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平定天下的武功:以少勝多,「柔道」制勝;朱元璋評價極高

2020-12-24 騰訊網

在西漢與東漢之間,出現了兩位奇人,一個是兵不血刃、篡漢建新的王莽,一個是騎牛打仗、滅莽興漢的劉秀。縱觀劉秀一生的徵戰,他顯赫的武功主要靠這兩招:以少勝多,「柔道」制勝。而「柔道」制勝的關鍵,是以仁義讓敵心服,不靠殺戮而徵服。

01 劉秀喜做農活,騎牛打仗

劉秀是「高祖九世之孫」,是個美男子,喜歡做農活,「好俠養士」的兄長劉伯升常取笑他沒出息,他的蛻變應是到長安學習《尚書》之後。作為一個讀書人,他性情溫柔,再加上是個美男子,很難讓人聯想到他在戰場上會是個叱吒風雲、戰無不勝的戰將。

作為親自帶兵打仗的戰將和一統天下的開國皇帝,他武功顯赫,歷來有人將他與漢高祖、漢武帝相提並論。漢高祖擅長知人善用;漢武帝擅長謀定戰略;而劉秀不但知人善用、「會兵計策」,且幾乎都是親自帶兵在戰場上浴血奮戰,剛隨兄長起兵時,因無戰馬,甚至騎牛打仗。據《後漢書·光武帝紀》記載:「光武初騎牛,殺新野尉乃得馬。」因而有人說他是史上第一個「騎牛開國」的皇帝。

02 昆陽之戰:以「二萬之眾」對戰「百萬之師」。

劉秀兄弟剛起兵時兵少將寡,與綠林軍聯合後,多次與王莽軍激戰;而每次作戰,他幾乎都是以少勝多,大破敵軍。後來綠林軍主要將領擁立西漢宗室劉玄為帝,建元「更始」;劉秀受封為太常偏將軍。極度驚懼的王莽為撲滅更始政權,便「遣大司徒王尋、大司空王邑將兵百萬,其甲士四十二萬人」進行徵討。原對戰莽軍連戰連勝的劉秀被迫退守昆陽。

而此時昆陽的守軍「唯有八九千人」。在徵討的莽軍迫近時,劉秀曾率「十三騎」乘夜出城調集援兵,當號稱「百萬之師」的莽軍圍城久攻不下、銳氣大減之時,劉秀「率領步騎萬餘人馳援昆陽」。也就是說,在昆陽之戰,劉秀所投入的兵將僅有兩萬多人。

若按《後漢書·光武帝紀》的記載,劉秀之所以能取勝關鍵有兩點:其一是守城危如累卵之際,他恰好從外率援軍馳援,且親率千餘精銳為前鋒,反覆衝殺,斬莽軍千餘人,大振士氣;其二是交戰過程中,他親率「敢死者三千人」,迂迴敵後偷渡昆水,「從城西水上衝其中堅」,趁亂殺其主將王尋。而「城中亦鼓譟而出,中外合勢,震呼動天地,莽兵大潰」。

以區區兩萬之眾對戰百萬之師,最後卻能取得大勝,堪稱奇蹟。昆陽之戰,王莽主力大軍覆滅,加速了新莽政權的土崩瓦解。更始元年九月,綠林軍攻入長安,新朝覆滅。

03 同意聯姻,收服擁兵十萬的真定王。

劉秀是仁者,不喜殺戮,喜歡以「柔道」制勝,比如他不費一兵一卒收服擁兵十萬的真定王,就是其中一例。

當劉秀率軍到真定時,遇到了一個強勁的對手,就是擁兵十萬的真定王劉揚。與之兵力懸殊的劉秀雖有信心以智取勝,但勢必傷損嚴重。為避免出現這種慘勝的局面,劉秀開始以「柔道」出擊,就是派劉揚的同宗劉植去遊說,讓劉揚與他聯合作戰。因劉揚非常欽佩劉秀的才幹,表示願意主動歸附,但他有一個條件:要跟劉秀聯姻。

