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非遺傳人集體點讚《巧手神探》,手作綜藝憑何出圈?

2020-12-23 騰訊網

傳媒內參導讀:《巧手神探》創新底色在於,將陽春白雪的「傳統手作」文化與當下年輕人喜愛的遊戲推理進行了巧妙地結合,讓他們在推理邏輯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了解和認知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其背後傳統手工藝人的堅守與奉獻。

來源:傳媒內參—主編溫靜

文/林夕

做原創節目或許是每一位電視人的夢想,而能夠持續做出原創內容,無疑是對自己和團隊的死磕和較真。上周六,湖南衛視聲音魅力競演秀《聲臨其境》收官後順勢推出了全新手作解密互動體驗秀《巧手神探》,巧妙的是,這兩檔原創節目都出自徐晴工作室,從垂類的聲音到看似小眾的手作,這支團隊頗為擅長另闢蹊徑,從小切口入手對節目模式進行顛覆式創新和大格局展示。

點擊播放 GIF 1.8M

推理+手作的全新模式點

垂類節目可以做得有意義也有意思

實際上,《巧手神探》這檔節目在首播之前,筆者是擔心和存疑的態度,因為要知道做一檔手作主題的節目創新,難度是很大的,主要原因在於,一方面,手作主題偏向文化視角,一旦拿捏不好度,很容易走向過於陽春白雪的節奏;另一方面,加入趣味性的內容,如果比例失調,則可能有油膩之嫌。所以,如何平衡好意義和意思,無疑是擺在節目組面前的碩大難題。

但通過觀看了完整的首播節目之後,筆者當真感嘆節目組的厲害之處,不單單是這檔節目從立項準備到播出耗時一年半的準備周期,還因為節目組確實是把整個節目的創意架構、底層邏輯、人物挖掘等方方面面理得很清楚,且認真細化執行。

從節目名稱《巧手神探》就可清晰地了解到,巧手和神探是節目的兩個關鍵主體,而節目的創新之處就在於將這兩個主體進行了有效且互補的連接,從而形成了全新的組合效用。具體來說一下節目規則,節目嘉賓主要分成巧手與神探兩個陣營進行PK,神探們每期要挑戰3名巧手,巧手將各自的4件手作藏在自己的房間中,神探們需要火眼金睛進行甄別,每個房間只有四次選擇的機會,三個房間甄別結束後,被甄別手作最少的巧手獲勝,如果出現平局,由神探們投票選擇出最佳巧手。此外,每個房間都隱藏著一位「巧手守護者」的臥底神探。

那麼說回筆者之前擔心的問題,如何將這檔原創節目做得足夠有趣又不失意義格局呢?《巧手神探》的首播好像就明確地告訴了大家答案。

一方面,如何做到有趣好看?節目組邀請了成熟且對手作感興趣的藝人嘉賓,他們組成了「神探隊」,正如首播節目的楊穎、譚卓、肖央、周震南、杜海濤等,他們在節目中起到了很好的綜藝感呈現,更為重要的是,他們之間既是隊友,又是競爭關係,因為其中隱藏了臥底神探,這就無形中增加了節目邏輯推理帶來的燒腦和表演佔比,而這對於年輕觀眾而言,好像更具吸引力。首期節目,微縮藝術的臥底神探是周震南,通過他與巧手之間真實又緊張的互相掩護,最終成功地守護了三件手作作品沒有被發現,而臥底神探在守護與防護之間的博弈表現,勢必增加了節目的可看性和層次感。

值得一提的是,臥底神探與巧手之間有著特別的關聯,一方面是臥底神探為了守護巧手手作作品不被發現而需要與巧手進行合作配合,甚至給出頗為具體的「反偵察」建議;另一方面,正因為有臥底神探與巧手之間的交匯點,節目組才順勢把有關巧手匠人的信息娓娓道來,避免了給觀眾說教之感,而是一種人與故事講述的情感場景帶入。

點擊播放 GIF 1.3M

此外,節目組將細節做到極致,這直接體現在現場場景感的設置和手作作品的細緻捕捉。無論是「巧手之城」呈現出的「工業時代」的風格氛圍,還是三位巧手所在的房間設計,微縮藝術大師黃跟寶的歷史博物館,蠟像藝術家周雪蓉的記憶保鮮館,「分子料理教父」郭紅曉的現代生活館,都是節目組經過精心布置呈現給觀眾面前,讓觀眾可以產生更多身臨其境之感,也都精細巧妙地呼應節目主題,潤物細無聲般將節目創作主旨落實到點點實際的細節之中。

