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宗也許是一個有特異功能的人,他出場時,就被軍師吳用渲染得特別玄乎:「他有道術,一日能行八百裡,人都喚他做神行太保。」由此看來戴宗的突出特點是神行,如果放在今天,戴宗絕對是一個馬拉松高手,而且包攬所有的長跑冠軍。
戴宗的神行,除了先天的身體條件、後天的鍛鍊以外,更主要的是他離不開一個關鍵的道具甲馬。
甲馬是古代喪葬文化的一部分,甲馬供死去的人使用,有時供奉神靈升天時騎用的,甲馬實際上是用紙張剪成的馬或在紙上畫的馬,甲馬就是紙馬,宋朝時紙馬生意興盛,《東京夢華錄》載,每年清明節時紙馬鋪都在當街用紙疊成樓閣之狀,《夢粱錄》記載春節時臨安的紙馬鋪印鍾馗、財馬、回頭馬等送給主顧,《清明上河圖》上畫有一家臨街的紙馬鋪,門前豎著「王家紙馬」的牌子。可以說宋朝的人還是比較迷信這個的。
戴宗的神行術,依靠的就是甲馬作道具。他把兩個甲馬拴在兩隻腿上,作起「神行法」來,一日能行500裡;把四個甲馬拴在腿上,便一日能行800裡。李逵分享戴宗「神行術」時「耳朵邊有如風雨之聲,兩邊房屋樹木一似連排價倒了的,底下如雲催霧趲。李逵怕將起來,幾遍待要住,兩條腿那裡收拾得住,似有人在下面推的相似,不點地只管走去了。看見走到紅日平西,肚裡又飢又渴,越不能彀住。驚得一身臭汗,氣喘做一團」。看來,即便綁上甲馬,神行者的腳也要不停地邁動,沒有藉助外界的寶馬以及其他動力設施,只不過好像別人推著你走,不需要自身提供能量。這是李逵的感受,誰在推著他走,那是戴宗,只有他有這個力氣,因為此時的戴宗已經進入一種麻痺的亢奮狀態,比今天的興奮劑還有效果。
書中多次提到戴宗的這種道具。第39回戴宗晚上投客店安歇,「解下甲馬,取數陌金紙燒送了。」水滸第53回戴宗戲耍李逵之後,兩人到客房裡,「去腿上都卸下甲馬來,取出幾陌紙錢燒送了。」與紙錢一起燒送的甲馬,應該就是紙馬。戴宗就是利用甲馬這個道具,運用甲馬的精神麻痺催眠術加上平時的超常規鍛鍊,形成了長時間奔跑的能力,利用李逵等人的現身說法做廣告,被宣傳的近乎神奇,樹立了自己神人的地位,也使一個武藝泛泛的人在梁山這個崇拜武藝的山頭立於不敗之地。
戴宗的甲馬在中國古代文化裡特別奇特,前無來者後無古人。能夠擁有千裡馬的速度,鳥的翅膀,這是人類共同的夢。戴宗的甲馬是一種和哈利·波特的掃帚、阿拉伯的魔毯一樣的東西,都是人類想像的產物。
戴宗的「神行術」其實是古代人的合理想像加上擴大的實際特長的混合體,先天形成的因素更多一些,就如今天的劉翔一樣,戴宗在長跑方面突破了人類的極限,在宋朝通訊不發達的時期,新聞主要靠人們的口頭傳播,在傳播過程中必然加上一些合理的想像,由於人們認識的限制,把一些超常規的東西都歸結是有道術,用日行八百裡來形容快,便創造了所謂「日行八百」的神話。
作者:劉傳錄,山東省水滸研究會副會長、資深研究員,二馬中國夢精神家園公益聯盟群成員
責編:紅紅
劉傳錄,新水滸第一人,山東省水滸研究會副會長,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2013年度「感動齊魯溫暖十七城」年度人物,第三屆齊魯文化之星得主。曾與老紀、李毅主持山東衛視《閒話水滸》,《齊魯晚報》有個人專欄「第三隻眼看水滸」。代表作《第三隻眼睛看水滸》榮獲第七屆劉勰文藝評論獎。二馬中國夢精神家園公益聯盟群成員。
感謝您的關注和閱讀,
歡迎其他友情組織或個人轉載分享
尊重作者,尊重原創
轉載敬請註明出處「二馬看天下(EMKTXWTT)」
謝謝!
微信號:EMKTXWTT以文會友,以文載道
貫通正能量,打造新思維
如果您喜歡,請點讚,您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