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中德民間友誼大使——瑪麗安娜 | 光影中德

2021-01-13 中德人文交流


1986年的秋天我第一次踏上了德意志的土地,當時的中國剛剛邁出改革開放的步伐不久,一批批中國學者被派往德國交流。臨行前,四川外語學院德語系的汪沂老師告訴我,慕尼黑有一對在銀行就職的德國夫婦對中國人非常友好,我到了德國可以聯繫他們,他隨即給了我瑪麗安娜的地址和聯繫電話。在舉目無親的德國,拿著這個號碼,我嘗試著撥通了瑪麗安娜家的電話,果然,電話那頭傳出的德國婦女的聲音非常友好熱情,很快我和川外的另一位同事就敲定了到她家拜訪的時間。當時瑪麗安娜居住在慕尼黑曼海姆大街2號,距離地鐵Münchener Freiheit站僅有幾分鐘步行路程。第一次見面是在她家裡,這是一個十分有生活品味的德國人家,房間不大,但是餐桌上從開胃酒開始的各種精緻酒杯和餐具令人賞心悅目。而在她家四周的牆壁上,掛滿了夫婦倆在中國旅遊的放大照片。上世紀80年代初期,她與丈夫路德維希同在銀行工作,他們沒有子女,那時候工作之餘最大的愛好就是旅遊。那個年代,到中國旅遊的歐洲遊客並不多見,瑪麗安娜喜愛拍照,她背著一個135相機,和丈夫雲遊四海,他們就是在那個時候踏上並愛上了中國這片歷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土地的。



每次與瑪麗安娜見面,她都喜歡談論當年在中國的見聞,津津樂道地給我們說起「你的中國人來了」的故事。由於到過中國,他們比其他德國人更早地了解到世界上還有這麼一個國度,對中國和中國人的感情就在不經意間培養起來了。那是80年代初期,最初是因為中國留學生在德國銀行辦理銀行業務,或許是愛屋及烏,在銀行工作的她在面對中國人處理工作事務時總會表現出比別的職員更多的熱情。久而久之,每當中國人來到銀行辦事,其他銀行職員就會立刻叫來瑪麗安娜,並告訴她「你的中國人來了!」。然後,瑪麗安娜就會把自己的電話和地址留給「她的中國人」,邀請他們到自己的家裡作客,從而開始了她接下來幾十年中與中國人的交往。當時四川外國語學院的汪沂老師,西安外國語學院的常徵文、李文哲老師等,是屬於最早認識瑪麗安娜夫婦的中國進修生,而西外原副校長常徵文老師後來也把瑪麗安娜的號碼傳給了他西外的同事、後來成長為西外校長的劉越蓮老師。幾年前,李文哲老師、劉越蓮老師還分別去看望過瑪麗安娜。


那個時候,中國和德國在各方面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初到異國他鄉的我雖然滿懷欣喜,但依然存在諸多不適應。而瑪麗安娜夫婦總會一次又一次地邀請我和其他中國朋友去家中作客,開車帶著我們四處觀光。他們的熱情衝淡了我們的孤寂,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德國人的友好和善良。


左圖:1987年,與瑪麗安娜夫婦旅遊,圖片為作者與其丈夫合影,照片系瑪麗安娜用相機拍攝

右圖:1995年,在瑪麗安娜家裡合影

 


瑪麗安娜的中國情結還來自她與丈夫對中國這個國度的認可,自從與中國人交往後,關心中國的發展成了他們讀報的一個重要內容。他們會情不自禁地隨著中國的進步而喜,隨著中國發生的災難而憂。幾乎每一次有機會到德國出差看望他們時,她都會拿出一些從報刊上剪下來的有關中國的報導給我看。每逢中國的春節,她還會專程從德國打電話來問候我們,並且知道中國陰曆的生肖是什麼。在電話裡,她也會談論報紙上看到的某條關於中國的報導。有一次我在德國期間,她在一天內連續四次給我電話,但因為手機靜音,錯過了她的電話,當我回電話給她時,她告訴我,因為晚上八點的新聞有關於中國經濟的報導,她料想我應該感興趣,所以特意來電話告訴我,當時真的令我十分感動。從這些微小之處不難看出她對中國的一往情深。



在德國市場,made in China 似乎並不是一個褒義詞,便宜貨好像都來自中國,自然就給中國產品貼上了質量不夠上乘的標籤。而瑪麗安娜卻不然,每次當我給她帶去中國禮物時,她總是發自內心地喜歡並急於想把這份喜歡分享給他人。2010年去德國時我給她買了一件中式羊毛衫,她立馬穿著在養老院到處遊走,希望別人能夠分享她的這份愉悅。還有一次我在青島出差時給她買了一個用貝殼做成的項鍊吊墜送給她,後來每次我去看她,她都會很珍惜地戴上這條項鍊。尤其讓她高興的是,她可以帶著我在養老院裡一路和其他老人打招呼,然後自豪地告訴別人她的中國朋友來了。以至於養老院裡好幾位老人都認識了我這位中國朋友。