點擊播放 GIF 1.7M

另一方面,如何做得有意義?何謂有意義,大抵就是一檔節目向觀眾傳遞出的價值觀。首播節目三位手作大師和他們令人嘆為觀止的作品,擺在那裡就足夠有說服力,他們手上因為長期從事手作工作而長出來的老繭,他們戴著老花鏡還仍然堅持,不會落下每一個細節和步驟,他們費盡心力,忘我地投入到一次次創新實驗之中,雖然敗多成少。

點擊播放 GIF 1.6M

此外,對於首期三位巧手的手作作品,節目組也都進行了細節控般的電視語言展示和呈現,潛移默化地傳遞出「手藝人」擇一事終老的決心和堅守。

所以,通過首播節目,也讓很多觀眾見識到和記住了三位國內頂級手作人的作品,通過雕模、倒膜、脫模等繁瑣步驟而製作出足以「以假亂真」的普通人為原型的蠟像作品;長為1.98釐米,面板背板側板薄厚程度均勻,且可以彈奏出音響的微縮小提琴;通過實驗室離心機而將番茄做出番茄水,再加西藍花調色,最終誕生出了綠色西紅柿雞蛋湯等,一件件頗為驚豔的手作藝術品,足以讓觀眾大開眼界且記憶猶新。

點擊播放 GIF 1.7M

點擊播放 GIF 1.7M

點擊播放 GIF 0.9M

切中大眾心中痛點

「動手+動腦」更容易分解壓力和舒緩情緒

作為「內容手藝人」的電視人,最想留下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大抵是一種初心情懷,進一步說就是一種對內心情感的關照。當然,情懷或許是較為宏大的概念,具體到承載的節目之中,就是創作團隊想要表達的態度,它可能會引發社會話題的熱議,也許是一種正能量價值的傳遞,亦或是對焦慮情緒的有效疏導等。

不難發現,湖南衛視每一次創新節目主題誕生的背後,其實都是與當時社會熱點和情緒緊密關聯,基本上都是以觀眾的情感需求為創作導向和邏輯支撐。而《巧手神探》這檔節目的解壓之處在於,節目組不是說教式直給減壓,而是通過手作這一天然具象的手工物件,以及手藝人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和榜樣,自然而然地放緩了大眾心理節奏或壓力情緒,無形中起到了一個減壓閥的作用。

總導演趙文海也曾透露這檔節目創新的出發點,「當下,手的功能越來越機械化,每天都在不停地按鍵盤,按上下樓電梯鍵,各種機械化之後,雙手的魅力是不是消失了?這是我們想通過節目,倒回去思考的問題」。

此外,每一次參與到節目的推理互動之中,也讓嘉賓或觀眾都可以很專注於推理找尋手作作品,並且通過對手作作品和背後匠人多一份了解後,更能夠反觀自省,獲得積極的心理關照。某種程度上,這也可以起到緩解壓力的效用。正如首播節目中,「神探」嘉賓之一的肖央坦言,看到這個時代,還有很多沉下心來做一件事兒的能工巧匠,讓自己心靈受到很大震撼。這些手作,裡面有「人的東西」,有人的力量和靈性在。

值得一提的是,《巧手神探》節目首播後,來自竹雕、剪紙、泥塑、磚雕、燙蠟等不同領域的十位非遺傳人們紛紛為節目點讚,發微博助力。

河北省一級民間工藝美術家、玉田剪紙傳承人張建中坦言:「用手作喚醒傳統手工之魂,手工不分大小,匠人不分高低,《巧手神探》讓手藝人擁有了舞臺,讓那些在小圈子裡流傳,還沒有被大部分人知曉的手藝得以正式站在大眾面前。」

燙蠟技藝非遺傳承人於鴻雁表示:「一直以來我都在感嘆,我們這個圈子太小了,大家來來回回都是那麼一些熟悉的面孔。喜歡我們的人,也往往都是一些自己也有收藏古玩習慣的人,這對於傳統文化並不是一個可以持續發展的路線,但是這個節目讓我看到了另一種可能,寓教於樂的新玩法在一堆真真假假的東西裡面找出真正的手作,這對於觀眾來說,是喜聞樂見的,大家愛看個熱鬧,但看完熱鬧,又能從中學到、了解到一些東西,這個就很值得了。」

傳統工藝泥塑非遺傳承人全真霍合起感嘆:「每一門手藝發揚光大,都需要手藝人潛心修行,我很慶幸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我們這些工匠,也相信在將來會有更多人加入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延續的行列中來。」

