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讀詩:杜牧《過華清宮》

2021-01-20 般若堂



《過華清宮絕句三首 · 其一》

(唐táng) 杜 dù 牧 mù

 長 cháng 安 ān 回 huí 望 wàng 繡 xiù 成 chéng 堆 duī,

 山 shān 頂 dǐng 千 qiān 門 mén 次 cì 第 dì 開 kāi。

 一 yī 騎 qí 紅 hóng 塵 chén 妃 fēi 子 zǐ 笑 xiào,

 無 wú 人 rén 知 zhī 是 shì 荔 lì 枝 zhī 來 lái。



朗誦:羅晟銘(7歲)



杜牧的詩是晚唐詩壇的一大成就,晚唐詩人中只有李商隱能夠與之相比。他有巨大的政治抱負,卻處於晚唐那樣一個無可作為的環境中,使他常常有一種抑鬱情懷;他有絕世才華,而且性格豪俊,這又使他的抑鬱情懷並沒有走向消沉悽惻。這些,都影響著他的詩的風貌。他的詩,往往立意高遠,感慨深沉而又俊爽清麗。這裡選的《過華清宮》等三首絕句都是詠史詩,從中頗可見他詩作的風格特色。杜牧的詠史詩,是晚唐詠史詩的高峰。晚唐詩人和他們的前輩不同,他們已經失去了中興的銳氣,懷著一種矛盾心理,感慨衰敗不可避免的到來,感慨生不逢時,不得一展襟抱。懷古傷今,就成了此時詩歌創作的一個重要主題。溫庭筠、李商隱、杜牧都有大量懷古傷今之作。杜牧寫這類詩,完全是一種大手筆的氣概,深刻的哲理思索與形象的高度概括融為一體,令人嘆為觀止。先看《過華清宮》三首其一。此詩寫作者經過華清宮之感受。華清宮是唐玄宗與楊貴妃曾經作樂的行宮,安史亂後已冷落。杜牧行經華清宮,想像當年歌舞昇平情景,而身處唐王朝已經衰敗之時的他,不禁發為感慨。寫送荔枝一事,既寓興衰之感,亦寓譏諷之意。首句扣題,從經過華清宮將到長安而回望驪山著筆。「長安回望」,唯見驪山左右東繡嶺、西繡嶺上林木花卉美若錦繡。「繡」而「成堆」,極言其蔥蘢繁茂。此二嶺因玄宗植花木如錦繡而得名,故明為寫景,實暗思其人。「回望」暗寓著回想,「繡成堆」既是回望所見之景,又是對想像中的當年繁盛景況的描寫。第二句是「回望」的繼續,由林木轉寫林木掩映著的宮殿。「次第開」,猶言一一開或一齊開著。緬想當年華麗壯觀的華清宮,當清晨之際,宮殿之千門萬戶一一打開。何以打開,此句仍未言明,亦未寫宮中之人、之事,但此種壯觀的氣象氛圍暗示出將要出現的人和事。那便是第三句寫的「一騎紅塵妃子笑」。此句實是具有極大概括力之大手筆。史稱南海進荔枝,驛騎傳送,七日七夜至京,人馬多斃於路。用「一騎紅塵」將此一勞民傷財之史實輕輕帶出,真可謂舉重若輕。繼以「妃子笑」,看似實寫,言當驛騎馳至時妃子嫣然一笑;而其實是暗寫玄宗令進荔枝以博妃子一笑。這一句把史實、畫面與情感和評價融合在一起,既承「千門萬戶次第開」構成境界,又敘述並評價了歷史。最後點出「無人知是荔枝來」。此一結語看似多餘,上句雖未明點荔枝,因寫人人皆知之事,故寫獻荔枝已甚明,原無須乎再說出,但是這一句在全詩中實具深一層的意義。進荔枝以博妃子之一笑,其時小民或有不知,而宮廷中人固當知之。知而言不知,意謂如此晝夜不息千裡奔馳的驛騎,本不應為獻荔枝以博一笑而來,而事竟反之,殊非常人所能料,故不知系暗寓譏諷之反語。此詩詠史而寓感慨與譏諷。謝枋得註解《選唐詩》卷三以為此詩諷刺「明皇致遠物以悅婦人,窮人之力,絕人之命,有所不顧,如之何不亡!」他看到杜牧此詩旨在抒發唐盛世由此而亡的感慨。詩中「妃子笑」三字值得玩味,它讓人想起歷史上周幽王為博得妃子一笑而點燃烽火,導致國破身亡事。這一「笑」寫出貴妃的驕矜、滿足、得意,而歷史也在這一「笑」中衰落。當年繁榮熱鬧的華清宮,今天成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見證,能不感慨萬千嗎?此詩在藝術上,則是含蓄深婉而又流麗俊爽,語言明白如話又把深沉的感慨寓於高度凝鍊的意象之中;沒有衰颯悽惻,仿佛超然於現實之上,冷靜地回顧這一歷史,並用一種俊爽流麗的筆觸寫出。「繡成堆」、「山頂千門」都是色調明朗的大畫面。它把一切慘厲的情景都推到畫面背後。驛騎日夜飛馳送荔枝,在後來蘇軾筆下寫成「顛坑僕谷相枕藉」、「宮中美人一破顏,驚塵濺血流千載」(《荔枝嘆》)。杜牧卻用「一騎紅塵」淡淡寫過,既突出了主題,又與全詩俊爽流麗的色調和諧地融為一體。



