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漢與東漢之間,出現了兩位奇人,一個是兵不血刃、篡漢建新的王莽,一個是騎牛打仗、滅莽興漢的劉秀。縱觀劉秀一生的徵戰,他顯赫的武功主要靠這兩招:以少勝多,「柔道」制勝。而「柔道」制勝的關鍵,是以仁義讓敵心服,不靠殺戮而徵服。
01 劉秀喜做農活,騎牛打仗
劉秀是「高祖九世之孫」,是個美男子,喜歡做農活,「好俠養士」的兄長劉伯升常取笑他沒出息,他的蛻變應是到長安學習《尚書》之後。作為一個讀書人,他性情溫柔,再加上是個美男子,很難讓人聯想到他在戰場上會是個叱吒風雲、戰無不勝的戰將。
作為親自帶兵打仗的戰將和一統天下的開國皇帝,他武功顯赫,歷來有人將他與漢高祖、漢武帝相提並論。漢高祖擅長知人善用;漢武帝擅長謀定戰略;而劉秀不但知人善用、「會兵計策」,且幾乎都是親自帶兵在戰場上浴血奮戰,剛隨兄長起兵時,因無戰馬,甚至騎牛打仗。據《後漢書·光武帝紀》記載:「光武初騎牛,殺新野尉乃得馬。」因而有人說他是史上第一個「騎牛開國」的皇帝。
02 昆陽之戰:以「二萬之眾」對戰「百萬之師」。
劉秀兄弟剛起兵時兵少將寡,與綠林軍聯合後,多次與王莽軍激戰;而每次作戰,他幾乎都是以少勝多,大破敵軍。後來綠林軍主要將領擁立西漢宗室劉玄為帝,建元「更始」;劉秀受封為太常偏將軍。極度驚懼的王莽為撲滅更始政權,便「遣大司徒王尋、大司空王邑將兵百萬,其甲士四十二萬人」進行徵討。原對戰莽軍連戰連勝的劉秀被迫退守昆陽。
而此時昆陽的守軍「唯有八九千人」。在徵討的莽軍迫近時,劉秀曾率「十三騎」乘夜出城調集援兵,當號稱「百萬之師」的莽軍圍城久攻不下、銳氣大減之時,劉秀「率領步騎萬餘人馳援昆陽」。也就是說,在昆陽之戰,劉秀所投入的兵將僅有兩萬多人。
若按《後漢書·光武帝紀》的記載,劉秀之所以能取勝關鍵有兩點:其一是守城危如累卵之際,他恰好從外率援軍馳援,且親率千餘精銳為前鋒,反覆衝殺,斬莽軍千餘人,大振士氣;其二是交戰過程中,他親率「敢死者三千人」,迂迴敵後偷渡昆水,「從城西水上衝其中堅」,趁亂殺其主將王尋。而「城中亦鼓譟而出,中外合勢,震呼動天地,莽兵大潰」。
以區區兩萬之眾對戰百萬之師,最後卻能取得大勝,堪稱奇蹟。昆陽之戰,王莽主力大軍覆滅,加速了新莽政權的土崩瓦解。更始元年九月,綠林軍攻入長安,新朝覆滅。
03 同意聯姻,收服擁兵十萬的真定王。
劉秀是仁者,不喜殺戮,喜歡以「柔道」制勝,比如他不費一兵一卒收服擁兵十萬的真定王,就是其中一例。
當劉秀率軍到真定時,遇到了一個強勁的對手,就是擁兵十萬的真定王劉揚。與之兵力懸殊的劉秀雖有信心以智取勝,但勢必傷損嚴重。為避免出現這種慘勝的局面,劉秀開始以「柔道」出擊,就是派劉揚的同宗劉植去遊說,讓劉揚與他聯合作戰。因劉揚非常欽佩劉秀的才幹,表示願意主動歸附,但他有一個條件:要跟劉秀聯姻。
感情專一的劉秀剛在一年前娶了他的真愛陰麗華,他內心並不想要這種無愛的婚姻。然而為了大局,不造殺戮,他還是違心地迎娶了劉揚的外甥女郭聖通。郭聖通後來成了劉秀的第一任皇后。劉揚的歸服,讓劉秀聲勢大振。
04 逼降赤眉大軍,優待降者,讓其真心歸服。
赤眉軍擁兵三十多萬,曾大敗更始軍。此時的劉秀因已擁有一統天下的實力,與赤眉軍之戰在所難免。
在與赤眉大軍多次交鋒,尤其是崤底之戰,重創赤眉軍後,料敵先機的劉秀截斷了赤眉軍的前路和退路,把糧草已盡,兵疲將乏的赤眉軍逼入絕境。當年的劉邦把項羽逼入絕境後是趕盡殺絕,而劉秀卻只是逼降赤眉軍;且在同意接受赤眉軍投降後,即下令賜給他們食物,讓長期飢餓不堪的十萬赤眉軍將士吃飽肚子。
劉秀的人怕赤眉軍再起叛亂,私下勸劉秀殺赤眉軍擁立的小皇帝劉盆子。劉秀卻說:「行仁之義,全在心誠無欺,如此方有效力。朕待他不薄,他若再反,那是他自取滅亡;朕若背信枉殺,乃朕之失,自不同也。」劉秀不但不殺劉盆子,反而給予他豐厚的賞賜。
正因劉秀善待、優待降者,仁義為先,因而他在徵戰過程中,歸降、歸附者日眾,大多是不戰而勝。這也許正是劉秀能以少勝多、迅速一統天下的關鍵。唐太宗李世民說:「朕觀古先撥亂反正之主,皆年逾四十,惟光武年三十三。」明太祖朱元璋則這樣評價:「惟漢光武皇帝延攬英雄,勵精圖治,載興炎運,四海鹹安。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