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經典電影 留存了巴黎聖母院最美的時刻

2021-01-08 央廣網

《巴黎聖母院》(1956)

《天使愛美麗》(2001)

《午夜巴黎》(2011)

《茶花女》(1984)

《碟中諜6:全面瓦解》(2018)

《巴黎狂戀》(1961)

《成長教育》(2009)

《雲中行走》(2015)

「你相信巴黎聖母院有一天會消失嗎?」

文藝愛情片《愛在黃昏日落時》中的這句經典臺詞,因為道出了巴黎聖母院永恆的文化地位,引發影迷共鳴。

孰料,影片播出15年後,這句臺詞竟一語成讖。當地時間4月15日傍晚,巴黎聖母院大教堂發生火災,熊熊火焰在教堂兩座鐘樓間躥出,高聳的塔尖在大火中坍塌,所有木質框架都在燃燒。

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成了一個文明的噩耗。有人推測,巴黎聖母院重修工作可能要維持八到十年,即便整修完畢也未必能恢復原貌。

但更多人依舊願意相信:巴黎聖母院永遠不會消失。這棟坐落於法國的哥德式建築,不光承載著宗教、美學意義,更是早已成為一種浪漫文藝氣質的代名詞,承載著人們對法國這座時尚文藝之都的憧憬與想像,是屬於全人類的文化瑰寶。

卡西莫多與埃斯梅拉達在這裡邂逅;奧黛麗·赫本在這裡度過美好假期;伍迪·艾倫讓男主角來了一場午夜穿越;就連「碟中諜」阿湯哥也來此執行任務……巴黎聖母院在各類影視作品中頻繁亮相,而這些作品也給予了巴黎聖母院永恆不衰的文化強度。

拍不盡的《巴黎聖母院》凝刻人們對這座建築的情結

在很多年前,一位法國作家來到巴黎聖母院參觀。幾個希臘字母組成的手刻詞——ANáΓKH(命運)出現在鐘樓黑暗的角落。經過時間侵蝕而發黑的字體,與詞語本身所蘊藏的宿命、悲慘的寓意,瞬間打動了作家。他用一本舉世矚目的小說,回饋了這個神秘的瞬間。這本小說便是《巴黎聖母院》,作家則是法國文豪維克多·雨果。

圍繞巴黎聖母院的諸多影視作品中,《巴黎聖母院》最經久不衰,凝刻著法國人乃至全世界對這座建築最初的愛與終極的情結。雨果用浪漫主義的筆法,將巴黎聖母院的美與魅,推到世人面前。在這裡,巴黎聖母院不僅僅是審美客體,更是歷史的見證人,悲劇的參與者。而面目醜陋卻心地善良的敲鐘人卡西莫多,美麗的吉ト賽女郎埃斯梅拉達則成為永恆的經典形象。

《巴黎聖母院》被翻拍了多少次已很難統計。最早的一版電影長片有可能是1923年,由環球影業拍攝的默片《鐘樓怪人》。以恐怖片聞名的環球影業,自然不會放過這齣發生於神秘哥德式建築中的悲劇。在諸多版本中,最為觀眾熟知與認可的,要算美國雷電華公司製作的1939年版,以及讓·德拉努瓦執導的1956年版。查爾斯·勞頓飾演的卡西莫多,是1939年版本的亮點,極致醜陋的妝容效果,配上精湛的演繹,讓觀眾印象深刻。只是,這一版沒有跳出好萊塢的媚俗套路,不但增加、重改不少感情戲,還將悲劇結尾改為大團圓結局。在秉持原著精神上,1956年版無疑可圈可點。一頭深棕秀髮、一身紅衣、身材熱辣的義大利女演員吉娜·勞洛勃麗吉達,演出了吉普賽女郎埃斯梅拉達的野性與活力,尤其是她在片中的一段歌舞演繹,成為經典片段。

永遠不會消失的巴黎聖母院是一種永恆的文化精神象徵

「我聽過一個故事,說的是佔領巴黎的德軍撤出的時候,他們在巴黎聖母院埋了很多炸藥,他們得留一個人來按爆破的按鈕。但是那個人,那個士兵,他卻下不了手!他只是呆呆地坐著,驚嘆這地方的美妙。當盟軍部隊到達的時候,他們發現炸藥還在那裡,但按鈕沒有人碰過。」

在《愛在黃昏日落時》中,正是男主角在巴黎聖母院前向女主角講述的這個故事,才引發了後者的經典發問:「你相信巴黎聖母院有一天會消失嗎?」因為這場突如其來的火災,《愛在黃昏日落時》成了現下網絡傳播中,與巴黎聖母院連接感最強的影片,片中這幕也成為刷頻爆款。

