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鏡》:毀人不倦!這部讓英國首相操豬救美的神劇第四季來了

2021-01-08 電影大指南

元旦假期過完,不知道大家都看完《黑鏡》第四季沒有?反正南哥是看了。畢竟從第一季首相日豬救美之後,對這部劇的愛就已經無法自拔!

Netflix這次在元旦假期前一口氣放出第四季全部劇集,真的是很給力了,元旦三天一口氣刷完六集,南哥覺得滿足又空虛。

滿足的是精彩的故事和奇幻的想像結合帶來的視覺盛宴,空虛的是,第五季又要等上漫長的一年。

真是,看劇一時爽,追劇等白頭。

縱觀《黑鏡》第四季,南哥得出了兩條真理。

1. 拒絕一切送上門的高科技。

2. 免費的沒有好東西。

有人因為享用了免費的高科技產品而被改變了一生,也有人因為一時的需求接受了送上門的邀請從此陷入絕望的地獄,從劇情帶給觀眾的致鬱程度來說沒有太大差別,相比前面幾季,可能更內斂了一些。

《黑鏡》第四季一共有六集,分別是6個不同的故事:

《金屬頭》《絞死DJ》《方舟天使》《星艦卡裡斯特號》《黑色博物館》和《鱷魚》。

和前面幾季的主題一樣,關注科技發展與人類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關注人性、關注人權是《黑鏡》一貫的重點。

在劇情方面南哥儘量避免劇透,但是難免會涉及一部分劇情,介意的朋友謹慎觀看。

我們單從故事的模式和套路來說,水準麼,沒有讓人太失望,但是對比前面幾季的內容,表現的不盡如人意。

甚至已經開始有相當一部分粉絲唱衰,表示一季不如一季了。

其實南哥覺得,《黑鏡》是變了,但是沒有變的那麼不堪。

對於絕大多數不怎麼看劇的人來說,對《黑鏡》的印象很可能還停留在「首相操豬」這種驚世駭俗的故事上。

黑科技、生活因科技的影響走向不可逆的深淵、人權的更深層次思考、機器奴役人類的各種方式等等等等,還有所有故事中隨處可見的絕望與一丁點溫暖的希望,這應該是《黑鏡》粉絲們喜歡看的。

當然,再佐以「首相操豬」這種超級大膽的腦洞,就太棒了。

但是這不意味著《黑鏡》每一季都要驚世駭俗。

就像這一季第六集中的黑暗博物館館長所說的一樣:

脫離驚世駭俗的橋段,《黑鏡》討論的主題一直沒有變,第一集《星艦卡利斯特號》中,被複製出現在虛擬遊戲中的人們本質只是一段代碼,他們可以被消滅,也可以繼續被複製,還可以被變形成各種形式的生物,然而他們還擁有和人類一樣的意識和思想,這樣的「代碼」,還是人麼?

或者問的再具體一樣,它們,或者他們,有人權麼?

這不是一個簡單用是否擁有肉體可以評判的問題,也是南哥沒想到會第一個出現巨大爭議的故事。

顯而易見,很多人對這個故事有自己的理解。

被忽視、被霸凌的技術宅,用自己的技術創造了一個虛擬世界,在裡面盡情報復,現實世界中的人們並沒有受到傷害。這樣的報復手段在一部分人心中是被認可的,因為沒有「人」受到傷害。

而對於另一部分人來說,出現在虛擬世界中的代碼們,已經擁有了和人類無二的意識,他們已經有了自己的人格,卻被永遠困在一個被完全主宰的世界遭受煎熬,顯然是沒有人權的。

這個故事中,導演的意圖其實很明顯,重點不在於虛擬的星艦的內部鬥爭,甚至都不在於人類與科技產物的鬥爭,而在於,人權究竟應不應該賦予那些科技產物,或者說,究竟怎麼定義「一個人」。

還是我們熟悉的「黑鏡」風格。

囿於故事和刺激的鏡頭以及關於科技的奇思妙想只能說這些人並沒有接觸到《黑鏡》的核心,更沒有資格談論這部劇的質量變化。

前面說了,和前幾季相比,第四季有了一些變化,主要在於表達更加明朗,主題也更加緊湊。

星艦的故事尚且可以說,一段代碼不配算人,而後面《絞死DJ》中,在被創造出來相戀一千次的情侶算是人麼?

