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京上任,杜牧卻滿懷憂慮,一首詩寫盡了晚唐文人的痛苦

2021-01-18 沉於古詩

長安,是唐朝的國都,也是盛唐文人們渴望實現理想抱負的地方。

但是,晚唐文人則不同。

我們之前讀過許渾的《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韓琮的《暮春滻水送別》,能夠明顯感受到詩人對長安的排斥心理。

那麼,晚唐文人為什麼會排斥長安呢?

杜牧這首《自宣城赴官上京》,比較細緻地刻畫出了晚唐文人心中的痛苦。

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看看詩人為什麼會痛苦。

瀟灑江湖十過秋,酒杯無日不遲留。謝公城畔溪驚夢,蘇小門前柳拂頭。千裡雲山何處好,幾人襟韻一生休。塵冠掛卻知閒事,終擬蹉跎訪舊遊。

寫作背景:此詩是公元839年所作,時杜牧三十七歲。公元838年,杜牧在宣州幕中,是年冬,內升左補闕、史館修撰,次年(即開成四年)春初,赴京供職,離宣州時作此詩。

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詩人離開宣城,赴京供職,這是升職。

升職是一件喜事,詩人應該高興才對,那麼他為什麼會痛苦呢?

我們來仔細讀。

宣城博物館

一、回顧消極的瀟灑生活,為引出詩人心中的矛盾做鋪墊。

1、瀟灑江湖十過秋,酒杯無日不遲留。謝公城畔溪驚夢,蘇小門前柳拂頭。十過秋,十多年。遲留,停留,流連之意。謝公城,指宣城。蘇小,指南齊名妓蘇小小。

很有意思吧!

您看,詩人即將去京城赴任,但是他用了四句話來回顧自己這十多年的瀟灑生活。

可見,他很留戀這種生活。

這很反常,一點都不符合古代文人的致仕理想。

更反常的是,他留戀的瀟灑生活很消極。

(1)酒杯無日不遲留:終日不離酒杯。

(2)謝公城畔溪驚夢:在謝公城畔酣睡,被溪水驚夢。

謝公,指南齊謝眺,他任宣城太守時,寄情山水。

詩人在這裡是用的借代手法,用謝公城代指山水秀麗的地方。

您可以簡單理解成:詩人沉醉於山水中。

(3)蘇小門前柳拂頭:在蘇小小的門前,被柳枝拂頭。

蘇小小,是南齊名妓。

詩人也是用的借代手法,用蘇小門代指花街柳巷。

您可以簡單理解成:詩人沉醉於花街柳巷。

您看,這三句話非常鮮明地寫出了詩人瀟灑生活的特點:充滿消極。

那麼,詩人為什麼要把自己的瀟灑生活寫得如此消極呢?

就是在為引出詩人心中的矛盾做鋪墊。

宣城

二、通過反問,引出詩人心中的矛盾。

2、千裡雲山何處好,幾人襟韻一生休。雲山,泛指山川秀色。襟韻,指人的胸懷。

頸聯,詩人連用了兩次反問。

首先,千裡雲山何處好。

這句話的意思是:天下之大,哪裡的山川景物才能稱得上好呢?

言外之意就是,天下並沒有特別好的山川景物。

其次,幾人襟韻一生休。

這句話的意思是:世人有幾人願意一生無為的呢?

言外之意就是:我杜牧,也不願意一生無為啊。

那我們就要問詩人了:

(1)既然天下沒有特別好的山川景物,你杜牧為什麼還要沉醉於山水?

(2)既然你杜牧不願意一生無為,為什麼還要終日不離酒,沉醉於花街柳巷?

這就是詩人心中的矛盾。

前面四句把詩人的生活寫得越消極,頸聯就越能突出詩人心中的矛盾。

那麼詩人為什麼要突出心中的矛盾呢?

為了引出尾聯的痛苦之情。

宣城

三、解釋矛盾產生的原因,表達出痛苦之情。

3、塵冠掛卻知閒事,終擬蹉跎訪舊遊。塵冠掛卻,辭官不做。閒事,等閒之事,平常的事。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我知道,辭官不做是很平常的事情;我猜想,終有一天還是會碌碌無為尋訪昔日遊玩的地方。

這兩句,看似是對未來的推測,實際上解釋了詩人矛盾產生的原因。

我們來分析這個矛盾:詩人不願意一生碌碌無為,為什麼還要沉醉於消極的生活?

