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牧的《清明》憑什麼成了清明代言詩?
那麼多好詩,但大家偏偏最喜歡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要論慎終追遠的哀傷和沉痛,杜牧的清明詩比不上白居易的,要說語言的清簡優美好懂,吳惟信的不比它差,憑什麼杜牧這首詩代言了清明?
-
《清明》詩中的「行人」就是今日的你我
江城以一種正在重啟的模式,迎來「清明」,深切悼念和告慰這一場大疫中的犧牲烈士和逝世同胞。手機屏上,滿是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和武漢江灘的悼念圖片。幾乎沒有往年那麼繽紛的杜牧《清明》詩行。網友心有靈犀。杜牧《清明》詩,無論它怎樣意蘊雋永,都不足以表達華夏大地今天的舉國同悲、九州同心。不足以表現大武漢的龜蛇肅立,江湖鳴咽。
-
又是一個清明,你們讀懂這些詩了嗎?是什麼意思?
說起清明的由來,想必大家都知道,晉文公為報奉肉之恩放火燒山,無奈恩人被燒死。次年,燒死的柳樹發了芽,想來是恩人的化身,便賜名「清明柳」,而那一天,就被當做清明。然而今天我想說的並不是清明的由來,而是一些關於清明的且發人深省的詩句。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首詩竟然不是杜牧寫的?
你可能不知道,這首最適合清明意境的詩詞,可能並不是杜牧寫的。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人們仍舊無法確定,牧童遙指的「杏花村」,究竟在哪裡。 根據記載,唐會昌二年(公元842年)四月,整整40歲的大詩人杜牧,來到「孤城大澤畔,人疏煙火微」的黃州(今湖北黃岡),出任黃州刺史。正是在黃州度過清時節的時候,杜牧寫下了上面這首千古絕唱。
-
清明,讀幾首史上最著名悼亡詩
一個又一個清明過去那個世界的親人越來越多而我們也須明白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每一次告別,最好用力一點多說一句,可能是最後一句【背景】元稹有離思詩五首,這是其中第四首,都是為了追悼亡妻韋叢而做。韋叢為當時太子少保韋夏卿之幼女,二十歲時下嫁元稹,其時元稹尚無功名,婚後頗受貧困之苦,而她無半分怨言,元稹與她兩情甚篤。
-
黃庭堅這首詩,講了兩個清明的故事,一個讓人掉淚,一個讓人哂笑
黃庭堅的這首《清明》,開篇就勾勒出這兩種完全不同的氛圍,有人因為百花齊放,爭奇鬥豔,而把清明當成了一個「佳節」,歡快地欣賞迎著春風怒放的桃李;也有人在這一天來祭掃墳墓,但是更令人傷感的,是那些無人問津的「野田荒冢」。有人在笑,有人在愁,這就是黃庭堅筆下的清明。
-
清明節,賞析元稹的《詠廿四氣詩·清明三月節》
#《詠廿四氣詩·清明三月節》【唐】元稹清明來向晚,山淥正光華。清明,因杜牧的一首《清明》詩,被後人視為詩人的節日。人們常常通過舉辦「清明詩會」,來表達對於清明節日的喜愛。清明二字,自有「風清氣明」之意。喻指風清朗起來了,天空澄明起來了,大地視野開闊起來了。西漢《淮南子·天文訓》中說:「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
-
詩意清明丨春天是愛,是暖……主播玥廷與你一起品讀現代詩中的春天
編者按:春花次第爭妍,春林逐漸茂盛,又至清明時節。清明,是節氣,是法定假日,是祭拜先祖的日子,更是民族的文化載體和精神寄託。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以清明為題,留下無數詩句。詩意清明,詩累累,情切切,意盈盈,無限情愫蘊含其中。
-
只會背誦「清明時節雨紛紛」?這3首著名的清明詩詞了解一下!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晚唐著名詩人杜牧的這首《清明》詩,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三歲的小朋友也可以朗朗上口的背誦出來。這首詩前面描述清明節期間,出門遊玩的和祭祀先祖的人熙熙攘攘,煙火陣陣,有人唱歌,有人悲哭……遠遠望去,洛陽的車馬、舟船都在忙忙碌碌,雖然是清明節,但是每個人的心情都是不同的。但是這首詩畢竟是要送給韓道士的,白居易後面筆鋒一轉,借用遼東鶴的典故又表達了人間擾擾,還不如飄飄修道成仙的含義。
-
清明你踏青了嗎?那「踏青」用英語怎麼說?跟green有關嗎?