他們有愛、有恨、有一切我們擁有的感情,他們也會為了摯愛的人冒著危險逃離禁錮,998次,他們是人麼?

如果他們仍舊不是,那麼再看第六集,《黑色博物館》。

因為車禍成為植物人的妻子接受了黑科技,將意識移植到了丈夫的大腦中,兩人從此兩個「靈魂」共享一個身體,妻子還是人麼?

死後意識被保留下來的死刑犯,經歷過成千上萬的電椅死刑看到親人的時候仍舊會下意識伸手,是人麼?

他們生前是人,失去了身體,可是記憶和性格,所有的一切都和以前一樣,只是沒有了身體,難道他們就不算是人了麼?

按照這麼說,被截肢的人失去了一部分身體,還算是人麼?

如果身體成為了判斷人的唯一方法,那麼人類和野獸又有什麼區別?

三個故事,分別以遞進的方式,從抗爭到愛、再到活生生的人體轉變為意識,一步步帶領觀眾思考、進入「人」這個問題。

這絕不僅僅是一些人所說的故事不夠黑暗、不夠絕望、老套等問題,觸摸到了故事的核心,你就能明白劇情只是服務的框架。

即使把黑鏡的科技元素去除掉,替換成其他,故事仍舊成立,只不過科技的發展讓整個問題變得更加深邃,且有預警作用。

畢竟,如論科技如何發展,人類都是主角,而所有的故事,歸根結底都是圍繞著人類的。

如果有一天人類因為科技或者其他原因失去了主角地位,請參考第五集「金屬頭」的故事。

比較有意思的是,在本季的最後一集,《黑色博物館》中,出現了大量第一季到第三季甚至包括第四季的一些小彩蛋。

比如首相和豬的故事,自殺的兇手屍體被挪到了這裡。

星艦故事中小男孩吃的棒棒糖。

上一季的恐怖擔當殺人蜂被做成了標本。

《方舟天使》中女兒拿來砸媽媽腦袋的平板電腦。

說明《黑鏡》中的故事都是發生在同一個宇宙的,這對回顧前作也能幫助理解。更多的彩蛋南哥就不一一解讀了,自己找才更有趣。

有很多人在看完了之後都推薦《黑色博物館》,確實,從故事性和風格來看,《黑色博物館》恐怕是最貼近前幾季的調性的,尺度、重口程度還有致鬱效果,當然,如果結局小姑娘沒有復仇成功,恐怕就更符合某些人的愛好了。

事實上,早在之前的聖誕特輯中,就出現過把人類的意識囚禁起來的手段了,那個被囚禁在聖誕水晶球中一千年的男人就是這樣,而這次有三個故事都提到了這種辦法,當然用途不同,很明顯,濫用科技和陷入不可控局面的糟糕後果並不是導演想表達的最終含義,沒有對人類本身真正有深度的思辨,卻已經開始用科技擅自破壞倫理的平衡,使人性崩壞才是重點。

《鱷魚》的故事尤其鮮明的表達了這個觀點。

滾雪球似的被殺人案所迫,一路殺到底的女主,甚至將黑手伸向了嬰兒,是什麼促使這一切發生的?

