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有這幾種表現,可能暗示母乳營養已不足,建議及時斷掉

2020-12-21 育兒深度觀察

兒科專家建議:寶寶八個月左右就可以斷奶了,最好不要超過2歲。

執筆:陳芳

主編: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很多媽媽都會遭遇「斷奶難」的問題,特別是一些職場媽媽,不斷母乳對自己和孩子都是一種傷害,其實很多時候可能並不是孩子難斷奶,而是家長沒有抓住孩子正確的斷奶時機。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孩子的這幾種表現,可能代表母乳營養不足

1、接受輔食

一般4~6個月左右,家長就會開始給孩子添加輔食,因為這個時候消化系統逐漸完善,並且母乳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其發育需求。

一開始孩子可能會比較排斥輔食,然而通常只需要幾天的時間,就能適應輔食的加入。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輔食餵養之後,很容易就會對輔食出現了興趣,也逐漸意識到除了母乳之外還有更多食物,這樣就會對母乳的渴望降低,母乳營養已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了,該徹底斷掉了。

2、身體狀況正常,但發育遲緩

如果孩子出生之後身體各方面都發育正常,同時沒有出現過重大身體問題,但發育得卻比同齡孩子慢,那麼也可以考慮給孩子斷奶了。

斷奶期間,孩子的免疫力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如果有過身體方面的問題,會造成更大的傷害,因此必須確保發育正常和身體狀況良好。

3、對母乳的依賴降低

很多寶寶在小的時候都有奶睡的習慣,要不然就是哭的時候一定要吃奶才能好,這就是對母乳的一種依賴心理。

當這些情況都已經不再出現的時候,說明是時候給孩子斷奶了,因為這意味著孩子的依賴已經不單單只是寄托在母乳身上,而是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在他需要安慰和安撫的時候,也可以採取其他方式來替代母乳。

斷奶不是難,講究方法很重要

① 逐步降低餵養頻率

一旦決定斷奶之後,給孩子進行哺乳的次數也應該相應的減少,孩子每一次吃母乳的時間也會相對延長,逐步進行能夠讓他在不知不覺中戒掉。

如果直接採取粗魯的快速戒奶方式,直接不讓他吃,不僅容易導致寶寶自身抵抗力大幅度下降,還可能導致媽媽因漲奶而出現乳腺炎。

② 從白天開始

晚上吃奶是很多寶寶的習慣,想要直接斷奶基本是不可能的,強行斷還可能引起孩子的哭鬧,進而影響睡眠,得不償失。

而在白天則不一樣,有很多方式能夠分散寶寶的注意力,可以玩耍、吃輔食等,自然不會有過多的注意力在母乳上。

③媽媽和孩子保持距離

寶寶對母乳的渴望有很大的原因是對媽媽的愛,想要跟媽媽親近,因此母子之間保持距離也是一種有效的方式。

這時候主要就需要爸爸發揮作用了,多帶寶寶一起遊戲或者外出遊玩,這樣不僅能夠培養父子感情,還能使寶寶對媽媽的依賴減少,自然也更好斷掉母乳了。

④堅持到底

很多媽媽在給孩子斷奶的時候總是意志不堅定,斷兩天又開始給孩子餵奶,這樣只會導致孩子越到後面越難斷奶。

因此在給孩子斷奶的時候一定要堅持到底,按照既定的計劃執行到底,一次就將問題解決了,以免造成更大的困擾。

這些情況下,最好不要斷奶

看到有些媽媽說寶寶冬季不能斷奶,否則易生病,事實上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這幾個原因導致的——

母乳本身就具有比較豐富的免疫因子,可以幫助寶寶抵抗很多引起生病的源頭,所以無論什麼時候斷奶,這個問題都會存在;

