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劉秀、劉備、朱元璋的綜合體,一生殺了6位皇帝,卻敵不過造化弄人

2021-02-23 有兩夏子

中國古代推行封建帝制幾千年,不少人通過自主創業成功坐上了皇位。

南朝第一位皇帝劉寄奴,出身非常慘,創業非常晚,逆襲非常快,其經歷和乞丐皇帝朱元璋有得一拼。

劉裕,小名寄奴,從小名就可以看出他是一個身世悽慘之人。雖然他們家是劉邦之弟劉交的後代,但到他爸這一輩已經窮得揭不開鍋了。

他母親生下他之後就去世了,他爸因為窮得請不起乳母就決定拋棄他。

如果他爸真這麼做了,說不定他就餓死在外邊了,全劇終。

但是,有個婦女剛生孩子不久,看劉裕可憐,就對他伸出了援手。多年後,走上人生巔峰的劉裕,對這位乳母的兒子劉懷敬非常好,把他封為金紫光祿大夫

劉裕長大後高大帥氣,還孝順。但家裡實在太窮了,他也沒機會讀書,只能靠砍柴、種地、打漁、賣草鞋為生,簡直是劉秀、劉備、朱元璋的綜合體。

按照劇情發展,他應該在半路上碰到另外兩個大漢,然後來個桃園三結義。

但劉備的劇情並沒有在他身上重演,他為了補貼家用,動起了歪心思——玩樗蒲(chū pú)。這是一種類似於擲骰子的遊戲,劉裕運氣不佳,輸了很多錢。

劉裕肯定拿不出錢來啊,債主刁逵就把他綁起來,用鞭子抽他。鄉親們在旁邊圍觀,並肆無忌憚地譏笑他。

剛好琅琊王氏的王謐去找刁逵,見此情景,就幫劉裕還了錢,讓他把劉裕放了。

雖然劉裕此時只是一介布衣,啥都沒有,但王謐卻很敬重他,還說:「卿當為一代英雄。」嗯,古人的眼光,就是如此毒辣!

劉裕結婚不久後,就去當「英雄」了。

他加入了北府軍,從此開啟了開掛的人生

399年,孫恩起兵反晉,劉裕在鎮壓的戰爭中打得非常勇猛,擅長以少勝多,經常追著叛軍跑。

有一次,劉裕的隊伍和叛軍在海鹽縣槓上了,但當時城中兵力空虛,劉裕也不敢硬碰硬,於是他就使了一招空城計。他假裝棄城而逃,騙得叛軍紛紛進城,然後趁其鬆懈一舉拿下。

幾年下來,叛軍首領孫恩終於被劉裕追趕得跳海而死。劉裕也因為軍功升官。

此時在位的皇帝是晉安帝司馬德宗,一個不會說話、不辨冬夏的傻瓜。因此,這位皇帝就是擺設,朝政掌握在司馬道子、司馬元顯父子手中。

因為和孫恩的叛軍打了好幾年,所以東晉朝廷消耗很大。一直在荊州虎視眈眈的桓玄,認為機會來了,就以勤王的名義逼向都城建康。

司馬元顯派劉牢之去抵抗,結果半路上就遇到了桓玄的軍隊。

作為劉牢之的手下,劉裕請求發起攻擊。但是劉牢之不答應,甚至還想去求和。劉裕和何無忌(劉牢之的外甥)一起去勸他別求和,他還是不聽。

結果桓玄打進建康城後,不僅殺了司馬道子那群人,還奪了劉牢之的兵權。劉牢之為了保命逃跑了,但後來還是自縊身亡。

劉裕分析了一下形勢,現在朝政大權落到了桓玄手中,自己想和他對抗也打不贏,於是假意臣服桓玄

桓玄不滿足於挾天子以令諸侯,所以沒多久就篡位稱帝,國號為「楚」,封晉安帝為平固王

他知道劉裕有才能,就非常欣賞他,打算重用他。

桓玄的妻子劉氏覺得丈夫心太大了,多次勸他:「劉裕行止有龍勢虎志,看問題不同凡響,不會久居人下,宜儘早除之。

桓玄表示:「我欲蕩平中原,非此人不行,怎好殺他?等關隴平定,再作計議。

這一幕是不是很眼熟?當年範增也是這麼說的,但項羽不聽。

但桓玄也不是完全放心的,他暗中下令剿滅北府兵的將領,想要瓦解北府兵勢力,消除帝位威脅。

劉裕肯定不能坐以待斃,他也暗中聯絡北府兵舊部,等待時機反抗桓玄。

過完新年,劉裕借打獵的名義,召集了一千多名北府兵,在京口起義。然後,劉毅、何無忌紛紛響應起義,並推舉劉裕為盟主。

桓玄是一個很自負的人,誰起義都不放在眼裡,但一聽說是劉裕那群人造反他就慌了。

大臣說:劉裕他們力量弱小,有什麼好怕的?