不是那能重現場景的記憶讀取機器,而是人性中的惡。

脫掉一部分噱頭,回歸到人這個終極且永恆的話題,《黑鏡》在第四季做出的改變沒有好壞之分,它只是更沉澱了。

相關焦點

  • 英國神劇《黑鏡》第三季終於來了!
    用極端的黑色幽默,加上對社會熱點的大膽諷刺是《黑鏡》最大的特點,編劇的腦洞離奇,善於用各種意想不到的設定一來打破觀眾們內心的防線。當年,這部毀三觀神劇,讓不少網友都說,不要連續三集一起看,除非你內心十分強大:
  • 豬與首相不得不說的故事,這部劇的開頭就高能,刷上幾遍都不膩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一部英劇:《黑鏡》,經常追劇的小夥伴們一定不陌生。《黑鏡》是一部由多個獨立故事構成,討論科技和人性關係的英劇。這部劇每一季只有三集,但是每一集都堪比電影水準。第一季的第一集就講出了主題:高科技下的人性。
  • 腦洞大開喪出天際的《黑鏡》終於等來了第四季,神劇依然是神劇!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這樣的說法,「如果一生只看一部英劇,一定是《黑鏡》」,雖然從第三季開始,這部劇的製作方從英國channel4變成了美國的
  • 黑鏡 豆瓣9.4分的英國神劇 你還沒看過嗎?
    每期推薦的劇公眾號都會附帶連結,大家自取就可以,如果大家有什麼好劇推薦或者分享,也可以在評論區交流,私信也會回復,說不定下期就是你私藏的好劇哦!         做你的私人影視庫,我們不只是說說而已!
  • 讓英國首相艹豬贖公主的刷屏神劇又回來了,比前三季更高能
    第一集《天佑吾主》講的,就是英國公主被綁架,綁匪要求首相必須跟一頭豬發生親密關係,才能解救她的故事。乍一看荒誕不經,其實是在討論科技發展過程中,人類可能遇到的道德困境。憑藉著每集都飛到萬米高空的腦洞,《黑鏡》迅速從小眾英劇迷的心頭愛,一路攻城略地,變成了火遍全世界的大IP。
  • 元旦就靠這部劇了!《黑鏡》第四季終於上架,這次一來就黑了程式設計師
    《黑鏡》第四季昨天全季放出!範兒姐立馬熬夜刷了兩集,今天來給大家快速賣個安利。
  • 我現在擔心的是Netflix會搞砸這部神劇——黑鏡
    儘管只是一個微小的變化,但卻使我擔心了起來,Netflix真的不會搞砸這部神劇嗎?其實在《黑鏡》和《神夏》之前,「神劇」這個詞出現頻率並不高,當時英劇和美劇似乎還是兩個獨立的粉絲群體,而這兩部劇之後,說英劇入侵美劇也好,說文化隔閡被打破也罷,你會發現,不僅艾美獎上英國人的席位越來越多,連合拍劇也越來越多
  • 這部英劇改變了整個世界,年度神劇《黑鏡》第四季年末到來!
    喜歡追劇的,從《迷失》《越獄》《老友記》《生活大爆炸》入坑,那都是相當驕傲的。
  • 英國首相X豬 美女為錢淪為大佬玩物《黑鏡 第一季》就這麼炸?!
    最近的我,沉迷黑鏡無法自拔!這是什麼神仙劇情啊!!!!!什麼透析人性?什麼反諷社會?什麼三觀俱碎?你看完《黑鏡》不一定有什麼大徹大悟,但是你一定會由衷地發出一句:不好意思,這是我的願望,搞錯了,重來。你看完《黑鏡》不一定有什麼大徹大悟,但是你一定會由衷地發出一句:今天我們先來第一季,我爭取這周一口氣更到第五季!!!!!!前兩天跟我要《老友記》全集的那個,等兩天哈,我已經拔不出來了。《黑鏡》第一季有什麼?第一集:老母豬上樹!不對,英國首相X母豬!
  • 憑這集,神劇還是神劇
    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深度學習了Sir文風的AI,每天自動碼字、配圖,定點推送……嚇得Sir趕緊點開了這部神劇——《黑鏡》第四季Black Mirror Season 4坦白說,這是它又一次被唱衰——「神劇不神了」。從第一季9.3分的高調登場,到第三季8.8分的勉強優秀。第四季,大踏步地滑落到8.2分。