原因就是這一句,「塵冠掛卻知閒事」。

這一句非常含蓄,需要我們仔細體會。

詩人知道,辭官不做是很平常的事情,所以他選擇了沉醉於消極的生活。

可能有人會納悶:辭官不做,這不是文人主動選擇的嗎?又沒有人逼著你不做官。

問題就在於:文人們為什麼會主動選擇不做官,而且這種現象很平常?

這裡就牽扯到了一個問題,文人們為什麼要做官?

這很簡單,當然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

所以,文人們主動選擇不做官的原因就是:即使做官,也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

這就是「塵冠掛卻知閒事」的隱含含義。

詩人還據此推測,終有一天,他仍然會碌碌無為,還會重新尋訪昔日遊玩的地方。

您看,詩人不想一生碌碌無為,但是他又知道自己不可能實現理想,所以才不得已選擇了消極的生活。

這是矛盾產生的原因,也是詩人痛苦之情的來源。

宣城博物館

四、整首詩的脈絡梳理。

首先,回顧消極的瀟灑生活,為引出詩人心中的矛盾做鋪墊;

其次,通過反問,引出詩人心中的矛盾;

結尾,解釋矛盾產生的原因,表達出痛苦之情。

通過分析這首詩的脈絡,我們可以知道,詩人寫這首詩是為了表達自己無法實現理想的痛苦之情,但是他沒有直接描寫這種痛苦。

而是重筆描寫自己的消極生活,再用反問寫出心中的理想,這樣,消極的生活和自己的理想就形成了矛盾,結尾再解釋矛盾產生的原因,含蓄地表達出詩人的感情。

這就是詩人的構思。

這首詩還留有餘味:為什麼詩人會認為自己一定無法實現理想呢?

