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廬江的周氏是天下數一數二的名流士族,江東的孫氏則是地方豪族。
「堅初興義兵,策將母徙居舒,與周瑜相友」——弱冠之齡的孫策與十幾歲的周瑜結成了兄弟,此後,這兩個年紀仿若的俊朗少年,一起在江淮之地闖出了不小的名氣。
最為有趣的是,這兩人還在風華正茂之時,一起遇到了名動江南的二喬,從此英雄身邊常有佳人為伴,成為了三國時期非常出名的一段佳話。
可從古至今,很少有人細細地探究過這樣兩個問題:美麗動人、堪稱國色的大喬和小喬真的嫁給了愛情嗎?她們真的幸福了一輩子?
名冠江南的大小喬竟是夫君的「戰利品」
如今安徽省安慶市的潛山縣就是三國時期的皖城,安徽省的簡稱「皖」就是因此而得來。
這個歷史文化名城還是三國時期的美女大喬、小喬的家鄉,因此潛山素有「皖國古都、二喬故裡」之美譽。
二喬的父親喬公是皖城的名門望族,公元214年,孫策領兵攻打淮南地區,作為部下的周瑜攻下皖城後,聽人說皖城東郊的喬公有2位堪稱國色天香的美麗女兒,就與孫策商議,一人分得一個美人帶走。
對此,安慶民間流傳著一段故事:當年,喬公作為皖城的名門望族,得知吳軍前來攻城略地,為守衛家園他挺身而出,聯合皖城的官員和一眾守軍奮起抵抗。
在烽火戰亂之中,喬公不幸身中數箭,最後由於傷勢過重,不日而亡。
孫策和周瑜攻打皖城大獲全勝,自然非常高興,就像古時候攻城略地後,城中百姓和財物總是免不了要遭到勝利者的擄掠洗劫那樣,垂涎於喬公二女美色及美名的孫策和周瑜二人策馬來到了皖城東郊的喬莊,仗劍昂然闖入其中。
城池淪陷、父親亡故,失去了依靠的大喬、小喬仿佛成了待宰的羔羊,面對闖入家中的敵軍守將只能四處躲藏。
可喬莊就那麼大,怎麼躲避也難逃被俘的命運,玉容花貌的二喬躲到喬宅後院的古井處便再無退路,驚怖之中的她們隨即踏上井沿,想著即便是到了最後關頭也要有節有義,大不了跳井一死,至少保住了自己清白的名節。
孫策和周瑜二人尋遍喬家內宅,最後才在古井旁找到了大喬、小喬姐妹倆。初見佳人,這兩位英武的將軍立時呆住了片刻,對面如桃李、氣質清麗的姐妹倆一見傾心。當下,孫策和周瑜就向姐妹二人逼婚。
二喬又羞又怒,再想到剛剛亡故的父親,姐妹倆垂頸對泣,滴滴混夾著胭脂的淚水落入井中,竟將井水沁染,從此這口井的井水便有了胭脂的芳香,世人遂稱之為胭脂井。
這段民間傳聞細節上雖說無從考證,但基本的史實還是被《江表傳》一書明確了——「喬(喬)公二女雖流離,得吾二人為婿,亦足為歡。」
意思是說:喬公他這兩個女兒雖然流離失所,但能有我們二人作他的女婿,也足以感到高興和榮耀了。同樣,《三國志·吳書·周瑜傳》裡也有記載:策自納大喬,瑜納小喬。
很顯然,無論大喬、小喬願不願意,她們都如同「戰利品」一般被孫策和周瑜強佔了。
父親喬公尚且屍骨未寒,既無「納採之禮」,也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這樣匆匆披上嫁衣的姐妹倆日後的地位和處境不免令人擔心。
大喬小喬出嫁後究竟是正妻還是為侍妾
歷史上,大喬和小喬作為亂世中的弱質女流,沒有武藝傍身,又失去了依靠,只得聽天由命,匆匆忙忙地就嫁為人婦。
可古時候女子在夫家也是講究身份地位的,是「正妻」還是「侍妾」有著根本性的差別。