冬天本身溫度低,咳嗽感冒更易產生,即使不斷奶,也比其他季節生病機率更大。

因此斷奶跟季節並無關係,這幾種情況才不能斷——

處於快速發育時期,比如身體發育比較快、開始學習一些動作的時候;情緒不佳的時候,比如處於長牙期的寶寶,強行斷奶會使得寶寶易暴躁、易哭鬧;生病的時候也不行,因為這個時候本來免疫力就比較低下,斷奶會加重這個問題;存在過敏並且沒有找出過敏原的時候,這時候斷奶會影響到之後的輔食餵養,造成孩子排斥輔食的問題。

相關焦點

  • 寶寶有這些表現,是在告訴你:母乳質量低,餵再多其實也沒啥營養
    PS:1歲內寶寶體重增長標準如下:3個月以內,平均每月增長800~1000克;4~6個月,增長500~600克;7~12個月,增長200~300克。不過,由於個人體質差異,結果可能略有差異。其實,這可能真不是量的問題,可能更多的是出在質上。
  • 媽媽不漲奶就是母乳不足?寶寶吃沒吃飽的表現要知道,別再搞錯了
    一定要把「供需平衡」和「母乳不足」分清楚,主要可以從寶寶的表現來判斷,如果是上述表現,可以認定為「供需平衡」,但是如果寶寶出現下面這幾個表現,基本可以認定「母乳不足」:寶寶吃奶時間過長,吸吮半天聽不到吞咽聲;寶寶吃奶後仍然哭鬧,或者不久以後又哭鬧
  • 不漲奶≠母乳不足?寶寶吃飽了沒,這四個指標說了算
    每次我都會多問一句:「你怎麼判斷母乳不足的呢?」這是因為在我們的認知中,有一些固有錯誤觀念,讓媽媽誤認為自己母乳不足,甚至用錯誤的方式催乳,真的「斷」了娃的口糧。下面我們就看看有哪些誤區是常見的,你有沒有犯錯呢?
  • 0-1歲寶寶餵養常識,包括母乳餵養、輔食、營養補充等
    熬過了十月懷胎,一朝分娩,你以為一切都已結束,殊不知這只是開始。0-1歲的寶寶怎麼餵養?輔食怎麼添加好?營養素是不是要及時補充?等等一系列關乎寶寶的成長和發育的問題,你都應了解。
  • 母乳餵養,如何判斷寶寶吃飽了?有這2個表現,說明寶寶吃飽喝足了
    導語:母乳餵養是目前國家大力提倡的。母乳中含有很多的營養物質都是配方奶粉無法替代的。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母乳餵養至少要到寶寶兩周歲。如果實在條件有限制,那麼至少也要吃到寶寶六個月。1、新生兒一定要及時吸吮母乳,有利於早下奶,幫助孩子更有抵抗力。媽媽產後是少量黏稠略帶黃色的乳汁,也是稱為初乳。初乳中含有大量的抗體。從而保護寶寶免受細菌的侵害。所以儘可能給寶寶餵初乳,減少新生兒疾病的發生,這是所有奶粉都無法替代的。
  • 寶寶有這3種表現,證明媽媽的奶水質量優秀,最佳口糧如何保鮮?
    母乳是給嬰兒們最天然安全的食物,作為寶寶的最佳口糧,含有小baby們成長所需的所有抗體和營養,不僅會讓小寶寶們身體茁壯成長,還能讓寶寶身體免疫力提高,不容易生病。寶寶這3種表現,說明媽媽奶水質量好①茁壯成長寶寶們喝了母乳之後,身體都會越來越強壯起來,可有的寶寶三個月之後身子骨還是軟軟的,抬不起頭來,除了像早產兒這樣的特殊情況外,媽媽們就要檢查一下自己的母乳狀況了。
  • 乳頭凹陷母乳不足,我家寶寶母乳餵養的坎坷路