事實上,《愛在黃昏日落時》與巴黎聖母院確實存在內在邏輯關係,只是,關聯詞並非「災難」,而是「永恆」。《愛在黃昏日落時》上接《愛在黎明破曉前》下承《愛在午夜降臨前》,是文藝愛情經典「愛在三部曲」中的一部。這個由理察·林克萊特執導,伊桑·霍克搭檔朱莉·德爾佩主演的系列,創意新鮮:三部曲跨越18年,分別選取男女主角初遇、重逢、婚後這三個不同階段短短一天中的相處故事。作品中幾乎沒有戲劇衝突,男女主人公的互動多靠並肩觀光與對話實現。兩人每一次不到一天的共處,要用來消化人生中九年的經歷與積澱,頗有點「一朝風月,萬古長空」的浪漫詩意。片刻與長久的對抗性,帶給電影張力,也完成了一次對「永恆」的辯證探討。出現在兩人相遇行程中的巴黎聖母院,無疑又是這重永恆性的重要化身——不會消失的巴黎聖母院,實則是一種永恆的文化精神象徵。

巴黎聖母院的強大文化穿透力,不光被文藝片追捧,也輻射到了商業巨製中。人們最近一次在熱門影視劇中與巴黎聖母院「邂逅」,當數去年上映的《碟中諜6:全面瓦解》。在跑遍上海、杜拜、倫敦、維也納等城市之後,阿湯哥終於來到巴黎。誰又能料到,在「白寡婦」背後隱隱顯現的背景,或許是觀眾最後一次在影視劇中得見巴黎聖母院最完整的樣貌。

承載著創作者對一座城、一種文化氛圍的浪漫想像

有人說:在電影內外,巴黎就是浪漫的同義詞,而聖母院,就是巴黎這塊蛋糕上最誘人的那顆櫻桃。出現在形形色色影片中的巴黎聖母院,不光光是「這就是巴黎」的終極宣言,還參與敘事,承載著創作者對一座城、一種文化氛圍的浪漫想像。

戈達爾的首部故事片《精疲力盡》,便取景巴黎,出現了聖母院的倩影。這部法國新浪潮電影的開山之作,採用了即興式拍攝風格,以實景與外景為主,因獨樹一幟的呈現,蜚聲國際。片中一幕主人公讓-保羅·貝爾蒙多在街頭讀報,背景正是當時的巴黎聖母院。戈達爾在這部處女作中恣意揮灑的生猛創造力,恰恰與巴黎街頭自由浪漫的氛圍相得益彰。

在電影《巴黎假期》中,奧黛麗·赫本又在這裡談起了戀愛。威廉·霍爾登飾演的名編劇,為了趕上創作進度,請來了奧黛麗·赫本飾演的漂亮秘書。孰知,進度不但沒有推進,兩人之間擦出了愛情火花,還將生活搞得一團糟。此時,擁有聖母院的巴黎,又成為了狂熱愛情的滋長地。

伍迪·艾倫執導的《午夜巴黎》則滿足了人們對巴黎文藝風情的幻象。被瑣碎生活虛耗的男作家,來到巴黎度假,卻穿越到了文藝的「黃金時代」,與海明威、畢卡索、菲茨傑拉德、達利等人浪漫邂逅。片中一幕,男主角與一位女子,坐在巴黎聖母院旁的長椅上讀書,文藝範十足。這位客串的女演員,正是曾經的法國的第一夫人布呂尼。

與以上影片中的文藝、浪漫定位不同,法國經典影片《天使愛美麗》中的巴黎聖母院則是童年陰影一般的存在。電影中,媽媽剛帶女兒去巴黎聖母院祈禱完,就被一位從聖母院上跳樓自殺的遊客給砸中身亡。只是,遭遇不幸的小艾米麗,無比樂觀,經常通過異想天開的方式幫助別人。這樣的劇情正合了那句法國諺語「c'est la vie」(這就是生活),越是投入其中,生活越是無從說起,難以定論。(本報記者 張禎希)

