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孔媛
編輯:努爾哈哈赤
2020年12月11日,《狐妖小紅娘》第9篇續作《沐天城篇》登陸騰訊視頻,該作由企鵝影視、騰訊動漫出品,花原文化擔綱製作。截至日前,《狐妖小紅娘》系列動畫騰訊視頻播放量已超55億、全網動畫播放量突破80億。
《狐妖小紅娘》改編自庹小新的同名漫畫,自2012年連載至今已超8年。動畫版於2015年6月上線,至今也已走過5年時光,成為了國產原創IP的經典之作。近日,雷報【微信:leinewspaper +關注】與花原文化董事長、《狐妖小紅娘》系列動畫導演王昕對話,就長線IP開發過程中的技術升級和團隊成長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在王昕導演看來,「求變」是長線動漫IP開發中較為關鍵的一點。據王昕導演介紹,原作漫畫的周更模式使作品具有極強的篇章性和段落性,為了維持整體節奏,主創將橋段重新進行了穿插排列,把原作漫畫的畫外設定一併呈現出來,故而《狐妖小紅娘:沐天城篇》在故事架構上存在較多變動。「比如第一集是漫畫中段的單獨回憶,單拿出來可能會打亂敘事節奏,於是我們把大量分散型的回憶拼貼成了一整段。」
單元劇的形式使各篇章間相對獨立,也為新篇章的敘事創新提供了可能。據王昕導演介紹,單元劇是日漫、國漫長線劇集普遍採用的結構方式。「《海賊王》把主線隱隱放在下面,用每個篇章貫徹一塊主線內容,慢慢把格局拓展開。而主線流故事《火影忍者》則把視角匯總在主角身上,無法把世界觀拉大。篇章型的好處是可以獨立作業,最終在主線上讓其回歸,作者講完一個故事再回到主線,而主線始終有扣子、有懸念。《狐妖》的《王權篇》就一直扣著主線沒解答,小新不斷挖坑、填坑,再讓大部分出場人物匯總在沐天城篇。」
由於漫畫和動畫啟動存在時間差,主創團隊在動畫化改編的過程中進行了許多調整與嘗試。「最早面臨的問題是入戲慢,於是我們選擇跳過《尾生篇》,直接進入《王權篇》。動畫項目啟動時,觀眾已經快看到《南國篇》了,《狐妖》裡最好看的月紅、萬箭穿心等橋段比較滯後,而動畫仍需要娓娓道來、耐著性子趕上進度。」
王昕導演表示,動畫和漫畫結構上的不同給主創團隊帶來了挑戰。「狐妖的結構隨著片長變化,從最早的7分鐘變成10分鐘、15分鐘,有幾集已經達到20分鐘、25分鐘,每增長5分鐘,每階段的表達節奏就會更換。漫畫可以通過留下斷點和懸念讓觀眾期待下一篇,動畫裡的一話卻綜合了5、6篇漫畫,改編時不能有斷續感;漫畫一個畫面所代表的情緒和場面,動畫需要用大量工作來還原;漫畫的長構圖和跨頁可以表現大招的震撼,動畫則要在有限的框裡完成情緒預備和動作緩衝。」
漫畫和動畫的種種差異對主創團隊的技術和表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動畫連載5年後的今天,主創團隊面對挑戰的態度卻變得更加積極。「因為作者小新沒有延續過往的成功案例,畫了八年還願意求變,將沐天城、金晨曦等三個篇章融為一個故事。做內容的人總有嘗鮮感,小新對漫畫的堅持度很高,在每個篇章裡融入很多東西,漫畫和動畫互相推進,永遠保持新鮮感,團隊創作就能一直有活力。」
隨著國風文化的傳播,《狐妖小紅娘》團隊對前期的要求也逐漸提高。「觀眾越來越挑剔、專業,片子的建築、綁帶、頭飾、腰裡的玉佩都要考據朝代,不能出現混搭。《沐天城篇》第一集沒有場設,只有幾根柱子,動畫這邊重新設計了樓臺水榭、院子和新娘服飾,加了很多細節營造統一感。《竹業篇》是純古風,幻想色彩比較少,《土狗篇》也是這個狀態,所以要做很多功課。觀眾審美的提高倒逼創作團隊進行自我提升,你畫的東西觀眾喜歡、看得見,這激勵著我們去做新的嘗試。」
在《沐天城篇》裡,主創團隊採用了新的技術策略。「第一集的背景全部都是3D建模,我們用技術對3D模型和2D之間的融合度進行彌補,最終還原成了2D效果。這套方案測試了4個月,目前已經掌握,《沐天城篇》第一集是一個階段性的小成果。」
據王昕導演介紹,手繪古風動畫背景容易帶來偏差,大量雕梁畫柱的設計不僅考驗作畫能力,雕像轉面的繪製也容易走形。為了還原中國古代建築的古典美感,主創在建模的基礎上添加2D手繪的美感和縱深,輔以主觀鏡頭,最終研究出一套適用於大場面鏡頭和建築的古風繪製方案。