     杜牧(803-853),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太和二年(828年)進士,曾為江西觀察使、宣歙觀察使沈傳師和淮南節度使牛僧孺的幕僚,歷任監察御史,黃州、池州、睦州刺史,後入為司勳員外郎,官終中書舍人。以濟世之才自負。詩文中多指陳時政之作。寫景抒情的小詩,多清麗生動。人謂之小杜,和李商隱合稱「小李杜」,以別於李白與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

相關焦點

  • 杜牧的佳作,詞淺意深,相比《過華清宮》,也是毫不遜色
    下面介紹杜牧的佳作,詞淺意深,相比《過華清宮》,也是毫不遜色。過勤政樓唐代:杜牧千秋佳節名空在,承露絲囊世已無。唯有紫苔偏稱意,年年因雨上金鋪。杜牧是晚唐著名詩人,他與李商隱齊名,但有自己的創作風格,其詩文選材多樣,描寫細膩,更顯得意境優美。詩人年少勤奮,中年困厄,晚年則恬淡豁達,一生雖然經歷坎坷,卻為後世留下了無數精品詩文,也深受讀者喜愛和景仰。杜牧寫過很多憑今弔古的詩歌,比如他的《赤壁》,就有感於三國時英雄豪傑的成敗而創作。
  • 第21期課前預習:《過華清宮》賞析
    ,欣賞杜牧的《過華清宮》。華清宮美景華清宮,依驪山山勢而建,規模宏大,樓臺殿宇,遍布驪山上下。唐玄宗每年都要到此遊幸。下面,優爸與你一起先預習一下這首詩:杜牧(公元803-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公元828年(太和二年)進士,為弘文館校書郎,歷任監察御史,黃州、池州、睦州、湖州刺史,官終中書舍人。杜牧工詩、賦及古文,以詩的成就最高,尤其擅長七律和絕句。
  • (學古詩)過華清宮——杜牧
    此時,正是我們品嘗荔枝鮮美味道的大好時節,再佐配上杜牧的這首詠史詩會別有一番滋味。這首《過華清宮》,杜牧巧妙地選取:為貴妃快馬送荔枝這件事,形象地揭露當時的統治者唐玄宗,為滿足一己之私慾,竟不惜興師動眾,勞民傷財,不把國家大事放在心上的醜惡舉止,有力地鞭撻了他們的驕奢淫侈。
  • 杜牧《過華清宮》一騎紅塵妃子笑,為什麼楊貴妃只吃妃子笑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文宗大和二年(828)進士,又制策登科,授弘文館校書郎。杜牧受祖父杜佑的影響,以濟世之才自負,但處於晚唐衰世,懷抱難以施展,又不願苟合取容,有時便縱情酒色,放浪形骸,因此作品中深廣的憂憤與旖旎的風情並存。詩、賦、古文俱工,詩歌成就最高,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古體詩雄豪健峭,骨氣遒勁;近體詩情致俊爽,風調清朗,七絕尤有遠神逸韻。有《樊川集》。
  • 杜牧《過華清宮》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貴妃恃寵而驕
    杜牧,字牧之。作品中深廣的憂憤與旖旎的風情並存。詩、賦、古文俱工,詩歌成就最高,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古體詩雄豪健峭,骨氣遒勁;近體詩情致俊爽,風調清朗,七絕尤有遠神逸韻。有《樊川文集》。guò huá qīng gōng dù mù過華清宮 杜 牧cháng ān huí wàng xiù chéng duī,shān dǐng qiān mén cì dì kāi 。
  • 《過華清宮》到底還是錯付了!