相關焦點

  • 所幸有這些電影,留住了巴黎聖母院的容顏和魂魄
    俄國著名詩人奧西普·曼德爾施塔姆在詩歌中寫下:「巴黎聖母院,我愈是沉迷於/你的頑固性和磅礴的穹頂/便愈是渴望:有一天我也將/擺脫這可怕的重負,創造出美。」大火發生後,法國總統馬克龍呼籲全球有識之士共同參與重建巴黎聖母院的工作,「因為巴黎聖母院代表著我們的歷史、文學和想像力」。這座已有800多年歷史的建築,代表著古老的巴黎,也閃耀著人類的智慧,而無數電影也在這裡取景拍攝。
  • 回顧|| 經典老電影《巴黎聖母院》!!
    當地時間15日傍晚,法國巴黎著名地標——擁有800多年歷史的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教堂尖頂在大火中坍塌。
  • 關於被燒毀的巴黎聖母院,這些故事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
    或許也正因如此,巴黎聖母院又多了一個讓人難忘的故事。 除了如此莊重嚴肅的時刻,巴黎聖母院還舉辦過多場盛大的婚禮。比如,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與法國公主伊莉莎白的婚禮,以及拿破崙三世與皇后歐也妮的婚禮等。 如今,它也成為不少嚮往浪漫婚禮的新郎新娘們,選擇締結誓約的地方。只可惜未來幾十年的時間裡這裡可能看不到婚禮了。
  • 巴黎聖母院還「活」在這些經典影片中
    ,目前火勢已得到控制,雖然巴黎聖母院的主體結構保住了,但其三分之二的屋頂已經蕩然無存,其中就包括最具標誌性的哥德式塔尖。這座擁有超過800年歷史的絕美建築,除了是法國文豪雨果《巴黎聖母院》的「主角」之一,也是眾多影視作品中的「常客」。文藝愛情片《愛在黃昏日落時》中,有一句臺詞「你相信巴黎聖母院有一天會消失嗎?」一語成讖。
  • 巴黎聖母院失火:關於這個偉大的歷史遺產,把這些事講給孩子
    從外型上看,它們追求體積和高度,這些都是過去的教堂所不能及的。巴黎聖母院長130米、寬48米,此建築典型的哥德式風格就是高和尖,尖塔高達90米,由豎直的線條構成,雄偉莊嚴。聖母院由教皇亞歷山大三世於1163年親自奠基,這一法國哥德式建築的傑出代表,對整個歐洲的教堂建築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與沙特爾大教堂相比,巴黎聖母院的哥德式建築風格更加純粹。
  • 盤點10部電影裡的巴黎聖母院,800年絕美建築留存膠片中
    4月16日對於巴黎聖母院來說是一個令人心痛的日子,一場大火洗劫了這座800多年歷史的文化聖地。在這場火災中,三分之二的屋頂被焚毀,塔尖坍塌,但幸好主體結構保住了,石制穹頂結構隔離了起火坍塌的木製屋頂。目前已經有多家國際公司表示將捐贈資金修復巴黎聖母院。
  • 巴黎聖母院被燒是活該?失去聖母院的不只巴黎!
    沒錯世界欠我們一個圓明園,但失去聖母院的只是巴黎嗎?在愛情電影中,聖母院作為巴黎永恆的地標,還成為了感情忠貞不渝的象徵。但不會有人真能想像,巴黎聖母院會有消失的一天。其實,近幾年來,巴黎聖母院一直在整修,中間的尖頂塔預算600萬歐,應該要修到2022年。
  • 「最美哥德式教堂」巴黎聖母院:烈火之下永生
    也許你曾去過那兒,親眼目睹過這座人類文化瑰寶;也許你沒去過巴黎,但或多或少從書裡,電影裡了解過並心生嚮往,想著有一天能夠與它不期而遇。 巴黎聖母院之所以聞名於世,除了雨果的同名文學作品之外,還因為它是哥德式教堂的經典傑作。作為文化藝術界的超級大IP,巴黎聖母院在建築史和建築藝術中的地位非同一般。而哥特教堂也是法國最為重要的藝術遺產。
  • 【看電影吧】名著改編經典影片《巴黎聖母院》
    電影短評本片根據雨果的同名小說改編,1956年在法國上映。 愛斯米蘭達是一個性格活潑熱情似火的吉普賽女郎,生性善良的她贏得了許多人的讚美和喜愛。巴黎聖母院的神父克洛德覬覦愛斯米蘭達的美貌已久,終於按奈不住派出手下樣貌醜陋的撞鐘人卡西莫多,將愛斯米蘭達強行掠奪至巴黎聖母院,誰知道半途殺出了英俊勇敢的上尉菲比斯,後者令愛斯米蘭達一見傾心。  菲比斯遭到了蒙面歹徒的襲擊,而愛斯米蘭達居然成為了罪魁禍首。愛斯米蘭達被判處絞刑,在行刑之前,卡西莫多救走了身陷囹圄的愛斯米蘭達,將她藏到了巴黎聖母院之內。
  • 老電影《巴黎聖母院》:艾絲美拉達,「20世紀的蒙娜麗莎」