很明顯,這與晚唐朝廷當權者的排擠有關,這也是晚唐文人們共同的悲劇。

#唐詩#

站在詩人的角度來讀詩,我是沉於古詩,歡迎關注我,每天都會為您解讀一首古詩。

相關焦點

  • 杜牧很有哲理的一首詩,感慨年華易老,寫盡了人生的無奈!
    可能往往只是那麼寥寥數語,所寫的也只不過是一些極為普通的事物,或者是普通的風景,但是通過一種細膩的描繪卻是令人讚嘆不已。唐詩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正是由於很多的詩人寫盡了人生的無奈,把自己對於人生的解讀通過一種極為深沉的口吻表現得淋漓盡致,譬如晚唐詩人杜牧的這首《書懷》,那就是一首很獨特的作品,整首詩寫得極為巧妙,通篇都是在感慨年華易老,只那麼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個字,卻是寫得極為悲痛,讀來當真是令人感慨萬千。《書懷》唐代:杜牧滿眼青山未得過,鏡中無那鬢絲何。
  • 杜牧在重陽節登上齊山,內心當真是百感交集,還寫了一首傷感的詩
    杜牧與李商隱那都是晚唐著名的詩人,兩個人也是王不見王,尤其是他們的愛情寫得極為深情,每一首都令人驚豔,所以後世也把他們當成是晚唐時期的李白和杜甫,從而有了「小李杜」之稱,可見他們的才華也是無與倫比。杜牧的這首《九日齊山登高》,那就是一首很經典的作品,寫得也很憂愁,每一句都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九日齊山登高》唐代: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 此人據說是杜牧私生子,一首僅僅4句的小詩,卻成為詠松絕唱!
    國家不幸詩家幸,晚唐國雖衰,但詩壇卻是達到了唐詩又一個高峰期。晚唐詩壇名家頗多,「小李杜」杜牧李商隱足以與盛唐爭鋒,還有許渾、羅隱、韋莊、陸龜蒙等等。不過,晚唐詩壇的情感基調與國家的衰敗保持一致,多懷古傷今、感家國身世之悲,可以說整個晚唐詩壇都籠罩著一層「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濃重悲情色彩。不過在整個悲情的晚唐詩壇中,有一首小詩卻是極為勵志,卓爾不群。
  • 杜牧很有趣的一首詩,通篇無一生僻字,但是每一句都充滿詩情畫意
    晚唐時期的詩壇最具有影響力的詩人,當屬杜牧和李商隱,兩個人都是少年天才,寫過很多優美的詩作,特別是他們的愛情詩,最為後人津津樂道,寫得很深情,也很感人;現實生活中,他們也是愛得轟轟烈烈,也愛得很真誠,正是這個原因,使得他們的作品顯得別具一格處處充滿了詩意,讓我們感受到了他們的一片深情
  • 讀了杜牧一首詩後,有人笑了,可以說他是「詩上談兵」嗎
    杜牧,字牧之,是我們比較熟悉的著名晚唐詩人。七言絕句是他最擅場的體裁。在《唐詩三百首》裡,一共收錄了杜牧的十首作品,其中九首都是七言絕句。可見杜牧的七絕在後世人的心目中佔有十分尊崇的地位。今天我們來即興讀一下杜牧的《赤壁》。詩人以《赤壁》作為詩的名字,完全緣起赤壁之戰。赤壁是湖北長江邊上的一個城市,因為三國時候孫劉聯盟與曹魏在赤壁發生過一次空前絕後的戰役而聞名。
  • 都是失意時出遊,杜牧李商隱各寫一首《登樂遊原》,誰意境更高?
    晚唐詩壇上,李商隱與杜牧並稱「小李杜」,二人曾經先後來到長安城外的「樂遊原」,並寫兩首重名的七絕詩。其中李商隱的《登樂遊原》被選入中學基礎教育課本,一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更是天下聞名。而杜牧的《登樂遊原》,大部分人卻沒有見過。
  • 杜牧最經典的一首詩,美得令人心醉,成為描寫秋天最唯美的一首詩
    杜牧,字牧之,晚唐時期最著名的詩人,他與當時的李商隱還一起並稱為「小李杜」,意思是兩人的文學成就,完全可以媲美盛唐時期的李白和杜牧。作為唐朝最後大師,杜牧的很多作品也都是深入人心,尤其是一首《清明》,更是成為了描寫清明最傳神的一首詩,通篇描繪的看似平淡,可是那一份憂愁之感,以及落魄的神態,則是被詩人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描寫得淋漓盡致,讀來當真是令人肝腸寸斷。
  • 杜牧的這首詩,短短4句,堪稱誇人典範!
    不過要論誇女生的浪漫程度,我想誰都比不上文人筆下的詩歌。譬如,漢代音樂家李延年創作的樂府詩《李延年歌》中就有「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之句。再如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為了誇楊貴妃好看,寫下了著名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當然,諸如此類詩歌作品,不勝枚舉。
  • 杜牧為13歲的雛妓寫的一首詩,有多少人和我一樣,用來表白了
    這句詩的源自「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是杜牧為13歲的雛妓所寫。贈別二首·其一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當然,除了柳永,唐宋不少文人都曾流連煙花之地,例如晚唐的詩人杜牧就是如此。他在晚年追憶昔日生活時,曾自我調侃「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對於風流人士來說,揚州簡直就是人間天堂,那裡「九裡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如仙境」。