桓玄說:「劉裕足為一世之雄,劉毅家無儋石之儲,摴蒱一擲百萬,何無忌,劉牢之之外甥,酷似其舅,共舉大事,何謂無成。」意思是,這三個人都不是好惹的,碰到一起基本無敵。

劉裕大軍果然屢戰屢勝,桓玄被打到棄城而逃,最後被殺。

接下來,晉安帝復位,劉裕逐漸執掌大權,並開啟打天打地打空氣模式

解決完桓氏家族的掃尾工作後,劉裕派使臣到後秦,要求後秦把之前趁亂打劫的領土還回來。

後秦那邊,軍力正牽制在別處,不敢和東晉打起來,就爽快地把十二郡都還給了東晉。

沒過幾年,南燕皇帝慕容超在東晉邊境搶劫。劉裕怒了:我還沒出手北攻,你就先動手了!

劉裕果斷率軍開打。

南燕的鮮卑人覺得自己驍勇善戰,就小看東晉軍隊,打仗也不認真,結果被打得困守城中,不得不向後秦求援。

後秦派來的援兵被劉裕的軍隊攔截,打不過只能自己先撤了。

南燕久候援兵不至,南燕大臣紛紛投降。在降將的幫助下,劉裕大軍又造出了更好的攻城器械,離成功又更進一步。

最終,南燕尚書悅壽大開城門投降,迎接晉軍。

慕容超帶著一小隊人馬跑路,卻被劉裕抓了個正著。然後,劉裕就以這座城久守不降為理由,下令殺掉南燕鮮卑族王公以下三千人。慕容超也被押送會建康,當街斬首

劉裕在外打仗,叛軍肯定也要趁機搞事情啊。

雖然之前的叛軍頭頭孫恩被幹掉了,但他的親戚盧循、徐道覆還盤踞在嶺南。他們看劉裕不在家,知道機會來了,就帶著大軍攻打東晉。

劉裕剛滅了南燕,趕緊回到建康守城。當時盧循大軍有十多萬人,而建康只有千把個兵,劉裕自己帶回來的兵又是傷病居多來不及休養,對比太明顯,所以有人提議先躲躲,但劉裕堅持硬扛,盧循怎麼著都攻不進城。

進不了城,又搶不到物資,盧循只好退兵江州。劉裕立刻反守為攻,用火燒船隊的計策打敗了劉循。

嗯???這不是諸葛亮那招嗎?

盧循一路逃到廣州,結果他在番禺的老巢也被端了,最後在交州被殺死。

十幾萬大軍,混成這樣,也是不容易啊!

打完外敵,就要清理內部啦。

前面說了,在跟著劉裕打敗桓玄的小弟中,有一個人叫劉毅。他是一個有能力、有野心的人,覺得自己不比劉裕差,不願意久居劉裕之下。

於是,劉毅在掌控了長江中上遊大部分地區之後,就開始暗戳戳地發展自己的勢力,還經常和大哥對著幹。劉裕越忍,劉毅就越作,越發欠收拾。劉裕確認這個小弟想自己單幹了,就直接率軍去討伐他。

劉裕是打仗的奇才,不僅帶兵帶得好,還擅長心理戰。他派人送信安撫到江陵城內的百姓,又讓城內的守軍失去鬥志,贏得穩穩噹噹。然後,劉裕就接收了這片地盤,並下令減免賦稅,讓大家好好在家過安穩日子。