感情專一的劉秀剛在一年前娶了他的真愛陰麗華,他內心並不想要這種無愛的婚姻。然而為了大局,不造殺戮,他還是違心地迎娶了劉揚的外甥女郭聖通。郭聖通後來成了劉秀的第一任皇后。劉揚的歸服,讓劉秀聲勢大振。

04 逼降赤眉大軍,優待降者,讓其真心歸服。

赤眉軍擁兵三十多萬,曾大敗更始軍。此時的劉秀因已擁有一統天下的實力,與赤眉軍之戰在所難免。

在與赤眉大軍多次交鋒,尤其是崤底之戰,重創赤眉軍後,料敵先機的劉秀截斷了赤眉軍的前路和退路,把糧草已盡,兵疲將乏的赤眉軍逼入絕境。當年的劉邦把項羽逼入絕境後是趕盡殺絕,而劉秀卻只是逼降赤眉軍;且在同意接受赤眉軍投降後,即下令賜給他們食物,讓長期飢餓不堪的十萬赤眉軍將士吃飽肚子。

劉秀的人怕赤眉軍再起叛亂,私下勸劉秀殺赤眉軍擁立的小皇帝劉盆子。劉秀卻說:「行仁之義,全在心誠無欺,如此方有效力。朕待他不薄,他若再反,那是他自取滅亡;朕若背信枉殺,乃朕之失,自不同也。」劉秀不但不殺劉盆子,反而給予他豐厚的賞賜。

正因劉秀善待、優待降者,仁義為先,因而他在徵戰過程中,歸降、歸附者日眾,大多是不戰而勝。這也許正是劉秀能以少勝多、迅速一統天下的關鍵。唐太宗李世民說:「朕觀古先撥亂反正之主,皆年逾四十,惟光武年三十三。」明太祖朱元璋則這樣評價:「惟漢光武皇帝延攬英雄,勵精圖治,載興炎運,四海鹹安。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

