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專家建議:寶寶八個月左右就可以斷奶了,最好不要超過2歲。
執筆:陳芳
主編: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很多媽媽都會遭遇「斷奶難」的問題,特別是一些職場媽媽,不斷母乳對自己和孩子都是一種傷害,其實很多時候可能並不是孩子難斷奶,而是家長沒有抓住孩子正確的斷奶時機。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孩子的這幾種表現,可能代表母乳營養不足
1、接受輔食
一般4~6個月左右,家長就會開始給孩子添加輔食,因為這個時候消化系統逐漸完善,並且母乳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其發育需求。
一開始孩子可能會比較排斥輔食,然而通常只需要幾天的時間,就能適應輔食的加入。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輔食餵養之後,很容易就會對輔食出現了興趣,也逐漸意識到除了母乳之外還有更多食物,這樣就會對母乳的渴望降低,母乳營養已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了,該徹底斷掉了。
2、身體狀況正常,但發育遲緩
如果孩子出生之後身體各方面都發育正常,同時沒有出現過重大身體問題,但發育得卻比同齡孩子慢,那麼也可以考慮給孩子斷奶了。
斷奶期間,孩子的免疫力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如果有過身體方面的問題,會造成更大的傷害,因此必須確保發育正常和身體狀況良好。
3、對母乳的依賴降低
很多寶寶在小的時候都有奶睡的習慣,要不然就是哭的時候一定要吃奶才能好,這就是對母乳的一種依賴心理。
當這些情況都已經不再出現的時候,說明是時候給孩子斷奶了,因為這意味著孩子的依賴已經不單單只是寄托在母乳身上,而是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在他需要安慰和安撫的時候,也可以採取其他方式來替代母乳。
斷奶不是難,講究方法很重要
① 逐步降低餵養頻率
一旦決定斷奶之後,給孩子進行哺乳的次數也應該相應的減少,孩子每一次吃母乳的時間也會相對延長,逐步進行能夠讓他在不知不覺中戒掉。
如果直接採取粗魯的快速戒奶方式,直接不讓他吃,不僅容易導致寶寶自身抵抗力大幅度下降,還可能導致媽媽因漲奶而出現乳腺炎。
② 從白天開始
晚上吃奶是很多寶寶的習慣,想要直接斷奶基本是不可能的,強行斷還可能引起孩子的哭鬧,進而影響睡眠,得不償失。
而在白天則不一樣,有很多方式能夠分散寶寶的注意力,可以玩耍、吃輔食等,自然不會有過多的注意力在母乳上。
③媽媽和孩子保持距離
寶寶對母乳的渴望有很大的原因是對媽媽的愛,想要跟媽媽親近,因此母子之間保持距離也是一種有效的方式。
這時候主要就需要爸爸發揮作用了,多帶寶寶一起遊戲或者外出遊玩,這樣不僅能夠培養父子感情,還能使寶寶對媽媽的依賴減少,自然也更好斷掉母乳了。
④堅持到底
很多媽媽在給孩子斷奶的時候總是意志不堅定,斷兩天又開始給孩子餵奶,這樣只會導致孩子越到後面越難斷奶。
因此在給孩子斷奶的時候一定要堅持到底,按照既定的計劃執行到底,一次就將問題解決了,以免造成更大的困擾。
這些情況下,最好不要斷奶
看到有些媽媽說寶寶冬季不能斷奶,否則易生病,事實上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這幾個原因導致的——
母乳本身就具有比較豐富的免疫因子,可以幫助寶寶抵抗很多引起生病的源頭,所以無論什麼時候斷奶,這個問題都會存在;
冬天本身溫度低,咳嗽感冒更易產生,即使不斷奶,也比其他季節生病機率更大。
因此斷奶跟季節並無關係,這幾種情況才不能斷——
處於快速發育時期,比如身體發育比較快、開始學習一些動作的時候;情緒不佳的時候,比如處於長牙期的寶寶,強行斷奶會使得寶寶易暴躁、易哭鬧;生病的時候也不行,因為這個時候本來免疫力就比較低下,斷奶會加重這個問題;存在過敏並且沒有找出過敏原的時候,這時候斷奶會影響到之後的輔食餵養,造成孩子排斥輔食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