收拾完小弟,繼續打敵人,這次他把目光聚集在了譙蜀

他沒有親自出馬,而是派信得過的小弟朱齡石帶著兩萬人去攻打譙蜀。

這場戰役最妙的地方在於,劉裕提前寫了一封密函,讓朱齡石帶著到白帝城再打開。所以大軍前進時,所有人都不知道作戰路線,就算有內鬼也無法傳遞消息。

直到朱齡石公布了密函信息,大家才知道該怎麼打,然後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再次喜提一塊領土,譙蜀的君主譙縱自縊身亡

剛打完譙蜀,劉裕不帶喘氣地立馬下令打漢中,守在漢中的仇池國被打得一路逃竄,最後向劉裕稱臣。

果然,自己當股東就是不一樣,搶佔市場分秒必爭啊。

打完這一波,劉裕就搞起了復盤,好好消化之前所得,並根據具體情況搞了一系列內政改革。

過了兩年,後秦皇帝姚興死了,長子姚泓繼位,內部鬥爭很激烈。劉裕一聽,機會來啦!他趕緊安排好國內的工作,親自帶兵北伐。

他們邊走邊打,後秦的守將們紛紛投降。他們打完洛陽打長安,姚泓打不贏只好帶著群臣投降。

後秦的大批宗室子弟被劉裕殺死,姚泓也被押到建康城斬首

劉裕的軍功太多,已經沒啥好加封的了。

418年,他以十郡建「宋國」,受封為宋公,並受九錫殊禮。這就相當於,在東晉這個大集團下面,自己開了個分公司。

劉裕不滿意,沒過多久,就派人殺死了晉安帝,立晉安帝的弟弟司馬德文為帝。

之後,劉裕被晉級為宋王,領土從十郡增加到二十郡,並且享有和皇帝同級別的禮儀規格。

劉裕還不滿意,司馬德文只得禪位於他,東晉滅亡

420年,劉裕稱帝,改國號為「」,這就是南朝第一個朝代

緊接著,劉裕派人用棉被悶死了被廢為零陵王的司馬德文

劉裕還不滿意,他還想要出徵北魏,大展宏圖,可惜兩年後他就因病去世,享年59歲。

縱觀劉裕這一生,從貧苦農民到皇帝,手段和勤奮都不可少。

他殺過的皇帝,足足有六位——桓楚的桓玄、南燕的慕容超、西蜀的譙縱、後秦的姚泓、東晉馬德宗、司馬德文。

不管是拼死抵抗、投降還是禪讓,都免不了一死。

所以,劉裕開了一個不好的先河,此後禪位的皇帝幾乎都沒啥好下場。而下一個禪位慘死的皇帝,恰巧是南朝宋最後一位皇帝劉準,也就是他的後代。

他只想永絕後患,卻不料造化弄人。

相關焦點

  • 劉秀不殺功臣也沒出問題,那麼朱元璋為什麼不學他,反而學劉邦?
    但他倆和劉秀就差距很大了。劉秀本來就是漢室宗親,雖然西漢推恩令的關係,到了劉秀這一代,跟平民無疑,但是劉秀就和三國時期的劉備一樣,骨子裡還是有一種自豪感的。
  • 中國歷史上最能忍的10個人,司馬懿只能排第三,劉備上榜
    若論歷史上最能忍的名人,筆者愚見,列出以下10位,供諸君參閱。10.努爾哈赤表面上努爾哈赤看起來是一個莽夫,實則不然。在努爾哈赤沒有說出自己有「七大恨」之前,他是屈居於李成梁之下的。努爾哈赤隱忍許久,忍到了李成梁死後才敢興兵造反。9.劉秀劉秀是東漢的建立者。在初期,他徵戰有功,更始帝卻將劉秀的兄長殺了。此時劉秀極為悲痛,但他強忍悲痛,不現於形色。
  • 劉秀平定天下的武功:以少勝多,「柔道」制勝;朱元璋評價極高
    在西漢與東漢之間,出現了兩位奇人,一個是兵不血刃、篡漢建新的王莽,一個是騎牛打仗、滅莽興漢的劉秀。縱觀劉秀一生的徵戰,他顯赫的武功主要靠這兩招:以少勝多,「柔道」制勝。而「柔道」制勝的關鍵,是以仁義讓敵心服,不靠殺戮而徵服。
  • 作為開國皇帝,劉秀為什麼不新建國號,還認漢元帝為皇考呢?
    不僅是漢光武帝劉秀以漢為國號,幾乎所有的劉姓的開國皇帝,無一不是以漢為國號的,像漢烈祖劉備的季漢(蜀漢)、漢高祖劉的南漢等、就匈奴族的光文皇帝劉淵、沙陀族的劉暠、劉崇哥兒倆也湊熱鬧。劉淵、劉暠的廟號都是漢高祖,不過劉淵是漢趙,劉暠是後漢。和劉秀廟號相同的劉崇,也是北漢的開國皇帝。大漢這個國號真是個金字招牌。我統計了一下,中國歷史上以漢為國號的大大小小的政權大約15個。