彰顯主流電視臺使命感

潛移默化地傳播中國文化自信和傳承

創新需要資源和平臺,因此平臺和節目需要形成真正的互助關係。湖南衛視順勢播出了一檔以手工匠人為主的原創節目,讓當下的年輕人更加關注煙火氣的生活和動手肯幹的務實態度,無疑彰顯出了主流電視臺應有的格局和視野。

《巧手神探》創新底色在於,將陽春白雪的「傳統手作」文化與當下年輕人喜愛的遊戲推理進行了巧妙地結合,讓他們在推理邏輯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了解和認知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其背後傳統手工藝人的堅守與奉獻。

正如首期節目黃跟寶老先生所言,想通過自身從事的微縮技藝去展示中國傳統文化,器以載道,通過微縮家具展示先輩生活環境,從而再現古人的居家禮儀和中華文明。另外,蠟像藝術家周雪蓉之所以選擇做身邊普通人的蠟像,她認為這是自身情感的一種表達,相對於公眾人物的蠟像,普通人的蠟像更真實,具有最真摯的情感。

點擊播放 GIF 1.7M

黃跟寶老先生花費數月製作的微縮版《清明上河圖》,需要藉助放大器才可觀看

實際上,首播節目也確實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功能。節目中神探嘉賓們的收穫感慨,觀眾對此所起到的情感共鳴,以及對優秀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傳承的責任感。「神探成員」之一的譚卓也表示,當「微縮」這種技術呈現在自己面前,她會覺得這很不可思議,同時感嘆人類的潛能無限,手藝人確實需要恆心跟毅力去忍受孤獨與枯燥。尤其是在當下這樣的快時代,傳統手工藝其實也正在逐漸失傳,所以希望能有更多人去繼承與學習。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檔創新節目展現出中華文化的自信,而這底氣無疑來自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恆久魅力。據了解,在本季節目中,節目組總共挖掘了30餘位手作藝人的匠心故事。除了首播節目中的微縮藝術、蠟像、分子料理等,還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麵塑,傳統中國手工藝代表的刺繡、玉雕、木工,以及翻糖、紙藝、布藝、皮藝等手工藝術。

在節目行業裡,大家都有一個默認的共識,做節目猶如做人。從《一年級》《聲臨其境》再到如今的《巧手神探》,這支幕後製作團隊頗為擅長做人物,尤其是《巧手神探》將手藝人這個稍顯小眾的群體可以做到如此細膩感人,通過節目,讓觀眾們為他們專注堅持的精神而默默感動,心生敬意。所以說,節目製作團隊選擇什麼,關注什麼,確實很重要。但關鍵是能否深扎節目創新,做深做透且不斷調整,將其精益求精化,則顯得更為不易,而在這個「厚積薄發」的過程中,也逐漸建立起團隊獨有的工藝風格和辨識度。

