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為13歲的雛妓寫的一首詩,有多少人和我一樣,用來表白了

2020-12-22 解憂詩詞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風十裡,不如你」,有段時間在朋友圈經常會刷到馮唐的這首詩。甚至有很多男生會用這句「春風十裡,不如你」向心愛的女生表白。

然而這句詩真的可以用來誇女孩嗎?

這句詩的源自「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是杜牧為13歲的雛妓所寫

贈別二首·其一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說到文人和歌妓的交往,很多人都會想到北宋的柳永。

當時柳永在青樓有多受歡迎呢?「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不願千黃金,願得柳七心;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

而在柳永去世後,與他交好的歌妓在每年的清明節相約前往墓地祭掃,就是後世所言的「吊柳會」。

當然,除了柳永,唐宋不少文人都曾流連煙花之地,例如晚唐的詩人杜牧就是如此。

他在晚年追憶昔日生活時,曾自我調侃「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對於風流人士來說,揚州簡直就是人間天堂,那裡「九裡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如仙境」

公元833年,杜牧被淮南節度使牛增孺看中,授予他掌書記一職,主要負責府中的書信往來,當時杜牧就居住在揚州。

他在閒暇之餘常常出入秦樓楚館,飲酒作樂,好不暢快。

由於他太過頻繁出入煙花柳巷,他的上司牛增孺都看不下去了,勸他安分點。

他卻百般抵賴,「某幸常自檢首,不至貽尊憂耳」,大意就是自己還是很自律,不勞大人費心。

沒想到的是牛增孺居然拿出了一大疊的紙張,上面記錄的都是杜牧這段時日的荒唐行徑,甚至具體到了某日某時,去了哪家青樓,找了哪位美女。

杜牧看後羞愧不已。

這段故事被記錄在《太平廣記》中,常被作為杜牧風流的證據。

而這首《贈別》就是他在離開揚州時,為13歲的雛妓所寫,最後兩句驚豔了世人上千年。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開頭兩句不僅點出了歌妓的年齡,還突出了她的美貌。

