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r.小魚
國慶期間,有個噁心大瓜傳遍全網。
就是那個引發「爆炸輿論」的成都MC事件。
我的家鄉成都是個網紅城市,每年都要例行刷幾次屏,可這次刷屏卻相當難看!
簡而言之,全國的GAY在國慶長假匯聚到成都,讓成都變成了芭提雅。
其中,上千GAY跑到成都一家叫MC的洗浴中心,幹出了一些傷風敗俗且違法的事情……
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
有網絡自媒體稱,MC事件的源頭是因為經人舉報10月1日有HIV攜帶者在MC浴室無安全防護下與陌生人發生關係,預計感染13人,幾乎釀成突發公共衛生危機事件。
網傳此事驚動了成都疾控中心,疾控醫生們不得不立刻放棄大假,連夜加班檢疫。
事件詳情見此文,照片全部打碼,內容自己猜。
這篇文章看得我心驚膽跳,除了對這種群體性高危事件的恐懼外,更可怕的是我看到流傳出來的MC廣告牌上的一句話:
19歲以下的男孩半價!!!
什麼意思?
意思太過明顯了吧!
一個著名的同性戀天堂,明目張胆歡迎19歲以下的男孩,細思極恐。
任何鼓勵、默許未成年人參與性行為(不管同性的,還是異性)的人,都該拖出去千刀萬剮。
學生感染愛滋病增速,觸目驚心!
這些年來,每年新發愛滋病感染者的數據中,有個特別令人擔憂的現象:
在過去幾年中,新診斷的感染HIV的大學生人數年增長率從30%-50%不等(扣除檢測增加因素)。
據中國疾控中心的最新數據,每年報告發現15~24歲之間的青年學生愛滋病病例在3000例上下,且65%的學生感染發生在18~22歲的大學期間。
「大學生感染愛滋病已經成為一個現象,而不是個案。」
根據深圳市疾控中心去年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
2017年至2019上半年,深圳市新發學生愛滋病病例,總共43例,其中大學生有30例,佔69.8%。今年上半年,新發愛滋病學生病例8例。
除了大學生,深圳中招愛滋病的學生中,甚至還出現了初中生!
為什麼學生愛滋病感染數上升迅速?
因為學生男男同性戀人數增加迅速!
學生感染愛滋病的主要渠道是通過男男同性戀行為。
因為男男同性戀常存在多性伴現象,而多性伴是感染愛滋病、梅毒等性病的主要原因。
老GAY,你們住手!
說到這裡,作為一個老母親,我不得不吐吐槽了!
在疾控中心工作的我,常常聽愛滋病防治所的同事講防艾故事。
他們有時會半開玩笑地對我們這些年輕父母說:
孩子早戀不可怕,甚至可以說是「好事」,證明他們性取向正常。
現在最怕的是孩子取向問題。
你們要千萬注意,很多大中學男生都是被人掰彎。
這裡的「彎」,一次也算。
單純無知的學生容易被引誘、被欺騙,可能只是嘗試一次而已。
但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事屢有發生。
誰也承受不了!
兩年前,發生在深圳一個真實又令人痛心的案例
有位初中男孩,據說是在見40多歲男網友時被引誘發生性關係,家長報警後發現對方HIV陽性,於是帶孩子去做檢測,拿到陽性結果時全家都崩潰了......
與健康和平安相比,學習成績算個毛啊,遇到這種事,哪個家長不去拼命?!
老GAY,你們最好把手縮回去!
大中學生,根本就是那些壞GAY的目標群體,從MC浴室流出的廣告牌就可以看出,更別說網上還有大把「掰彎攻略」,對掰彎之事洋洋得意。
學生是最好騙的。
首先, 他們思想懵懂,好奇未知。
青少年學生處於生理和心理發生巨大變化的時期。這一時期他們往往願意接受並嘗試各種想法、觀念和行為。
其次,如今網絡風氣問題不小。
從同性戀平權,到同性戀時尚、洋氣、有品位的論調越來越多。
青少年處在三觀尚未形成,對「性」懵懂好奇無知的時期,非常容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響,為受騙被引誘打下心理基礎。
最重要一點:老GAY經驗豐富,有經濟能力,學生仔哪裡是他們的對手?
專訪中被感染的四個大學生都是被年齡更大、擁有一定社會經驗的非學生男同人士傳染的。
在大學生面前,擁有一定閱歷、更好經濟能力他們,在關係中佔據了更多的主導地位,同性但不平等。
而大學前義務教育的性壓抑,以及過往主流社會對同性的歧視,使得部分學生「同志」更傾向與成熟的社會人士交往。
每個男孩母親,都該和孩子聊聊此事
成都MC事件,我本來不想寫的。
可因為家中有兩個兒子,又感覺不得不寫。
不僅要寫,還要跟孩子認真談談這個問題。
雖然我是醫生,雖然我是新時代的老母親,但是開口和已長到1米75的兒子聊「性」還是需要點勇氣的。
然而,捨我其誰?!
鼓足勇氣,試探著跟大兒子閒聊:
乖兒,你現在越來越帥了,個子也高,身材也不錯,但我覺得你要注意安全
現在外面的壞人很多,千萬不要去隨意認識陌生人或者大哥哥什麼的哦。
我:你怎麼知道?
他:學校安全教育課都上了的。
我:那就好,那就好
……
聽到孩子說學校有教這些知識,心裡踏實好多。
不由得對學校和老師感恩起來。
老母親的心也暫時放下了一丟丟。
最後我還想重申一下我的觀點:
我不歧視同性戀,也不反感這個群體,但是我討厭那些騷擾異性戀,試圖展示魅力,將異性戀掰彎的同性戀。
異性戀不歧視同性戀,同性戀也不要跨過界!
咱們井水不犯河水。
寬容不歧視,不等於提倡。
如果追求同性戀平權,把同性戀當做正常的「性取向」,就沒有誰比誰高貴,誰比誰洋氣的問題。
請不要再在媒體、影視作品、文學作品中宣揚同性戀多麼高尚、多麼洋氣,多麼美豔了!
以政治正確之名,讓青少年誤以為同性戀是一種時尚,這根本就是一種罪!
唯一欣慰的是,看到網上很多同性戀也在譴責「成都MC事件」,並和他們劃清界限。
這篇寫給所有男孩的母親,我們不保護孩子,誰能保護他們?
心都要操碎啊……
作者:Dr 小魚 ,主任醫師,兩個孩子的媽媽,長期從事疾病預防控制工作。中華預防醫學會消毒學分會青年委員。百萬爆文寫作者,獨立運營知名公眾號「Dr小魚」,寫有多篇10萬+網文,灣區高影響力K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