相關焦點

  • "手作+偵探"模式的《巧手神探》,看後覺得國綜的路還很長
    《綜藝大觀》,到後面地方臺崛起的《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國產綜藝的發展現在已經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盛世局面,各種形式各種題材的綜藝節目應接不暇,原創和引進節目也被屏幕前的觀眾們劃分成了兩大陣營,綜藝節目已經成為國內娛樂圈中非常重要的領域。
  • 靠嘴來甄別手作?《巧手神探》為何成大型吃播現場
    盼望著,盼望著,大結局的腳步近了本期《巧手神探》迎超豪華巧手團,蛋雕非遺傳承人楊星國、裝束復原巧手胡曉、拉糖巧手呂浩然、摺紙藝術家劉通、巧克力大師韓磊將輪番設局,一場難度係數五顆星的終極爭奪戰就此展開面對超強巧手團,神探們也紛紛使出渾身解數,並在節目現場開啟了吃播模式在蛋雕非遺傳承人楊星國的西夏皇宮,神探們率先接受了尋找蛋雕武林秘籍的考驗,被點了啞穴並在嘴裡塞了饅頭,整個饅頭到遊戲結束只剩下一半,看來神探們吃的很開心,就是不知道他們到底甄別出了幾件蛋雕秘籍
  • 華慶:這檔非遺類綜藝秀爆火,未來「非遺+綜藝」該如何進化
    前幾年由華慶老師參與主持策劃的北京衛視的《傳承者》、《非凡匠心》、湖南衛視的《百星百匠》、安徽衛視《遠遊48小時》、黑龍江衛視的《一起傳承吧》等非遺類綜藝秀節目的播出大大激發了中國民眾對於非遺的認知和興趣
  • 領略傳統手工藝的魅力,《巧手神探》大結局致敬匠心
    最近一直在追的綜藝《巧手神探》竟然在今晚大結局了?小編表示這檔成功戳中我興趣點的綜藝真的還沒看夠!怎麼這麼快就結局了???而今晚大結局的故事依舊圍繞著神探們找尋屠龍刀的線索展開,神探們依次經過了蛋雕非遺傳承人楊星國、裝束復原巧手胡曉
  • 00後都在追的這檔手作節目,導演說「是意外之喜」
    和《巧手神探》的導演文海進行對話,這些問題就都能找到答案。雖然時代輪轉,但國潮卻始終被人們所鍾情,以「國內首檔原創手作解密互動體驗秀」的頭銜亮相,《巧手神探》如今已經播出過半。近日,節目導演文海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談到了不少關於臺前幕後的故事。
  • 看《巧手神探》如何在綜藝市場上,殺出一條血路
    《巧手神探》到底有什麼值得大家如此關注,與其他綜藝相比,它又有何獨特之處呢?立意新穎,不走綜藝老套路《巧手神探》是湖南衛視推出的中國首檔原創手作解密互動體驗秀節目。《巧手神探》的導演徐晴,從早期的《變形記》《一年級》,到近幾年大火的《聲臨其境》,再到現在的《巧手神探》,一直致力於原創節目的開發和製作。在無數照搬套路的綜藝節目中,原創顯得尤為珍貴。
  • 收視成績亮眼,《巧手神探》故事感十足獲好評無數
    最近一直在追的綜藝《巧手神探》竟然在今晚大結局了?小編表示這檔成功戳中我興趣點的綜藝真的還沒看夠!怎麼這麼快就結局了???而今晚大結局的故事依舊圍繞著神探們找尋屠龍刀的線索展開,神探們依次經過了蛋雕非遺傳承人楊星國、裝束復原巧手胡曉
  • 《巧手神探》大結局的精彩程度驚到我了
    最近一直在追的綜藝《巧手神探》竟然在今晚大結局了?小編表示這檔成功戳中我興趣點的綜藝真的還沒看夠!怎麼這麼快就結局了???而今晚大結局的故事依舊圍繞著神探們找尋屠龍刀的線索展開,神探們依次經過了蛋雕非遺傳承人楊星國、裝束復原巧手胡曉
  • 《巧手神探》收視成績亮眼,只能說巧手們真的太讓人開眼界
    最近一直在追的綜藝《巧手神探》竟然在今晚大結局了?小編表示這檔成功戳中我興趣點的綜藝真的還沒看夠!怎麼這麼快就結局了???而今晚大結局的故事依舊圍繞著神探們找尋屠龍刀的線索展開,神探們依次經過了蛋雕非遺傳承人楊星國、裝束復原巧手胡曉
  • 《巧手神探》再現0手作被甄別的情況,這些匠人到底有多「妖」
    《巧手神探》自開播以來收穫了觀眾足夠多的讚嘆,這些登上《巧手神探》的手藝人是真正能夠稱得上匠人的人。他們或完美的復刻現實中的物件以假亂真,或再創造出令人嘆為觀止的「藝術品」,讓人感嘆於他們的天馬行空。但不管匠人們怎樣使出渾身解數,5位常駐神探和1位飛行神探靠著他們的生活經驗,總是能夠甄別出其中一件到兩件手作,有時候甚至還會甄別出3件手作。畢竟楊穎有著女人特有的知覺做指引,肖央有著多年的美術功底做輔助,以他們兩個人為首的偵探團還是能夠在一次次與臥底和巧手的鬥爭中,取得一次次小小的勝利。
  • 譚卓首綜藝《巧手神探》收官 播放量破5億收視率十連冠