  • 一天一首古詩詞 | 唐詩,杜牧《嘆花》
    關於此詩,有一個傳說故事:杜牧遊湖州,識一民間女子,年十餘歲。杜牧與其母相約過十年來娶,後十四年,杜牧始出為湖州刺史,女子已嫁人三年,生二子。杜牧感嘆其事,故作此詩。這個傳說不一定可靠,但此詩以嘆花來寄託男女之情,是大致可以肯定的。它表現的是詩人在浪漫生活不如意時的一種惆悵懊喪之情。全詩圍繞「嘆」字著筆。
  • 杜牧的一首名作,構思精巧,只有李商隱的無題詩可以與之匹敵
    下面介紹杜牧的一首名作,構思精巧,只有李商隱的無題詩可以與之匹敵。贈別唐代:杜牧多情卻似總無情,惟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杜牧是晚唐傑出詩人,他才華橫溢、志向遠大,可是由於當時社會藩鎮割據,宦官弄權,皇帝和王公大臣們都是醉生夢死,才子們即使一心報國,也無晉升之路。杜牧唐代大和九年,由淮南節度使掌書記,升任監察御史,離揚州奔赴長安,這首詩就是與在揚州結識的歌妓的分別之作。
  • 贏得青樓薄倖名的杜牧
    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大杜「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在晚唐成就頗高。他的好詩不勝枚舉,這首人盡皆知的千古佳作,是他任池州刺史時所作。那時,這個生逢亂世的天才已經四十二歲,不再過度留戀青樓,不再整日醉生夢死的生活,從風雨飄搖、岌岌可危的晚唐一路走來,心裡承載著別人無法感同身受的創傷與失落。
  • 每日讀詩:杜牧《過華清宮》
    朗誦:羅晟銘(7歲)杜牧的詩是晚唐詩壇的一大成就,晚唐詩人中只有李商隱能夠與之相比。他有巨大的政治抱負,卻處於晚唐那樣一個無可作為的環境中,使他常常有一種抑鬱情懷;他有絕世才華,而且性格豪俊,這又使他的抑鬱情懷並沒有走向消沉悽惻。這些,都影響著他的詩的風貌。
  • 「山雨欲來風滿樓」,晚唐最驚豔的一首詩,你知道它的上一句嗎?
    晚唐時期出現了李商隱、杜牧等一批優秀的詩人,他們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摸索,又探索出了自己的風格。也許是詩仙詩聖的盛名太大,鮮少有人去關注晚唐的詩人。今天婷婷姐姐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晚唐時期非常優秀的詩人——許渾。關於他的討論與爭議也非常多,有人說他的詩歌可以與杜甫齊名。並以「許渾千首詩,杜甫一生愁」評價他的作品。
  • 杜牧愛上13歲的妙齡少女,離別之時依依不捨,寫下一首感人的情詩
    提起晚唐詩人杜牧,相信很多人會第一時間想到那首膾炙人口的《清明》,這首作品成為了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詩;不過我個人更偏愛他的愛情詩,特別是他在揚州寫下的《贈別二首》,寫得纏綿悱惻,把戀人之間的依依不捨,還有那份無奈表現得淋漓盡致,讀這樣的作品,最是讓人感動,從中能夠感受到美妙的愛情
  • 杜牧這一首詩寫盡江南美景,蒙蒙煙雨籠罩萬裡江山,當真美不勝收
    大唐才子杜牧,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生活在在如詩如畫的江南。因此他對於那裡的一切,都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一份美好的眷戀。江南,儼然已經成為了他心中最美的風景,是他一生都難以忘卻的地方。那裡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景,都如同種子一樣,在他的心裡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 晚唐杜牧一首唐詩28字寫盡雨夜之思,但全詩卻沒有一個「雨」字
    談到寫雨夜的唐詩,我們首先可能會想到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是李商隱在唐詩當中最柔情的表達,全詩充滿清麗之美,膾炙人口。雖然跨越千年,依然是我們在雨夜最容易想起的唐詩詩句。
  • 晚唐高僧靈澈上人一首充滿禪理的詩,短短的28個字,寫得很深刻!
    這些僧人與普通的文人不一樣,終日與青燈古佛相伴,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所以他們對於人生的解讀,還有對於現實的感知,其實是要更加深刻,作品自然而然也更有韻味,往往還多了一層禪理。晚唐詩僧靈澈上人這首《歸湖南作》,那就是一首很有經典的作品,當時他正是要去湖南遊歷,於是在路上有所悟,從而寫下了這首詩。
  • 給杜牧「洗白」,沒必要!
    自魏晉至晚唐,在長安城中,有韋、杜兩大顯貴家族,名望之高,權勢之重,距上天也不過半步之遙。集詩人、辭賦家、軍事奇才於一身的樊川居士杜牧,就出生於京兆杜氏。而最為世人茶餘飯後所津津樂道的,還是杜牧的風流多情。稱其為「晚唐第一風流才子」。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首詩竟然不是杜牧寫的?
    這些北宋文人編輯的杜牧文集中,由於編輯者甄別不嚴,混入了大量李白、王建等人的詩。但是,《樊川別集》《樊川續別集》《樊川外集》之中,也沒有這首《清明》。這首《清明》在史上第一次出現,是在南宋。在南宋謝枋得的《重訂千家詩》中,《清明》不僅赫然在列,而且署名杜牧。 謝枋得如此著錄的依據是什麼?除了他本人,沒有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