「娉娉嫋嫋」一詞將歌妓的窈窕身姿寫到了極致,讓人仿佛看到了那清麗絕妙的倩影。

這一句和他後來追憶的「楚腰纖細掌中輕」也算是前後呼應了。

而「豆蔻」一句看似寫花,實際是在盛讚女子的青春美麗。

豆蔻原本是盛產於南方的一種花卉,種子有芳香氣味,南方人常常在其還未完全綻放時取之,稱為「含胎花」。

而杜牧這裡以此來比喻十三四歲含苞待放的女子,也是十分貼切了。

後來我們所說的「豆蔻年華」便是出自這裡了。

蘇軾在新婚之時,也曾引用這句詩盛讚自己的妻子,「淨如,豆蔻花梢二月初」,可見這句詩對後世影響還是很大的。

「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這兩句充滿了不舍之情,浪漫唯美,歷來為後世所稱道。

「春風十裡」這四字寫盡了揚州的繁華盛景,後來秦觀的「春風十裡柔情」、賀鑄的「春風十裡斷人腸」、韓琦的「春風十裡上珠簾」大概都是脫胎於這一句。

揚州城十裡長街不知有多少佳麗,身著紅衣翠袖,立在珠簾下,可是在詩人的眼中卻都比不上那和他依依惜別的女子,足見他對那雛妓是有多麼不舍。

他在另一首《贈別》中還曾言「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纏綿不盡的情思可見一斑。

而這裡的「卷上珠簾總不如」稍顯委婉,卻有一種含而不露的韻味,引人遐想。

全詩寫得很是唯美婉轉,將揚州雛妓的青春美麗,十裡繁華寫到了極致,短短28字,令人回味無窮。

後來人們常用「春風十裡,不如你」來誇女孩,但是有些人卻認為這是杜牧為雛妓而寫,用來誇女孩並不合適,你們怎麼看呢?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27歲杜牧愛上13歲少女,離別時依依不捨,寫下一首情詩,千古流傳
    杜牧與當時的李商隱並稱為「小李杜」。兩個人撐起了晚唐逐漸沒落的詩壇,留下過很多優美的經典名篇。杜牧出生在官宦之家。自然是眼界高又有才氣,很年輕的時候就憑藉一篇《阿房宮賦》名震文壇。但是,出生於晚唐的杜牧,就像晚唐的國事一樣,心有餘而力不足。於是,他只能沉醉於溫柔鄉中,在青樓楚館中寄託自己的詩情。
  • 杜牧愛上13歲的妙齡少女,離別之時依依不捨,寫下一首感人的情詩
    提起晚唐詩人杜牧,相信很多人會第一時間想到那首膾炙人口的《清明》,這首作品成為了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詩;不過我個人更偏愛他的愛情詩,特別是他在揚州寫下的《贈別二首》,寫得纏綿悱惻,把戀人之間的依依不捨,還有那份無奈表現得淋漓盡致,讀這樣的作品,最是讓人感動,從中能夠感受到美妙的愛情
  • 杜牧很有哲理的一首詩,感慨年華易老,寫盡了人生的無奈!
    古人的智慧可謂是無窮無盡,尤其是唐朝那些偉大的詩人,每個人都與眾不同,不僅寫下諸多優美的經典名篇,同時他們也喜歡把對於人生的解讀融入進作品中,從而也使得這些作品別具一格,不僅很是抒情,另我還充滿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而我們去讀這樣的作品,也最是能夠感受到詩人的一片真誠,以及對於人生真為深沉的感悟。
  • 情人節了,別用「春風十裡不如你」表白,你看看它前兩句寫了什麼
    但現在用它的人少了,一方面這是因為電視的熱度總會下去,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這詩確實並不適合用來在愛情中表白,所以很多正式的場合商家和現代詩壇名家也很少用。這是為何?說實話這是一首挺有水平的七言詩,但大家翻看典籍就會發現,自它問世1000多年來很少有古代名家評價它,而且也未入選中、小學課本。為何古人都對它「集體忽視」呢?因為詩雖然美,但內容卻並不是多高雅。寫這詩時杜牧33歲,正準備離開揚州調任長安做御史,這首詩是送給一位13歲的煙花女子的。
  • 杜牧在重陽節登上齊山,內心當真是百感交集,還寫了一首傷感的詩
    杜牧與李商隱那都是晚唐著名的詩人,兩個人也是王不見王,尤其是他們的愛情寫得極為深情,每一首都令人驚豔,所以後世也把他們當成是晚唐時期的李白和杜甫,從而有了「小李杜」之稱,可見他們的才華也是無與倫比。杜牧的這首《九日齊山登高》,那就是一首很經典的作品,寫得也很憂愁,每一句都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九日齊山登高》唐代: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 杜牧最經典的一首詩,美得令人心醉,成為描寫秋天最唯美的一首詩
    作為唐朝最後大師,杜牧的很多作品也都是深入人心,尤其是一首《清明》,更是成為了描寫清明最傳神的一首詩,通篇描繪的看似平淡,可是那一份憂愁之感,以及落魄的神態,則是被詩人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描寫得淋漓盡致,讀來當真是令人肝腸寸斷。
  • 赴京上任,杜牧卻滿懷憂慮,一首詩寫盡了晚唐文人的痛苦
    杜牧這首《自宣城赴官上京》,比較細緻地刻畫出了晚唐文人心中的痛苦。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看看詩人為什麼會痛苦。瀟灑江湖十過秋,酒杯無日不遲留。謝公城畔溪驚夢,蘇小門前柳拂頭。千裡雲山何處好,幾人襟韻一生休。塵冠掛卻知閒事,終擬蹉跎訪舊遊。寫作背景:此詩是公元839年所作,時杜牧三十七歲。
  • 杜牧很有趣的一首詩,通篇無一生僻字,但是每一句都充滿詩情畫意
    讀他們的作品最好是要有愛情經歷,再來讀的話,一定是深有體會。那麼在這位詩人也是時常被後人拿出來比較,想要知道誰的水平更高,哪一位更具有影響力?詩作寫得更好?其實筆者認為,這樣的比較是沒有任何的意義,畢竟文學沒有標準,每個人對於文學的評判自然也是不一樣,所以無人比較。畢竟兩個人都是了不起的詩人,他們都代表了晚唐詩壇最高的成就。
  • 杜牧詼諧風趣的一首詩,難忘的景象,令人神往
    生活中有很多人從不掩飾自己的喜怒哀樂,但由於性情率直,有時候卻讓人覺得十分風趣。比如羅隱曾寫道,「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辛棄疾也曾自嘲,「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風趣的話語可以緩解緊張的氣氛,讓人覺得溫馨又智慧。唐代詩人杜牧就寫過一首詩,細細品味,就感覺十分的詼諧風趣。
  • 27歲杜牧愛上13歲少女,離別時依依不捨,寫下一首情詩,千古名篇
