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連續劇《居裡夫人》(作者:楊成純)

2020-12-27 光影音畫賞

電視連續劇《居裡夫人》 (作者:楊成純)

(一)鐳的發現者瑪麗·斯可羅多夫斯卡·居裡(即居裡夫人)和皮埃爾·居裡,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他們的發現對科學世界來說,是個驚人的重要貢獻。後輩人譽他們為「鐳的父母」,將他們的光輝一生寫成小說,拍成電影。居裡夫婦的偉大事跡,在世界各地的男女老幼口中廣為流傳。今天,英國BBC廣播公司將居裡夫人的偉大一生攝製成電視連續劇。電視連續劇共分五集。中央電視臺將從明天(1980-5-3)起在每周六晚上的電視節目中分集播映。《居裡夫人》是部科學偉人傳記影片。但每一集中都穿插一定的生活篇幅。影片告訴人們,她作為一個科學家,終身以實驗室、講堂為家,勤奮地工作著,但她同時還有一個美滿、愉快的家庭。她是一個工作上一絲不苟、極為嚴肅的科學工作者,同時又是一個熱愛自己丈夫和孩子的賢妻良母。因此,當影片以較多的篇幅介紹居裡夫婦孜孜不倦地工作和他們漫長的科學探索時,觀眾也會感到興趣盎然。這是影片導演在處理手法上的獨到之處。影片第一集是從年僅十八歲的瑪麗在大商人佐拉夫斯基家擔任家庭教師開始的。那一年,瑪麗為了供給姊姊布羅尼亞去巴黎上大學,第一次遠離家鄉,從華沙來到斯茨切基市。當時的波蘭淪於俄國沙皇的殘酷統治下,瑪麗在教學中,將愛國主義思想灌輸給她的學生。在她的姊姊取得學位後,她便離開祖國去巴黎上大學,進了理學院。她勤奮地讀書,艱苦孤寂地生活,畢業時取得了物理學碩士學位。學校給她獎學金,國家研究機關要她參加工作,但她放棄了這一切機會,決定要回華沙去,想為祖國盡一點力。回華沙前,在科瓦爾斯基教授家,她認識了皮埃爾·居裡(後來成為她的學生、助手和終身的伴侶)。第一次見面,他們的談話就成了兩個人之間的科學對話。皮埃爾對她懷著無限崇敬。不久,瑪裡回華沙去了,皮埃爾真誠地思念著她……(二)瑪麗·斯可羅多夫斯卡和皮埃爾·居裡在他們共同努力的事業——科學研究中產生了感情。在她回波蘭以後,皮埃爾從遙遠的法國給她寄去了愛情的書信,並希望她能早日回到巴黎。由于波蘭當時正淪於沙皇的殘酷統治之下,瑪麗感到在祖國無法從事她的科學研究,最後作出了選擇,回到了皮埃爾身邊,不久他們便結了婚。女兒伊蕾娜誕生了,為了更好地工作,孩子交給了父親照管。他們勤奮地工作著。瑪麗在進一步研究伯克勒多射線過程中興奮地發現有一種新元素存在的跡象。她向科學界作了發表,但是受到了當時科學權威的漠視。皮埃爾鼓勵她不要為此喪失信心。在極其艱難的研究條件下,她頑強地做著各種試驗以證實新元素的確鑿存在。皮埃爾為了更好地協助瑪麗工作,丟下手頭的研究課題,全力投入了她的測試新元素的工作中去。從此,兩顆光明的星星,兩個天才的智慧溶結在一起了,為的是世界的前進、人類的文明。這溶解後的智慧將象核原子一樣發出巨大無比的力量,為世上千千萬萬人們造福。但是,社會壓力重重,研究條件簡陋,他們孤立、無援。儘管處於相當困難的研究條件之下,他們從不氣餒,依舊頑強工作,終於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為後來鐳的發現奠定了牢固的基礎。天才來自勤奮,來自堅韌不拔的頑強意志。自有人類歷史以來,世界上的任何創造和發明的得來,都經過無數艱難曲折。科學前進的道路從來都不是平坦寬廣、一帆風順的,而科學家的意志從來都是百折不撓、光明磊落的。他們的態度是最實事求是、最客觀的,但他們的思維總是最不自由的,在任何時候都需受到極其嚴格的約束——他們必須立足於所證實的客觀事實。居裡夫婦把自己拋進了實驗室,勤奮地、堅持不懈地工作著。由於他們的努力,孕育了鐳的發現。(三)研究工作進行兩年了,為了獲得純鐳鹽,居裡夫人已作了一萬零六百三十二次晶化操作。工作進行得並不順利,實驗室是間破舊玻璃頂棚屋,通風、漏氣又漏雨,經常使實驗報廢。但誰也沒有想到,就象耶穌誕生在馬廄裡一樣,這發出巨大光輝、震動世界的鐳,卻是在這破屋裡發現的。