  • 中國歷史上對百姓最好的10位皇帝,宋仁宗趙禎第2,第1毫無爭議
    自公元前221年嬴政稱帝,到公元1912年溥儀退位,中國經歷了2132年的封建帝制社會,共有422位皇帝。中國封建社會的皇帝,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具有生殺之大權。在這422位皇帝中,有的是暴君,有的是明君,有的是昏君,有的是庸君,有的是傀儡。那麼中國歷史上對百姓最好的10位皇帝,都有哪些呢?
  • 歷史上最能忍的10個人,司馬懿只能排第三,劉備上榜
    若論歷史上最能忍的名人,筆者愚見,列出以下10位,供諸君參閱。10.努爾哈赤表面上努爾哈赤看起來是一個莽夫,實則不然。在努爾哈赤沒有說出自己有「七大恨」之前,他是屈居於李成梁之下的。努爾哈赤隱忍許久,忍到了李成梁死後才敢興兵造反。
  • 劉秀,能當皇帝,多虧娶了兩個好老婆!
    老劉家出了挺多人才的尤其善於給歷史貢獻布衣天子劉邦算第一代人才劉徹和劉秀則可以算的上是大漢國際學校優秀人才畢業生代表雖然論國際咖位,劉秀比不上劉邦和劉徹有名——他既沒像劉邦那樣兔死狗烹殺大將也沒像漢武帝那樣開疆闢土幹匈奴
  • 歷史不殺功臣的三位皇帝
    然而歷史上有三位不殺功臣的皇帝。第一位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他一生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胸襟博大,在一統天下後有功之人都得到了賞賜,王翦和他的兒子王離是秦始皇滅六國的最大功臣,王翦主要戰績有破趙國都城邯鄲,消滅燕、趙。以秦國絕大部分兵力消滅楚國,與其子王賁一併成為秦始皇兼滅六國的最大功臣。最後王翦急流勇退,當他攻下燕都之後,迅即上表告老還鄉,因功晉封武成侯。
  • 劉秀:能做皇帝多虧娶了兩個好老婆!
    雖然論國際咖位,劉秀比不上劉邦和劉徹有名——他既沒像劉邦那樣兔死狗烹殺大將也沒像漢武帝那樣開疆闢土幹匈奴甚至沒有比後來的賣鞋匠劉備出名但在江湖野榜上劉秀的熱度是一度要直接PK自己的老祖宗劉邦的劉邦能坐定天下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因為知人善任,有一幫經世致用的良將
  • 朱元璋為何要將李世民忽必烈奉為開國皇帝,而且還不祭祀晉朝皇帝
    朱元璋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而且是歷史上唯一一個白手起家的開國皇帝,他本人絕對是非常清楚「創業」的艱險與困難。誠然,李淵確實是唐朝的開國皇帝,也確實是有一點本事。但不可否認,唐朝的大半領土,大半成就,都是唐太宗李世民打下來或造出來的。
  • 為何光武帝劉秀很少被提及,現在大部分歷史書基本都沒有他呢?
    生在他那個時代的百姓,是有福氣的,基本沒有戰亂,他的雲臺28將相當有名,他沒有殺過一個和他並肩打天下的將領,他自己的後宮也治理井井有條,沒有宮闈之亂,難得!他可能沒有高祖、漢武帝那麼熱血,但是他終結王莽的那場昆陽大戰,堪稱神作,所以,有人說他也是穿越過去。
  • 歷代皇帝中,為何只有劉秀被稱為位面之子?
    比如朱元璋的帝王之路,從乞丐到九五至尊,他就像一支一路漲停的績優股,異常順利,但他的順利只不過是迎合了天時地利人和。能夠被稱為「位面之子」的是要全憑運氣,而歷史上400多位皇帝中,估計也唯有劉秀最為合適不過了。當然,這並不是筆者的一面之詞,早年在網絡上就出現了有關「劉秀是位面之子,王莽是穿越者」的言論。那麼,為什麼劉秀能獲此殊榮?
