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最讓寶媽頭疼的事情,那應該就是母乳不足吧,基本上所有人都會遇到過,其實產後母乳分泌確實會比較少,這個時候只要讓寶寶多吸,那麼母乳就會逐漸增多了。
然而很多老一輩的人總是覺得,不喝一些「下奶湯」就產不出奶水,而且很多新手媽媽也不懂,看著自己奶水很少,擔心孩子不夠吃,所以,各種各樣的「十全大補湯」,就端到了新手媽媽的面前。
編輯然而,很多所謂的「下奶湯」,其實是「堵奶湯」,喝多了非但不下奶,還會堵塞乳腺管,影響母乳分泌。
這3種常見的「下奶湯」,勸你少喝,以免造成堵奶
1、雞湯
哺乳期喝雞湯沒問題,雞湯可以很好地給產婦補充由於分娩而損耗的氣血,對產後恢復有一定作用,但是雞湯非常油膩,喝太多的話,容易堵奶,另外也要少喝母雞湯,母雞含有大量的雌性激素,有可能使催乳素功能減退。
2、豬蹄湯
用豬蹄熬出的湯很濃白,看起來跟乳汁一樣,「以形補形」的觀點在這裡運用得淋漓盡致,殊不知,豬蹄熬出來的湯水中只含有脂肪,並沒有其他額外多餘的營養,喝多了,也是很容易堵奶,並且對產後恢復身材也有影響。
3、綠豆湯
綠豆中含有鞣酸,很容易跟我們體內的鐵元素產生反應,造成鐵流失,容易產生貧血,產後本來身體就弱,再引起氣血不足,那麼也會對母乳分泌造成影響。
「下奶湯」到底該喝還是不該喝?
產後一周之內,是可以喝一些湯湯水水的,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是脂肪太多的,可以是一些素菜湯,如果真要喝雞湯的,也要把表層的油脂撇掉。
寶媽還需要知道的是,母乳分泌,是女性一個非常正常的生理過程,從我們孕期第16周開始,乳腺就已經開始工作了,生產的是乳量比較少,但是營養很高的初乳。
而且當寶寶出生之後,時間大概在胎盤分泌的產後30小時左右,乳腺就會大批量產奶,舉個例子,這個時候就如同上下班高峰期,想要讓道路通順,那麼就應該限制大車進入道路,而讓小車先通行,而大量喝油膩「下奶湯」的話,就會破壞這個現象,湯水中的油脂相等於給道路加塞幾輛大卡車,不僅堵塞道路,還會破壞路面,所以,在產後的2周內,其實是寶媽的下奶高峰期,飲食方面還是以清淡為主,而且還要讓寶寶多吸,這才是科學的下奶方法。
最後做個總結,如何正確下奶,你需要做好這4件事
1、及時開奶,多讓寶寶吸
如果不是剖腹產,寶寶出生後就能夠馬上吮吸,及時開奶,有助於疏通乳腺管,促進泌乳,不過剛開始的時候,母乳量確實比較少,寶媽不要放棄,堅持讓寶寶多吸,如果寶寶睡了,也可以用吸奶器來輔助吮吸。
2、飲食上要比平時多補蛋白質
哺乳期的媽媽,在飲食上要比平時多補充蛋白質,乳汁中最多的成分就是水跟蛋白質,而且補充一定量的蛋白質,能夠促進母乳分泌,提高母乳質量,如果擔心肉類脂肪高堵奶的話,可以試試植物蛋白的豌豆蛋白.粉,豌豆含有大量優質蛋白質,而且在《日用本草》中,也曾記載著豌豆的作用,「煮食下乳汁」,而且脂肪含量低,產後母乳不足,有恢復身材需求的媽媽可以試試。
3、堅定信心
信心很重要,寶媽要堅信自己一定能夠分泌乳汁的,因為95%的媽媽都能夠純母乳分泌的,只有少部分營養不良或者其他情況,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母乳不足,學會調整心態,保持樂觀的情緒,對母乳分泌也是很有幫助的。
4、保證睡眠
寶媽分娩後會消耗自己大量的精力,這個時候休息是非常重要的,在白天的時候,能夠讓其他人幫帶孩子的情況下,一定要多補充睡眠,對母乳分泌也是很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