    我們再沒機會見到巴黎聖母院的原貌,還好電影記錄了它的身影。電影《巴黎聖母院》是由讓-德拉努瓦執導,意藉好萊塢巨星吉娜-勞洛勃麗吉達主演的愛情電影。影片改編自法國人道主義作家維克多雨果的同名巨著。講述了巴黎聖母院的敲鐘人卡西莫多與吉普賽姑娘艾絲美拉達之間奇特的愛情,揭露社會暗,鞭韃高貴者卑微,歌頌卑微者高貴,反映人民心聲的傳奇故事。
  • 從被燒毀的巴黎聖母院,來看法蘭西民族的微縮史
    火焰跳動不定,閃閃爍爍,看上去這些塑像也在跳動。半獅半鷲怪似乎在大笑,筧嘴獸好像在吠叫,蠑螈在吹火,塔臘斯貢獸在濃煙中打噴嚏。4月15日晚6點30分,巴黎人員眼前所見的,正是同樣的「奇異景象」。橙色大火吞沒了巴黎聖母院的屋頂,白色濃煙像龍捲風一樣卷著身子,燃燒的灰燼飄滿解讀。大概1小時後,在人們的驚呼聲中,93米高的尖塔在半空中折毀,墜入火海。
  • 巴黎聖母院起火原因居然是這樣…....
    甚至在愛情電影中,聖母院作為巴黎永恆的地標,還成為了感情忠貞不渝的象徵。不會有人真能想像,巴黎聖母院會有消失的一天。然而巨大的災難在巴黎當地時間15日下午6:30(約北京時間16日0:30)降臨。
  • 想不到一部15年前的愛情電影,竟然寓言了巴黎聖母院的悲劇!
    當地時間周一(4月15日)傍晚,在法國巴黎市市中心的聖母院大教堂發生火災。大火燒了足足4個多小時。儘管聖母院內部重要文物得以被救出,然而由於其主體建築是木質結構,屋頂隨著大火燃燒後崩落,玫瑰花窗也被燒毀。巴黎聖母院文物基金會主任埃裡克·費希爾表示,巴黎聖母院大火所帶來的損失巨大,重建聖母院需要幾十年的時間,耗費巨大的錢財。
  • 歷史今日:巴黎聖母院公映
    64年前的今天,讓·德拉努瓦執導,吉娜·勞洛勃麗吉達主演的愛情電影《巴黎聖母院》公映。本影片改編自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同名巨著,講述了巴黎聖母院的敲鐘人卡西莫多與吉卜賽姑娘埃斯梅拉達之間奇特的愛情故事。
  • 巴黎聖母院浩劫過後,還留下了什麼?
    許多人擔心可能會永遠失去這些珍寶。儘管在進一步確認主體建築結構的安全之前,尚無法展開更加細緻的調查和清點。但巴黎消防隊在推特上表示,大教堂的石制建築和主要藝術品均已「獲救」。這座位於巴黎聖母院南翼鐘樓的「埃馬紐埃爾」大鐘,是聖母院中體積最大的大鐘,重達13噸,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681年。法國大革命期間,教堂中除了「埃馬紐埃爾」大鐘,其他19座鐘都被移走並熔化製作成了大炮。雖然後來重新製作了一組新的鐘,但在法國歷史上重要時刻,人們仍然會敲響「埃馬紐埃爾」大鐘。
  • 加西莫多的眼淚:巴黎聖母院大火
    然而,巴黎聖母院卻是巴黎的魂,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的名著《巴黎聖母院》,使人們記住了這座有歷史意義的建築,即使沒有到過巴黎的人,也知道善良的鐘樓怪人加西莫多,也再一次見證了文學的穿透力。許多網友也在社交網絡上表達他們對巴黎聖母院的懷念——深深的悲傷,為那灰飛煙滅的850年歷史#巴黎聖母院
  • 全世界在為巴黎聖母院哭泣
    2019年4月15日,全世界為巴黎聖母院悲傷,為法蘭西流淚。突如其來的大火巴黎當地時間2019年4月15日下午6:30,巴黎聖母院起火了,滾滾濃煙遮蔽了塞納河畔的天空,也籠罩了整個巴黎。當時,最後一批遊客正在門口排隊等待進入巴黎聖母院參觀,聖母院的大門突然關閉,沒有任何工作人員出來解釋原因。
  • 巴黎聖母院,在我們記憶中的樣子
    時間和人使這些卓絕的藝術遭受了什麼樣的摧殘?
  • 《巴黎聖母院》
    2019年4月15日晚18時50分許,巴黎聖母院塔樓起火,一小時後火情迅速蔓延(4·15巴黎聖母院火災事故) 。當地時間2019年4月16日上午,大火撲滅,火災持續14小時。巴黎聖母院近來在整修。中間的尖頂塔預算600萬歐,應該要修到2022年。這一法國乃至歐洲的代表性建築,定格於2019年,修好後會是什麼樣子,我們還不得而知。
  • 法國音樂劇《巴黎聖母院》最經典唱段
    雕刻家,或是詩人 想試圖記錄下這些 留給接下來的幾個世紀 》最經典唱段《Belle》,三個男人Quasimodo,Frollo 和 Phoebus 分別訴說Esméralda對他們的誘惑。      1993年,加拿大著名劇作家Luc Plamondon開始著手改編經典名著《巴黎聖母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