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血符》講述的是1944年春,美國空軍飛虎隊飛行員格倫·本尼達在轟炸漢口的軍事任務中所駕飛機被日軍擊落迫降陳老塢村。日軍為得到美軍情報在飛機失事地區展開瘋狂搜捕。新四軍第五師李師長接到美軍救援指示,立即部署營救計劃。當地村長馬保財臨危受命將本護送至安全地帶,一副擔架,幾個農民組成的「護送隊」踏上徵程。該劇情節緊湊扣人心弦,以最生動的表現手法描摹年代輪廓,深刻還原動人歷史史實:一紙血符重於泰山,一句承諾跨越千山萬水;中美友好歷史淵源畫卷拉開帷幕,越洋承諾見證血色七十年。
《生死血符》以實力為自己保駕護航,為保證作品的深刻性能夠完美地展現在觀眾眼前,《生死血符》起用管虎執導,趙冬苓執筆,知名導演搭檔金牌編劇,這成為二人繼《活著真好》、《沂蒙》、《鬥牛》之後第四次攜手,管導善於引導演員以細膩的內心變化推動劇情發展,而趙冬苓編劇則衷於以最原汁原味的臺詞襯託人物活生生的「啞光」性格,樸實無華卻又鮮明活氣,這在劇中馬保財、胡大腳等人物身上均有體現;管、趙二人再聚首,實力碰撞以確保《生死血符》的「無死角」精緻與深度;該劇各方面均精心琢磨臻於完美,採用大熒幕製作手段,以電影手法和電影語言來製作,並運用新技術保留演員外文原聲,力求達到國際化水平;國內一流 團隊聯手打造,「大電影式」剪輯精緻製作;另外,為確保在歐美等地播出的可行性,該劇於中美兩地實地取景拍攝,以實現真實歷史還原以及國際大片即視感。 《生死血符》「抗戰標杆劇」之名當之無愧。
實力派戲骨演繹「草根」英雄蛻變歷程,與時代促膝傳播「紅劇」正能量《生死血符》將黑白故事賦予生活色彩,劇中成就的一系列人物也並非「真空包裝式」英雄,他們有血有肉有現實映照,有笑有淚有生活追求。無論是馬保財(陶澤如 飾)為保證自己村長的「社會地位」耍耍小手段,還是胡大腳(陳瑾飾)為自己的「身後名譽」貪小財捐錢進族譜;從「官二代」陳國營(沙景昌飾)為繼承父業盡 心竭力,到「富二代」張俊逸(陳俊亨飾)為逃避家族壓力追求夢想自由……這些活生生的人物都心懷各自的人生目標聚集到一起,在生死險境中經歷考驗,在血淚 使命中浴火成長,也許他們的初心並不是以國家使命為崇高,然而在與本尼達同生共死的這六十天裡,完成護送任務這同一個夢想從生根發芽到頑強生長,已至鬱郁 蔥蔥到結成精神果實,該劇與時代促膝,是一部農民英雄的「集體血淚史」,通過對小人物由「草根」向英雄的蛻變過程的描繪,以緬懷抗戰年代無數無名英雄的奉 獻與付出,傳播與時代接軌的正能量。《生死血符》力求讓觀眾於劇中找到眾生百態的真實映照,這樣的故事才更加鮮活深刻。
導演以世間真情詮釋劇情,主演詹姆斯受訪稱「獲益良多導演管虎在闡述《生死血符》時說:「一個美國人,一群中國人。各自因為不同的原因在戰亂中一起踏上救助之路。他們在一起經歷艱險和友愛、苦難和歡笑,還有他們之間難以跨越的文化障礙。然後他們感受到了友誼,然後他們慢慢變成親人,直到共同面對最後的犧牲!而這一切,只因為一張寫滿漢字的護身符——血符,只因為這些老百姓們一句簡單的承諾:『做人應該說話算話!』這確是國與國的碰撞,人與人的交流,更是世間的真情所在。」飾演本尼達的加拿大籍演員詹姆斯·奧夫 斯受訪時稱拍攝過程中感受到了「劇中人物之間的溫暖與感動」,說「這是一段奇妙的經歷,我感受到了不同國家的人們心懷同一個夢想的偉大力量,這讓我感覺獲益良多」。
平凡人生詮釋偉大「中國性格」,真情真義滋養同心跨國友誼《生死血符》著力以平凡詮釋偉大,用真情定義人性。它闡述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故事,簡單的一句承諾,背後隱含著兩國人民的信仰堅守,好的作品一定是「真」字當先,無需大場面烘託千軍萬馬渲染,只一句 「我們中國人是說話算話的」就已勝過一切,該劇於真情真義中流露光輝人性,以細膩震撼力感人肺腑。從劇中每一個小人物的身上,我們都能看到善良守信的「中 國性格」,太多時候,生命總有不可抗拒的脆弱與無奈,然而中國人人性中與生俱來的血性與倔強,卻是冰冷的手槍打不穿,尖銳的刺刀刺不透的堅韌與頑強;中國 的土地給了本尼達第二次生命的滋養,它向我們傳達的是,即便是最最普通的中國農民,心底裡與生俱來的血性與信念,也足以成就偉大使命。而這,更是中國全體 國民對於美國及其人民的承諾與責任,是中國人在用鮮血詮釋「德」的最高境界。
近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攜夫人訪美,白宮晚宴上本尼達的夫人與兒子也在嘉賓之列,美國總統歐巴馬著意提起七十年前中國村民勇救本尼達的往事,以表達對中美友好關係源遠流長的期望。六十天同生共死情同手足,成就六十年相濡以沫飛虎情緣,本尼達在被救六十年之後重返中國,昔日華發已上鬢霜,那份生死相依的情誼卻始終未變,六十年守候,六十年牽掛,這片給了他第二次生命的土地,已經成了他的第二故鄉。反法西斯抗戰勝利距今七十年,七十年回望,時間流逝,卻為我們留下了金子般沉甸甸的中美記憶,一切仿佛回到從前,黃色的土地,黝黑的笑臉,不同的種族,同樣的夢想。《生死血符》是一把鮮活的鑰匙,打開歷史厚重的大門,引領 我們站在那個特定的年代,在感知歷史的同時,暢想和諧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