院子裡放滿大缸,居裡夫人穿著被強酸燒得到處都是破洞的工作服,每天連續幾小時不停地攪動缸中瀝青鈾礦砂溶液。日以繼夜的繁重工作,幾乎耗盡了她的體力。試驗又一次失敗。日內瓦大學答應以十分優厚的待遇,請皮埃爾去那裡工作。經濟的確很拮据,但居裡夫人未受一點誘惑,她被她那視作自己生命一樣寶貴的工作迷住了。她需要的是皮埃爾的支持。皮埃爾留下了,與她一起全力投入工作,一切從頭開始。鐳發現了。它亮得像個火炬,「閉上眼也看得見。」居裡夫人說:「從前一直在想它會是什麼顏色,我夢裡也沒有見過這麼美麗的東西。」它是綠色的,確實美麗,它的光能穿透人體,能給人治病,兩個皮膚癌患者用鐳治療已經痊癒。居裡夫人為此榮獲諾貝爾獎金。朋友們為他們乾杯,人們成群湧往他們家,記者向皮埃爾發出了各種問題:「居裡博士,獎金總額多少?」「你們結婚幾年?打算生幾個孩子?」「你在哪裡認識居裡夫人的?」……祝賀信似雪片般從世界各地飛來,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寄來了熱情的祝賀信。居裡夫婦並未被這一切衝昏頭腦,皮埃爾說:「瘋了,全瘋了。他們因為我們的工作而賞識我們,可是如果我們去參加這些宴會和報告會,我們就會終此一生,一事無成。」世界確是瘋了,因為居裡夫人把鐳帶給了人類。它的誕生震動了整個世界,給人類文明增添了豐彩一頁。它是人類的福音、未來和希望。殊不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為了它,居裡夫婦失去了第二個孩子,皮埃爾也因工作勞累過度得了周身性風溼病。(四)諾貝爾獎金的頒發和隨之而來的大張旗鼓的宣傳,幹擾了居裡夫婦的工作達數月之久。皮埃爾在多次實驗中用老鼠做實驗,證實了鐳輻射是致命的。他覺得應該警告人們,不能不負責任地隨意亂用,而要嚴格地控制。不久,居裡夫婦的二女兒艾芙誕生了。居裡也被選上了科學院院士。他來到斯德哥爾摩,在諾貝爾講演廳作了演講。他說,人類掌握自然的奧妙,是有利還是有害呢?諾貝爾的發明很有代表性:烈性炸藥使人類具有了建樹豐功偉績的能力,但落入挑起戰爭的罪犯手裡卻又成了可怕的破壞手段。但是皮埃爾堅信,新發明給人類帶來的好處超過壞處。基於鐳的研究已有一定成績,皮埃爾建議與他妻子分頭進行研究工作,居裡夫人繼續對鐳的探索,他自己仍去幹他的老本行——結晶學。一個陰鬱的雨天,皮埃爾去參加理學院教授聯合會的聚餐。飯後在去科學院的途中,雨下得更大了。這時街道喧囂,路上行人特別的多。皮埃爾心裡似乎在默想著什麼事情,步伐不穩,他本能地找空一些的地方走。他想穿過馬路,走到那邊步道上去。突然,他被一匹噴著熱氣,正以全速前進著的牲口撞倒了。過路人大聲呼喊,馬車夫急收韁繩,但是沒有用處,馬仍向前跑去。一個天才,就這樣躺在泥水中,生命脫離了他的軀體。在皮埃爾家,科學院院士佩林和皮埃爾父親一起等著居裡夫人的回來。她回家了,可什麼也不知道,她依舊那樣愉快、活潑。佩林向她述說了出事經過,居裡夫人僵直著,她沒呻吟,不哭泣,她只是問了:「他在哪兒……接他回來……」居裡夫人失去了她的終身伴侶,她的工作中的導師;世界卻喪失了一個天才,一份無比的力量。在過去那些困苦的年月中,他們兩人曾一起為這世界作出了燦爛的工作,如今這個產生崇高思想和傑出智慧的天才停止了呼吸。居裡夫人處在極度的悲痛之中。但她知道,作為一個學者,沒有任何權利離開科學,停止自己的工作。她強大起精神,繼承了她丈夫的事業,整個法國也只有她能接替皮埃爾的職務——講授放射學。巴黎大學聘請她為教授,她臉色蒼白但鎮定地走上居裡教授以前講課的講臺,居裡教授講到那裡,她就從那裡接著講下去。朋友們勸居裡夫人進科學院,但也有人反對她進科學院,並使用各種方式反對她。居裡夫人沒有當選,文人政客從中得利。(五)一九一一年居裡夫人以兩票之差,沒有選上法國科學院院士,某些人懷著敵意掀起了一個反對她的運動。其中《事業報》的一群記者作了急先鋒。他們在報上發表了居裡夫人與物理學家保羅·郎之萬的信件,並利用郎之萬與其妻子感情不和大作文章;文人雅士對她的攻擊也達到了頂峰,甚至對居裡夫人第二次榮獲諾貝爾獎都認為是「有人在其中作了手腳」。