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會背誦「清明時節雨紛紛」?這3首著名的清明詩詞了解一下!

2020-12-24 以史為鑑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晚唐著名詩人杜牧的這首《清明》詩,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三歲的小朋友也可以朗朗上口的背誦出來。

清明是中國傳統的四大節日之一,也是人文節日和自然節氣相結合的一個特殊節日,可以說是從上古時期國人祭祀祖先習俗以來,逐漸結合了寒食節、上巳節等節日習俗,一直傳承至今的一個節日。

自古以來,無數文人墨客都以清明為主題,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詩篇,除了杜牧的這首《清明》本期我們再聊聊三首著名的《清明》詩詞。

一、白居易《清明日登老君閣望洛城》

提起唐代的大詩人,白居易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開的一個高峰。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三人是公認的唐代三大詩人。

白居易一生中寫了三千餘首詩詞,有一次白居易喝醉後寫了《醉吟》,其中一句是:「酒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日西。」於是,後人便給白居易起了一個「詩魔」的外號。

有一年清明節,白居易登上了洛陽周邊的老君山,和老君閣的韓道士一起遠眺洛陽城,於是寫下來了這首《清明日登老君閣望洛城贈韓道士》

《清明日登老君閣望洛城贈韓道士》白居易風光煙火清明日,歌哭悲歡城市間。何事不隨東洛水,誰家又葬北邙山。中橋車馬長無已,下渡舟航亦不閒。冢墓累累人擾擾,遼東悵望鶴飛還。

這首詩前面描述清明節期間,出門遊玩的和祭祀先祖的人熙熙攘攘,煙火陣陣,有人唱歌,有人悲哭……遠遠望去,洛陽的車馬、舟船都在忙忙碌碌,雖然是清明節,但是每個人的心情都是不同的。

但是這首詩畢竟是要送給韓道士的,白居易後面筆鋒一轉,借用遼東鶴的典故又表達了人間擾擾,還不如飄飄修道成仙的含義。

《搜神記》中記載,遼東人丁令威在靈墟山學道,成仙后化身仙鶴回歸遼東,沒想到已經時隔千年,物是人非。當地一個少年看到仙鶴徘徊不去,打算拿弓箭射下來,丁令威化身的仙鶴口吐人言,作詩一首:「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歲今來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累累。」

白居易最後一句便是引用了這一典故。

二、黃庭堅《清明》

宋代以詞著稱於世,但是宋代詩人中也不乏名家,比如黃庭堅。

黃庭堅以書法聞名於世,是著名的「蘇黃米蔡」宋四家之一,但是黃庭堅還是宋代江西詩派的開山鼻祖。江西詩派也是中國文壇第一個有正式名稱的詩文派別。其派中有「一祖三宗」的說法,一祖為杜甫,三宗為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

元代詩人方回在黃庭堅的這首《清明》後批註道:「嗚呼!古今詩人,當以老杜(杜甫)、山谷(黃庭堅)、後山(陳師道)、簡齋(陳與義)四家,為一祖三宗,餘可預配饗者有數焉。」

清明黃庭堅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候。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黃庭堅這首詩中大量運用了對比的手法,詩人通過春天桃李開花的興興向榮和野田荒冢的哀愁做對比,讓人思索生命和死亡的關係。

後面又借用齊國乞丐向一妻一妾吹噓自己有多厲害,但是其實是出門跟祭祀的人乞食的典故;以及介子推寧願被燒死也不願出仕做官的典故;

這兩個典故一賢一愚,但是都和清明相關,通過這樣的對比又引出最後一聯的點睛之筆:不論是賢是愚,最後也都不過是一個土丘罷了。

這種感悟人生無常,無論賢愚,最後也敵不過時間的感慨,雖然情緒比較消極,但是全詩用典貼切、自然、深刻,主題又是生與死的深刻感悟,所以本詩也是清明題材中非常有名的作品。

三、皮日休《登第後寒食杏園有宴》

另外,清明詩詞中除了祭祀和遊玩,還有一類是非常歡快的題材,這就是著名的杏園宴。

在唐代,每次科舉考試結束新科進士放榜後,朝廷就會為上榜進士舉行一次盛大的慶祝宴會,宴會地點一般選擇在曲江旁邊的杏園,於是這次宴會也被命名為「杏園宴」。

杏園宴一般選擇在春花爛漫的三月份,讓眾人挑選出年少俊美的進士,然後由他騎馬去長安各地園林採花助興,這位選出的進士被稱為「探花郎」。這時候「探花」一詞並不是形容名次,到了後來,「探花」才成為科舉第三名的固定稱呼。