    杜牧與當初的李商隱並稱之為「小李杜」。兩人扛起了唐代慢慢衰落的詩壇,留有過許多 唯美的經典名作。杜牧誕生在官宦之家。當然是見識高又有才華,很年輕的時候就憑著一篇《阿房宮賦》威振文學界。可是,出生於唐代的杜牧,如同唐代的國家大事相同,力不從心。因此,他只有沉醉在溫柔鄉中,在青樓楚館中寄予寄寓的詩情畫意。27杜牧曾經在揚州市有過一段風流歲月,認識了一名13歲的妙齡少女,兩人一見鍾情,可是杜牧是浪子,天涯漂泊,在揚州生活了一段時間後要離去。
  • 解答:為何女子十三四歲會被稱作「豆蔻年華」?和杜牧一首詩有關
    解答:為何女子十三四歲會被稱作「豆蔻年華」?和杜牧一首詩有關文/史小二記名字代表一個人,一種稱呼就是代表一類人。而立之年,弱冠之年,說的是不同年齡段的男人。與之相對,女人也是有的。十三四歲被稱豆蔻年華,15歲是及笄之年,16歲則稱破瓜之年。
  • 都是失意時出遊,杜牧李商隱各寫一首《登樂遊原》,誰意境更高?
    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杜牧主動向朝廷請求外放去湖州當刺史,這一首詩應當是地他離開長安時所作。當時杜牧已經四十有七,離他辭世只剩下兩年的時光。這個時期的他在仕途中談不上有太大的不順,只不過他對於政治上的熱情已經逐漸減退,開始心灰意懶了。因為他認為無論自己怎麼努力,都無法改變一些事情。
  • 讀了杜牧一首詩後,有人笑了,可以說他是「詩上談兵」嗎
    我把它挖出來,打磨清洗乾淨後,認得出這是以前的朝代留下來的戰場遺物。假如說當年要不是老天颳起東南風,幫助周瑜打贏了赤壁之戰,恐怕他的老婆小喬和她的姐姐大喬都會落入曹軍的手中,必定會被曹阿瞞關押在銅雀臺。杜牧,字牧之,是我們比較熟悉的著名晚唐詩人。七言絕句是他最擅場的體裁。在《唐詩三百首》裡,一共收錄了杜牧的十首作品,其中九首都是七言絕句。
  • 楊雨11:杜牧《贈別》
    這就要說到它的原始出處,晚唐詩人杜牧的《贈別》詩了:「春風十裡」很美,杜牧的這首《贈別》也很美。那麼,這首詩到底美在哪裡呢?我覺得呀,至少有三點。「卷上珠簾總不如」就是特指如雲美女中最美的那一個:別看繁華的十裡揚州路,不知隱藏著多少令人嚮往的「珠簾」,「珠簾」裡又不知隱藏著多少環肥燕瘦、鶯鶯燕燕的美女,可她們若是捲起珠簾來,和杜牧心中那位的少女一比,肯定都會自慚形穢的。這種手法和白居易《長恨歌》描寫楊貴妃的美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有異曲同工之妙。
  • 杜牧這一首詩寫盡江南美景,蒙蒙煙雨籠罩萬裡江山,當真美不勝收
    大唐才子杜牧,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生活在在如詩如畫的江南。因此他對於那裡的一切,都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一份美好的眷戀。江南,儼然已經成為了他心中最美的風景,是他一生都難以忘卻的地方。那裡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景,都如同種子一樣,在他的心裡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 杜牧的《江南春》,看似寫春天,實則滿心想法不得說
    今天學一首杜牧的詩 講之前先來看看杜牧是誰,杜牧十幾歲的時候,正值唐憲宗討伐藩鎮,振作國事。他在讀書之餘,關心軍事,後來杜牧專門研究過孫子。杜牧從少年時代起,就有為唐朝的復興大業奉獻終生的偉大志向。23歲就寫出教科書必背全文的《阿房宮賦》,借歷史諷諭當朝,26歲進士及第開始為官生涯,可是他並不能施展抱負。31歲杜牧來到揚州,在掌管地方軍權牛僧孺門下做掌書記,專門負責信件往來,當時的杜牧太清閒了,而揚州又可以稱得上溫柔富貴鄉,所以經常宴遊,也因此杜牧對江南的景色非常了解非常喜歡,沉醉江南。不過江南的溫柔江南的美並沒有遮住杜牧的雙眼。
  • 此人據說是杜牧私生子,一首僅僅4句的小詩,卻成為詠松絕唱!
    晚唐詩壇名家頗多,「小李杜」杜牧李商隱足以與盛唐爭鋒,還有許渾、羅隱、韋莊、陸龜蒙等等。不過,晚唐詩壇的情感基調與國家的衰敗保持一致,多懷古傷今、感家國身世之悲,可以說整個晚唐詩壇都籠罩著一層「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濃重悲情色彩。不過在整個悲情的晚唐詩壇中,有一首小詩卻是極為勵志,卓爾不群。
  • 【美女詩神】10.杜牧《贈別》
    「春風十裡」很美,杜牧的這首《贈別》也很美。那麼,這首詩到底美在哪裡呢?我覺得呀,至少有三點。首先它寫了一個少女的容顏之美;其次,它把一座城市的美和少女的美結合起來,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對一個人的愛和對一座城市的愛就這樣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所以第三點,就是這首詩還含蓄地寫了愛情獨一無二的美,我們現在來讀它,依然對我們重新看自己的愛情、婚姻頗有啟發。
  • 杜牧的這首詩,短短4句,堪稱誇人典範!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著屬於自己的一套模式。不過要論誇女生的浪漫程度,我想誰都比不上文人筆下的詩歌。譬如,漢代音樂家李延年創作的樂府詩《李延年歌》中就有「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之句。再如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為了誇楊貴妃好看,寫下了著名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當然,諸如此類詩歌作品,不勝枚舉。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首詩竟然不是杜牧寫的?
    走在路上的行人也無精打採,好像失魂落魄一樣。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我問路邊的小牧童,哪裡有酒家借酒澆愁?牧童揚起鞭來,遙遙指向遠處的杏花村。你可能不知道,這首最適合清明意境的詩詞,可能並不是杜牧寫的。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人們仍舊無法確定,牧童遙指的「杏花村」,究竟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