2010年夏季,為瑪麗安娜準備的中國禮物,作者為瑪麗安娜剪掉衣服上的商標

    


瑪麗安娜膝下無兒無女,在她83歲那年,他們夫婦決定不再租房,而是搬到了慕尼黑附近的一家養老院居住。養老院內商店、咖啡吧、醫務室、報告廳、圖書館、教堂、餐廳、洗衣房等娛樂和服務設施一應俱全,養老院外部有一個不大的花園供老人們散步。和丈夫在養老院生活了6年,小她兩歲的丈夫因病離她而去。記得是在2011年4月的某天,我接到了瑪麗安娜從慕尼黑打來的電話,電話那頭的她告訴我,丈夫路德維希已經離世,老人的語氣很平靜,雖然聲音有些哽咽,但這個打擊並沒有摧毀她的意志。


2009年夏季瑪麗安娜與丈夫散步


2013年,當我和丈夫再次到慕尼黑探望她時,我們眼前的瑪麗安娜似乎比過去更加精神煥發。孤獨並沒有令老太太的生活質量下降,相反,一個人獨處的她仍然活得有滋有味。雖然有餐廳,但瑪麗安娜希望自己能「有所作為」。按說九旬老人,飲食起居應該都有專人照顧,但這個要強的德國老太太只要能自己解決的事情絕不會依賴他人。她每日僅去餐廳吃一頓飯,早餐和晚餐都自己動手。


記得她88歲那年,我和一位朋友到養老院看她,當她得知我們住在慕尼黑某大街時,她說那條路她非常熟悉,便執意要開車送我們倆回住處,這是我最後一次享受她的座駕,當時很是吃驚一位88歲的老太太還能這麼自如敏捷地自駕!

2015年夏天,當我和兒子趕到養老院看她時,已是下午4點左右,她擺上講究的餐具,為我們準備了「午咖」(咖啡和甜點)。享用完「午咖」後,她又端出為我們準備的德式晚餐。雖然只有麵包、黃油、火腿等「乾貨」,但精緻的酒杯所散發出的開胃酒香味,質量上乘的餐盤配上的食物,無不向我們傳達出一個信息——那就是她對生活始終表現出的激情與熱愛。


更令我感動的是,她竟主動要我將旅遊一周的髒衣服拿到她的家裡去洗。當洗好後她幫著我一同晾曬時,只見當時已92歲高齡的她把我已經晾出去的衣服又重新抖了數下,直至完全平整了才用衣夾整齊地夾住兩邊。微小的生活細節折射出的是對生命的尊重和對生活的熱愛,也向人們詮釋著她獨立的生活觀。


2015年瑪麗安娜幫作者晾曬衣服


2017年夏天我到養老院看她,上下電梯時我總會下意識地攙扶住她,而這時她會很自然地推開我的手,靠自己小心翼翼地行走。


左圖:2017年夏,作者給瑪麗安娜看手機圖片

右圖:2017年夏季,一襲白裝的瑪麗安娜,脖子上掛著作者送她的貝殼項鍊和陶瓷項鍊

   

 

從上世紀的1978年開始與德語打交道,結識了形形色色的德國人,但能讓我時刻牽腸掛肚的,瑪麗安娜似乎是唯一。幾十年的情感令我和這個樂觀獨立的老人早就有了超越友誼的親情。我曾經在2016年的母親節之際把瑪麗安娜點滴的生活細節寫了出來,是想用這樣一種方式表達我對這位德國母親的敬意,儘管她沒有生育過子女,但在我心目中她就是一位偉大的母親。我從她身上看到了一種向上的精神,一種對生活的樂觀態度。


還清晰地記得2017年夏天她一襲清爽的白色衣服和我們聊天的情景,每一次告別都像是永別!老人很淡定地告訴我和先生,她給養老院辦公室留下了我們的聯繫方式,就是希望如果她不在了我們還能知曉她的信息。我當時鼻子有些發酸,但仍然堅定地相信下一次的造訪依舊能看到她的奕奕神採,聽到她的爽朗笑聲。


可惜已經沒有了下次!


2018年7月底,我和先生作為她的中國朋友,在慕尼黑英國公園附近的墓地出席了她的葬禮。主持人在悼詞中特意提到了「瑪麗安娜的中國朋友」也來為她送行。簡單的追思會上送葬者每人獲得一塊小小的石頭以作為一種對逝者的念想。


在瑪麗安娜的葬禮上,送葬者獲得一顆石頭,以此留下對逝者的一份思念


瑪麗安娜——這位與我保持了32年友誼、能讓我體味友情、感受母愛的人,這位雖然溝壑縱橫般的皺紋早已爬上臉龐,但依然優雅美麗的民間友誼使者,將永遠存留在我的記憶之中!

