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清明時節,當人們在嫋嫋青煙中為逝去親人掃墓時,仍然會不由自主地吟誦杜牧的這首《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節這天,春雨連綿,細雨飄灑。走在路上的行人也無精打採,好像失魂落魄一樣。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我問路邊的小牧童,哪裡有酒家借酒澆愁?牧童揚起鞭來,遙遙指向遠處的杏花村。
你可能不知道,這首最適合清明意境的詩詞,可能並不是杜牧寫的。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人們仍舊無法確定,牧童遙指的「杏花村」,究竟在哪裡。
根據記載,唐會昌二年(公元842年)四月,整整40歲的大詩人杜牧,來到「孤城大澤畔,人疏煙火微」的黃州(今湖北黃岡),出任黃州刺史。正是在黃州度過清時節的時候,杜牧寫下了上面這首千古絕唱。
只是很遺憾,這首《清明》很可能不是杜牧寫的。
杜牧身後,其詩文的最早結集,是由其外甥裴延翰完成的,「得詩賦、傳錄、論辯、碑誌、序記、書啟、表制,離為二十編,合為四百五十首,題曰《樊川文集》」。這個《樊川文集》二十卷,曾經著錄於《新唐書·藝文志》。但是,《樊川文集》之中,沒有這首《清明》。
到了北宋時期,出現了搜集《樊川文集》以外的遺詩而編成的《樊川別集》《樊川續別集》《樊川外集》。這些北宋文人編輯的杜牧文集中,由於編輯者甄別不嚴,混入了大量李白、王建等人的詩。但是,《樊川別集》《樊川續別集》《樊川外集》之中,也沒有這首《清明》。
這首《清明》在史上第一次出現,是在南宋。在南宋謝枋得的《重訂千家詩》中,《清明》不僅赫然在列,而且署名杜牧。
謝枋得如此著錄的依據是什麼?除了他本人,沒有人知道。
現在會穿越的成功人士多,麻煩哪位下次穿越南宋時,記得幫我問問謝老爺子;甚或更有高人,可以直接穿越唐朝,記得幫我直接問問杜老爺子是否寫過這首《清明》。予有厚望及重謝焉。
至今我們也無法確認,這首《清明》中的「杏花村」在哪裡。
有人說「杏花村」在山西汾陽。
此說最大的問題是,杜牧一生,從未踏足山西。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杜牧自己的著作及晚唐、五代及宋朝的文獻之中得出結論。
還有人指出,杜牧寫有一首《并州道中》,并州就是太原。既然杜牧到過太原,也很有可能到過距離太原只有一百公裡的汾陽。可是,一來畢竟隔了一百公裡,杜牧到過汾陽只是假設;二來據杜牧研究權威繆鉞先生考證,《并州道中》這首詩極有可能也並非杜牧所寫。
有人說「杏花村」在安徽貴池,因為杜牧曾經擔任過池州刺史。
此說最大的問題是,其依據均為明清時期的地方志。目前,引用最早的依據,是明朝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的《池州府志》,距離杜牧已有七百年;引用最多的依據,是清朝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的《江南通志》,距離杜牧更是接近千年。未見於正史,只見於杜牧身後幾百上千年之久的地方志,恐難取信。
有人說「杏花村」在湖北黃岡,因為杜牧曾經擔任過黃州刺史。
湖北黃岡有「杏花村」的依據之一:南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引《復齋漫錄》:「無逸嘗於黃州關山杏花村館驛題《江城子》詞。」這其中的「無逸」,是指北宋著名文學家謝無逸。這條記錄表明,謝無逸曾經到過黃州一個名叫「杏花村」的驛站,並且寫了一首《江城子》。
湖北黃岡有「杏花村」的依據之二:北宋年間,黃岡屬縣麻城縣歧亭鎮確有「杏花村」,而且是蘇東坡好友陳慥陳季常的隱居地。蘇軾在《歧亭五首》的序中說:「元豐三年正月,餘始謫黃州,至歧亭二十五裡山上,有白馬青蓋來迎者,則餘故人陳慥也,為留五日賦詩一篇而去。……凡餘在黃四年,三往見季常,而季常七來見餘,蓋相從百餘日也。」
蘇東坡在黃州的這個好朋友陳慥,如果大家不熟,那麼他的老婆柳月娥,女性讀者們肯定很熟。對,柳月娥發出的吼聲,一直就有一個讓如今廣大女性豔羨的專有名稱——「河東獅吼」。
到了清朝,名臣于成龍在陳慥的墓側修建宋賢祠,在《建宋賢祠引》中寫道:「由來人以地傳者十一二,地以人傳者十八九……迨東坡一過杏花村,坐蕭然環堵中,依依有故人情。」
比較起來,黃岡「杏花村」的依據相對靠譜一些。
我個人的結論是:如果這首《清明》詩確係杜牧所作,其中的「杏花村」,最大可能是泛指「杏花深處的村莊」;如系實指,最大的可能就是指湖北黃岡的「杏花村」。
……
然而,毋庸置疑的是,如果真的是杜牧寫下的《清明》,那一刻的他的確是一個需要尋找酒家、借酒澆愁的人。生不逢時的他在黨爭中深受其害,在清明節的雨中,「欲斷魂」的路上行人,杜牧也可以算一個。他實在是很需要「借問酒家何處有?」好讓自己在酒精的麻醉之中,忘記黨爭,一醉解千愁。
這就是清明節詩詞的故事。摘自文史作家章雪峰《藏在節日裡的古詩詞》一書。
如果你還想閱讀更多——
你可能聽說過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也是為了紀念勾踐、草娥、伍子胥嗎?
你可能在七夕節這一天見過身邊的妹子收到巧克力奶茶玫瑰花,但你知道七夕節的由來與「牛郎織女」的故事毫無關聯嗎?
你可能總在中秋節聽到東坡先生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但你知道東坡先生的傳奇「出道」之路嗎?
你可能知道重陽節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但你知道王維到底憶了幾位山東兄弟嗎?
文史作家章雪峰以時人喜聞樂見的筆法書寫歷史,3分鐘發現一個節日詩裡的秘密,半小時了解古詩詞創作現場,帶你在節日詩詞中開掘腦洞,「收割」歷史知識。
這裡還有一份作者的主題講座等你查收——
時間:4月13日14:30
地點:新華書店·萬隆書城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武泰閘塗家溝特1號萬隆廣場3樓
↓↓↓購買《藏在節日裡的古詩詞》請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