    過華清宮 唐 杜牧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先說李白,當年李白被召入宮的時,唐玄宗並無重用李白之意。李白才能無以施展,抱負難以實現,內心感到無比落寞。再者,在長安的生活,也讓李白對所謂「開元盛世」的腐朽本質有了清醒的認識,他對朝廷感到失望,便著筆抨擊朝政,並且寫了一首《清平樂》,把楊貴妃比作以美色魅惑漢成帝的趙飛燕皇后。
  • 詩詞精讀100首第6首《過華清宮》
    過華清宮宮杜牧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楊貴妃看李白諷刺自己荒淫無度、耽誤國家前途,非常生氣,於是聯合高力士等被李白得罪過的人,向唐玄宗告狀。唐玄宗考慮再三給了李白一筆錢說:「朝廷不適合你,拿著錢回家養老去吧。」就這樣,楊貴妃推波助瀾,促使唐玄宗趕走了一個有才之士。其實啊,玄宗為了楊貴妃付出的代價遠不止這一點。據史料記載,楊貴妃穿的衣服需要七百多人來做,給她做首飾的工匠又有幾百人。
  • 楊貴妃接收荔枝的地點,不是杜牧口中的華清宮,看看教授如何解說
    就像杜牧曾經寫過的那一篇《阿房宮賦》就存在不少的錯誤。因為我們知道阿房宮並沒有真正存在過,所以杜牧筆下的那一些景象只可能是他自己想像出來的,沒有事實依據。杜牧又做了另外一首詩《過華清宮》,關於這首詩歌的真實性,有學者也提出了質疑。這一首《過華清宮》寫的是唐玄宗和楊玉環之間的故事。
  • 讀了杜牧一首詩後,有人笑了,可以說他是「詩上談兵」嗎
    杜牧,字牧之,是我們比較熟悉的著名晚唐詩人。七言絕句是他最擅場的體裁。在《唐詩三百首》裡,一共收錄了杜牧的十首作品,其中九首都是七言絕句。可見杜牧的七絕在後世人的心目中佔有十分尊崇的地位。今天我們來即興讀一下杜牧的《赤壁》。詩人以《赤壁》作為詩的名字,完全緣起赤壁之戰。赤壁是湖北長江邊上的一個城市,因為三國時候孫劉聯盟與曹魏在赤壁發生過一次空前絕後的戰役而聞名。
  • 每日一詩|《赤壁》杜牧
    杜牧的這類絕句開宋人詩歌議論之風。「赤壁」,山名,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長江南岸,對岸為烏林,相傳是孫權、劉備聯軍與曹操軍隊決戰的地方。建安十三年(208)的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國鼎足而立的形勢。周瑜統率吳軍,作為主力,用火攻大敗號稱八十萬的曹操大軍,一舉成名,成為歷史上的英雄人物。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 品讀76杜牧《江南春》
    比如說,明代有一個著名的文人叫楊慎,楊慎在他的《升庵詩話》中間,他就對杜牧的這首詩提出過批評,他說千裡這麼大,你寫鶯啼,「千裡鶯啼」誰能聽得見呢?千裡之外的「鶯啼」,你能聽得見嗎?千裡之外的「綠映紅」,你能看得見嗎?他認為杜牧寫的東西實際上是不對的,不符合生活的常識,這是一種意見。
  • 杜牧的這首諷刺詩,表面含蓄不動聲色,背後卻是無限憤慨
    我們最熟悉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故事,大概是從白居易的《長恨歌》開始的,那麼,他們的愛情又何以讓諸位大臣拼死反對,我們且從杜牧的《過華清宮》看看唐玄宗養楊貴妃有多費錢。眾所周知,華清宮在今天的西安,是唐玄宗開元十一年(723年)所耗巨資修建的,大概最主要的用途便是和最愛的楊貴妃在這裡尋歡作樂了。
  • 蘇軾路過華清池,想起楊貴妃舊事感物傷懷,便寫下一首《華清引》