唐代詩人皮日休就寫過一首清明期間舉辦杏園宴的詩詞《登第後寒食杏園有宴》:

登第後寒食杏園有宴皮日休雨洗清明萬象鮮,滿城車馬簇紅筵。恩榮雖得陪高會,科禁惟憂犯列仙。當醉不知開火日,正貧那似看花年。縱來恐被青娥笑,未納春風一宴錢。

這首詩詞可以說完全沒有清明、寒食節的悲傷感覺,反而是充滿了中舉後年少得意的感覺,也算是另一種風格的清明詩詞作品了。

相關焦點

  • ​十首清明詩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今天是清明節,杜牧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 清明詩詞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唐·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賞析:前兩聯寫清明掃墓場景,紙灰像白蝴蝶一樣飛舞,淚水中杜鵑花紅成一片。後兩聯寫祭掃後回家,想到傍晚有狐狸在墳墓上睡眠,而兒女早忘了悲傷,在燈前笑語,由此感嘆人生無常,當及時行樂。  這首詩頷聯想像奇特貼切,是詩中名句。全詩通過前後悲喜的對比來感嘆人事無常。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首詩竟然不是杜牧寫的?
    又到一年清明時節,當人們在嫋嫋青煙中為逝去親人掃墓時,仍然會不由自主地吟誦杜牧的這首《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
  • 每天一首古詩詞|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這是您在詩享書局打卡的第65首詩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這一天,人們會去掃墓、踏青、插柳 。這首《清明》是杜牧流傳很廣的一首詩,寫於池州杏花村。這一天正是清明佳節,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突然細雨紛紛而至,悽迷綿密,路上的羈旅行人個個失魂落魄。
  • 清明節丨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回味少年時,清明節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優美的畫卷。隨風飄灑的細雨中,一位騎著馬趕路的清貧詩人,俯身向著一個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著鞭子,一手遙遙指著間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紅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細雨中時隱時現。這大概是源於《清明》這首詩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 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雨上,憶清明
    「青青點點柳綠,雨落紛紛清明。」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時節亦是一年當中的好時節。此時,正處仲春和暮春之交,梧桐枝上始含英。或晴或雨,氣候溫潤,冷暖適宜。大地欣欣向榮,人類精神抖擻。清明時節,踏青遊春,是人們最熱衷的。歐陽修有詞「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
  • 清明時節雨紛紛,沒下雨該怎麼感嘆?啊,天氣真好!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濛濛細雨,哀思親人的行者在雨中緩緩而來,這是提到清明,大部分人心裡都能浮起來的畫面。清明前後,萬物復甦,春雨最澆愁,所以描寫清明雨的作品很多。諸如「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 清明時節雨紛紛……你敢接下句嗎?我就不告訴你有大獎!
    清明之時,春回大地、萬物復甦,人們不僅要祭奠祖先、緬懷先烈,也會親近自然、迎接春天,和家人一起出門踏青是一件再好不過的事情了。其中的「清明時節雨紛紛」一句,一千多年後,成了清明期間最深入人心的天氣標籤。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 這還是你最熟悉的《清明》詩嗎?
    (四)非常遺憾的是《七絕.清明》這麼一首好作品,作者是否是晚唐著名詩人杜牧,數百年來一直存在較大爭議,而且質疑者言之鑿鑿。主要證據是杜牧去世後,其外甥裴延翰搜羅編輯了《樊川文集》二十卷。北宋時,又有杜牧的粉絲做了拾遺補編的工作,補編為《樊川外集》和《樊川別集》各一卷。有學者考證,由於「杜粉」們愛屋及烏,將不是杜牧的詩作也收到樊川名下了(小杜字牧之,號樊川居士)。
  • 清明時節雨紛紛,林花謝了春紅
