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丁豔冰
當手指放在潔白的琴鍵上時,馬放立刻就沉浸在藝術的世界裡。這個已經取得鋼琴七級證書的18歲男孩兒,從出生就註定了和普通人不一樣的人生。
8月26日,在濱湖社區馬放的家中,馬放的媽媽向記者講述了家人陪伴孩子一路走來的酸甜苦辣。馬放1歲多的時候,家人發現他不會和人對視,語言發育遲緩,動作刻板而機械。系統檢查後,馬放被診斷患有自閉症。「當時不敢相信,但又不能不接受,除了堅強面對,沒有更好的辦法。」馬放的媽媽說。
4歲時,媽媽帶著小馬放開始了漫長的康復之路。青島有一家專業的自閉症康復機構,馬放呆了一段時間後康復效果很好。由於離家遠、費用高,馬放媽媽決定參加這個機構對父母的培訓班,掌握了一定的康復技能後,回家自己為馬放做康復訓練。
一個詞語反覆教上千遍馬放才能領悟,一個動作做上千遍馬放才能比劃得有模有樣。馬放媽媽買來康復訓練的各種教材書籍,甚至她自己寫教案,每天堅持對馬放的訓練。從不會說話到會喊「爸爸媽媽」,從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到會與人短暫交流,馬放的一點一滴進步都讓家人感到欣喜。
「馬放從小就喜歡到超市看電子琴,有時候還會亂按,看到他這麼著迷,我想能不能讓他試著學一學呢?」馬放媽媽說,她的想法起初並不被身邊人看好,但她決定放手一試。
在被兩家鋼琴培訓機構婉拒後,市區一家琴行的韓玲老師表示可以教教試試。從認識鋼琴到識譜,8年來,韓玲為馬放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從最簡單的音符到最簡單的曲子,在馬放自己的不懈努力下,鋼琴彈得越來越好。更加平靜,更加專注,鋼琴對馬放來說,就像「治癒」自閉症的工具。
作為「星星的孩子」,馬放是幸運的,從幼兒園、小學到初中,所有的老師和同學們都對他的學習和成長付出了極大的耐心和關懷。現在,馬放不僅會彈鋼琴,還喜歡看書,會做家務,會打桌球,會一個人坐公交車出門,會到超市買東西。
馬放的媽媽說,從馬放的成長經歷,大家對自閉症孩子的包容和理解讓自己和家人非常感動。馬放今年18歲,初中畢業了,他今後的路還很長,希望他能夠做一個自強自立的人,努力從「星星」走向地球。
責任編輯: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