相關焦點

  • 為何光武帝劉秀很少被提及,現在大部分歷史書基本都沒有他呢?
    不能不說劉秀深謀遠慮,且韌性十足,是一個一步一步通過血腥戰爭皇袍加身的皇帝,更是一個善於利用輿論導向即所謂天象、讖語來使其登上大位之人,最終成為真命天子。歷史上對其評價還是頗高,稱其統治時期為光武中興。其間國勢昌隆,號稱「建武盛世」。
  • 東漢開國名將吳漢,劉秀竟然評價「差強人意」?
    當然了,也得益於天才皇帝劉秀的指揮,在劉秀的麾下,籠絡了一大撥強人牛將,東漢也是一路開疆拓土,最終恢復大漢榮光,並且,最後所有的名將都還得到了善終,可謂奇蹟。不過,在吳漢這裡,除了劉秀的英明神武外,個人的文治武功也是有相當的不錯。
  • 劉秀不殺功臣也沒出問題,那麼朱元璋為什麼不學他,反而學劉邦?
    然而,有了這麼多案例,可是朱元璋為什麼不學習劉秀,反而學了劉邦呢? 劉秀之所以沒有誅殺功臣,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就是年紀優勢。天下一統後,他才40歲,正值壯年,可以熬死許多功臣,事實上也是這樣。 第二、就是個人本事大。劉秀學問很高,能力很強。他可不是劉邦那樣,如果讓他帶兵的話,遜死了。
  • 人稱「位面之子」的明君劉秀,為何將自己最大的恩人給滅族?
    被稱為「位面之子」的劉秀,他並非像歷史傳聞中的不殺開國功臣,彭寵作為劉秀最大的恩人,只因小人朱浮的離間而被滅族。明太祖朱元璋評價劉秀:「惟漢光武皇帝延攬英雄,勵精圖治,載興炎運,四海鹹安。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
  • 【歷史學堂】光武帝劉秀的成名之戰,昆陽之戰究竟是怎麼回事?
    提起漢朝以少勝多的戰例,很多人會下意識想到著名的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這兩場戰役是舉世聞名的以少勝多經典案例,備受人們推崇。
  • 17年之後才封皇后劉秀對陰麗華還能算真愛嗎?
    東漢開國君主光武帝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王莽新朝末期,天下大亂,各地起義軍風起雲湧,劉秀為了中興漢室,從南陽起兵,歷經十三年苦戰,最終統一天下。倆人一見面,彼此不由一見鍾情,離開殷家後,劉秀暗下決心: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應建功立業,為官要做執金吾,娶妻當娶陰麗華!    公元22年,天下動蕩,中原饑荒嚴重。劉秀與哥哥趁勢起兵,隊伍很快就發展到七八千人。這期間陰麗華的哥哥殷識也帶人前來投奔,人馬逐漸強大起來。後經昆陽大戰,起義軍內外夾攻,以少勝多,大敗王莽新朝軍隊。
  • 此人善於以少勝多,防守比常遇春和徐達還厲害,大明第一守護神!
    前面我們說到朱元璋採取各個擊破的方式,先集中義軍主力,掃清集慶外圍之敵,孤立集慶;然後再率領部隊一舉攻克江南重鎮集慶。朱元璋站在集慶城頭,看著長江天塹,志得意滿,下令改集慶為應天府,從此走上了爭霸天下之路。遙看中國歷史,我們知道中國古代的封建王朝都是由北向南逐漸統一的,那麼到底是為什麼呢?
  • 他是東漢的「韓信」,一人平定半個天下,最後仍得善終!
    一年後,王郎詐稱漢成帝之子,在邯鄲起事,而劉秀也正圖謀河北,兩人都向軍事重鎮漁陽拋出了橄欖枝,吳漢素聞劉秀風節,決心歸附,並勸說漁陽太守彭寵道:「漁陽的上谷突騎,天下聞名。您為什麼不集合二郡的精銳,歸附劉公攻擊邯鄲呢,這是難得的功勞。」彭寵雖然願意,但無奈郡中官屬都想歸附王郎,吳漢只得辭去。
  • 為什麼人們在提到東漢創業團隊的時候,僅僅能夠想到劉秀一人呢?
    劉秀是古代皇帝中比較能夠打仗的皇帝,甚至可以說是古代皇帝中軍事能力前五的存在,而能夠穩壓他的皇帝也就是李世民、朱元璋以及劉裕幾人,就是他的老祖宗劉邦在這方面都要甘拜下風的,劉秀這個人是漢景帝的兒子長沙定王劉發的後人,不過因為漢武帝實行「推恩令」的關係,爵位傳到他這一輩的時候,已經淪落成為平民了,再加上王莽篡漢的關係,劉秀年輕的時候已經自己耕種土地了
  • 劉秀文功武治完全不輸劉邦和漢武帝,為何存在感卻不高?
    除了愛民如子外,對待大臣劉秀也是十分尊敬和仁慈,這幫助他得到了朝野內外的一致愛戴。外交上,劉秀以和為貴,靠強盛的國力提高威懾力,從而不費一兵一卒就贏得四方國家的尊重。甚至,在許多明君都沒能處理好的感情方面,劉秀都做了很好的榜樣。他對結髮妻子陰麗華寵愛有加,以至於後宮妃嬪史書記載的只有三人,且真正得寵的則僅她一人。