這個清明你踏青了嗎?那「踏青」用英語怎麼說呢?跟green有關嗎?清明節除了要去掃墓,Sweep the tomb,也被認為是春天比較好的出遊日期。翻譯「踏青」這種相對比較文藝的中文表達的時候,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先把它掰扯成樸實的白話文。「踏青」也就是春天裡去郊外遊覽,也有的人會叫做春遊。
-
讀首詩再睡覺|大吉山的清明,大吉山的情
《大吉山的清明,大吉山的情》寫下你的名字心像被風吹拂翻起過往的流塵那個情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踩著這塊土地上個公廁的那個遠啊總有記憶隨著我行走今天在這幾天裡看到豪車與行人爭先恐後輾轉著大吉山的清明大吉山的情
-
「二十四番花信風」——古詩中的清明花信
(《演繁露》)現在正值夏曆三月,節在清明,不論從何種說法,都符合我們要說到的此時花信。清明是重要的一個節氣,此前天氣還略帶寒意,春分過後,天氣漸暖,至清明才算真正進入一年中最美好的時分。中國古代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個節氣,而三候各有花信。清明的三候花信分別為「一候桐花,二候麥花,三候柳花。」
-
【妹知道】清明時節吃什麼?最傳統的清明菜譜
不過,晉江的「潤餅菜」並不是最複雜的;論複雜,應該是廈門為最。晉江用的主料廈門都有,此外還要加上筍、魚、油酥扁魚乾、油炒韭,再蘸上芥辣、辣醬、甜醬,這才叫地道的廈門「薄餅」。如今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然而吃「潤餅菜」的習俗依舊,這該是一種傳承吧。
-
清明時節雨紛紛……你敢接下句嗎?我就不告訴你有大獎!
一千多年前,唐朝詩人杜牧寫下一首《清明》詩,流傳至今,成了詩歌中的經典之作。每到清明來臨之際,都會被無數人朗誦吟詠。其中的「清明時節雨紛紛」一句,一千多年後,成了清明期間最深入人心的天氣標籤。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
清明時節雨紛紛,林花謝了春紅
清明時節雨紛紛,今年清明似乎是擺脫不了這個魔咒了。近段時間,差不多每天都有雨,而且不是那種和風細雨,往往是那種狂風暴雨。昨天傍晚就是大雷雨,電閃雷鳴的好不嚇人。今天早上起來還看見太陽,這會兒太陽又不見了,天上已經鋪開了厚厚的雲層,不知道這樣的好天氣是否能堅持到下午。
-
當代清明詩歌鑑賞(十首)
翻開唐詩宋詞,我們會找到許多詩人在清明抒發情懷的詩歌。這些詩歌流傳千年,依舊膾炙人口。當然,當今社會也不乏富有詩情畫意的人才。他們的作品也飽含著熱情,或許更能引起當下你我的共鳴。在此,我們從各地的報紙上收集了一些關於清明的詩歌,供大家品鑑。
-
如果你不去踏青,至少看看這12部適合清明看的電影
清明是怎麼來的?很多人只知道掃墓,因為《清明》這首詩深入人心——「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個節日就和悲傷連在了一起。其實清明也有更好的來歷:《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多美好的感覺。和掃墓也很搭。
-
清明必讀的十首最美古詩詞
從這首詩中,不僅可以看出掃墓的悽涼悲慘情景,也可以看出唐代掃墓習俗中寒食與清明是一回事。的確,每當此時,一些漂泊異鄉的詩人墨客,思鄉之情油然而生。清明時節也是人們春遊的大好時光,在春光明媚的清明前後,盡情地親近自然,到郊外踏青遊玩,這是清明節俗的另一項重要活動。目前普遍認為,這一項清明節俗是繼承了形成於春秋末期的三月上巳節傳統。上巳節的一項重要內容便是男女青年到野外踏青,自由擇偶。但這首詩妙在未寫清明的清冷。有它的自成一格,雖有清明,卻意在紙外,寫出懷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過了」,不禁讓人要笑問:「可是愁嫁?」
-
【夜讀】梨花風起正清明
在我國的二十四個節氣裡,唯獨清明兼有節日的意義。足見清明的重要性。應該說,在二十四節氣裡,它最富大自然和人的雙重情感意義。 不過,在傳統文化中,清明除了掃墓,還有一重意義,便是踏青郊遊。這一點意義,常常被今天的人僅僅認為是旅遊。其實,並不這麼簡單。
-
《清明上河圖》可以有更多讀法
《遮蔽的真實》一書可以看作是「金匠視角」的《清明上河圖》解讀,那麼,這種解讀與以往的研究者有何不同呢?「讀」畫還是「觀」畫?這是個問題該書共分三十八個小節,其中「引言」部分可以看作是了解本書的一個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