    說起楊玉環,肯定有很多人想到一句詩「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詩中雖然寫的是荔枝,但其實寫的是愛吃荔枝的楊玉環。自楊玉環出現後,不少文人騷客都爭先恐後地為她寫詩作詞,最出名的有李白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杜甫的「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白居易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 童蒙養正 | 古詩詞賞析《過華清宮》(第357期)
    題烏江亭》《離思》《夜雨寄北》《隴西行四首》《山亭夏日》《官倉鼠》《臺城》《雲》《焚書坑》《己亥歲》《淮上與友人別》《淮上漁者》《再經胡城縣》《社日》《寄人》《回鄉偶書》《峨眉山月歌書》《採蓮曲》《山中問答》《題都城南莊》《早梅》《晚春》《南園》《大林寺桃花》《赤壁》 過華清宮
  • 原來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還有這三種解讀
    杜牧是寫絕句的高手,有一次他從宣州經江寧到揚州去,看到江南春天的景色,於是靈感來襲,產生了創作衝動,匆忙之間寫出了有名的《江南春》絕句。《江南春》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正如詩人蘇東坡詩裡所說的,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杜牧路過南京一帶,那是南朝宋齊梁陳的故都啊,當年是多麼繁華。那時信奉佛教,廟宇林立。如今那些寺廟樓宇還在,它們立在風雨裡,顯得古樸而又迷茫。杜牧說是四百八十座寺廟,恐怕還不止這個數,這裡是為了方便入詩,不一定是實指。
  • 楊雨11:杜牧《贈別》
    中國人愛寫詩,也愛讀詩。長期讀詩的人,不鳴則已,一開口就讓人驚豔。長期讀詩的人,讓人久處不厭,閒談不煩。在楊雨看來:詩不是胭脂,卻會使女人心顏常駐;詩不是羽毛,卻會使女人展翅飛翔;詩不是萬能的,卻會使女人千變萬化。
  • 杜牧最經典的一首詩,美得令人心醉,成為描寫秋天最唯美的一首詩
    作為唐朝最後大師,杜牧的很多作品也都是深入人心,尤其是一首《清明》,更是成為了描寫清明最傳神的一首詩,通篇描繪的看似平淡,可是那一份憂愁之感,以及落魄的神態,則是被詩人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描寫得淋漓盡致,讀來當真是令人肝腸寸斷。
  • 【每日讀詩】百年珍重是人情
    古時冬至,早起慶祝,所以昨天詩裡說到「燭」,今天詩裡說到「五更人語」。又有敬酒祝壽習俗,姚合《和李十二舍人冬至日》「獻壽人皆慶」、 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詩》「祝爾願爾貴,仍且壽命長」、蘇轍《冬至日作》「壽酒獨向兒孫舉」、張耒《至日離許州》「尊酒迭為壽」和這首裡的「酌酒壽君」等皆是。
  • 杜牧的這首詩,沒有一個生僻字,卻是發人深思的傳世佳作!
    其實這類詩,往往具有機敏的思悟、精警的語言,給人以思考和啟迪,從中獲取教益或引發共鳴。所以別看杜牧這首詩,沒有一個生僻字,也只有短短的4句,但它卻是發人深思的傳世佳作,值得我們一讀再讀。《送隱者一絕》是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它寫於大中元年(847),當時杜牧正在擔任睦州(今杭州淳安)刺史,為了送別一位隱者有感而發。
  • 杜牧很有趣的一首詩,通篇無一生僻字,但是每一句都充滿詩情畫意
    晚唐時期的詩壇最具有影響力的詩人,當屬杜牧和李商隱,兩個人都是少年天才,寫過很多優美的詩作,特別是他們的愛情詩,最為後人津津樂道,寫得很深情,也很感人;現實生活中,他們也是愛得轟轟烈烈,也愛得很真誠,正是這個原因,使得他們的作品顯得別具一格處處充滿了詩意,讓我們感受到了他們的一片深情