  • 《黑鏡》不再「黑」
    黑鏡第四季第一集《卡利斯特號》劇照在現實生活中,這些人仍然一如既往的生活與工作,完全不知道有一個複製版的自己正在虛擬世界永無止境地遭罪。直到德利把公司新來的一個女程式設計師上傳到遊戲中時,故事發生了轉機。女程式設計師找到了德利在開發遊戲過程中出現的漏洞,並藉此聯繫上了真實世界中的自己。
  • 首相與豬不可描述,好歌喉不靠實力,《黑鏡》有什麼不敢講?
    黑鏡第五季即將在Netflix正式回歸,但網上的回應似乎好壞不一。誠然,《黑鏡》從一開始的豆瓣評分九點多,被粉絲譽為「神劇」到第四季的8.4。下跌的評分似乎彰顯著他的餘力不足,但瑕不掩瑜,這部英劇以其精妙的劇情設置,細思極恐的反轉給了英劇愛好者們許多無法比擬的感受。
  • 年度壓軸腦洞神劇《黑鏡》第四季終於放出來了 還是全季 !
    《黑鏡》,英國神劇之一,自2011年推出以來便走上神壇 .
  • 9.4崩到6.8,[黑鏡]還算神劇麼?
    來源:酸梅電影伴隨[權遊]大結局,吐槽神劇崩塌似乎成了政治正確… 就連寫篇分析也被說洗白? (然而HBO又不給我錢) 最近改嫁網飛的神劇[黑鏡]第五季回歸。 不出所料,口碑狂跌倒6.8分,評論區一邊倒的差評… 神劇註定爛尾?先看完最新的[黑鏡]在細說從頭吧!
  • 史上最差「黑鏡」,到底值不值得看?
    也不是因為《黑鏡》換了 Netflix 這個美國金主,就想當然地認為它不如英國小破臺製作得好。第四季遠不如前三季,完全是基於對「劇」本身的感受。《黑鏡》之所以好看,因為把兩點玩到極致:對未來科技世界的想像和對複雜人性的洞察。
  • 《黑鏡》第四季回歸,依然神作
    得救日在節後,當我刷完剛剛回歸的神劇——(救了命了可真是!)《黑鏡》第四季Black Mirror Season 4平時一般不愛追劇,不是不好看,而是大部分劇都,太——長——了!日韓劇稍好點,國產劇注水嚴重,動不動五六十集起,美劇這點也不咋友好,七八季是標配……所以比起講一個故事讓人幾個月不得安寧的大長劇,我還是愛電影更多一些~但英劇是例外。比如最喜歡的《黑鏡》,一季不超過6集(前兩季各3集),一集用1小時左右講一個獨立故事。真·短小精悍(另一部喜歡的《9號秘事》甚至一集不過半小時)。
  • Netflix接手,《黑鏡》為何跌下神壇?
    這些差評不代表《黑鏡》已淪為爛劇徹底喪失可看性,而是裹挾著一股期待越高失望越大的情緒,以及目睹昔日神劇水準崩盤的心痛。或許是以往細思極恐的《黑鏡》單集將我們的口味養挑剔了,第五季既沒有給觀眾帶來驚喜,也沒有曾經的驚嚇,結尾缺乏反轉層次,指向人性深處陰暗面的犀利刀鋒被完全磨平。
  • 黑鏡再臨,全世界都將再次被這部神劇狠狠挖苦一番
    今天小暖真的超級激動,因為《黑鏡》第三季終於在今天回歸辣!要是你想見識見識編劇的腦洞更大到離奇,發掘人性能有多黑暗,諷刺一把網絡暴力,先進技術對人性的摧殘,這部5年只出了6集,16萬人打出9.3的高分的神劇,絕對值得你一看。趁著今天《黑鏡》第三季新鮮出爐,就請《不存在日報》的副主編來與我們一起侃一侃《黑鏡》吧。話題發起人
  • 神劇變成了神馬?
    說起這部劇,很多人腦海裡出現的第一個字就是「神」。即使沒看過,也對「直播英國首相與豬XXOO」的江湖傳說有所耳聞。而從那時起,有的觀眾認為《黑鏡》不「黑鏡」了。前年的第三季走下9分神壇,而這次回歸的第四季,則在豆瓣迎來了該系列的史上最低評分——8.3。
  • 為什麼連《黑鏡》都能崩了?
    這些差評不代表《黑鏡》已淪為爛劇徹底喪失可看性,而是裹挾著一股期待越高失望越大的情緒,以及目睹昔日神劇水準崩盤的心痛。或許是以往細思極恐的《黑鏡》單集將我們的口味養挑剔了,第五季既沒有給觀眾帶來驚喜,也沒有曾經的驚嚇,結尾缺乏反轉層次,指向人性深處陰暗面的犀利刀鋒被完全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