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過了冬至就是年,就是我們全中國各地區家家團圓的日子春節,每每到了這個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圍坐桌前包餃子看春晚。所以說除了年夜飯張燈結彩放鞭炮,春節聯歡晚會也是重要的一道年味,每年也都會出現一些令人難忘的金句,不過也有因為一句話被迫退出春晚舞臺的,但為了自己所喜愛的職業和熱愛的觀眾們,他如今又找到了另一條路來發光發熱。
20世紀60年代坐標淮南市,山東快書和琴書兩位表演藝術家的家中迎來了他們的第三個孩子,並且又是一個男孩,按照家族內排字得名一個冬字而喚作東臨,另家人也不會想到就是這個名含冰涼之意的男孩在成年後像冬日的暖陽般為千家萬戶帶來的歡聲與暖意。
因為父母都是曲藝工作者,從小耳瀆目染的應了那句話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從牙牙學語的模仿到後來跟著家人出去參加各種活動再到能登臺獻藝,郭冬臨不過用了十年左右的時間,也因如此讓他更加喜歡這種人後努力人前得贊的曲藝之路,後來在父親的引導下郭冬臨通過自己的努力被上戲收入,經過了上戲的打磨已頗有功底的他認為需要更完善自己的能力,郭冬臨便又考入北京人藝繼續歷練。
在人藝的學習和苦練基本功令他得到了一個在全國人民面前露臉的機會,第一次登上了春晚的舞臺,雖然當時群星耀眼的春晚並未凸顯他的作品與魅力。不過這一次的經驗積累是不可估量的,經過沉澱的他兩年後又帶著作品前來,這一次不僅讓人們記住了這個憨憨形象的郭冬臨,也讓整整一年中見到電視前的他都會來一句「有事,您說話」,一句臺詞讓他得到了認可成就了事業,可惜也因一句臺詞讓他走上了輿論的前沿。
從那個吹牛保面子的郭子到後來的問路司機、小保姆的男友、瘋狂的球迷等等作品算是真真正正的讓人們認識了郭冬臨,這個憨憨的小夥子能將小人物刻畫得如此深入又能從中帶給人們歡樂,這種認可讓他躋身於春晚中最想見到的演員名列。
在小品領域獲得了成功,沒有讓年輕的郭冬臨放慢腳步,追求完美的他又想涉足另一種曲藝形式當中,2000年他和馮鞏搭檔奉獻了一種全新的音樂相聲,將流行歌曲融入相聲裡給人們耳目一新的感覺。
嘗試到舊改新的成功與樂趣,他又在2001年將小品與相聲融合獲得了人們的喜愛,也收穫了語言類節目的一等獎,這種肯定也讓他在今後的十幾年間成了春晚的常客,百姓家中年夜飯的一味笑料。
可惜人也有失足的時候,與往年相同的郭冬臨帶著自己的作品出現在了春晚舞臺上,節目的效果還是一如的好。但笑過之後因為臺詞中的一句方言為他惹了麻煩,在網絡輿論發達的年代他被送上了熱搜,也被推到了地域歧視的風口浪尖,面對如此郭冬臨道歉了,也讓他又一次沉澱下來。
對於職業的熱愛和報答觀眾多年的喜愛,如今的他在網絡上以視頻段子的形式繼續前行。在如今這個流量當道、小生霸屏的階段,能真正帶來歡樂的曲藝形式越來越少,或許是這個行業應該沉澱沉澱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