相關焦點

  • 中國駐德國大使:中德攜手 共創新機遇
    中國駐德國大使吳懇近日,習近平主席同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年內第四次通話。此前不久,兩國領導人還共同出席了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李克強總理也先後同默克爾總理舉行通話和視頻會晤,楊潔篪主任年初赴德出席國際會議,王毅國務委員年內兩度訪德。
  • 跟隨「德國女婿」阿福的鏡頭,見證中德文化的碰撞與交融
    8月16日,他和《鏡頭下的中德人文交流》新書主編、同濟大學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董琦圍繞「中德文化的碰撞與交融」這一主題,結合自身經歷,與讀者們分享了中德文化碰撞與交融的趣事。跟隨著阿福的鏡頭,觀眾能感知到真實的中德日常生活,內容豐富且視角獨特,包含歷史、飲食、語言、生活方式與習俗等方面。因為這些視頻,阿福曾被《新聞晨報》評為上海最具有影響力人物之一,也是「人民網」上海自媒體正能量傳播十大案例之一。
  • 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全文)
    新華社柏林10月10日電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問德國期間,中德雙方10日發表《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共塑創新》。在中德農業中心框架下開展的雙邊合作項目有:    ——中德農業現代化種植示範農場     ——中德畜牧合作項目     ——中德沼氣技術合作與工程示範    ——中德企業技術創新展示園     除農業外,中德農業中心還可逐步拓展至食品安全和林業合作。
  • 志合不以山海遠,中德相與濟時艱
    4月1日,由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際合作司、中國公共外交協會聯合出品,優酷、咪咕聯合承制的視頻「守望相助 共同戰疫——志合不以山海遠 中德相與濟時艱」首發,記錄下中德兩國在疫情期間攜手互助,風雨同舟的情誼。
  • 中德攜手·智造未來 中德智能製造產業協會在京成立
    12月22日,由中國電子學會、中德智能製造聯盟專家委員會、北京市順義區人民政府主辦,順義區經濟和信息化局、中德智能製造產業協會承辦,智匯工業協辦,歐盟中國城市發展委員會、中國數字經濟百人會支持的「2020(第五屆)中德智能製造合作發展與展望論壇暨中德智能製造產業協會成立揭牌儀式」在北京國測國際會議會展中心舉行。
  • 中德園發布未來五年工作目標 擬打造中德4.0戰略合作試驗區
    新華網瀋陽12月18日電(記者汪偉李宇佳)17日,「創新賦能高質量擴大開放新格局—2020中德(瀋陽)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高質量發展大會」在瀋陽舉行,瀋陽市鐵西區區長,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中德(瀋陽)高端裝備產業園(以下簡稱中德園)管委會主任郭忠孝在致辭中表示,力爭到2025年,中德園實現經濟總量再翻一番,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1600
  • 2020中德智能製造合作發展與展望論壇暨中德智能製造產業協會成立...
    12月22日,2020(第五屆)中德智能製造合作發展與展望論壇暨中德智能製造產業協會成立發布會圓滿舉辦。本次峰會以「中德攜手·智造未來」為主題,依託中德智能製造聯盟專家委員會,打造聯動的中德國際合作平臺,對接德國優質製造企業和項目資源,帶動區域產業結構升級與經濟轉型發展。
  • 賽迪研究院舉辦「中德創新合作發展大會」
    12月18日,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研究院」)、中德智能製造聯盟、南京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主辦,江寧開發區高新園管理辦公室、中國信息化周報承辦的中德創新合作發展大會在寧成功召開。會議以「深化共贏合作、智匯創新名城」為主題,來自中德兩國政府、企業、科研機構的數十位代表圍繞科技創新政策、發展成果、重點合作領域等展開對話交流,不斷深挖中德創新合作潛能、強化優勢領域交融互補、持續推進合作成果轉化。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子河出席會議並致辭。
  • 中德合拍電影《天下第一橋》今年下半年開機
    【本報訊】(蘭州日報社全媒體首席記者 李超 實習生 苗雨)5 月 25 日,由甘肅田野之光影業有限公司主辦的中德合拍電影
  • 中德交通運輸領域合作②|與德偕行 共塑綠色物流