    演員譚卓首次擔任主咖的綜藝《巧手神探》近日迎來收官。《巧手神探》節目持續霸屏周六晚間綜藝檔的同時,不僅為觀眾帶來了匠人們鬼斧神工的手工藝品,更令人發現了演員譚卓「不為人知」的驚喜一面。譚卓的「千面」不同,演技派不只一面譚卓在《巧手神探》在節目開播之初就表達出對於節目的興趣,平日喜歡玩狼人殺的同時,也熱衷於看展,動手能力很強的譚卓也經常從各地收集一些看起來奇奇怪怪又很有特色的手工藝品。
  • 非遺綜藝節目:莫把非遺元素當點綴
    與此同時,一批以保護和傳承非遺為宗旨、兼具教育功能和娛樂功能的綜藝節目興起,同時越來越多的娛樂性綜藝節目開始加入非遺元素,「非遺+綜藝」這一模式逐漸讓非遺在一些節目中燃出了星星之火。吃飯時,遇到非遺菜,食者會興趣與食慾陡增;逛文創店時,遇到非遺工藝品,消費者更願意為傳統工藝買單;旅途中,遇到非遺表演,遊客會忍不住駐足觀看和體驗……這些現象表明了非遺概念的深入人心。
  • 《巧手神探》裡的楊穎,為什麼被贊是一位高智商的「女神探」?
    《巧手神探》裡的楊穎,為什麼被贊是一位高智商的「女神探」?作為中國首檔原創手作解密互動體驗秀節目,《巧手神探》為大家呈現出了各種各樣巧奪天工的手作藝術品,讓觀眾真切領略到了手工技藝的無限魅力。能工巧匠們用登峰造極的手作,刷新了我們對手工技藝的認知;神探團們用洞察秋毫的慧眼,為我們奉獻了一場場精彩紛呈的甄別之戰。
  • 如果《巧手神探》是部宮鬥劇,深度解析Angelababy為何能笑到最後
    如果把《巧手神探》這檔綜藝,看成一部宮鬥劇,那麼Angelababy,絕對是笑到最後的那個!原本《巧手神探》是一個非常正經的尋找手藝人的綜藝,但是Angelababy的加盟,立刻讓這檔綜藝多了些時尚的趣味
  • 莫斯利安攜手首檔原創手作綜藝《巧手神探》,首播高能不斷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由湖南衛視打造、光明乳業莫斯利安獨家冠名的中國首檔原創手作解密互動體驗秀《巧手神探》於2020年4月18日正式播出,全新純原創手工競技真人秀將帶領觀眾開啟一段巔峰技藝的碰撞之旅,光明乳業莫斯利安攜手《巧手神探》,在嘗鮮體驗中
  • 《巧手神探》:論一場「內外兼修」的綜藝秀是如何煉成的
    最近,由湖南衛視播出的首檔原創手作互動體驗秀《巧手神探》一經播出,收視率便一路飆升,熱度高居不下,甚至引發了全網手工熱潮,可見其影響力之大。我認為《巧手神探》作為一檔國內原創型綜藝節目,能夠在娛樂性、遊戲性十足的情況下,兼顧弘揚中國傳統手工技藝和匠人精神,這樣一場「內外兼修」的綜藝秀屬實難得。
  • 綜藝新節目《巧手神探》上線,baby的表現會不如《奇遇人生》?
    4月18日,由Angelababy(楊穎)、周震南、肖央、杜海濤、譚卓、蔡紫擔任常駐嘉賓的全新綜藝——原創手作解密互動體驗秀《巧手神探》登陸湖南衛視。而與以往褒貶不一的綜藝節目不同,這是唯一一個上映後零差評的良心劇作,高口碑的局面也讓大多數觀眾躍躍欲試。
  • 《巧手神探》疑模仿《明星大偵探》臥底角色尷尬,但這次我給滿分
    既然是要展現手作大師們精湛的手工技藝,那是不是應該從這門技藝本身出發,去挖掘技藝背後的思想深度,而不是為了玩遊戲而玩遊戲,既然有臥底是不是就說明,其實很容易就被看出來呢?比如分子料理的那個部分,杜海濤一人說中了兩個標準答案,最後都是因為臥底楊穎的幹擾而失之交臂的,這樣真的能體現出大師們的手作水平嗎?還是說讓人有了另外一番聯想呢?
  • 《巧手神探》:綜藝節目創新背後的匠人精神,傳統與現代的融合
    歷經12期的《巧手神探》綜藝節目於近日晚上拉下第一季的帷幕,總讓人覺得意猶未盡。12期展現了不同的匠人手藝:特效化妝、麵塑、分子美食、面像、扎染、微縮蛋雕、翻糖、魔術道具、拉糖、文物修復等等,看著一件件精美絕倫的手工作品,了解背後的製作故事,不由的讓人嘆為觀止,也感慨民間藝人的精湛手藝,有些甚至是超乎想像。
  • 《巧手神探》:老手藝新行當,這才是屬於前浪與後浪的美好時代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擁有深厚底蘊中華民族留下了數不清的文化瑰寶,其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絕對算得上是瑰寶中的「瑰寶」,而《巧手神探》就是這樣一檔全方面展示傳統手工文化的綜藝節目。雖然此前其他節目也都有介紹傳統手工藝的主題,但基本上採取情境記錄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