  • 朱元璋死前一個計謀,讓中國人頭疼了六百年,至今無人能解!
    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傳奇人物,跌宕起伏的一生讓人感慨,比如蘇秦、劉邦、劉秀、冉閔等。但要說最傳奇的古人,毫無疑問應該是朱元璋,從一個吃不飽穿不暖的乞丐,成長為帝國最有權勢的男人,其中難度之大,令人咂舌!
  • 漢光武帝劉秀的用人之道
    劉秀的用人融合了儒家宗親、墨家尊賢、法家尚功之道。他的功臣集團中,既有來歙、鄧晨、劉隆等宗親,也有岑彭、趙憙等曾經的敵人,甚至有朱鮪這樣不共戴天的仇敵。  劉秀稱帝後,麾下人才濟濟。表兄來歙以一介白丁前來投奔,一見面劉秀就脫下自己的衣服給來歙穿上,封為太中大夫。劉秀待來歙以殊禮,並非任人唯親,而是知道來歙是出色的戰略家。
  • 更始帝想給鄧禹加官進爵,鄧禹拒絕了,卻投奔了勢力更小的劉秀
    他幫助劉秀建立東漢、平定河北、復平關中。劉秀稱帝後,鄧禹被封侯拜將。但更始帝登基時,他曾被多人推薦為將,可是鄧禹拒絕了。 而後鄧禹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他追隨了劉秀。劉秀當時勢力並不大,鄧禹為什麼會舍更始帝,而選擇劉秀呢?是不是他不願意為官呢? 當然不是,他這麼做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原因。
  • 朱元璋,帝王級軍事戰略家,運籌帷幄平定雲南
    隨著明軍開始在北方邊境逐漸掌握主動權,特別是西北地區在反覆叛亂之後復歸穩定,朱元璋決定恢復對北元積極出擊的政策。 雲南地區元朝梁王把匝剌瓦爾密逐漸走入朱元璋的視野,成為他的眼中釘。於是朱元璋終於決定發動收復雲南的戰爭。 雲南地區,在唐宋曾先後為南詔、大理等政權控制。元朝滅大理,再度將之納入版圖。
  • 空手道,柔道,跆拳道,泰拳,拳皇裡最強武功是哪一種?
    一,柔道:大門五郎是柔道高手,大門的座右銘就是:吾雖柔道,吾欲求剛。柔道是日本摔跤術,字面延伸意義為「溫柔之道」,不傷人性命而制敵的招數。大門五郎的柔道十段雖然在拳皇97裡超強,但在現實中實戰效果很有爭議。畢竟柔道裡有很多招數是依賴柔道服才能抓得穩,而且要近身才能發揮最大威脅,但實戰中雙方都很難近身。
  • 《倚天屠龍記》:張無忌武林第一,為何最後朱元璋奪了天下
    倚天屠龍記是金庸留給武俠迷的瑰寶,他刀筆之下,一個有血有肉的張無忌躍然於紙上,張無忌統領整個明教,武功無與倫比,但最終得天下的卻是朱元璋。金庸怎麼想的?埋下了什麼伏筆?從小說中的人設來看,張無忌雖然貴為首領,卻不懂兵法不懂排兵布陣,張無忌的性格人設並不適合做皇帝,而朱元璋只是當時張無忌手下的一個小人物,他志向不同,武功平平。
  • 「雲臺二十八將」之堅鐔,為何選擇追隨劉秀,跟隨劉秀建立大業
    後來在王莽新朝覆滅之後,他便投奔了劉秀,從此之後便跟隨在劉秀身邊,跟隨他一起南徵北戰。他先是幫助劉秀平定了河北地區,後來又鎮壓了其他的農民軍隊,協助劉秀建立了東漢王朝。在劉秀登基為帝之後,他也被拜為揚化將軍。曾經跟隨軍隊圍攻洛陽,堅守南陽,參與平定了漢朝內部的叛亂,戰功極為突出,劉秀也十分的信任他。
  • 東漢名將吳漢,如何輔佐漢光武帝劉秀建立一番偉業
    後來在天下局勢開始發生變化之後,他便帶領自己的手下加入了劉秀的隊伍中,憑藉著出眾的才華被劉秀拜為偏將軍,得到了劉秀的信任。在他的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戰場上度過的,參與了多次戰爭,戰功累累,並且一心一意支持劉秀,在東漢王朝建立之後,官拜大司馬,統治著全國上下大部分兵馬。在這之後他還消滅了劉永等割據實力,抵禦住了匈奴的入侵,使漢王朝實現了真正的統一。
  • 劉秀:能做皇帝多虧娶了兩個好老婆!
    劉秀人家就沒輸過他帶兵的能力,比劉邦強太多了昆陽之戰,劉秀以少勝多,擊潰了上百倍於自己的王莽的主力軍隊自己會打仗,>這麼NB的劉秀難怪也真的有本事和自己的老祖宗一樣白手起家連毛主席老人家也對他留下了最有學問、最會打仗、最會用人的皇帝的三最評價同樣都是自己吆喝自己當皇帝和秦始皇相比,人劉秀熱愛學習,不幹焚書坑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