    為了不浪費初乳,也為了儘快把我奶頭吸出來(這是我當時個人的想法,雖然最後證明是有用的,但是不一定適合他人),前幾天我就一直擠出來用奶瓶餵寶寶(那個乳貼容易掉而且我個人認為太麻煩不衛生),一直是帶血的初乳啊,當媽真不容易,雖然量不多,一開始10毫升我左右要各擠100下才能出來,但是每次看他喝下去我都自己激動的掉眼淚……期間不斷有親朋好友慰問,每次基本都要問到母乳這個問題,一聽到誰說沒奶我就急得哭,直接產後抑鬱了
  • 母乳餵養奶水不足怎麼辦?(詳解)
    事實上,哺餵母奶不必有固定的時間表,寶寶餓了就可以吃;每次哺餵的時間也應由寶寶自己來決定。有時候寶寶的嘴離開媽媽的乳頭,可能只是想休息一下、喘一口氣(吸奶是很累的,有沒有聽過使出吃奶的力氣這句話),或是因為好奇心想要觀察周圍的環境等。
  • 小嬰兒有這3種表現,多半暗示智力發育遲緩,家長要重視起來了
    為了提高孩子的智力發育,家長們也是煞費苦心,很早就開始給寶寶補充各種營養了。事實上,寶寶的智力發育,可以從平時的表現看出來。如果生活中寶寶出現一些異常行為,很可能暗示智力發育遲緩,家長就要重視起來了。那麼究竟是哪些行為呢?如果寶寶智力發育遲緩,父母又該如何做呢?
  • 先判斷母乳夠不夠寶寶吃?再喝這1碗下奶湯追奶,母乳餵養很輕鬆
    母乳餵養都已經提倡那麼多年了,誰都知道它好,可也不是誰都能做到,總有些媽媽產後陷入母乳不足的困境。但有些時候,只是自己以為自己母乳不足,母乳夠不夠,主要還是得看寶寶的表現。二、看大便寶寶出生六天後,一天會排便一次,過四到六周後,一天可能排便幾次,也可能因為攢肚幾天一次,是正常的。三、看尿量和顏色一般情況下,寶寶會排便六到八次,屬於正常範圍,顏色是透明的。
  • 母乳不足看這裡
    產後最讓寶媽頭疼的事情,那應該就是母乳不足吧,基本上所有人都會遇到過,其實產後母乳分泌確實會比較少,這個時候只要讓寶寶多吸,那麼母乳就會逐漸增多了。 這3種常見的「下奶湯」,勸你少喝,以免造成堵奶 1、雞湯 哺乳期喝雞湯沒問題,雞湯可以很好地給產婦補充由於分娩而損耗的氣血,對產後恢復有一定作用,但是雞湯非常油膩,喝太多的話,容易堵奶,另外也要少喝母雞湯,母雞含有大量的雌性激素,有可能使催乳素功能減退。
  • 母乳不足怎麼辦?用好這3個追奶方法,已幫不少媽媽提高了母乳量
    哺乳期母乳不足是讓媽媽們比較頭疼的問題,因為現在的奶粉還是不及母乳好,母乳是寶寶不二的口糧選擇。不少媽媽和婆婆著急,就開始給寶寶吃奶粉,導致的結果通常是自己的母乳比之前更少,寶寶很可能之後就沒有母乳吃了。
  • 哺乳期母乳不足怎麼辦?1碗營養師的下奶湯,幫媽媽實現母乳餵養
    一些哺乳期的女性朋友一般都經歷過奶水不足的情況,情緒波動幅度大或者熬夜餵奶等等,這些都有可能是導致奶水不足的因素。 這說到催奶,很多媽媽首先想問的就是吃什麼下奶?這裡就先把婦幼院營養師的下奶食譜告訴大家,它裡面有豐富的蛋白質,同時還有補氣血的作用,雙管齊下催奶相對較快,因為用到的食材幾乎都是素的,因此熱量比較低,媽媽們不用擔心吃了發胖!
  • 寶寶突然之間不愛喝母乳了?可能是這3個原因