    清明時節雨紛紛,今年清明似乎是擺脫不了這個魔咒了。近段時間,差不多每天都有雨,而且不是那種和風細雨,往往是那種狂風暴雨。昨天傍晚就是大雷雨,電閃雷鳴的好不嚇人。今天早上起來還看見太陽,這會兒太陽又不見了,天上已經鋪開了厚厚的雲層,不知道這樣的好天氣是否能堅持到下午。
  • 清明時節雨紛紛(原創)
    清明時節雨紛紛       因為這件事,奶奶常常埋怨爺爺:「 這人都讓你得罪沒了。」而爺爺卻說:「 我就看不好這種好吃懶做的人,就是幫助他們,也得讓他們明白要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後來那些人也懂得爺爺是為他們好,改變了自己的壞習慣,還親自感謝過爺爺。這就是我倔強的爺爺,他是從苦難中走過來的人,所以他特別為那些好逸惡勞的人著急。
  • 清明時節.雨紛紛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陸遊的詩太深入人心,以至於一提起清明,就心生蒼涼的悲傷。但其實清明是一年中天朗氣清的最好時光。清明習俗踏青丨清明時節,春光爛漫,在這個萬物甦醒的季節,人們紛紛走出家門,到郊外踏青散心,欣賞春光的美好,享受放鬆的姿態。推開冬季所有的苦惱,迎接全新的日子。這天,人們還會蕩鞦韆、放風箏、植樹插柳。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 清明時節雨紛紛,你是我來不及的告別
    說到四月,你會想起什麼呢?是漫山遍野的桃花,是阿娜多姿的垂柳,亦或是築巢的飛燕?不,我想起的是未能與你好好告別的那年四月。如今,只能在不絕的雨季裡再回憶。它是白居易筆下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的悽涼,亦或是杜 牧眼中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哀傷。董卿在朗讀者贈說「這世間所有的文字千年百年都在做著同一篇文章——生離死別。告別,是結束也是開始,是苦痛也是希望。面對告別最好的態度就是,好好告別」是啊,對於你而言,這是結束,是開始,也是希望。
  • 「清明懷古·放飛夢想」線上主題社教活動之「清明詩詞」書法投稿...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今年的清明節,恰逢舉國上下攜手共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關鍵時期,靈臺縣博物館為確保疫情防控和清明祭掃「兩不誤」,在積極倡導廣大人民群眾和遊客朋友們嚴格遵守疫情防控重要指示精神、嚴格遵守安全文明祭掃新規定的同時,組織開展了線上主題社教活動之「清明詩詞」書法比賽活動。活動公告發出後,共收到參賽作品407幅。
  •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兩眼含淚思親人!你最思念誰
    清明在中國,是一個很奇特的日子:它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它既代表著萬物的生,又緬懷著故去的亡。清明年年連清明,世人依稀變故人。山清水秀風光好,月明星稀祭掃多。春風已解千層雪,後輩難忘先烈恩。人間只留真情債,世代流傳感故人。  清明悲別離,綿綿無盡期。春雨綿又密,灑落在墓地。又把故人憶,淚水滿心底。惆悵無人替,焚香情依依。轉眼又一季,酹酒長相思。
  • 梨花風起正清明,花落草齊生,這幾首詩詞讓孩子讀一讀
    清明時節,文人們或思鄉念親,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靈感頓生,詩興大發,詠者甚多,今天,讓我們一起在詩詞中尋找清明。01清明【唐】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詩詞大意】清明這一天,細雨綿綿,遠離家鄉的人心情哀傷,心緒煩亂。問一聲附近哪裡有酒館,放牛的小孩用手指著遠處的杏花村。
  • 杜牧的《清明》憑什麼成了清明代言詩?
    那麼多好詩,但大家偏偏最喜歡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要論慎終追遠的哀傷和沉痛,杜牧的清明詩比不上白居易的,要說語言的清簡優美好懂,吳惟信的不比它差,憑什麼杜牧這首詩代言了清明?
  • 杜牧《清明》大揭秘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牧童遙指杏花村。
  • 清明節,到底能不能說「清明快樂」?
    事情的起因是在4月1號,蘭蘭媽給大家群發了一條消息,祝大家「春意盎然,清明快樂!」 後臺好些讀者給我留言,說 「蘭蘭媽,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所以清明不是假期,是掃墓的日子,清明快樂不合適吧?」為此蘭蘭媽,特地做了一些研究——清明節,到底能不能說「清明快樂」?首先,我們從「清明節」的歷史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