清光緒時期,《巴陵縣誌》援引明代的《一統志》有載:三國吳二喬墓,在府治北。吳孫策攻皖,得喬公二女,自納大喬,而小喬歸周瑜,後卒,葬於此。
我國古代男子婚娶採用的動詞大致有這3個:尚、娶、納。臣下娶王室之女才能用「尚」字;普通百姓娶正室妻子一定用「娶」字;王室成員娶王后也好、王妃也罷,一律用「納」字。
這樣看來,孫策當時並不是王室成員,與大喬成婚用的是「納」字,說明大喬的身份應該是一個「侍妾」。
我們再從《三國志·吳書·周瑜傳》中尋找線索——據該書所載,孫策與大喬成婚後不足五個月便去世了,孫策去世前,還把自己的1子3女託付給了大喬。
要知道女子的孕期接近10個月,很明顯大喬無法在短短的4月內就生出孩子,更不可能一下子生出4胞胎,因此可以說明孫策此前肯定有妻室。
綜合起來考慮,基本可以斷定大喬是以「侍妾」的身份嫁給孫策的。
再看小喬,「歸」字在古代的意思是女子出嫁。小喬嫁給了周瑜,並沒有詳細多言,但我們知道的事實是:公元198年,24歲的周瑜迎娶了小喬。
古代人普遍壽命短,因此結婚的年齡就比較小,男性15歲左右便已成年,並且可以進行婚配,那麼周瑜作為姿貌豐偉、通曉音律的士族子弟,24才娶得正妻的可能性雖然不大,但也並不是沒有。
「歸」字在史書中多用在比較隆重的婚嫁場合,比如周代的王室女兒嫁給諸侯做正室夫人,一般用「歸」這樣的動詞,因而才有了「王姬歸齊,宗周之禮」的文字記載。
那有人要問了,小喬出身不算高貴,能以「正妻」的身份嫁給周瑜嗎?
要知道喬公生前在皖城可是當地望族,小喬工於琴棋書畫,還精通刺繡的技藝,這樣豐富的內在素養一定是大戶人家才能培養得出來的,因此,從小喬的出身方面來說,她成為周瑜的正妻是絲毫沒有問題的。
小喬不但給周瑜生了2子1女,而且周瑜去世後,小喬還為其守墓長達14年。
試想,小喬如果不是地位尊貴的正室夫人,主動為周瑜守墓的她該以何等身份自持、又怎麼會堅守了14年之久!
嫁了良人的大喬小喬幸福究竟持續了多久
大喬小喬出嫁前就沒了娘家可以倚靠,她們能否終身的幸福就完全在於丈夫的寵愛和呵護。
從歷史上留下的無數詩篇、著作中可以知曉,大喬和小喬對夫婿應該是較為滿意的,孫策和周瑜二人皆是已經建立功業的時代俊傑,不但家勢富有而且相貌都很出眾,想來姐妹倆也算是嫁給了愛情。
但命運好像並沒有一直眷顧這4位璧人,尤其是大喬夫妻倆,婚後未滿半年,剛剛意氣風發地統一了江東地區的孫策便不幸遇刺身亡,大喬這位「新婦」只獲得了夫婿4個多月的榮寵便成了寡婦,而且二人也沒有留下任何子嗣。
大喬沒有丈夫、沒有孩子,年紀輕輕便守起了寡,這對於古代的女子來說,無疑是最大的不幸。
而周瑜則在其準備徵討蜀地時病故,去世時年僅36歲。所幸的是,小喬和她的「美周郎」琴瑟和鳴、夫唱婦隨地生活了11載,還誕育了2子1女,夫死從子,最起碼小喬年邁之時也能有所依靠吧。
因為愛情,小喬還堅持為亡夫周瑜守墓14載,且於公元223年病逝,去世時小喬47歲。
於亂世洪流之中,江東的美女大喬、小喬在父親屍骨未寒之時無奈地披上了出嫁的紅裝,雖說所嫁之人是「意中人」,但姐妹倆無論如何也不會料到各自的丈夫都早早撒手人寰,只留下了自己空對著青燈白髮,寂寞悽清地度過了半生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