    中德在物流領域的合作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1995年,中德開始在道路運輸和物流領域開展人員培訓合作。2010年,中國交通運輸部與德國交通、建設和城市規劃部籤署了部門間《關於在「綠色物流」領域開展雙邊合作的諒解備忘錄》,並建立了副部長級的中德綠色物流會議機制。
  • 菊麟與黃子韜是什麼關係 她是中德混血兒
    菊麟與黃子韜是什麼關係 她是中德混血兒時間:2020-04-20 09:56   來源:唯美村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菊麟與黃子韜是什麼關係 她是中德混血兒 近日,網絡熱映的電影《木蘭之巾幗英豪》裡,青青公主一角,大家是不是覺得有點熟悉。
  • 嘮嘮中德軍事交流的蜜月期
    今兒咱就說說,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德兩國蜜月期!,我也順便蹭一回大片的熱度!1922年,垂涎中國市場的魏瑪共和國與中國籤署了《中德協議》,規定兩國恢復友好關係和商貿活動,標誌著一度中斷的中德關係走向恢復,而這個協議也成為了中德關係史上第一個平等條約。夾縫中崛起的德國讓很多國人感同身受,所以「德粉」很早就出現了,孫中山就曾提出過創建中德大陸同盟的設想,雖然未能實現,但國民政府對中德關係的重視已然顯現。
  • 德國Anmous安慕斯:G20漢堡峰會加深中德經貿往來
    去年全年中德貿易總額達到1700億歐元,中德貿易額在德國外貿總額比重由2015年的7.5%上升至7.9%,中國已成為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2017年G20峰會於7月7日-8日在德國漢堡舉行,作為2016年2017年兩屆峰會的前後任輪值主席國,中德兩國將在G20框架下進一步加強經貿合作,也將為中德合作帶來更多各個領域的發展機遇。
  • 解讀 中德生態園跟王臺到底是個什麼關係?
    到底什麼是中德生態園,到底生態園又跟王臺是個什麼關係?看完這篇文章,我相信大部分人會差不多能夠明白。官方定位(範圍,如何發展):青島中德生態園是由中德兩國政府建設的首個可持續發展示範合作項目。園區位於中國第九個國家級新區——青島西海岸新區,膠州灣高速公路南側、小珠山風景區東北、牧馬山生態通道北側。
  • 模特李詩穎,中德混血,17歲的她被楊穎公司籤約!
    模特李詩穎,中德混血,17歲的她被楊穎公司籤約!00:00 來源:拳擊那點事 原標題:模特李詩穎,中德混血
  • 中南高科聯合吳曉波890新商學打造中德製造業大學
    央廣網上海11月14日消息(記者周洪)昨天(13日),以「創新聚力·智造未來」為主題的第一屆中國製造高峰論壇暨中德製造業大學成立儀式在上海圓滿舉辦。知名財經作家、中德製造業大學聯席校長吳曉波,中南高科產業集團總裁叢學豐,中國商業經濟學會會長、中德製造業大學校董馬龍龍,中國駐德國大使館原經商處主任資深外交官、中德製造業大學顧問鄭春雷,中德製造業大學執行校長、原華為海外市場部副總裁劉全偉等300多位行業領袖及製造業企業家代表共聚盛會、共探製造業未來發展。
  • 「五歲」中德裝備園經濟總量翻一番
    12月17日、18日,「創新賦能高質量 擴大開放新格局—2020中德(瀋陽)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高質量發展大會」系列活動在瀋陽舉行。此次活動由遼寧省發改委、工信廳、商務廳、瀋陽市人民政府指導,中德(瀋陽)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管委會主辦,共有一個主活動、七個系列子活動。2015年12月17日,國務院正式批覆中德(瀋陽)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建設方案,中德裝備園上升為國家戰略。
  • 中德建交45周年合作升級 德國Anmous安慕斯進入中國
    今年是中德建交
  • 中德未來城 | 大年初一!一場紅包「雨」即將火熱來襲!
    說起來壓歲錢特別考驗人的「演技」這樣的戲碼成了過年「標配」「拿著拿著……」「不要不要……」然而嘴上說著不要身體卻很誠實今年中德未來城給大家發紅包啦~中德未來城位於玉環新城核心地段,是玉環首個「被動式」超低能耗綠色建築項目和住宅全裝修項目。中德未來城從「溫度、溼度、空氣、陽光、噪音、水」6大基本生命元素為出發點,營造「衡溫、衡溼、衡氧、衡潔、衡靜」的居住環境。
  • 牽手德國足球 中德生態園賦能島城足球產業發展
    青島正在打在足球之城,中德生態園利用友城資源開展國際足球合作。 在12月23日的《行風在線》節目中,中德聯合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劉德超介紹,2015年成立中德體育文化發展公司成立,跟教育部、山東省教育廳、青島市教育局和西海岸新區教體局四級聯動構建起了校園足球體系,多次承辦全國校園足球夏令營,已經為全國各個高校、職業足球俱樂部輸送了47名足球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