芝蘭圖》紙本設色 135.8×59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明 馬守真(1548~1604)《蘭石圖》紙本墨筆 17.5×29.2釐米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明 馬守真《素竹幽蘭》立軸 水墨紙本 110×38釐米
明 李流芳(1575~1629)《山水花卉圖》
明 杜大成(不詳~不詳)《花卉草蟲圖》紙本水墨 28.6×44.8釐米
明 杜大綬(不詳~不詳)《幽蘭圖》紙本設色 110.3×30.8釐米 南京博物館藏
明 何適(不詳~不詳)《墨蘭圖》紙本水墨 115.9×58.2釐米
清 八大山人(1626~1705)《水仙蘭花圖》
清 石濤(1630~1724)《蘭竹圖》
清 石濤《蘭竹雙清圖》
清 惲壽平(1633~1690)《九蘭圖》故宮博物院藏
清 惲壽平《國香春霽圖》
清 李方膺(1659~1755)《蘭石圖》
清 蔣廷錫(1669~1732)《芝蘭品秀圖》
清 高鳳翰(1683~1749)《蘭石圖》
清 汪士慎(1686~1759)《春風香國圖》立軸 紙本設色 95×60.2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清 汪士慎《春風三友圖》紙本墨筆 77.5×37.9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清 汪士慎《蘭竹圖》紙本水墨 118.1×43.3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清 金農(1686~1763)《紅蘭花圖》絹本設色 63.7×40.5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清 鄭燮(1693~1765)《蘭竹圖》立軸 紙本墨筆 240.3×120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清 鄭燮(1693~1765)《蘭花》
清 鄭燮《幽蘭圖》紙本水墨 91.6×51.4釐米
清 鄭燮《蘭石圖》
清 錢載(1708~1793)《蘭竹圖》紙本墨筆 139×35.1釐米 旅順博物館藏
清 羅聘 (1733 ~1799)《瀟湘圖》水墨絹本 立軸
清 羅聘《深谷幽蘭圖》紙本墨筆
清 王愫(不詳~不詳)《蘭花圖》扇面 南京博物館藏
清 奚岡(1746~1803)《墨蘭圖》絹本墨筆 70×23.5釐米 安徽省博物館藏
清 蒲華(1839-1911)《空谷幽香》
清 羅清《蘭竹石圖》絹本水墨 132×66.5釐米 廣州美術館藏
清 餘稺(不詳~不詳)《蘭花圖》
清 程於聖(不詳~不詳)《蘭竹圖》紙本墨筆 33×347.5釐米 旅順博物館藏
吳昌碩(1844~1927)《香騷遺意圖》
吳昌碩《竹抱蘭圖》
齊白石(1864~1957)《蘭花蝴蝶圖》
齊白石(1864~1957)《蘭花圖》
陳半丁(1876~1970)《牡丹蘭花圖》
馮超然(1882~1954)《蘭花圖》
馮超然(1882~1954)《蘭石圖》
樊浩霖(1885~1962)《蘭花》
符鐵年(1886~1947)《蘭石圖》
于非闇(1889~1959)《蘭花蝴蝶圖》
于非闇(1889~1959)《綠野萍蹤》立軸 黑橋藝術館珍藏
高奇峰(1889~1933)《蘭花》
徐悲鴻(1895~1953)《蘭花圖》
劉海粟(1896~1994)《蘭花》
潘天壽(1897~1971)《蘭石圖》
潘天壽《蘭花圖》
張大千(1899~1983)《蘭花圖》
張大千《蘭花》團扇
李苦禪(1899~1983)《蘭竹雙清圖》
江寒汀(1903~1963)《竹雀蘭石圖》
江寒汀(1903~1963)《蘭石圖》扇面
王雪濤(1903~1982)《夜夢》
王雪濤(1903~1982)《蘭花蝴蝶》
張大壯(1903~1980)《蘭芝圖》
董壽平(1904~1997)《蘭石圖》
董壽平(1904~1997)《蘭花圖》
黎雄才(1910~2001)《節晚香圖》
唐雲(1910~1993)《雀蘭石圖》
王蘭若(1911)《墨蘭》
啟功(1912~2005)《蘭竹圖》
俞致貞(1915~1995)《幽香》
俞致貞《蘭花蝴蝶》設色紙本 鏡心 45.5×68釐米
蔣風白(1915~)《蘭花圖》
許麟廬(1916~2011)《蘭花圖》
溥佐(1918~2001)《蘭竹石圖》
溥佐《蘭花圖》
石魯(1919~1982)《蘭石圖》
陳佩秋(1922)《蘭草》
盧坤峰(1934~)《蘭花圖》
曾宓(1935~)《蘭花》
吳山明(1941~)《清韻》
尉曉榕 女人花
霍春陽(1946~)《蘭花圖》
何水法(1946~)《蘭花圖》
朱豹卿 幽馨
朱穎人 井岡山上所見
孟慶柱作品
孟慶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