除了這些,更有暴徒向她屋子扔石頭。居裡夫人鎮定地應付著敵人的挑釁,她在斯德哥爾摩接受了第二次諾貝爾獎金。在會上她說:「……應當指出鐳和釙是我和皮埃爾·居裡共同研究的成果。分離鐳,並且把它確定為一種新的元素是由我進行的,但這離不開我們共同的研究。因此我認為現在頒發的諾貝爾獎是對我們共同研究工作的承認,也是對皮埃爾·居裡的敬意。」鐳學研究院在巴黎成立了。這使居裡夫人受到極大鼓舞。但是研究院才成立四天,法國進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總動員。居裡夫人用了她特有的技能來支援戰爭,十天內就組成了流動X光醫療隊,十七歲的女兒伊蕾娜作了她的助手。四年戰爭期間,流動醫療隊治療了一百多萬傷員。戰爭結束後,居裡夫人馬上又投入了她的科研工作,並得到美國社交界名記者梅洛尼的資助去了紐約。紐約人盛情地歡迎她。在美國,居裡的名字已經同鐳、同醫治癌症緊緊地連結在一起了。這次旅美之行的高潮是她同哈定總統的會見,總統贈與她一份美國婦女界捐獻的禮物:一克價值十萬美元的鐳。居裡夫人的健康情況日益下降,她也接受了這種隱而不顯的挑戰。在大女兒伊蕾娜與頗有前途的年輕科學家弗雷德結婚之後,她更感到自己的衰弱。她覺得自己太疲勞了,於是帶著小女兒艾芙離開巴黎去山間療養。在旅途中她就病倒了,被送進桑爾莫茲的一座療養院。一個月後,一九三四年七月四日,瑪麗·居裡與世長辭。她不是死於別人跟她說的肺病,而是死於長期受到射線照射所引起的再生障礙性貧血。她與皮埃爾·居裡一起葬在法國的家族墓地裡。她是不平凡的,但又平凡。她循著前輩科學偉人的腳步繼續探索著著迷一樣的世界。她熱愛生活,但又將享受拒絕在她生活的大門之外。她得到了至高的功績和榮譽,但她始終願意默默無聞。她把鐳給了這個世界,但恰恰是這個鐳過早地奪去了她的生命。瑪麗·居裡屬於這個世界,世界也屬於她。(完)(原文刊載於1980-5-2、5-23、5-30、6-6、6-13《解放日報》)

了解更多

相關焦點

  • BBC版電視連續劇《安娜·卡列尼娜》合集
    >「圖說老電影」BBC電視連續劇翻譯家草嬰和上譯廠演員座談《安娜·卡列尼娜》譯製導演楊成純談怎樣看《安娜·卡列尼娜》唐煜:讀李梓老師《安娜·卡列尼娜》配音創作札記請點擊下方連結觀看:BBC版電視連續劇《安娜·卡列尼娜》(1)BBC版電視連續劇《安娜·卡列尼娜》(2)BBC版電視連續劇《安娜
  • 怎樣看《安娜·卡列尼娜》作者:楊成純
    怎樣看《安娜·卡列尼娜》怎樣看《安娜·卡列尼娜》(作者:楊成純 原載於1982-1-24 《解放日報》)春節期間,中央電視臺將播放由英國BBC廣播公司製作的電視連續劇《安娜·卡列尼娜》。這部電視劇是根據俄國著名作家列夫·託爾斯泰的同名長篇小說改編的。
  • 偉大的科學家瑪麗·居裡夫人
    居裡的學生——保羅·朗之萬居裡夫人在丈夫去世後,其生命一度陷入了冰河狀態。在長期的工作合作中,居裡夫人與丈夫的學生小她5歲的保羅·朗之萬——另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相戀,他深深迷上了依然美麗動人的瑪麗,介入了她的生活。朗之萬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與居裡夫人約會,度過他們人生中的美妙時光。
  • 如若不落窠臼-影評居裡夫人《放射性物質》
    這只是瑪麗·居裡在她的時代所面臨來自科學和社會困難的一個縮影。首先,她的職業拒絕承認女性對科學研究的貢獻;其次,作為一名女性,居裡夫人甚至不能在職業領域展示自己的作品。 1906年,皮埃爾的頭蓋骨被馬車碾碎後死亡,居裡夫人成為寡婦,還留下兩個年幼的女兒。法國人普遍對華沙出生的居裡夫人持懷疑態度,他們懷疑她是猶太人。
  • 視頻 | BBC版電視連續劇《安娜·卡列尼娜》(一)