  • 劉秀為什麼被稱為「位面之子」?劉秀一生有多順當?
    ,善始善終,劉秀這個史上最仁慈的開國皇帝,是上天選召的孩子,為的是來將歷史拉回正常軌道上去的。公元前8年,王莽出任大司馬,位及人臣的他依然如故,還「下惠士民鰥寡,恩澤之政無所不施」,貢獻出百萬錢、三十頃地來救濟群眾,朝中百官無不效仿,在大旱之年也帶領官員獻出自己的土地住宅給災民,同時大建免費房,令他們得以安居。
  • 劉伯溫神機妙算,朱元璋將他比作有才的張良,為什麼卻不讓他當宰相
    然而結果很清晰,劉備希望二者可以互相制衡的願望落空了,手段更高一籌的諸葛亮幾回合便滅掉了李嚴,自己掌控蜀漢政權。而早死很多年的楊修呢?他輔佐曹植與曹丕爭奪世子之位,曹操選定曹丕成為繼承人後開始故意削弱曹植的左膀右臂,更是借著漢中時楊修的小聰明擾亂軍心,而將其斬之。與蜀漢和曹魏相比,劉伯溫的處境更像是楊修。
  • 南朝第一帝劉裕,一生殺了6位皇帝的千古牛人
    (圖)電視劇《問君能有幾多愁》中的李煜,吳奇隆(飾)▼點擊下方音頻主播魚公子為你講古▼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亡國之君的下場一般特別悲慘:比如南唐後主李煜,寫得一首好詞,又是「春花秋月何時了」,又是「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 南朝第一帝劉裕,一生殺了6位皇帝的千古牛人!
    秦朝末年,劉邦率軍攻入鹹陽,秦王子嬰很識趣的選擇了投降,劉邦沒有為難他,把他交給了隨行的官員看管。(當然後來遇到項羽這種愣頭青結局就比較意外了)......西漢末年,赤眉軍擁立牧童劉盆子為帝,後向光武帝投降,劉秀沒有殺害劉盆子,反而賜予他僕人和田地,劉盆子得以盡享天年。
  • 農民皇帝朱元璋開創明朝的千古奇謀 揭開了劉備稱帝的真面目
    《明史》記載,在元末朱元璋的起義軍中有一個謀士朱升,給朱元璋出了一個「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主意,這實際總結了朱元璋一貫實行的方針,他非常地高興。朱元璋正是在這一方針下,一步步完成統一中國的帝業的。
  • 中國歷史上最逆天的4大皇帝,劉秀只排第三,第一簡直不是人!
    中國出現眾多的皇帝,可是真正讓人佩服的便是帝國的開創者,他們往往擁有常人所沒有的能力。無論是劉邦還是努爾哈赤等人,都是憑藉自身的能力聚集到大批人才為自己打天下。然而在開國皇帝當中,我只服這四位,毫不客氣的說他們簡直是中國歷史中逆天的皇帝,能夠在如此環境下「創業」成功。
  • 不殺功臣的皇帝,歷史上只有三個,無一例外都是千古一帝
    朱元璋是最具代表性的帝王,老朱家祖上三代都是農民,而朱元璋卻一步登天,成了皇帝,驟然乍富的朱元璋也想讓兄弟們過上好日子,然而事實卻血腥無比。按照道理來說,吃過苦的朱元璋本該善待那些一起打天下的兄弟,然而朱元璋卻將這些人都殺了個乾淨,還是抄家滅族,一殺全都殺光,不留任何活口,明朝的開國功臣,到最後只剩下一個半身不遂的湯和,苟活於世。
  • 郭勝通:優秀皇帝劉秀抹不去的汙點,終歸是錯負了一生
    十一年後,郭聖通逝世,劉秀將這位女子葬在邙原之上,並號為北陵。縱觀郭聖通的一生,先是被舅舅劉揚嫁給劉秀,等到劉秀登基後,郭聖通雖然坐上了皇后的位置,但她在劉秀心中卻仍舊比不上陰麗華。  郭聖通的父族是郡中大姓,母族也是真定王室,可見其出身極為顯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