    寶寶突然之間不愛喝母乳了?這段時間密切關注寶寶的成長曲線,只要體重和身長增長趨勢正常,家長就不用太擔心。但如果寶寶的總奶量長期嚴重不足,可能會出現發育遲緩、營養不良等情況,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看看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 媽媽母乳不足怎麼辦?這四個小妙招,幫你解決
    母乳對於寶寶來說,是營養最豐富的食物了,能夠滿足6個月內寶寶的全部營養需求,而且經過大量的研究,母乳餵養不管是對寶媽還是寶寶都有很好作用,所以建議寶媽最好能夠持續給寶寶進行母乳餵養。不過並不是所有寶媽都能順利的進行母乳餵養,有些寶媽生完寶寶之後,由於各種原因出現乳汁不充足的情況,寶媽為此感到十分苦惱,擔心影響寶寶健康發育,並且為了追奶,可以說煞費苦心。其實寶媽完全不必那麼慌亂,所謂病急亂投醫,如果追奶方式不對,不僅不會增加奶量,可能還會減少母乳分泌,這就得不償失了,那麼究竟哪些追奶方法更加科學有效呢?我們一起了解下吧。
  • 奶粉比母乳營養?擊破關於母乳餵養的謠言!
    關於母乳餵養這件事,不管是生過孩子的寶媽,還是家中老人,甚至隔壁的大媽,都能滔滔不絕的給你講上幾堂課。但在有的問題上,雙方各執一詞,第一次當媽沒經驗,竟不知該聽誰的?一年一度的315又來了,各種假冒偽劣信息紛紛浮出水面,其實常常也會聽到關於母乳餵養的謠言,健康類謠言一旦傳播開來,危害比普通謠言大得多。不知你中了幾槍?一起來看看吧!
  • 懷孕後有這3種表現,暗示胎兒可能發育不良,這一種常被孕媽忽略
    因為寶寶雖然平安的生下來卻體重偏輕,只有兩公斤多一點,比正常的新生寶寶體重低太多了。 也正因如此,寶寶只能在保溫箱裡住著,這一天下來花費就得不少,只住了幾天,也比普通的新生兒多,花了幾萬元。小佳懊悔不已,要是自己當初好好休息,好好補充營養,好好養胎,為了工作而忽視了肚子裡面的胎兒,寶寶現在也不至於這樣。
  • 「媽媽,我得用枕頭了」,寶寶有這幾種表現,暗示需要用枕頭了
    文/好奇的萌娃控有過經驗的寶媽都知道,在寶寶生下之後,醫生就會提醒寶媽和家屬,寶寶在3個月之內是不可以用枕頭的,因為寶寶剛出生的脊柱是平直的,枕枕頭特別不利於寶寶脊椎的發育。這個時候有的寶媽就會好奇:醫生的意思是不是3個月之後就可以枕頭了?
  • 這5種症狀,提示寶寶母乳過敏,家長可別大意!
    有些寶寶只表現為溼疹、打嗝、腹瀉等,生長發育不受影響,「生理性腹瀉」實際上也是寶寶對母乳過敏的一種表現。有的寶寶則症狀很嚴重,不僅腹瀉頻繁,皮膚上也會有蕁麻疹,甚至大便中帶血,情況嚴重時會影響甚至發育。
  • 奶水不足別著急,寶媽做到「4保證」,讓寶寶喝到充足母乳
    有些女性認為寶寶出生後,自己就能夠輕鬆一些了,不用像孕期那樣各種注意,但是當寶寶出生後,寶媽會發現「挑戰」才剛剛開始。對於一些新手寶媽來說,照顧寶寶的時候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奶水不足」就是其中一個,看到寶寶餓得哇哇直哭,自己卻沒有足夠的母乳,寶媽會特別著急。其實奶水不足並不是大問題,找對方法就能夠讓寶寶喝到充足母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