    今天開始為您播出BBC電視連續劇《安娜·卡列尼娜》,共10集。本劇1982年由中央電視臺引進,委託上海電影譯製廠譯製。影片講述了安娜難以忍受丈夫的偽善和冷漠,她與青年軍官沃倫斯基相愛了。怎樣看《安娜·卡列尼娜》作者:楊成純春節期間,中央電視臺將播放由英國BBC廣播公司製作的電視連續劇《安娜·卡列尼娜》。這部電視劇是根據俄國著名作家列夫·託爾斯泰的同名長篇小說改編的。由於它再現的是一個多世紀前俄國貴族社會裡的故事,許多人對它不熟悉。
  • 通過她的私生活,讓我們重新認識居裡夫人
    作者/拿我故事換你酒導 讀:瑪麗·居裡(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於華沙,世稱「居裡夫人」,全名瑪麗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裡(Maria Skodowska Curie),法國著名波蘭裔科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
  • 她被譽為中國的居裡夫人,轟動了世界!
    她是中國的驕傲,被稱為"中國的居裡夫人"。她是"三錢"之一的錢三強的夫人,曾跟居裡夫人學習鐳學。上世紀40年代他們夫妻鈾核三分裂的發現震驚世界,然而因為對中國的歧視,諾貝爾獎沒有發給他們。這成為諾貝爾獎的遺憾。
  • 裴淳華主演居裡夫人傳記片曝預告
    時光網訊日前,裴淳華主演的居裡夫人傳記片《放射性物質》曝光新預告。該片將於7月24日上線亞馬遜。影片講述瑪麗·居裡和皮埃爾·居裡夫婦卓越的科學貢獻,以及兩人之間的愛情故事。裴淳華飾演居裡夫人,薩姆·賴利飾演皮埃爾·居裡,阿紐林·巴納德飾演科學家保羅·朗之萬,安雅·泰勒-喬伊飾演居裡夫人的女兒Irene,西蒙·拉塞爾·比爾飾演巴黎大學教授Lippmann。電影由瑪嘉·莎塔碧(《我在伊朗長大》)執導,傑克·索恩(《奇蹟男孩》《皮囊》)擔任編劇。
  • 名人英文情書:居裡先生給(後來的)居裡夫人的求愛信
    著名的物理學家皮埃爾居裡 (1859 - 1906)不僅和他的夫人瑪麗居裡共居一室,還共同分享著諾貝爾獎的榮譽。出生在波蘭的瑪麗婭·斯可羅多夫斯卡婭(在成為居裡夫人之前的本名)不僅年輕貌美,還和皮埃爾居裡一樣的聰穎過人。下面的信是皮埃爾居裡早期多次失敗的求婚中的一次。
  • 居裡夫人筆記仍具放射性是什麼意思?還將持續1500年?真相解析!
    居裡夫人筆記仍具放射性是什麼意思?還將持續1500年?真相解析! 2020-11-11 13:55:33 來源:北京晚報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居裡夫人筆記仍具放射性】日前,諾貝爾獎官方推特發布了一條科普公告,稱居裡夫人曾經使用的實驗筆記本時至今日依然具有放射性,且還將持續1500年。
  • 吳健雄:造原子彈的袁世凱孫媳婦,無緣諾貝爾獎的「居裡夫人」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陶生)吳健雄:造原子彈的袁世凱孫媳婦,無緣諾貝爾獎的「居裡夫人」1912年5月31日,吳健雄出生在江蘇太倉瀏河鎮。根據族譜的排行,她屬於「健」字輩,家族依次以「英、雄、豪、傑」取名。吳健雄雖是女孩,但因排行第二,就得了「健雄」這個挺陽剛的名字。父親也希望她巾幗不讓鬚眉,「積健為雄」。
  • 從居裡夫人的科學人生中解讀天蠍座女人的另一面
    今天,就從居裡夫人這個女科學家的身上來了解天蠍座女人的另一面。02.火星讓天蠍女敢於像男子漢一樣生活說起居裡夫人,大家並不陌生,她是兩次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更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這個天蠍座女科學家開創了放射性理論,並將放射性同位素用於治療癌症,讓人類醫學對抗癌症取得了重大進展。然而,由於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居裡夫人自己卻患上了白血病。
  • 已過百年,居裡夫人的筆記本放射性為何還將持續千年?