「這個想法去年就有,但只開了個頭。疫情期間作畫進度減慢,給技術升級、畫面改良留了時間,從1月到4月底,我們集中進行了技術嘗試,少部分人通過不停摸索、修改、解決問題完成技術攻關,同時不影響大批量生產。」王昕導演告訴雷報【微信:leinewspaper +關注】,花原文化在中日韓擁有多個團隊,產量分布較廣,多年的國際合作經歷讓大家習慣了居家辦公和網絡寫作,從而利用區域疫情發展的時間差,有節奏地轉移陣地,最大程度避免了產能的損失,技術攻關、批量生產得以兼顧。
王昕向雷報【微信:leinewspaper +關注】透露,花原文化內部分為運營部、商務部、製作部三塊,製作部包括前期組和製片組,主控著臺灣、韓國、日本、國內共十六七家團隊。王昕仍保持創作者身份,聘請總經理管理公司運營和商務。「想保證團隊成長曲線合理,必須要有公司和架構,不能光靠製作來維持。」
今年,花原文化在上海成立了美術組和3D組,負責把控核心內容,外包部分則進行了工種細化。「以前的整包方式容易出問題,現在把作監、演出、動作、監修等內容拆散,製片組負責掌控所有團隊的質量並焊接起中日韓三方不同的體系和流程,實驗性作品也只能在內部做,於是內部工作量變得巨大,國內成員擴建了兩倍,外圍團隊也進行了擴張。去年我們整理了全部的體系,明確了未來方向,提升了前期的靠譜性和專業度,以老帶新的形式進行人才迭代,整體來講今年走得很順。」
在海外團隊的選擇上,王昕的態度慎之又慎。「海外團隊要沉澱下來需要一段時間,我們現在的團隊已經合作了五年,雙方信任度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加碼,突然冒出來的新海外團隊要謹慎合作,過一兩年才能認定通過。」
王昕表示,長期的國際合作使花原文化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製片體系。「我們在日韓最早的製片流程上進行了增減,首先要統一中國、韓國、日本、中國臺灣的體系流程,轉面圖、人物設定、作畫注意、鉛筆粗細、原畫掃描線解析度和輸出格式等,每個環節都要嚴格細緻把控。國內小工作室的最大問題是無法進入流程,我們讓國內團隊習慣日韓流程,讓海內外團隊互相學習,先定規矩再開工,能想到的所有事情定得乾乾淨淨,後續就會輕鬆很多。」
在集結起海內外穩定團隊的同時,花原文化也與平臺建立了較為穩固的關係。今年10月29日,騰訊投資花原文化,目前持股45%。王昕向雷報【微信:leinewspaper +關注】透露,騰訊將在影片製作和原創開發方面與花原文化進行深度合作,並進行一定扶持。「我們也想拿到更好的IP,穩定地和騰訊一起走。」
而在IP儲備方面,2021年的花原文化工作量已經拉滿。「目前《狐妖小紅娘:土狗篇》和芒果的《六爻》預計明年完成,《劍三》大電影中期進展順利,長線項目《龍族》開發出了和《狐妖》《一人之下》不同的美術風格和概念,《點道》將和真人劇配合進行開發,2022年可能會開原創。」
對於製作之外的業務板塊,花原文化的打法相對保守。「公司需要保持一個穩定的底線,首先用80%的精力進行人員迭代、培養更好的導演和人才,剩下20%用於探索其他業務板塊。我們現在的體量不能承擔新舊領域疊加的失敗。到了2022年可能會改成七三分或者六四分,對於製作之外的領域,我們會去學,但不會盲目碰。穩紮穩打,但製作可以激進。」
在進行長線規劃時,花原文化也將目光放在了海外市場。「國內的業務板塊很乾淨,主打製作,IP方面以騰訊為主,我們做輔助。海外部分,我們打算以日本為第一站探索市場環境,前期不以營利為目的,作為窗口把中國的作品輸出海外,而不只是輸出我們自己的作品。」
王昕表示,隨著國漫質量的提升,日本對中國動畫五年內的迅猛發展和2D、3D動畫作品很感興趣。「如果用人來類比動畫產業,日本就是身體好、肌肉發達、大腦和行為方式比國內緩慢的類型,需要很長時間來想通事情;國內則是大腦快,但身體存在缺陷。我們擅長耐力跑;日本爆發力強,適合短跑。我希望能夠在單純的買賣訂單關係之外,形成互相幫助的合作,推動雙方資源交換,一起進入下一個階段。」
除了文字報導之外,您還可以關注【雷報】在bilibili 上的視頻報導。 【合作】合作請聯繫雷小豹,微信:diqiuren331【雷報】法律顧問:中銀律所吳律師:18600397929(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