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陳穎
超過兩噸的仿生大黑狗運進演播廳分幾步?一幅剪紙做的畫和水墨畫站在一米以外看沒有區別?為什麼參加完節目,所以嘉賓都被帶進了手工藝的「坑」?
和《巧手神探》的導演文海進行對話,這些問題就都能找到答案。
雖然時代輪轉,但國潮卻始終被人們所鍾情,以「國內首檔原創手作解密互動體驗秀」的頭銜亮相,《巧手神探》如今已經播出過半。
近日,節目導演文海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談到了不少關於臺前幕後的故事。在聊起和神探團的接觸時,導演對把所有嘉賓成功拽進手工藝的「坑」感到很開心,也提到譚卓和R1SE周震南在節目裡「姐不會騙你」的梗,其實完全是在節目組意料之外。
和寂寞交朋友 每個手作都是「量身定製」
讓複雜的工藝以簡單的方式呈現,並且和場景完美融合,是節目組考慮到提高大眾接受度之後採取的綜藝化處理。
為了滿足這樣的條件,導演文海透露,其實每一期的手作都是巧手為節目量身打造的,「我們看到的這些巧手的手作,大多數都是為節目組專門製作的」。
把手工藝當做畢生的目標,每一位登上節目的巧手,在讓觀眾驚嘆的背後,其實是無數次失敗和日日夜夜的重複,導演文海認為他們是一群「和寂寞打交道的人」。
在第五期節目中出現的蛋雕非遺傳人楊星國,給文海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早上六七點起床,然後就開始雕刻,可能一直要到晚上十一二點,這樣周而復始,有時還會出現雕了十幾天,突然碎掉了的情況,但這就是巧手的日常」。
文海還透露,在邀請巧手的過程中,也因為現實因素留下了不少遺憾,比如因為疫情無法到場的臺灣木雕大師,「他以木雕的方式把寫給妻子的情書和女兒周歲的鞋子一比一復刻下來,真的很了不起」。
「姐不會騙你」是譚卓自創 嘉賓都被帶「入坑」
把巧手更好的介紹給大眾,除了節目組有針對性的主題設計,神探團也是「神助」。
把手作融入情節,借神探之口以更加輕鬆的方式介紹巧手和手作,其實最能引發觀眾的共鳴。
而在選擇神探團這五人搭配的理由,導演文海也談到有在預料中的,也有超過預期的。
文海導演表示,選擇幾位神探,首要因素就是他們對手工這個題材是感興趣和喜愛的,而且經過節目,神探們也紛紛「入坑」,甚至還有私下主動去體驗手工藝的。
「像肖指導在現場體驗過那個蛋雕,他也一直跟我們聯繫,希望可以去巧手的工作室看看,體驗一些更複雜的」,而這些內容也會在後續節目中呈現出來。
除此之外,神探團之間火花四濺的互動也是讓觀眾津津樂道的部分,對此導演文海表示,有一些關係是有預計到,比如肖央和譚卓的「臥底夫婦」。
不過他表示像譚卓和R1SE周震南的「姐不會騙你」這種梗,以及譚卓和楊穎的「神探姐妹花」,是節目錄製中嘉賓自然迸發出來的。
受到00後追捧是意外 每期置景「像走鋼絲」
以手工藝為核心進行綜藝節目創作,受到題材限制,多少會讓人覺得有點不接地氣,而在前期策劃的過程中,團隊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文海導演表示,每一期採用傳統手藝和新興工藝的搭配形式,也是衡量了年輕人的取向。而節目播出之後,受到了00後的普遍歡迎,是文海導演沒有想到的。
「不像我們之前預測的更偏高知人群,80後甚至90後這個層級,收視數據顯示,00後比重佔到9%-15%,是最高的,收視忠實度在38%-50%之間,這個數據出乎了我們想像」。
他認為能夠讓年輕人關注到手工藝領域,對節目而言是意外之喜,而目前,如何更好的降維,在年輕人當中實現破圈,是創作團隊最為注重的。
一期節目換三個置景,半個月進行一次錄製,這其中所有的置景從設計到完成15天為一個周期,文海坦言「就像走在鋼絲繩上」。
「光生物仿生那個大黑狗,就兩噸多,幾乎花了20多個小時才搬進演播廳,中間需要拆掉一部分舞美」。
對於後續的節目內容,文海透露將要錄製的一期和畫有關的主題,「畫有二十幾種想像不到的創作方式,比如石頭、頭髮、麥稈,甚至剪紙,真的讓我們大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