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的舞臺,在娛樂圈中是神聖的殿堂,能夠登上春晚舞臺是每一個演員的夢想。
而在春晚舞臺上,最有看點的就是那些喜劇小品或相聲。
家家戶戶坐在沙發上,嗑著瓜子看著春晚,哈哈大笑,想像一下就很溫暖。
可如今的春晚越來越讓觀眾不滿意,往年守在電視機旁看春晚的人,仿佛都已經將這個習慣忘掉了。
不得不說,在那些老演員退出舞臺後,新一輩演員,撐不起春晚。
而有一個春晚常客郭冬臨,觀眾曾紛紛傳說他被封殺了,因為一句話。
很多人都好奇到底怎麼回事,這一切都要從頭開始說起。
郭冬臨,一個在舞臺上詼諧幽默,熱情開朗的男人,我們目睹了他一年又一年春晚的表演。
可他也有著很悲慘的身世,甚至可以說站在春晚散發光芒的郭冬臨,在背後是不能言說的痛苦。
但郭冬臨卻以開朗搞笑的外表背後卻也有一番辛酸淚。
郭冬臨出生在1966年,家在安徽省。
父親和母親都是演員,是一個藝術之家,郭冬臨是家中老三,還有著兩個哥哥。
一家五口其樂融融,可是這樣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多久。
後來在特殊時期,他的父母都被開除了,不僅如此還被下放到了煙臺的老家。
一家五口人,沒了經濟來源,父親為了維持生計,跑去了罐頭廠做苦力。
有一天,父親帶回了一些糖,三個孩子興奮極了,自打回了煙臺,他們都沒吃飽過飯,更別說糖了。
幾個孩子將糖瓜分的一乾二淨,父親看著他們笑了,說我明天再給你們帶。
可是第二天,三個孩子在家等了好久也沒有等到父親回家,母親不放心帶著孩子去工廠找。
到了卻看到父親在挨訓,原來昨天的糖是父親從罐頭廠偷的,再去的時候被發現了,因此父親也失去了工作。
沒了工作來源的父親只能靠為人送貨維持生計,五歲的郭冬臨常常會跟著父親去送貨。
有一次兩個人一直送到下午,郭冬臨餓了,此時父親將家中做好的大餅拿了出來。
但因為是冬天太硬,因此父親指著前面的飯館,說讓郭冬臨去要一碗熱湯,泡餅。
但是郭冬臨被趕了出來,父親無奈的說看看別人有沒有剩下的,他們剛找到一碗,對面的老闆娘就走過來。
非常鄙視的看了一眼父子兩個,對著碗吐了一口吐沫,有多大的仇恨, 有多大的怨氣,他們不過是想喝口熱湯。
父親的眼眶隨後就紅了,但沒有說什麼而是將那碗湯喝了。
這刺激到了郭冬臨,郭冬臨發誓自己以後一定要孝順父親,因為他知道,那碗熱湯羞辱了父親,也羞辱了自己。
可是,命運不公,父親在給人送貨的時候,不小心摔斷了腿,家中徹底斷了經濟來源。
是母親帶著郭冬臨在大街上表演,靠著別人打賞的小錢過日子。
可這也是杯水車薪,為了能多掙錢,母親帶著郭冬臨去了濟南。
沒有錢買車票,母親帶著郭冬臨就扒煤車,大冬天的外面寒風凌冽。
為了讓郭冬臨暖和一點,母親從煤炭中扒拉一個小坑,讓郭冬臨進去,自己在外面為郭冬臨擋風。
一路艱難去了濟南,沒日沒夜的表演,有一次母親實在累得唱不動,想讓郭冬臨表演。
可是郭冬臨也唱不出來了,實在累得不行,結果那天沒有掙到錢,母親回到住的地方拿著鞭子對著郭冬臨就打。
可打著打著母親就哭了,抱著郭冬臨一起哭。
這樣的日子熬了幾年,直到特殊時期結束,郭冬臨的父母被原單位召回。
一家人才回到了正常人的生活,長大後的郭冬臨也選擇了表演這條路。
考入了上海戲劇學院,畢業後接了一些戲,掙了錢就貼補家中。
可還沒有等郭冬臨掙大錢孝順父母,就接到了父親去世的消息。
原來是父親聯繫到了大伯,他們幾經周折見了一面,而且大伯還送了郭冬臨父親好多東西。
父親開心的從臺灣回來,可剛下飛機就突發腦溢血,離開了這個世界。
此時的郭冬臨正在外地拍戲,這件事讓他感覺無法接受,趕緊往家趕,回到家後,父親已經要送去火葬場了。
郭冬臨的內心充滿了悲傷,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多麼無奈的事情。
或許郭冬臨能走到今天,與這段悲慘的經歷密不可分,正是這麼多精力才讓他創作出一部又一部勵志的小品。
也正是這些經歷讓他創作出一部又一部反應現實和社會現象小品。
1993年,郭冬臨登上了春晚,他帶著小品《市場速寫》讓觀眾們認識了他。
緊接著就是1995年的《有事您說話》郭冬臨一戰成名,一句有事您說話成了許多人的口頭禪。
之後,郭冬臨就成了春晚常客。這一登春晚就是21年。
2017年,我們在春晚的舞臺沒有看到郭冬臨,有許多人非常的意外。
原來因為在北京衛視的春晚上,郭冬臨帶著《取錢》登了上去。
可是在這部小品中的一句口味,引起了觀眾的不滿,甚至還有人狀告他。
也因為這件事,很多廣告商都跟郭冬臨斷了合作,很多人都紛紛遠離郭冬臨。
樹倒猢猻散,這句話指的就是這些人。
他們以為郭冬臨被「封殺」了,因為在2018年沒有在春晚的舞臺上看到他。
對此只想說一聲別鬧了,2019年,郭冬臨還跟邵峰合作了小品,表演的舞臺就是春晚。
並且2020年的春晚,郭冬臨也在北京衛視的春晚出現了。
所以壓根就不存在郭冬臨老師慘遭「封殺」。
很多人說郭冬臨現在也在網上發視頻講段子什麼的,對此只想說,網上直播,只是一個形式。
許多明星都在網上直播拍視頻,並不代表成為網紅。
郭冬臨一直都是那在無數夜晚帶給我們快樂的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