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為何女子十三四歲會被稱作「豆蔻年華」?和杜牧一首詩有關
文/史小二記
名字代表一個人,一種稱呼就是代表一類人。而立之年,弱冠之年,說的是不同年齡段的男人。與之相對,女人也是有的。十三四歲被稱豆蔻年華,15歲是及笄之年,16歲則稱破瓜之年。
爸媽為什麼取這個名字,是有含義的。類似,稱呼也有自己獨特的含義。
以15歲為分界線,古人平常時候開玩笑,說我家女兒已經及笄。聽了,你別聽不懂。這是暗示你可以上門提親了。笄是一種束髮的簪子,這時女人會將頭髮收攏起來,梳挽成一個漂亮的髮髻,插上發笄。
這標誌著女人成年,不再是當年的小女孩子,待遇是按照成年的。到16歲,如同瓜熟落地,發育已經完全成熟,可以破瓜,吃瓜了。也就是可成人婦。
15歲之前的十三四歲就好理解了。方便理解,得說杜牧的一首詩。
公元835年,33歲的杜牧離開揚州,進京任監察御史一職。臨別前,贈言詩一首。晉南渡以來,南方日漸繁華,隋唐時期,遠遠超過。李白曾說煙花三月下揚州,東南形勝,揚州美不可言。
風景美,人也更美,這裡青樓林立,才人更是願意來這裡,成就一番風流韻事。杜牧的詩有豪邁,但也有旖旎動人的。時常進進出出青樓不就有了。這方面的詩作只有後世的柳永才可比肩。
既然走了,蘿莉控的杜牧不舍一位歌妓,隨即揮灑自如的和詩一首: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整首詩,杜牧大讚這位歌妓。年齡十三四歲,嬌小秀美,體態輕盈,十分美麗。看遍揚州城十裡長街邊上,那些歌樓珠簾下紅衣翠袖的大美人,她們也總不如你。春風十裡,總是不如你啊!
所以,後世就以豆蔻來形容十三四歲的女孩,稱豆蔻年華。有人這樣註解這首詩:
牧之詩詠娼女,言美而少,如豆蔻花之未開
豆蔻是一種草藥,顏色多種,以紅豆蔻為最,花一般開於夏天,清秋結果。花是極為的美麗的,青黃枝頭上結著一個又一個的花骨朵,飽滿而圓潤,顏色整體呈晶瑩透徹,尖尖上是嬌羞的紅色,配上她形態不一的朝向,含苞待放,猶如一個嬌羞的少女。
這不正是女孩子十三四歲的模樣嗎?
情竇初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