    已過百年,居裡夫人的筆記本放射性為何還將持續千年?諾貝爾獎官方推特截圖作為著名科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放射性研究的先驅者,瑪麗·居裡即居裡夫人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釙(Po)和鐳(Ra),成為世界首位兩獲諾貝爾獎的人。
  • 居裡夫人有個筆記本,是一件歷史文物,但它要放在鉛盒裡保存
    一個普通的筆記本,本身不過十元錢,可是居裡夫人的筆記本卻成為了無價之寶,這個筆記本只能使用鉛盒存放,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害死居裡夫人的元兇 至今仍「活」在其筆記本上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早在一百多年前,有一位科學家幾乎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化學元素提取工作,她就是居裡夫人(瑪麗·居裡)。 11月8日,諾貝爾獎官方推特公布了居裡夫人使用過的筆記本。諾貝爾獎方面稱,居裡夫人於1934年7月4日死於再生障礙性貧血,這是她多年來在工作中受到輻射的結果。即使在今天,她的一些書籍和論文仍具有強烈放射性,必須放在鉛盒中保存。本次諾貝爾獎方面所展示的這個筆記本,其所具有的放射性還將持續1500年。 「從科學角度來講,筆記本仍具放射性,這很正常。」
  • 還原一個真實的居裡夫人
    她是眾所周知的居裡夫人,是諾貝爾獎的獲得者,也是愛因斯坦的好友,著名的女科學家,如今她受人尊敬,少有人再提及她的生平往事,這個故事,饅頭大師張瑋就講述了一個比勵志故事裡更加真實的居裡夫人
  • 居裡夫人:離世86年,筆記至今仍有放射性,一生奉獻在科學研究上
    因為諾貝爾獎一般來說不會頒發給同一個人兩次,但是居裡夫人獲得的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和諾貝爾化學獎,而且更牛的是居裡夫人的女兒和女婿也獲得了諾貝爾獎。那麼為啥居裡夫人能夠如此強大的拿下兩次諾貝爾獎?居裡夫人在學習上究竟有何過人之處呢?估計你看完之後要是有居裡夫人一半努力,考上清華北大不是夢。
  • 居裡夫人啊,你做出的奉獻無人能及,你的美麗無以倫比……
    我最崇敬的人——居裡夫人。這個名字,我們一點也不陌生,她是科學教科書裡的新名詞「放射線」,是物理學的一個新的計量單位「居裡」,是一條條科學定律,是科學史上一塊永遠的裡程碑……居裡夫人1867年11月7日出生于波蘭,她的一生都奉獻給科學事業,「弱者坐待時機,強者製造時機。」這是她說過的一句話,我所理解的她便是強者。她做出的奉獻無人能及;她付出的代價勝於一切;她的美麗無以倫比。
  • ――居裡夫人的女兒伊雷娜·居裡(1)
    居裡夫人與皮埃爾每天都要在實驗室呆很長時間,所以,伊雷娜出生幾星期後,她的爺爺來到他們家住下,當居裡夫人上班時,由爺爺照看伊雷娜。直到居裡夫人趕來安撫她。不過,除了伊雷娜,居裡夫人還有「另一個孩子」,那就是鐳和放射性。有時候,夜深人靜,伊雷娜已經睡著,居裡夫人和皮埃爾還會把伊雷娜交給爺爺,然後趕往實驗室。居裡夫人把鐳和放射性形容為「由她賦予生命的孩子」。伊雷娜還在學走路的時候,有位物理學家在一次會議上見過居裡夫婦。
  • 世界百部名人六大秘密傳記故事——《居裡夫人六大秘密傳記》十七
    看著被病痛折磨得虛弱不堪的居裡夫人,至此仍沒有放下自己的科學之夢。在場的每一個人都為之動容。此時,居裡夫人想到的是什麼呢?是她第一次見到物理儀器的悸動嗎?還是第一次進入正式的實驗室時的興奮?外人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