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孕媽媽們最期待的是什麼?那肯定是希望自己生下來的寶寶能夠健康又聰明,畢竟聰明的孩子在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能獲得一定的便利。
但有些家長卻發現,自己的寶寶生下來以後似乎顯得特別「高冷」,不僅讓父母在照顧寶寶的時候顯得非常省心,而且不哭不鬧,沒事就喜歡一個人玩。
家裡的老人常將這種寶寶稱作是來「報恩」的,覺得這樣的小傢伙特別懂事,但寶爸寶媽們可先別急著高興,如果寶寶在2歲之前有這3種表現的話,也許並不是大家以為的「高冷」,可能是智力低下的信號,家長們可萬千別忽視。
對外界環境完全不感興趣,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孩子在三個月左右會經歷「口欲期」,他們對於身邊事物的探索意識特別強烈,對周圍的一切都懷著非常高的好奇心,會經常將自己能夠到的一切東西都往嘴巴裡塞,似乎想要嘗遍身邊所有的「味道」,而這也是他們開啟「探索副本」的開始。
而等他們能爬會走的時候,家長就更是控制不住孩子的好奇心了,這時的孩子會一切自己好奇的事物拿到手裡把玩,從紐扣到玩具再到鬧鐘遙控器,這些東西是能拆就拆,弄得父母們也是焦頭爛額。
但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對於這些事物全然沒有好奇心,對於周圍環境的變化也沒有任何太多的反應,每天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思考問題,這時家長們就應該注意起來了。
對於父母的聲音不敏感
一般來說,寶寶的聽力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發育了,他們在出生之後更是會通過寶媽的聲音來分辨出照顧自己的究竟是誰,所以孩子們對於聲音的敏感度是比較高的,尤其是來自於父母的聲音。
隨著寶寶的月齡越來越大,他們對於聲音的敏感度也會逐漸提高,甚至能僅憑藉聲音就能分辨出是誰在說話,或者是不是家裡的長輩在叫自己。
但如果家長發現寶寶非常「高冷」,對於父母叫他的聲音不敏感,或者不能做出反應,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這就需要寶媽們及時關注了。
2歲前仍是不會說話
大部分的孩子在六個月左右就已經可以「咿咿呀呀」的說出一些「嬰言嬰語」了,但事實上這樣的語言其實是沒有意識地,而等到他們一周歲左右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可以有意識地說出爸爸媽媽等簡單的詞彙了。
雖然每個孩子的成長環境不同,所以發育的節奏也不太一樣,但如果寶寶在2歲起之前仍是不會說話,那麼家長就應該帶孩子進行專業的語言能力篩查,因為這很可能是孩子發育節奏滯緩的一種表現。
【貼心寄語】
孩子在小月齡的時候是無法通過語言來明確告知父母自己的情緒以及感官的,所以家長們只能通過他們一部分的肢體語言以及哭鬧等不同情緒來了解小寶寶的想法。
當新手父母發現孩子出現和其他同齡人不同的表現時,難免會覺得有點緊張,覺得孩子的發育節奏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遇到這樣的情況時,家長們要耐心對待,仔細觀察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反應以及表現,如果發現問題,一定要及時的帶孩子去醫院,尋求專業人士的指導和治療。
今日話題:你家寶寶是多大開始說話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